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续写青史(班昭)/红颜才女系列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姜越编
出版社 群言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唐代随着科举制的确立,也出现婚姻重才的倾向,民间向有“才子配佳人”之说。这表现出尊重个人意志和文化习俗的进步j生。

唐玄宗时的宰相李林甫,被人称作“口蜜腹剑”,是历史上著名的狡猾奸诈的权相,不过做他的女儿却很幸福,因为他为女儿选婿的方式非常“民主”。他有六个女儿,为了女儿的婚姻幸福,他在客厅窗上悬薄纱帘,在他召才俊谈话时,女儿们就可以隔窗窥探,选喜欢的人做丈夫。这个窗子,人称“选婿窗”。

唐时少年男女婚前有了私情,有的父母开明,竟肯予以成全,并不以婚前失贞为耻。如《全唐诗》里,就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书香之家的女儿叫晁采,她美貌多情,又会诗文,跟邻居家的书生文茂相好,两人私订终身,诗文唱和,偶有机会还偷偷欢好。晁采的母亲知道后,慨叹说“才子佳人,自应有此”。于是就将女儿嫁给文茂,成全二人的婚事。

唐之后的宋代是个经济发达的朝代,商业发达,市民阶层形成,在婚姻性爱上体现为享乐主义,婚姻多不重视虚浮的门第而更重视实实在在的钱物。

宋代无论男家女家都争相和财阀结亲。宋朝的达官显贵吕蒙正、韩琦、王安石等人的女婿,十人中有五人家世都不可考,但都是富家子弟。宋真宗时开封茶商马季良娶了外戚刘美的女儿,刘美的儿子娶的也是嘉州土豪王蒙正之女。

当然,这种结婚论财现象,比起从前只重门第的婚姻观来,是一种观念的发展,但也带出另一弊端,遭人非议,以致出现女子嫁妆不丰厚便被公婆家虐待的情形。

元代,崛起于草原上的蒙古民族入主中原,元初礼教相对松弛,儒生、士大夫的地位也急剧下降,所以民间自由恋爱风气抬头,大批读书人从养尊处优的高位猛跌下来(八娼九儒十丐),开始写戏曲为生,与倡优相恋。

但是随着元朝统治者接受汉法,甚至将以南宋理学为核心的封建礼教作为专制统治的重要工具之后,贞节观念就受到强化,寡妇殉夫的记载开始连篇累牍起来,缠足的恶习虽起自五代,也是从元朝才开始盛行的。

当然,元代的婚姻法《元史·刑法志·户婚》,在消除婚姻陋习,保护妇女权益上,也大有进步:对溺女、指腹为婚、典妻、卖妻都加以禁止;对收继庶母、婶母、嫂及弟妇都加以惩处;对出妻有限制;对重婚不守婚约等都有处罚;对鳏寡孤独的养护都有相应规定。

元之后的明代,是封建制复兴、宗法制高度完善、封建伦理道德到达顶峰的时代,也是手工业工商业得到发展,与南洋中亚欧非各国都有经济文化往来的时期。因此,在婚姻史上,明代既是奖励贞节,对妇女实行封建礼教压迫最突出的时代,也是淫佚之风盛行、黄书泛滥的时代。

P8-9

后记

历史塑造出代代相传的绝代佳人,可对她们的生平事迹却又不屑一顾。除了那些跻身政坛的皇后嫔妃在史传中占了一点篇幅,且是惜墨如金,更多的美女佳人都只是在笔记、野史、小说、传奇、民间故事中才能搜罗出一点点传闻轶事,有的已变得面目全非。

传统的历史给了男人更多的关照,却少了对女人的关注和荣耀,她们是中国历史绕不开的死结。“红颜才女”系列图书共10本,从另一个视角展示了这些女性的美丽、欲望、才情和智慧等,并作了客观的评价。书中呈现了卓文君、班昭、蔡文姬、谢道韫、薛涛、鱼玄机、李清照、朱淑真、柳如是、顾太清10位女中豪杰的风采,她们离奇跌宕的身世和不可复制的命运,无不是一个时代与历史的精彩缩影。

西汉卓文君天生丽质,容貌姣好,自幼聪明伶俐,博闻雅识,诗歌词赋,无一不精,更兼擅长音律,琴技无双。然而,这朵娇艳欲滴的鲜花,却遭到狂风暴雨的摧残:父亲为了攀附权贵,将她嫁与李家公子。丈夫体弱多病,撒手西去,文君只得独守空房。李府内妻妾争风吃醋,丑态百出,文君发现身边有一双邪淫的眼睛……才华横溢而又穷困潦倒的司马相如与卓文君一见倾心,双双坠入爱河。琴声相约,雪夜私奔,文君冲破世俗观念,抛却锦衣玉食的生活,毅然扑人爱人怀抱,贫寒的生活随之压向她柔弱的肩头。他日司马相如平步青云,飞黄腾达,沉溺于声色犬马之中,心生纳妾之意。卓文君悲痛欲绝的眼泪化作哀婉动人的诗句,相如读罢如当头棒喝,羞愧中找回从前的自我,二人始得生死相依,百年好合。

东汉班昭出身儒学世家,父亲班彪是远近闻名的学者,长兄班固著《汉书》,未竞而卒,次兄班超,为汉代著名外交家。在父兄的影响熏陶下,班昭学问广博,很有才干。十四岁时,班昭嫁于同郡人曹世叔。丈夫早年去世后,班昭清守妇规,举止合乎礼仪,气节品行非常好。班昭晚年,身患疾病,家中女子们又正当出嫁的年龄,班昭担心她们不懂妇女礼仪,令未来的夫家失面子,辱没了宗族,于闲暇时作《女诫》七章,以做勉励,书成后,对宫内妇女的教育很有帮助。班昭还继承长兄班固的事业,续写《汉书》。

东汉末年的蔡文姬是天生才女,通音律,善辞赋。命运苦难,她从繁华坠入风霜,宿命轮回,她遭遇爱与生命的流离。各色岁月一一尝遍,她终是无悔此生。她用一生风雨打磨饱满的灵魂,诉说着千古幽思。孤芳续汉史,血泪写春秋。《悲愤诗》与《胡笳十八拍》再现了蔡文姬凄楚的生活经历与悲愤的思想感情,一代代流传下来,成为千古绝唱。

东晋才女谢道韫留下来的事迹不多,其中最著名的故事,记载在《世说新语》中:谢安在一个雪天和子侄们讨论可用何物比喻飞雪。谢安的侄子谢朗说“撒盐空中差可拟”,谢道韫则说:“未若柳絮因风起”,因其比喻精妙而受到众人的称许。也因为这个著名的故事,她与汉代的班昭、蔡文姬等人成为中国古代才女的代表人物,而“咏絮之才”也成为后来人称许有文才的女性的常用词语,这段事迹亦为《三字经》“蔡文姬,能辨琴。谢道韫,能咏吟”所提及。在孙恩之乱时,丈夫王凝之为会稽内史,但守备不力,逃出被抓被杀,谢道韫听闻敌至,举措自若,拿刀出门杀敌数人才被抓。孙恩因感其节义,故赦免道韫及其族人。王凝之死后,谢道韫在会稽独居,终生未改嫁。

薛涛是古代十大才女之一,唐代首屈可指的女诗人,历史上的才女不少,但没有哪一个能像薛涛那样才艺双绝,具有多方面的才能,尤其在人生经验和政治素质上的历练无人可比。薛涛和很多在历史上留下名字的女子一样,有着清丽的容貌,虽然不幸坠入风尘,她的心灵却生长着一双自由的翅膀,以天性敏感和细腻,委婉地书写着温润的内心世界,细致入微地发掘个体生命体验,用哀怨的泪水勇敢地控诉时代的不公。身处庞大而炫目的诗歌唐朝,在那些光焰万丈的文学繁星中,她灼灼地发出自己的光芒,注定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存在。

晚唐的女诗人当中,以鱼玄机最为知名,也最为传奇,色既倾国,思乃入神,又被誉为“才媛中之诗圣”。这样一位才貌双全的风流佳人,却时运不济,命途多舛,牵连进包括笞杀婢女绿翘在内的多宗谋杀案,最终以悲惨的结局收场。

宋代李清照的人与文,是一致的清丽,一样的充满光的气味,她是绝品的女子。生命被把持得清洁自如。纵然有曲折、有挫折、有跌宕、有不可预知的舛错,但她携着内心清正的道一点一点化解,从不拖沓。

南宋女诗人朱淑真是唐宋以来留存作品最丰盛的女作家之一。她生于仕宦之家,饱读诗书,精通音律,尤擅诗词,后人称之为“闺中之秀,女流之杰者”,为南宋多情才女和美女,与李清照齐名,但却婚姻不幸,遇人不淑,与丈夫志趣不合,夫妻不和睦,情绪时时抑郁苦闷而又无可奈何,她只有寄情于诗,移情于物来排遣爱情生活带来的“颦眉”,最终因抑郁早逝。传朱淑真过世后,父母将其生前文稿付之一炬,现存《断肠诗集》《断肠词》传世,是劫后余篇。

明末柳如是是秦淮八艳之一,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她二十四岁遇见钱谦益,他们以诗文为媒,惺惺相惜而走到了一起。面对改朝换代,柳如是与钱谦益两人由于认识上的不同,陷入了巨大的分歧之中,感情出现裂痕:一个远去北京做了清廷的官员,一个南下追寻抗清的南明军队。当一切繁华落尽,两人再度破镜重圆,在红豆山庄过起了平淡而恬静的田园生活,钱谦益死后,钱氏族人意欲争夺钱家家产,柳如是为了保全后代与钱氏家族的财产,用三尺白绫自缢而死。

顾太清是清代著名女词人。著作小说《红楼梦影》,成为中国小说史土第一位女性小说家,其文采见识非同凡响。顾太清多才多艺,且一生写作不辍,她的文学创作涉及诗、词、小说、绘画,尤以词名重士林。她做诗词全凭才气,不摆“唐模宋轨”的架子,倒也潇洒自如,平添一种风流态度。

女性用自己的经历创造历史,但在由男性书写的历史上,她们的存在史、她们的挣扎与奋斗、她们的快乐与痛苦都被压抑在黑暗之中,所以她们的人生经历更值得一读,透过它,人们可以从另一个角度重读历史。

为了增加图书的可读性和趣味性,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参考了古今大量史料和札记轶闻,也参阅了今人研究者和历史爱好者的相关著作和文字,特对此隆重致谢。凡所参考文字大部分已得到作者同意并付予相应稿酬,但也有部分文字无法联系到原作者,若在阅读过程中发现贵文,烦请联络我处获得稿酬。

联系方式:1798789501@qq.com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生活背景,古代的仕女文化

 仕女的才华以及反礼教思潮

 门当户对,仕女婚姻的典型

 女教的产生也和贵族仕女有关

 仕女的经济与婚姻

 汉代女性的地位

第二章 家学渊源,班氏家族才俊辈出

 班昭始祖,子文出生

 婕妤德美,树立榜样

 父亲班彪,学博才高

 长兄班固,文史大家

 次兄班超,扬名西域

 兄妹手足,千古佳话

第三章 博古通今,修《汉书》著《女诫》

 继父兄遗志,续写《汉书》

 从《汉书》看班昭的史学思想

 班昭为什么写《女诫》

 从《女诫》看班昭的教育理念

 《女诫》的女性道德观

 《女诫》中的儒家传统夫妇观

第四章 出入宫廷,参与政治的“曹大家”

 东汉初期的四大后族

 明德马皇后,明章 之治的助力者

 汉和帝刘肇,允许班昭进人宫廷的人

 和熹邓皇后,班昭参与政事的推动者

 班昭为女师,出入宫廷的奇女子

第五章 毁誉参半,班昭的生前身后事

 班昭究竟叫什么

 班昭有没有续过《汉书》

 《女诫》创作时间之谜

 班氏家族垮台之谜

 班昭毁誉参半的人生谜团

第六章 文采华章 ,班家女的文学才华

 情深至淡:班婕妤的文学思想艺术

 经世致用:班昭文学中的儒家思想

 突破前人:班昭《东征赋》的文学艺术

 德才兼重:班昭文学艺术的女性意识

后记

序言

班昭是一位博学多才的中国古代女性。班昭出生于史学世家,从小就接受了严格正规的史学训练,加上她天分极高,可以说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班昭的《女诫》影响深远,不仅对当时的社会有巨大的作用,就是在今天看来也有着借鉴的意义。而其续写的《汉书》更是一部杰出的史传文学作品,在叙事写人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就,在文学史上有较重要的地位与影响。

班昭的《女诫》一书,作为中国女训书的代表,影响十分深远。后世的女训书一般来说都由此立论,很少能出其范围,在女训著作中具有极高的代表性。《女诫》的问世不是突然的,和班昭所生活的那个时代相关联,可以说班昭《女诫》的出现具有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性。班昭从姑祖母班婕妤的人生经历中看到女人“柔顺”“敬慎”的成功之道。在班昭看来,姑祖母是班氏后代女性学习的典范,这也是促使她写《女诫》教育儿女的一个重要因素。班昭《女诫》的创作有其复杂的原因,《女诫》以女性自保为目的,在德义和是非之上要求女性学会“敬顺”与“曲从”,表现出对女性生命的关爱和对女性教育的思考。

千百年来,班昭以其自编之家训《女诫》而影响后世。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女训教育的著作。历来人们对班昭的《女诫》都是毁誉参半,赞成的人因其易学易行而引以为典训,并对班昭及其《女诫》的推崇达到了夸张的地步;反对者则指责班昭之主张成为后世戕害中国妇女的罪魁祸首。

班昭所作,无不标明其时代特征,抒发其政治见解。在历史的长河中,永不沉没,在社会的发展中,经受检验。多少面镜子,照出她生活时代的淳风抑或是陋俗。千年万代,人们从沙里淘金,璞中剖玉,可以说金玉其中,表里如一。

本书通篇以闲话家常、婉约诚挚的笔法评析、阐释,娓娓道来,不生涩,没有说教,向世人展现一位女文学家生活的点点滴滴,她的喜怒哀乐,她的命运多舛,她的才高运蹇,她所经历的林林总总。

由于时间仓促,作者水平有限,书中错漏缺点在所难免,恳请读者批评指正。希望本书可以让广大读者从中学到知识,开阔视野,全面细致地了解历史人物的传奇人生。

内容推荐

承父兄之业,著《汉书》留名青史;因家教需要,撰《女诫》褒贬不一。这个人就是中国古代奇女子班昭。她因续史而被誉为“女子中的孔夫子”,又因《女诫》被称“男尊女卑之祸首”,千年过去,回首历史,翻开姜越编著的这本《续写青史(班昭)》,且看一代巾帼奇才班昭的不凡人生。

编辑推荐

班昭以其自编之家训《女诫》而影响后世。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女训教育的著作。历来人们对班昭的《女诫》都是毁誉参半,赞成的人因其易学易行而引以为典训,并对班昭及其《女诫》的推崇达到了夸张的地步。姜越编著的这本《续写青史(班昭)》通篇以闲话家常、婉约诚挚的笔法评析、阐释,娓娓道来,不生涩,没有说教,向世人展现一位女文学家生活的点点滴滴,她的喜怒哀乐,她的命运多舛,她的才高运蹇,她所经历的林林总总。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 2:16: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