国内新锐历史学者首部力作!
天涯煮酒论史点击量高达两百多万!
荣登全站头条和历史类年度点击榜首!
在这里,被分割的世界历史将被重新复原。
读中国史,览世界史,却总是理不清国外历史同期对应的是中国哪个朝代? 对各国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先后混乱不清?对同期各国发展没有概念?
翁启宇著的《全球史下看中国(第1卷上古时代)(精)》以时间为主线,采用横向对比的方式,对世界历史和中国历史进行平行叙述,纠正我们长期以来形成的中外历史“时间差”——只知中国,不知同期的世界。
以全球视野重新审视中国历史,对世界历史进行爬梳。论述涉及外交战争、经济贸易、技术传播以及各国文化对比、社会发展、城市建筑等各个方面。既有全球性视野,又有翔实有趣的历史细节,别开生面,独具一格。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为你挖掘有价值,全面的世界史料。
翁启宇著的《全球史下看中国(第1卷上古时代)(精)》是一部记录遥远上古文明的历史著作,揭示着人类根本的问题:生存与发展。
在物竞天择的上古时代,人类何以在万物竞争中生存下来,并一步步成为地球的主宰?人类如何从野蛮逐步走向文明?在人类不断膨胀的欲望下,文明又将何去何从?
古人类的演化、文明的起源、原始社会的发展与四大文明古国的兴衰,恢弘的历史画卷该从何看起?上古政权的更替,古人类的经济贸易,文化的交流传播,上古匠人创造的奇迹……本书另辟蹊径,以时间为轴线,以平行叙述的方式,对世界史和中国史展开层层推演,爬梳历史的细节,理清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历史脉络,再现全球大视野下中华文明的走向,重新审视人类文明史和中华文明史,思考人类文明走向。
|前言|
从历史走向世界
|第一章|
古人类的演化和迁移
演化论和早期猿人 | 直立人 | 智人、狩猎时代和氏族社会
人类演化年代表 | 分子人类学和黑非洲人种 | 老亚洲人
第三次出非洲 | 新亚洲人 | 北亚、印第安人和印欧人
|第二章|
原始社会
(公元前40000 ~前5000 年)
旧石器时代晚期文化 | 中石器时代
旧石器时代晚期和中石器时代事件年表 | 农业革命
手工业革命 | 两河流域 | 黄河与长江流域
尼罗河流域 | 印度河流域 | 欧洲的发展
|第三章|
三皇早期的中国与世界
(约公元前5000 ~前3300 年)
三皇五帝之伏羲女娲 | 两河流域铜石文化
苏美尔乌鲁克文化 | 青铜和车轮 | 印欧人 | 埃及前王朝
中国和世界主要遗址文物 | 中国与世界主要文化发展
|第四章|
三皇晚期的中国与世界
(约公元前3300 ~前2700 年)
三皇时代之神农 | 苏美尔大洪水 | 古埃及的统一
古埃及第一王朝 | 古埃及第二王朝
尼普尔联盟和基什王朝 | 苏美尔第一大城乌鲁克
乌鲁克王朝 | 两河流域和埃及的科学与文化
中国和世界的城市建筑遗址 | 中国与世界的文物和技术成就
|第五章|
五帝早期的中国与世界
(约公元前2700 ~前2300 年)
黄帝 | 少昊、颛顼和帝喾 | 埃及第三王朝
埃及第四王朝 | 乌尔第一王朝 | 埃及第五、第六王朝
拉格什王朝 | 乌鲁卡吉那变法和乌鲁克第三王朝
阿卡德王朝 | 印度河文明
中国和世界的技艺与文物
中国和世界的城市与建筑遗址
中国和世界的科教与文化
|第六章|
五帝晚期的中国与世界
(约公元前2300 ~前2000 年)
尧舜 | 大禹 | 埃及第一中间期
乌尔第三王朝 | 中国和世界的文明发展
|第七章|
夏朝时期的中国与世界
(约公元前2000 ~前1750 年)
夏王朝 | 龙山文化的崩溃
印欧人入中国 | 乌尔第三王朝的灭亡
埃及中王国时代 | 克里特古王宫时代
两河流域伊辛— 拉尔萨时期 | 古亚述王国
巴比伦一统天下 | 世界各文明的发展
|第八章|
夏末商初时的中国与世界
(约公元前1750 ~前1500 年)
夏末商初 | 克里特新王宫时代 | 印欧人的迁移
埃及第二中间期 | 以色列人入埃及
中国和世界的文化差异与交流
|第九章|
早商时期的中国与世界
(约公元前1500 ~前1300 年)
早商时代 | 雅利安人大迁徙 | 埃及新王朝
女王夺权 | 一代雄主 | 迈锡尼文明
埃及十八王朝全盛时代 | 宗教改革
赫梯和亚述崛起 | 埃赫战争 | 中国和世界的城市建筑遗址
中国和世界的技艺与文物 | 中国和世界的科教与文化
|第十章|
殷商时期的中国与世界
(约公元前1300 ~前1150 年)
殷商时代 | 殷墟时代的文明成就 | 埃及第十九王朝
卡迭石之战与《银板合约》 | 拉美西斯大帝 | 出埃及记
西亚大变局 |“ 海上民族”入侵和埃及第二十王朝
特洛伊战争和“海上民族”的起源
苏美尔大洪水
约公元前3200年,在中国传说中的神农时代,两河流域的苏美尔兴起全面城市化进程的捷姆代特·奈斯尔文化时期,并在约公元前3100年取代人类最早的文明乌鲁克文化,乌鲁克作为两河流域城邦霸主时代结束,两河流域进入苏美尔前王朝时代,出现了以“洪荒五帝邦”为代表的五大城邦。
根据苏美尔的创世纪神话,创世的工作经历了6个世代的神,到了第七代之后的神质疑为何要做创造的工作,于是罢工,水神与智慧之神恩奇提议让众神创造人类代替神祇继续从事创造活动,于是四大神:天神安(An)、大地和风暴之神恩利尔(Enlil)、水神恩奇(Enki)和生育女神宁胡尔萨格(Ninhursag)创造了黑头的人(苏美尔人)和舒适的环境给动物居住和繁衍。然后国王从天上落下来,建立了最早的五大城邦——埃利都、巴德提比拉、拉尔萨、西柏尔、苏鲁巴克,也就是传说中的“洪荒五帝邦”。
第一个取得霸权的城邦是埃利都,根据《苏美尔王表》记载:“王权从天而降,落在了埃利都,阿鲁利姆为埃利都国王。”埃利都是供奉水神恩奇的城市,在捷姆代特·奈斯尔文化时期,埃利都已经是140万平方米的城市,到了埃利都第二位国王阿拉勒伽统治时期,埃利都走向衰落,王权转移到巴德提比拉(Bad-tibira)。巴德提比拉意思为铜匠之城,表明这座城市是两河流域的冶铜中心。
巴德提比拉之后王权被太阳神乌图所垄断,先后获得王权的两个主城拉尔萨(Larak)和西柏尔(Sitpar)都是崇拜太阳神的城市,其后王权转移到苏鲁巴克(Shuruppak),意思是“治疗的地方”,其主神是粮食和空气女神南基,这是个主管粮食储存和配送的城市,遗址中发现有苏美尔各城邦中最多的粮仓,苏鲁巴克历经三王,被诸神发动的大洪水结束王权。
《苏美尔王表》记载的历史分为“洪水前”和“洪水后”两个时期,历史学家一般以大洪水为界将“洪水前”划为前王朝时期,“洪水后”为早王朝时期,可见这场大洪水对苏美尔造成的巨大影响。
根据史诗记载,由于王权之城苏鲁巴克人口过多、噪声四起,最后打扰到以恩利尔为首的众神。神王恩利尔看到人类不断繁衍和壮大,听到他们叛神的宣言,他召集诸神开会说:“人类的宣言带着反叛,他们的结合让我无法安睡。”
为消灭人类,恩利尔下令发动一场瘟疫。但是恩利尔的兄弟水神恩奇教会人类医药治疗之术度过劫难。结果“人类不但没有被消灭,还比从前更多了”。恩利尔又策划饿死人类。他通过控制降雨来制造灾荒,并下令水神恩奇“关上门闩,封锁海域”。防止人类从海洋获取食物。接着,恩利尔给人类降下6个毁灭性越来越强的劫难。第一个劫难经过时“他们在吃着地上的草”。到了第六个劫难到来的时候,“他们已将小孩准备成食物……一家人贪婪地吃着另一家人”。人吃人的现象已经非常普遍了。
在关键时刻,水神恩奇打开海洋的封锁闸,释放了对人类的水源供应,人类得以生存。愤怒的恩利尔招来众神集会,指控恩奇破坏了他即将成功的计划,在会议上,恩利尔决定速战速决,直接用一场大洪水一劳永逸地彻底灭绝人类。为了保证这个大灾难秘密不被人类知道,他要求大会的每个神都要宣誓保密,尤其是要让多次拯救人类的水神恩奇宣誓。
恩奇最初拒绝宣誓,但最终他还是被强制宣誓不向人类讲述大洪水的秘密。不过正如誓言所说,恩奇不能向人类讲述大洪水,但是聪明的他决定向一面墙讲述,他把信徒乌特纳比西丁叫来神庙,让他站在芦苇屏后,然后恩奇对着墙说:“注意我的指令,一阵暴风将要清扫所有城市里的所有居民,它将是人类之种的毁灭,这是最终裁决。……放弃领地,建一艘大船!让船带上你和所有活物之种。”
恩奇要乌特纳比西丁按照他要求的长宽比例修造方舟,带着他的家人、贵重的东西及各种物种上船,接着,“风暴摧毁了房屋、码头和水坝,大洪水发动了,所有曾明亮的事物都变成黑暗,一个人看不见另一个,暴风雨连下了六天六夜,洪水淹没了山脉,风暴清扫着大地,世间万物都归于尘土,只剩下一只飘摇在暴风和洪水之中的生命之船。”
第七天到来的时候,大洪水退去了,乌特纳比西丁打开舱门,发现船只停在救赎山(《圣经》中的亚拉腊山)上,他放出一只鸽子和一只燕子,但是它们又飞了回来,接着又放出了一只乌鸦,它飞走了,说明它找到了落脚地,洪水已退。乌特纳比西丁就放出所有生物,出船修建了一座圣坛提供贡品给诸神。
“诸神闻到了贡品的香味,像苍蝇一样聚拢在贡品上。”然而当恩利尔看见竟然还有生物活着,愤怒地将矛头指向恩奇,恩奇先称赞恩利尔的睿智,不是“无理智”的神王,并向他解释,人类为神灵供奉物品,有着必要的用途,不信神祇而堕落的人类当然可以随意屠杀,但不应该完全灭绝无辜的人类,只要控制他们的数量即可。
看着全人类硕果仅存的美味贡品,恩利尔和众神都为灭绝人类表示后悔,众神表示以后再不会用洪水毁灭人类,为了保证仅存人种的安全,恩利尔赐予乌特纳比西丁和他妻子永生。苏美尔大洪水的传说是已知世界上最早关于大洪水的记载,也是《圣经》中诺亚方舟故事的原型。后者也是神为毁灭人类而制造洪水,只有诺亚一家听从神的指示带着各种生物乘船逃生,也是放出乌鸦和鸽子测探洪水是否已退去,诺亚的鸽子还衔回橄榄枝,从此以后,鸽子和橄榄枝也因此成了“和平”的代名词。
P105-107
从历史走向世界
了解中国史重要,了解世界史同样重要。不读中国史就不知道中华文明何以能延续至今,不知道中国何以在历史上长期保持大国地位,而不读世界史则不明白中国近代的耻辱和剧变在过去是如何一步步种下因果的。
介绍世界历史和中国历史的书籍很多,但是这些书籍大都把中国和世界分开介绍,而在介绍世界各国时,又把各国历史分开,很多人看了世界史却不知道外国同时期对应的是中国哪个朝代,各国之间事件先后也同样混乱不清。在社会上经常可以听到印度阿育王早于亚历山大,特洛伊战争发生在秦始皇时期,蒙古骑射手大战欧洲板甲骑士等常识性错误。导致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是目前史书都把世界各个文明孤立地介绍,往往只注重本国的纵向对比,而忽视和同时期世界的横向对比。这种世界史与其叫作世界史,不如称为国别史。我认为世界史应该是全人类发展的历史,而不是由各个国别史组成的历史,一个国家的重大历史事件,要放到同时期世界历史背景下才能更好地分析原因和影响,任何国家、任何文明都不能脱离其他文明而独自发展。
人类的历史证明,文明交流对国家发展至关重要,一个国家就算再大,其资源和人力也是有限的,只有通过和世界各国更多交流,才能获得更多相互学习和帮助的机会;越能有效吸取其他国家文明成果的地区就越是发达地区,而在古代交流相对隔绝的黑非洲、美洲、澳大利亚等地区就是相对落后的地区,世界上最原始的部落也就是那些长期与世隔绝的小部落。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三人行,必有我师。”“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这些都是上古先贤的至理名言,正是闭关排外导致中国走向落后。清末时期,为保持天朝上国的优越感,清政府将西方文化视为“邪教”和“奇巧淫技”,连修铁路都被视为会“障我风水,失我险阻”。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林则徐、魏源“睁眼看世界”,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结果被抨击为“溃夷夏之防”。等到第二次鸦片战争战败,张之洞等洋务派提倡“师夷长技以自强”,学习英国建设汉阳铁厂,英方要求化验中国铁矿石,张之洞却认为化验铁矿石有损国威,不肯化验,结果最后炼出一堆废铁。为了维护天朝的架子,中国不但没能赶上外国,反而被积极学习西方、做了中国千余年学生的日本超过,最终酿成被日本欺压的耻辱和惨剧。
世界之大,国外总有中国所没有的东西,认清自己的不足才能进步,背离历史真相只会在歧途中越走越远。昔日的霸主英国和当今的霸主美国,他们就坦承自己的文明是从其他文明继承发扬来的,不会为了虚荣心不肯学习外来文化;日耳曼民族在罗马时代还是一群野蛮人,但并不防碍他们吸收罗马文明的成果;欧洲人也不否定自己曾经落后,并划出黑暗时代,但他们通过交流学习其他文明的成果,创造了属于自己的文明,当年落后又怎么样,不妨碍现在的领先。对于一个人来说,自卑和自大都是不可取的,只有自强才是硬道理;对国家和民族也是同样的道理,只有从历史中总结经验和教训,吸收别国文明的先进之处,同时发扬自己文明的精华,才能让国家强大、民族复兴。而如果一味地维护心中自大情结,对别国文明成果不屑一顾,最终只能越混越差。
随着人类通信设备和交通工具的不断进步,曾经无尽的世界变成现在的地球村,全球化的浪潮已经势不可当,任何拒绝与世界接轨的国家,都将被世界孤立而淘汰。在全球化的今天,研究世界史和中国史交流也显得特别有意义。要走向世界,首先就要了解世界,好比要去猎熊就要找个了解熊习性的人,而不是找个自大地认为人类能徒手和熊比力气的人。只有同时了解中国和世界,认清中国在世界的历史地位,才能真正做到知己知彼、百战百胜。也只有以时间为顺序,才能明白各个文明互相交流产生的因果关系。因此,我将以时间为主线,在全球史的框架下重点叙述中国史,通过介绍外交战争、经济贸易、技术传播、文化交流等方面,将原本孤立的各国历史连接起来,分析同时期各国文化的差异与特色,各国所处的维度,尤其是中国和世界的交流,展现出中国如何影响世界,世界如何影响中国,来进一步了解历史,了解国家和文明的兴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