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这一战,大清彻底暴露了自己的虚弱,丢掉了伪装的坚壳,被曾经瞧不起的小国日本蹂躏。甲午海战震惊中外,令人印象深刻,但从朝鲜一路打到旅顺的陆战方面您又了解多少呢?一战时,他被誉为“法兰西救星”;二战时,他是“民族的败类”。从两次世界大战走来的法国元帅贝当,为何一人扮演两种截然不同的身份?北齐统治者高氏家族历来以其残暴荒淫著称,然而这个家族又是如何崛起,直至站到权力顶峰的呢?三大骑士团之一的条顿骑士团,作为一个军事组织,缘何彻底演变为宗教组织?其建立的条顿骑士团国,又为何成了普鲁士公国?指文烽火工作室著的这本《战争事典(MOOK25)》收录四篇文章,将对以上疑问一一作出解答。
中日甲午战争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以及随之而来的割地、赔款,可以说是中华民族记忆上的一道伤口。在大多数国人的印象中,关于这场战争的描述,往往侧重于甲午海战中北洋水师的慷慨悲歌。其实在陆战方面,中日双方仍有不少鏖战与较量。《辽东雪、铭军血——甲午陆战之缸瓦寨战斗》所描写的,正是清末淮军头号主力——铭军在辽东大地上曾经的奋战。
2016年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战凡尔登战役爆发100周年。这一役让此前默默无闻的贝当脱颖而出,成为“法兰西救星”,并晋升为元帅,成为国民心目中的英雄。然而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面对纳粹德国的步步紧逼,他选择妥协与合作,这让他背上了“祖国叛徒”的骂名。《凡尔登英雄的双面人生——法国元帅亨利·菲利普·贝当沉浮记》将复述这位极具争议的历史人物的一生,以及其背后的法国兴衰。
北齐是中国南北朝时期的一个短命王朝,与北周、南朝(梁、陈)并存。统治北齐王朝的高氏家族,留下了许多暴虐与淫乱的记载。《限中战国成争鹿——北齐高氏的开国之路》将着眼于这个饱受争议的家族是如何一步步崛起的。
条顿骑士团作为中世纪三大骑士团之一,因十字军东征而诞生,后又向东欧进军,其作为标志的黑色铁十字更成为德国、瑞典、丹麦、芬兰、挪威、冰岛等现代国家标识中的重要元素。《以铁十字之名——条顿骑士团兴衰简史》一文将简述这个传奇骑士团在中世纪的兴衰历程。
指文烽火工作室著的这本《战争事典(MOOK25)》收录了上述四篇文章。
前言
辽东雪、铭军血——甲午陆战之缸瓦寨战斗
凡尔登英雄的双面人生——法国元帅亨利·菲利普·贝当沉浮记
眼中战国成争鹿——北齐高氏的开国之路
以铁十字之名——条顿骑士团兴衰简史
1492年6月8日,波兰一立陶宛联邦国王卡齐米日去世。作为波兰历史上的一代雄主,在他的苦心经营之下,此时他的家族独占东欧四大主要政治体——匈牙利、波希米亚、波兰、立陶宛的王冠,可谓霸极一时。但波兰国内遏制王室权力的呼声以及莫斯科公国的崛起,却始终困扰着其继承者齐格蒙特一世。齐格蒙特一世的主要对手是莫斯科大公一瓦西里三世。
身为莫斯科大公和拜占庭公主的爱情结晶,瓦西里三世一出生便被寄托了无限的厚望。君士坦丁堡的陷落,令东正教世界一度情绪低落。为了鼓舞士气,人们逐渐相信一个有意编造的政治预言:“莫斯科将成为第三个罗马,也是永久的罗马。”在这种躁动情绪的影响之下,莫斯科公国进入了扩张的快车道,最终兼并,了梁赞、诺夫哥罗德等罗斯城邦。而莫斯科公国与波兰一立陶宛联邦的战争也围绕着要塞斯摩棱斯克的归属而反复拉锯着。
就在齐格蒙特一世为东线的战事不胜头疼之际,执掌神圣罗马帝国的哈布斯堡王朝正逐渐进入其巅峰期。腓特烈三世之子马克西米利安利用整个欧洲对强大法兰西的恐惧,与教皇国、西班牙、威尼斯、米兰结成同盟,成功于1496年将法国的势力驱逐出意大利。尽管在其统治期间,神圣罗马帝国失去了对瑞士的宗主权,但是凭借着与罗马教廷的良好关系,马克西米利安还是以“奉天主而讨异端”的名义在欧洲大陆肆意扩张。
考虑到马克西米利安随时可能以罗马教廷的名义挑起事端,齐格蒙特一世决定主动与其接触,而在这两位欧洲霸主之间充当桥梁的,正是出身勃兰登堡藩侯家族的阿尔布雷希特。阿尔布雷希特的母亲是波兰公主,齐格蒙特一世是其舅舅。同时他还是马克西米利安的贴身近侍,曾跟着这位君王鞍前马后地跑遍了大半个欧洲。1510年,阿尔布雷希特被推选为条顿骑士团新任大团长,这一安排背后固然有波兰和神圣罗马帝国的推动,但是条顿骑士团本身也希望由这位八面玲珑的人物来化解东普鲁士随时有可能被波兰吞并的危机。
长袖善舞的马克西米利安在1515年与波兰缔结同盟,齐格蒙特一世则以匈牙利和波希米亚的王冠作为回报。但在普鲁士问题上,波兰却力主维持现状。马克西米利安一心急于将自己的孙子查理五世推上西班牙国王的宝座,一时也无心关注条顿骑士团的死活。深感被放弃的条顿骑士团铤而走险,于马克西米利安逝世的1519年向波兰发动了自杀性的进攻。好在阿尔布雷希特在波兰宫廷还有几分薄面,在波兰大举反击,彻底毁灭东普鲁士之前,与自己的舅舅签署了一份为期4年的停战协定,算是暂时保住了条顿骑士团最后的生存空间。
深知东普鲁士危如累卵的阿尔布雷希特于1522年前往家族昔日的龙兴之地——纽伦堡,试图寻求掌握大半个欧洲的皇帝查理五世的支持。不过此时的哈布斯堡王朝正忙于和法国争夺意大利的霸权,扩张西班牙在美洲的殖民地。查理五世抽空还要应付国内宗教改革的声浪,根本无暇理会条顿骑士团。不过就在阿尔布雷希特四处碰壁之际,一位名叫安德烈亚斯·奥西安德尔的教士为他打开了一条扇新的大门。
真正令安德烈亚斯清史留名的并非是给予阿尔布雷希特以指引,而是他曾以校对者的身份参与了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天体运行论》的刊印和传播。此时的欧洲正处于名为“文艺复兴”的解冻期。人文主义的萌芽从文学、美术、音乐等领域逐渐渗透到科学、政治乃至宗教。不仅纽伦堡的神学家和高层教士安德烈亚斯暗中参与“歪理邪说”的传播,甚至连哥白尼本人也是波兰天主教的重要人物,一度在弗隆堡以教产总管的身份对抗条顿骑士团的围攻。
在安德烈亚斯的引荐下,阿尔布雷希特与德意志地区炙手可热的宗教改革领袖——马丁·路德建立了联系。
阿尔布雷希特前往维滕贝格面见路德之时,恰逢这位风云人物刚刚在著名的沃尔姆斯会议上对来自神圣罗马帝国的大小诸侯慷慨陈词,人望、声势均一时无双。对于阿尔布雷希特所面临的困局,路德建议其以改革条顿骑士团入手,抛弃宗教骑士禁止结婚的陈规,把普鲁士从教皇名下的骑士团领地变成由阿尔布雷希特家族统治的世袭公国。在这种形势下,条顿骑士团基本放弃了军事任务,把注意力集中到管理自己的产业上,此后它仅作为一个宗教组织而存在。但当波兰国王齐格蒙特一世将普鲁士公国的统治权授予这位“最后的骑士”阿尔布雷希特之时,他或许永远不会想到未来的普鲁士将一次次地埋葬波兰,险些将其推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P196-198
中日甲午战争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以及随之而来的割地、赔款,可以说是中华民族记忆上的一道伤口。在大多数国人的印象中,关于这场战争的描述,往往侧重于甲午海战中北洋水师的慷慨悲歌。其实在陆战方面,中日双方仍有不少鏖战与较量。《辽东雪、铭军血——甲午陆战之缸瓦寨战斗》所描写的,正是清末淮军头号主力——铭军在辽东大地上曾经的奋战。
2016年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战凡尔登战役爆发100周年。这一役让此前默默无闻的贝当脱颖而出,成为“法兰西救星”,并晋升为元帅,成为国民心目中的英雄。然而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面对纳粹德国的步步紧逼,他选择妥协与合作,这让他背上了“祖国叛徒”的骂名。《凡尔登英雄的双面人生——法国元帅亨利·菲利普·贝当沉浮记》将复述这位极具争议的历史人物的一生,以及其背后的法国兴衰。
北齐是中国南北朝时期的一个短命王朝,与北周、南朝(梁、陈)并存。统治北齐王朝的高氏家族,留下了许多暴虐与淫乱的记载。《眼中战国成争鹿——北齐高氏的开国之路》将着眼于这个饱受争议的家族是如何一步步崛起的。
条顿骑士团作为中世纪三大骑士团之一,因十字军东征而诞生,后又向东欧进军,其作为标志的黑色铁十字更成为德国、瑞典、丹麦、芬兰、挪威、冰岛等现代国家标识中的重要元素。《以铁十字之名——条顿骑士团兴衰简史》一文将简述这个传奇骑士团在中世纪的兴衰历程。
指文烽火工作室:原廊
2016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