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想要生活好必须做得对
分类 人文社科-法律-法律法规
作者 孙希有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为了更好地对限购和够了就好的情况进行分析,我们也不妨借鉴和回顾一下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消费政策。计划经济年代,人们购物不是仅仅手捧着人民币,还会拿着其他的票据,买布匹、买食品还要交布票和粮票,那个年代用这个方法购物的主要原因是物资短缺,人们的生活物质需要感觉略有不足,但客观上也达到了限制人们消费、不乱消费和减少资源浪费的效果,还起到了社会公平的效果,起到了有利于人们身心健康的作用。为什么限制消费有利于人们的身心健康呢?因为社会消费平等,按人分发粮票、布票等,这是平等的分配。你做多大的生意、做多大的官、有多少钱、有多大的权也不能多领取、多购买,这样大家心理就平衡了,没有贫富悬殊的感觉了。心理平衡也是精神健康的要素行为,这也可称作精神供给、精神福利。人为了生活要有吃、有穿、有喝、有住,但够吃、够穿、够喝、够住就行了。放在社会管理层面讲,对任何消费都要有所限制,这样衣食住行就都有节制了,可能就使地球垃圾少了,生活空气好了,社会交通不拥堵了。当然,限购也不能过度,要有一定的弹性空间。还有就是限购要区分限购内容,对自然资源破坏较大的、对人身体健康不利的消费要限制供给和购买,对那些不会造成自然资源破坏的,或只是较小破坏的,对那些不会影响人身体健康的,可以放开政策,允许人们差别化消费。经济危机以后,西方国家的垃圾明显减少了。前几年在西方发达国家曾经流行一句话,英文为“Repair instead of discarding”,即“修理代替丢弃”。对当前的经济危机要辩证地看待,人们的消费甚至生产,该低的要低下去,这才是人类文化、地球文化持续下去的保证。著名社会学家韦伯在他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一书中提到企业家创业文化时说道:“勤俭节约的品质,这种品质培养出了小企业家、小手工作坊主的敬业精神,有了勤俭节约的品质,才有了企业家成长的文化。”可见,勤俭节约并不仅仅是消费者的文化,创业者也应当有这样的文化才能取得成功。但是,今天我国的企业家创业、创新已经不是从节约的理念上做事,而是从如何赚钱上思考问题,也不管是否浪费自然资源、是否对消费者的身心健康有所影响。比如过去我们写字都用钢笔,外加一瓶墨水作为书写的工具,一支钢笔有的可以用一辈子,不浪费。但现在,抽墨水的钢笔已经很少见了,也很少有人使用了。企业家创新生产出了一次性使用的签字笔,一支笔只能使用几次就要扔掉了。除非你不干活、不写字,那倒可以放置到永远。一次性使用的签字笔使用是方便,但是扔掉之后就会变成造成污染的垃圾,生产它还浪费了资源。我们引进了西方许多所谓的大品牌的衣服,人们不断地追求各种品牌的衣服,买了一种又一种,一种买了很多件。

在我国衣食住行这四大生活要素中,除了穿衣、住宿、出行有了西式现代化的部分文化外,饮食文化也很具有西式特色。改革开放之初,我们引进了西式食品、快餐、饮料后,在崇洋媚外的思维下,很多民众盲从地欣赏和崇拜西式饮食品,当时我们大量引进了各种西式快餐及各种西式饮料,西式餐饮一时得到了广泛接受,甚至出现了排队购买现象。外国的饮食并不健康,只是口感好而已。有科学研究的结论披露,过度加工性的红肉是人类致癌物之一。西式的牛排、羊排等,就属于红肉加工食品。工业品饮料的发明也是人类不文明、不健康的商业创造,饮品原生态的水是最健康的,人工加工饮料具有加糖、加热、营养素变异等特点,而这些添加物对人的健康都是不利的。资本所有者研制了可以刺激消费者胃口、感官的不健康饮食品,大家也普遍被一时刺激胃口、感官的西式饮食品所诱惑,崇拜式地接受了一些西式不文明、不健康的饮食发明。从人的身体健康需求意义上讲,社会就不应当有这样的不文明、不健康的饮食品供给。饮食不是为了口感、不是为了享乐,而是为了身体健康和身体存在。

P30-33

书评(媒体评论)

《想要生活好必须做得对》的观点富有哲理,作者通过人的感性与理性辩证关系的新论点提出,对经济与社会如何发展、对如何解决供给与需求的矛盾揭示得深刻,“有限消费的社会就是健康社会”的观点颇具新意,富蕴启发。人生追求“过得好”易,实现“做得对”难。此书既明确方向,又探索了如何做得对的路径,对选择健康的经济社会发展方式和个人生活方式,都大有裨益。

——邴正

中国社会学学会副会长吉林大学常务副校长博士生导师

孙希有《想要生活好必须做得对》针对从历史到现代,人类社会呈现出的各种错综复杂、千姿百态的现象,提出了既超凡脱俗,又通俗易懂;既贴近民众、贴近民生,又有利于社会管理、社会治理的许多新思想、新论点。这些论点别具一格,都是按照哲学、社会学的思维观念提出的。发展经济、发展社会、做人做事,必须要具有“度”的把握。如果没有“度”的把握,或者会达不到“度”、或者会失“度”,这都将出问题。因此,孙希有在这部书中提出的关于“域”的几个新论点、新概念,就是对“度”的把握和界定,这是科学合理、值得提倡的论点和概念。

——景天魁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博士导师

希有同志善于观察和分析研究人生和社会现象,是一个追求完美健康社会、追求完美健康人生的人。《想要生活好必须做得对》的出版再次印证了希有同志的思想与行为特征。此书的观点对社会健康可持续发展,对人生活和行为的健康合理性,具有告诫、警醒和提示性,值得阅读。

——著名作家郭晨

后记

点亮生命之灯 让生命之灯永远闪亮

今夜,当这个城市最后一盏书房的灯熄灭时,我完成了人生里的又一部精神专著。窗外有萤火虫在白玉兰的芬芳中穿梭,仿佛让我回到了少年时代在乡村读书的情景,萤火虫放置在大葱叶中,滚动在书本上,珠玑般的文字跃入我眼中、印在我脑海里,这是我多年来的生命状态:提着理想的灯笼在人类几千年长长久久、遥遥远远的文明隧道、智慧走廊里穿行沉醉,不知归路。每当一本书划上最后一个句号时,仿佛自己的理想又找到了一个新的出口,来到了一个新的起点,走上了一条新的道路。由此,无论甘苦有多少,无论喜忧有多久,凝练思想、增长智慧、造文构字已成了我人生的宿命和常态。人世很长,人生很短,我的今生今世没有长短,所有的是非得失与功名利禄都将成为我的人生故事。当人生的所有经历成为历史,当人生所有的风风雨雨飘然而去,思想可以成为生命的永恒。当思想转化为精神,精神转化为文本之时,文本将成为生命的永续存在。以创造人类精神财富为目标追求的生命状态,是对世俗价值的评判和超越,这是智慧人生、理想人生;以全人类的幸福为基点和导向并为此添薪加火,这或许是古今中外先贤、先哲们传给我的文化基因,并以书本文字的方式把基因密码交给了我,而后在冥冥之中再启示我不断造化思想、凝练精神,并形成思想与精神的文字密码,畅想着把密码传给世世代代。由此产生了我的人生信条之一——“即使我一时影响不了你,也一时改变不了什么,但我一定要把我的思想表达出来”。多年前,也是在这样的夜晚,当自己决定从实践探索到理论研究都致力于人类的幸福事业时,不管过往岁月有多少风风雨雨,有多少次风过雨停,自己留给人类的仍然是无休无止的精神存在和自然景观。

一本书,就是自己认识事物的思想记录;一本书,就是自己追索的精神存在;一本书,就是自己生命的圆舞曲。一个人,形式上可为自己,但在效应上应为他人、为社会、为人类。当你的作为将成为人类的需要时,当你的思想可幻化为人类的发展元素时,不管你的生命中遇到多少坎坷,不管你的生命追索中遇到多少不公,你都可以把这些看成是生命结构的内容,拆解后,你将渐渐了然、渐渐平静。人生苦、人生累,但我有毕生的愿望和追求。研究历史、研究现实;研究理论、研究实践;研究自己、研究人类;研究社会、研究自然……这永远都是我生命结构中存在的要素。无论心有多么苦,情有多么累,我都将永远畅想人生、绑定天年人生的本质要素。“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想想自己,曾经在贫穷落后的山村锻造了大山般朴实坚强的性格;想想自己,曾经在象牙塔学府里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想想自己,曾经在无垠瀚海中承受过人生风雨;想想自己,曾经在孤独的岁月里吟唱出男儿悲泣的歌声,但几十年的生命跋涉,铸造了我生命中自强不息的性格,使我有能力在痛苦中分解快乐,在黑暗中等待黎明,在萧疏唱起春歌,在迷离中澄出清晰,在彷徨中坚定方向。这正如诗人所言“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生命的美丽催发着我不停地求索奋斗在岁岁年年的三百六十五里的路上……

……

这就是我——一个平凡人的生命片断!就此,一个声音仿佛在远方告诉我:“坚持下去,有些人是不怕老去的,因为他们无愧于自己的人生;有些人是不会老去的,因为他们的精神永远年轻,精神决定生命,精神将永远在人世流传……”

在此书付梓之际,我要再次感谢我的亲人、朋友、老师和数个单位的同事们。没有他们,我将难成此书。我首先要感谢我故去多年的母亲,是她老人家朴素的语言教诲、激励我有了文化;我要感谢我几年前突然故去的父亲,严父望子成龙的家教使我从小就有了规范的行为方式。父母不仅给了我生命,更教给了我做人做事的道理。我要感谢我所有的亲人,是他们对我生活的体贴、照顾和谅解,才使我有了生活的环境,但我的奔波繁忙又让我放弃了很多与他们享受天伦之乐的时间。我要感谢我江南海北、五湖四海、遍布人间的所有朋友,是他们对我工作、学习、生活的关心和帮助,才使我有了有苦可诉、有忧可除、有情可释、有喜共乐、有福共享的外部文化环境。我要感谢我乡村小学的启蒙老师们,是他们教我认识了第一个字;我要感谢我初中的老师们,是他们让我的文化上了新的阶梯;我要感谢我高中的各位老师们,没有他们的知识给予,我就不会迈人高校的大门;我要感谢我尊敬的导师韩伯棠、李春华教授,韩老师和李老师让我有了管理设计思维;我要感谢我尊敬的导师邴正教授,是邴老师把我带人哲学这门深奥之学;我要感谢我尊敬的博士后导师景天魁教授,是景老师让我的文化之足走上了更高的路。我要感谢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王伟光老师对本书的指导,最后,我还要感谢机械工业出版社的缪立进、李文静等各位老师,是他们对本书编辑工作的认真、细致、高效的做事风格,才使得此书能顺利、优雅地出版。我要感谢我追求事业旅程中那些有聚有散、有分有合、有情有义的无数同事们,是他们对我工作的支持与相互文化渗透,才使我扬起了事业的风帆。我要感谢所有过去、现在和将来帮助我追索人生意义的人,谢谢贵人们!

我将不停地点亮生命之灯,持续地照耀着人生之路,让自己的生命之灯永远闪亮!

即使我一时影响不了什么,也一时改变不了什么,但我也一定要把我的思想表达出来!

目录

推荐序

导言

第1章 理性与感性协调论

 域理性论概念的生成

 现代生活方式是否好于传统方式

 经济成果是满足人的本质还是本性

 平庸做事带给了社会什么问题

 整体与部分如何协调对等

 经济人的感性与理性如何协调

第2章 社会行动要为民众“生活好”

 人和自然界谁为主体

 人与科技研发的产品谁为主体

 供给者与需求者谁是主体

 “零地发展”“零地招商”的倡导

 “做得对”的当下思考

第3章 住宅供给要“够了就好”

 人的生活价值观发生了变化

 社会发展的负向效应点增多

第4章 人的健康文化不能过度现代化

 现代经济存在丢失了本质意义

 现代生活丢失了生活的本质

 有限消费的社会就是健康的社会

 现代运动会偏离了运动的健康初衷

 新型城镇化不是过度现代化

第5章 宏观经济理论误导了发展的方式和路径

 宏观经济理论是注重微观利益的理论

 只为钱会害了人

 平静才是发展的常态

 中国经济走成了规律性路径

第6章 近十年全球经济危机的基因分析及启示

 先发展、发展过、先危机

 危机是西方普世价值观的危机

 危机动摇了西方经济学的一些理论

 危机动摇了社会福利制度建立的传统

 危机动摇了现代版的生产经营方式

 人和社会要在“度”中生活和发展

后记 点亮生命之灯 让生命之灯永远闪亮

出版说明

序言

“越是在逆境中,越是要看到有利的一面;越是在顺境中,越要看到不利的一面。”这是本人的思想信条之一。今天用在希有同志的这部《想要生活好必须做得对》书上,恰逢其用。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增长速度之快令全球瞩目,创业群体的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也令全球惊叹。经济的发展使人民群众的生活越来越丰富,也使我们的国力越来越强大。但经过多年的发展,在获得正向发展效应的同时,也或多或少地显露出了一些矛盾与问题,产生了一些负向的效应。发展当中显露出的矛盾与问题既存在于生产领域,又存在于消费领域。于前者,问题主要是部分产业不够绿色可持续,比如,污染性产业、过度浪费自然资源产业的存在等;于后者,问题主要是一些人的消费不健康,消费习惯偏离了人的科学生活需求。发展当中存在的问题也包括城市现代化发展当中呈现出的城市诟病等。近年来,中央提出了五大发展理念,其实就是针对多年以来发展当中存在的矛盾与问题而提出来的解决思路,以让我们的经济社会发展更科学、更完善。人类要保持可持续的存在,自然资源要保持可持续发展的要素供给,最终达到让人民群众有美好幸福的生活,这是社会发展的正确取向。然而,在社会发展进程中,人们有时也会对发展方式和发展目标理解有误。误解带来误导,误导使发展走偏路、走错路。长期以来,人类在经济与社会发展当中有时表现出了发展思维的狭隘性,不尊重自然,进而遭受自然界的“报复”。空气的污染、水的污染、环境的破坏等造成的对人类的伤害就是自然界的“报复”。当然也不能单纯地、片面地强调保护自然,因为如此的话,那就是另一种发展思维的狭隘,也不足以让人类生活得更好,无法体现出人类发展的成就。这就需要充分发挥人类的智慧,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共处。

浏览了希有同志的这部书稿,感觉他的观点比以往有较大的进步。2015年,他基于“一带一路”战略的理论视野曾撰写过一部《流量经济新论》,提出“差序增长极律”“增长决堤律”这两个新的概念。在这部书中,他又提出了“三项行为”的概念,包括他在本书中提出的“域理性论”“域经济人理性协调论”“域经济人感性协调论”“域行为经济论”这几个概念,都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

希有同志曾经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做过博士后研究,这本书也是他长期思考研究的结果。希有同志始终是一个喜欢创新思考的人,据我了解,他对党中央的发展新理念已经研究多年了。他平时喜欢观察社会现象,并不断从各个角度进行理论探索,是善于思考问题的领导干部。他从不简单盲从、机械式地做人做事,他做任何事都喜欢经过客观论证,喜欢经过科学的思考后再做事,按他自己经常讲的一句话是“要做好人、做好事,选择对的事情做,把对的事情做好”。  当然,希有同志的这本书也有不足之处,建议他对自己提出的新概念继续进行深入的研究和系统的论证。

此序非断言,仅供读者参考阅读。

内容推荐

关于经济、社会如何发展的问题,中央提出了系列发展理念和发展战略,为了使民众能“生活好”,对中央系列新发展理念、发展战略我们应该如何执行、怎么执行?

孙希有著的这本《想要生活好必须做得对》的主要目的是本着对社会健康可持续性发展的意识,提示、提醒人们在促进社会发展中,在做人做事中,要有度的把握。对现代社会的一些过度现代化疾病进行了后现代主义式的批判。为此提出了做人做事要有“域性”的思想论点,生成了别具一格的“域理性论”“域行为经济论”“域经济人理性协调论”“域经济人感性协调论”等论点,对人的本质与本性、人的理性与感性、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本质科技与本性科技等概念和关系也进行了新的定义和关系认定。

编辑推荐

孙希有著这本《想要生活好必须做得对》的主要目的是本着对社会健康可持续性发展的意识,提示、提醒人们在促进社会发展中,在做人做事中,要有度地把握。对现代社会的一些过度现代化疾病进行了后现代主义式的批判。为此提出了做人做事要有“域性”的思想论点,生成了别具一格的“域理性论”、“域行为经济论”、“域经济人理性协调论”、“域经济人感性协调论”等论点,对人的本质与本性、人的理性与感性、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本质科技与本性科技等概念和关系也进行了新的定义和关系认定。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 2:56: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