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是教育部为表彰奖励高校人文社会科学工作者取得的突出成绩,鼓励高校科研人员严谨治学、勇于创新、铸造精品,推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繁荣发展的一项重大举措。杨耕主编的这本《艺术研究(方法与对话)》为其中涉及中国艺术理论的部分获奖成果展示。全书包括16篇文章,涉及中西方学术比较视野下的中国艺术史研究、现代艺术的价值、荷尔德林与德国人的民族情结、“美”在中国文化中的起源、演进、定型及特点、试从中国的“意境”理论看西方音乐等一批优秀科研成果。
作为观念形态的文化,哲学社会科学的成果一般体现在专著、论文中,而优秀论文又往往体现在哲学社会科学的“名刊”、“名栏”中。改革开放30多年来,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以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发展了哲学社会科学,创造出一系列具有鲜明时代性特征和中国特色的优秀成果。其中,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报刊发的论文以较大的生活容量和深刻的思想意蕴,为当代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留下了真实的写照。杨耕主编的这本《艺术研究(方法与对话)》收录的就是此类论文。
现代艺术的价值/[美]迈耶·夏皮罗
调整“大地依恋”的层级:关注跨层级思维的艺术表达/[美]斯科特·斯洛维克
“地平线”与“风景”:东西方审视世界之不同视角/乔溪 [法]贝尔唐德·韦斯特法尔
形式、图像、语词:视觉文化核心观念的艺术史溯源/周渝
当代摄影史书写:现状、意义与路径/汤天明
如画:发现、建造与想象/彭锋
感知观念、视觉实践及图案艺术——秘鲁亚马孙区域卡什纳华印第安人的感觉人类学研究/[德]芭芭拉·艾菲
荷尔德林与德国人的民族情结/李双志
试从中国的“意境”理论看西方音乐/于润洋
中西方学术比较视野下的中国艺术史研究/徐习文
“美”在中国文化中的起源、演进、定型及特点/张法
“野”:中国文人画的美学追求/郭守运
宋代绘画的“解剖学”——从艺术史角度解读宋代都市与社会/[日]伊原弘
中国古乐的今演今听——一个新理论与新实践的个案/[美]林萃青
徐志摩与林徽因诗歌互文性意象探微/于倩 孙书平
莫言的硕士论文与高密东北乡文学王国/童庆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