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集中展示、有效传播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研究成果,充分发挥其推进理论研究、服务社会现实的功能,根据教育部领导的要求,在名刊名栏评选的基础上,围绕近年来理论研究热点问题和国家重大需求,拟聚焦8个主题遴选优秀论文,辑成丛书《教育部名刊名栏优秀论文选萃》,杨耕主编的这本《中国区域文化研究(中心与边缘)》就是该丛书之一,主要是关于区域文化研究的热点探讨,如《唐代学术文化的区域特征》、《湖湘巫风溯源》等,具有较高学术价值。
作为观念形态的文化,哲学社会科学的成果一般体现在专著、论文中,而优秀论文又往往体现在哲学社会科学的“名刊”、“名栏”中。改革开放30多年来,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以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发展了哲学社会科学,创造出一系列具有鲜明时代性特征和中国特色的优秀成果。其中,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报刊发的论文以较大的生活容量和深刻的思想意蕴,为当代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留下了真实的写照。杨耕主编的这本《中国区域文化研究(中心与边缘)》收录的就是此类论文。
论天、道、圣、王四合一:先秦汉晋西南夷内涵及其时空演变/段渝
东汉末年的荆州与诸葛亮、王肃/[日]渡边义浩
唐代学术文化的区域特征/冯敏王双怀
宋代地方官与佛教界之间的关系考论——以范成大蜀地任职为例/游彪 胡正伟
何澹与南宋龙泉何氏家族/邓小南
明清时期徽州民间水利组织与地域社会——以歙县西乡昌蝎、吕竭为例/吴媛媛
康熙帝与明孝陵:关于族群征服和王朝更替的记忆重构/李恭忠
猖人、蛋人、山贼与土人——《正德兴宁志》所见之明代韩江中上游族群关系/陈春声
晚清徽州乡村塾学教育的实态——以黟县宏村万氏塾学为中心/刘伯山
家学传衍与乾嘉汉学的转变/罗检秋
琉球汉文燕行文献的学术价值——以晚清蔡大鼎的《北上杂记》为例/王振忠
湖湘巫风溯源/王勇
成都茶馆业的衰落——20世纪50年代初期小商业和公共生活的变迁/王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