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循马克思所开辟的思想理路,从哲学层面揭示人权问题的本质规定,正是万斌等著的《马克思主义人权哲学探究》力求贯彻的主题。从理论的层面来看,建构马克思主义人权哲学理论,既是对某些西方学者关于“马克思主义无情地否定人权”错误观点的有力反驳,有助于澄清和恢复人权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本来地位;也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项重要任务,有助于推动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研究,建构适合中国国情的马克思主义人权理论体系。从实践的层面看,科学系统的马克思主义人权观必将进一步指导、规范、推动中国人权事业的健康发展;就国际范围来说,人权是当今国际社会热切关注的重要议题和争论焦点,建构科学的马克思主义人权哲学,将有助于以充分的理据阐明中国的人权事业、维护中国的国际形象。
万斌等著的《马克思主义人权哲学探究》从政治哲学的视角出发,试图重构马克思主义人权哲学的基本体系。从一般层面上,依据人权的层次划分和范畴归属所具有的不同意义和表现形式,将人权分为应有人权、社会人权、法定人权和实有人权,通过四维视角的透视,大致把握人权的内在规定和整体结构;从具体层面上,重点论述人权的外在关系和发展依据,即人权与自由、民主、法治、政治的基本张力及其协调;最后,揭示人权对人的全面发展的意义及其实践途径。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人权哲学何以可能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人权哲学何以可能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人权哲学的逻辑重构
上编 人权的一般考察
第二章 论应有人权
第一节 应有人权的缘起和内涵
第二节 应有人权的内在属性和意义之维
第三节 应有人权的建构逻辑
第四节 “自然权利学说”:应有人权观的内在逻辑
第五节 马克思主义应有人权观的内在逻辑
第六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应有人权观的科学发展
第三章 论社会人权
第一节 社会人权的根源和基础:人的社会关系属性
第二节 社会人权的纵向结构:社会形态的视域
第三节 社会人权的横向结构:社会调节 机制的分析
第四节 社会人权的发展完善:社会建设的根本目标
第四章 论法定人权
第一节 法定人权的含义与特征
第二节 法律与人权的关系
第三节 法定人权的形成与确立
第五章 论实有人权
第一节 实有人权的含义及特征
第二节 法定人权向实有人权转化的条件
第三节 法定人权向实有人权转化的途径
下编 人权的具体考察
第六章 论人权与自由
第一节 自由与人权的生成关系
第二节 人权论证中的马克思自由观视野
第三节 人权论证中的“利益说”与“尊严说”
第四节 自由与人权关系的具体化展开
第七章 论人权与民主
第一节 人权与民主的自由取向
第二节 人权与民主的一般关系
第三节 人权实践与民主过程
第四节 人权民主化实践的张力及其协调
第八章 论人权与法治
第一节 人权与法思想中的“权法同构”传统
第二节 人权与法治的一致性与矛盾性
第三节 人权的法治化实践
第四节 人权与法治的实践冲突及其调处
第九章 论人权与政治
第一节 政治的规范意蕴
第二节 政治妥协的生成逻辑及其内涵
第三节 政治宽容概念的界定和证成
第四节 政治妥协与政治宽容视域中的人权
第十章 论人权与人的全面发展
第一节 人的自我认识历程:从片面到整全
第二节 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基本内蕴
第三节 人权: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手段
第四节 马克思主义人权理论的中国化: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中国历程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