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中部,汉水下游,武汉近郊,有一片富庶之地——汉川。
汉川,顾名思义,与汉水密不可分。从地理上说,先秦时期,汉川属云梦古泽的一部分。后因长江、汉水泛滥,挟带泥沙而下,天长日久,泽区逐步淤浅,形成冲积平原,汉川便成为江汉平原上的一片低洼之地。
汉江从西向东,贯穿汉川全境,全长近百公里,形成刁汊湖水系。宋代以后,金兵多次入侵中原,社会动荡,战祸不断。向氏来祖友文公举家移居刁汊湖边,围湖造田,开荒种地,成为汉川邑民。
至明永乐年间,向氏家产益拓,子息益繁。又历三百年,向氏成为汉川望姓,子孙绵延,居住村落甚多。据楚北《向氏宗谱》记载,其族有巍峨家庙以妥神,有深邃祠宇以栖祖,有常稔公田以承祭。向氏后裔或耕或仕,衣冠济济;科第蝉联,为邻里所艳羡。①
然而,刁汊湖因过度开垦,水系紊乱,导致下游出口如瓶。尤其是上游来水带来的泥沙淤积于此,使刁汊湖底逐渐抬高,围垸相对低下。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刁汊湖大垸溃口,二百多个民垸白水茫茫,一片汪洋。
洪水为灾,田舍沉没。向氏族人各奔东西,族势涣散。
据史料记载,清朝二百六十七年间,汉川洪水肆虐汉川一百一十六次。水灾给汉川留下了沉痛的历史记忆,但也促进了水上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汉川人依水兴业,置船求生,成群结队,奔走天下,其中不少是向氏族人。
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清邑人萧企昭写下《汉川归舟即事》,对当时百姓的惨淡生活和凄凉情形做了如下描述:
买舟东下背江城,
天渺寒鸦阵阵鸣。
远树淡烟空寂寞。
前船吹火半分明。
甑山雪影侵愁鬓,
员口风波阻客程。
两岸逃荒鸠鹄队,
归人遥望不胜情。①
起初,汉川船民故土难离,大多流散在本县周围。随着小商品经济的发展、运输队伍的扩充,他们把视野逐渐伸展到湖南湘潭、江西景德镇、河南唐河、江苏南京等地,专门从事商业运输。他们以同乡、同族聚在一起,设立会馆,形成群帮,在江湖上迅速崛起。
江湖云:天上九头鸟,地上湖北佬。在湖北也有一句流传甚广的顺口溜:奸黄陂,狡孝感,又奸又狡汉川人。这些民间俚语虽含贬损和嘲讽之意,但也道出了湖北人、汉川人的精明和干练,汉川人在江湖上的表现可见一斑。
据向氏族中老人介绍,当时长江、汉水之上,数汉川船只最多,仅向氏一族就有二百多条,不仅数量多,载重量也大。向氏大船船高九丈九,通江达海,遍及各地,不论航行何处,桅杆上始终挂有“汉川第一”的旗帜。
常言道,国以史为重,族以谱为先。向氏一脉从友文公迁徙汉川以来,源远流长,分支益繁,然无确定派字。向氏船帮为使世序不紊,以成一族之盛,于清嘉庆二十二年(1816年)聚会,决定从十五世起,子孙启用派系命名,并谱派系三十有二:
慕学志道 近宗远绍
秀林竹发 德音丕昭
其余有声 饬纪行孝
教养安全士民汉标
向氏十五世,即向忠发祖父辈。族谱记载,向忠发祖父名慕先,号家祥,生于嘉庆庚辰二月初七日。生育有三子,依次取名为学高、学卿、学中。学高,即向忠发之父。
向学高,号望保,娶邻村之女邹氏为妻,生有一儿一女。向学卿号连保,向学中号喜保,两人均无子嗣。兄弟三人,均以行船为业。
向忠发原籍汉川,有据可考,无可争议。族谱记载,其父向学高死后,落叶归根,安葬在汉川向家台。向忠发派名志忠,1880年出生,出生月日不详。至于生于何处,目前大致有三种说法:一说上海;一说汉川;而向忠发1928年出席中共六大时,资料上填写的却是湖北汉阳。①
抓周习俗在民间十分盛行,流传已久,是庆贺周岁生日的一种方式,也是预测小孩前途和性情的家庭游戏,其核心是对生命延续、顺利和兴旺的祝愿,反映了父母对子女的舐犊之情。据族中老人介绍,向忠发一岁那年,父母也为他举办了一场抓周仪式。
这天,向家内亲外眷齐聚一堂。
周岁的向忠发穿戴一新,脖上挂着一只“长命富贵锁”。按照民间说法,佩挂上这种吉祥物与护身符,就能辟灾驱邪,“锁”住生命,永保平安。当时,一般人家小孩抓周,大多佩戴的是布锁。可向忠发戴上的却是纯银打造的银锁,足见其在家人心中的分量。一件小小的饰物,浓缩着长辈众多的关爱,众多的期盼,众多的祝愿。
中午时分,母亲抱着牙牙学语的向忠发绕堂一周,然后将其端放在两张拼合起来的八仙桌上,指指点点。她希望儿子能抓取她心目中理想的物品,期盼儿子光宗耀祖,昭显未来不平凡的人生。
八仙桌上早已铺好了一块大红布,上面摆放的东西十分讲究。有印章一枚、经书一卷、笔墨一套、银圆一摞、算盘一把,还有糖果,等等。向忠发双目顾盼,吸引着众人的目光。P2-5
第一章 初涉风雨
一 抓周仪式上,向忠发画下六笔,似字非字,似画非画,
浓缩了自己的人生密码。他与富家子弟以命相拼,不服输的倔
强性格展露无遗,二叔为此充满感叹!
二 龟山脚下崛起十里工业长廊,向忠发走进湖北枪炮厂当
了一名学徒。他白天上工,空闲习武,旁学医道,因不服从工
头管束,大展身手,被厂方挂牌除名。
三 向忠发给富人看家护院,不经意间一句话,让主人高看
三分。他替主人掌管赣江商轮,屡遭官府蛮横刁难,因横闯关
卡,殴打官吏,被江西官府通缉在案。
第二章 船帮大哥
四 向忠发成为长江船夫,几次与死神擦肩而过,右手被散
裂的船体碎片击中,食指被截,贴上醒目标签。他为人豪爽,
执情仗义,被工友们亲切地称为“向大哥”“百事通”。
五 兵工厂工人索饷罢工,向忠发鼎力相助,出谋划策。
罢工代表被当局残酷杀害,他挺身而出,联络各界工友声援。
向忠发收养了死难者的两个小孩,抚养成人,视如己出。
六 向忠发成为轮驳上的老大,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他
的建议,得到公司高层采纳,化解了同行多年的心结。他代表
工友与厂方叫板,公司高管防不胜防,骑虎难下。
七 汉口码头,弱肉强食,成王败寇,充满血腥。向忠发
被聘为武术教头,在与强手的较量中,兵不血刃,步步紧逼,三
招制胜,成为码头上有脸面的人物。
第三章 工人领袖
八 许白吴受张国焘派遣,返回武汉开展工人运动。为打
开局面,许白吴提着两瓶烧酒约见向忠发。向忠发以酒相逼:
喝下这杯酒,从此一家人不说两家话!
九 军警突然包围工人俱乐部成立会场,点燃汉阳钢铁厂罢
工的导火索。化铁炉能否熄火,成为罢工成败的关键。向忠发
想出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
十 工人运动如火如荼,向忠发入党出现波折。汉冶萍总
工会呼之欲出,向忠发成为总工会的实际主持人。他调集各路
精英,有力地支援了下陆罢工。
十一 向忠发代表汉冶萍总工会做出三项决定,声援京汉铁
路工人斗争。二七罢工失败后,向忠发被当局通缉。他一面掩
护工人领袖转移外地,一面安置死难者亲属。
第四章 跨党代表
十二 向忠发走上职业革命者道路,奔走于武汉三镇。区
委机关被暴露,有人迁怒于向忠发,他却说大不了一同去蹲监
狱。许白吴严厉批评:如果进了监狱,就意味着工作上的
失败。
十三 国共合作,向忠发成为国民党汉口市党部核心成员。
他以茶馆为掩护,秘密联络码头工人。五卅运动期间,武汉码
头工人向英帝国主义的示威斗争,走在全国前列。
十四 在国民党二大上,向忠发等共产党人推动大会临时增
加议题。中共中央采取退让政策,向忠发很不满意。他的讲话
很有鼓动性,张国焘对他没有办法。
十五 湖北工团联合会被架空,向忠发另组武汉工人代表
会。中共党员退出国民党汉口市党部,唯有向忠发继续留任,
并指导了大冶厂矿和汉口英美烟厂的罢工斗争。
第五章 内应北伐
十六 北伐大军围困武昌,向忠发和许白吴在吴佩孚的后院
组织起一支强大的内应兵团。策反吴佩孚的大将起义投诚,耿
丹夫妇功不可没,向忠发父女助了一臂之力。
十七 汉阳兵工厂拉响了武汉工人策应北伐的汽笛。他们
各司其职,各显神威,与革命军并肩作战。向忠发回忆:我们
真忙不过来了,二十几天没好好吃过饭。
十八 国民革命军占领武汉,农民运动处于起步阶段,工人
运动有声有色。湖北全省总工会横空出世,成为共产党直接领
导的一支重要政治力量。
十九 劳资争议和罢工浪潮,随着工会组织的兴起而汹涌起
来。湖北全省总工会威风八面,资本家闻之丧胆,谈之色变。
向忠发声名显赫,成为武汉三镇响当当的人物。
第六章翻江涌浪
二十一边是赤手空拳的中国民众,一边是全副武装的英国
军队。向忠发命令工人纠察队只能前进,不能撤退。扁担收回
英租界,鼓舞了中国人,震惊了全世界。
二十一武汉的交通要道、车站码头、大街小巷,布下工人
纠察队的天罗地网。卫戍司令陈铭枢要求总工会约束工人,向
忠发措辞激烈,严厉驳斥,令其十分难堪。
二十二武汉工潮出现混乱,给人提供了攻击口实。向忠
发命令整顿工会纪律,同时呼吁各方互相体谅,共渡难关。国
民党希望国共两党密切合作,共同指导民众运动。
二十三汉口租界又发生惨案,武汉三镇掀起一轮反日怒
潮。国共两党领袖汪精卫、陈独秀新到武汉,向湖北全省总工
会发出一道道特别训令,向忠发一脸茫然。
第七章风口浪尖
二十四 蒋介石在南京另立政府,与武汉国民政府对峙。
国民革命军继续北伐,反动军官后方叛乱。讨伐叛逆,削平大
难!湖北全省总工会竭尽全力,保卫革命大本营。
二十五 陈独秀穿上工人纠察队制服,被代表们抬了起来,
抛在空中。中共五大未能指明中国革命的前进方向,但一大批
精英进入中央委员会,对中国革命影响深远。
二十六 中央决定公开解散工人纠察队,向忠发前往中央机
关与陈独秀申辩。“文化大革命”期间,武汉工人纠察队交枪事
件,成为强加在刘少奇头上的一大“罪状”。
二十七 国共两党分道扬镳,“捉拿向忠发”的标语铺天盖
地。八七会议对陈独秀的指责,增加了向忠发的政治资本。他
没有出席八七会议,却全票当选中央政治局委员。
第八章国际红人
二十八 中国留学生集体示威,惊动了共产国际,斯大林震
怒。工作组进驻校园,冲突愈演愈烈。向忠发出面调解,两次
向共产国际提出处理建议,东大学潮顺利解决。
二十九 中央全力发动武装暴动,“左”倾情绪逐步滋长,
党内怨声又起。共产国际召开会议,中国问题成为中心议题。
向忠发指出党内存在的种种弊端,引起斯大林注意。
三十 向忠发抓住“江浙同乡会”不放,四处点火,穷追
猛打,引发一场政治风波。王明上纲上线,呐喊助威。“江浙
同乡会”莫衷一是,最后不了了之。
三十一 斯大林会见中共中央领导人,为中共六大定下主
题。向忠发被视为无产阶级的象征,威望与日俱增,成为中央
政治局主席。新的中央在惊涛骇浪中能否力挽狂澜,全党翘首
以待。
第九章 锋芒毕露
三十二 顺直省委三次改组,仍然混乱不堪。向忠发指
出:此事不好好解决,新中央的生命就要断送一半。他断言蔡
和森为顺直纠纷的祸害根源,决定取消其政治局常委资格。
三十三 江苏地位举足轻重,向忠发提出中央兼江苏省委,
两者的矛盾由此发展到公开对抗。向忠发极不情愿地放弃原来
的主张,固执地说:“并不是伍豪(周恩来)说服了我。”
三十四 朱毛红军内争激烈,毛泽东离开领导岗位。向忠
发指定周恩来、李立三、陈毅专题研究,表明中央立场。在中
央精神指引下,红四军又开始“风卷红旗如画”的辉煌征程。
三十五 陈独秀及其追随者,公然打出党内反对派的旗帜,
形成有组织的派别活动,造成党内思想混乱。向忠发毫不含
糊,在共产国际支持下,将一批党内干部开除出党。
第十章 幕后推手
三十六 向忠发本想通过远东局帮助,提高工作水平,可双
方很快产生分歧。向忠发说:“如果中国党犯错误,远东局可以
纠正;同样,如果远东局犯错误,我们也要与之斗争。”
三十七 国民党内部爆发中原大战,向忠发断定中国革命会
跃进式发展。中央决议既遭到远东局的明确反对,也遭到党内
强烈抨击。向忠发一边向共产国际解释,一边对党内反对者纪
律制裁。
三十八 彭德怀率领红三军团占领长沙,中央政治局热血沸
腾。共产国际认为中共不具备夺取政权的实力,指责暴动路线
脱离实际。向忠发得意忘形,与共产国际公开叫板。
三十九 中共中央开始转变策略,共产国际仍不满意。王明
先声夺人,标榜自己是反“立三路线”的“英雄”,遭到向忠发严
厉批评。党内宗派活动猖獗,工作陷于瘫痪,出现领导危机。
第十一章 一蹶不振
四十 共产国际代表秘密来华,奉命改组中共中央。向忠
发提出辞去总书记职务,没有任何人赞同,瞿秋白第一个反对。
王明乘势而起,成为党内举足轻重、炙手可热的风云人物。
四十一 罗章龙成立反对四中全会代表团,明目张胆地争夺
各地党组织的领导权。向忠发剖析自己对“立三路线”应负的
政治责任,声望大不如前,从此不再争强好胜了。
四十二 中央工作重点转向苏区,谁有威望担任中华苏维埃
临时中央政府“开国元首”?向忠发似乎顺理成章。可他出人
意料,提议毛泽东担任苏区中央政府主席。
四十三 向忠发以古玩商人身份抛头露面,结识风姿俏丽的
杨秀贞。顾顺章在武汉被捕叛变,给中共中央带来极大威胁。
向忠发狠狠地说:“你出卖我的战友,我结果你的家人。”
第十二章因色招祸
四十四 中共中央重建特科,全力保护向忠发的人身安全。
顾顺章顺藤摸瓜,守株待兔,撒下天罗地网。向忠发暂且躲过
一劫,仍然朝不保夕,周恩来让其与自己同住。
四十五 中央决定将向忠发送往苏区,可他牵肠挂肚,放不
下情妇杨秀贞,被守候的国民党特务抓捕。“古玩商人”起初抵
赖,但在确凿的证据面前,抗争的勇气荡然无存。
四十六 “老头生病住院,病情十分严重。”向忠发命悬一
线,黄慕兰巧施美人计。阻止国民党引渡向忠发的计划落空
后,中央指示“红队”做好武装劫持准备,即使鱼死网破,也在
所不惜。
四十七国民党方面严刑逼问,向忠发供出中央机要处秘密
地址。既然向忠发已经自首,淞沪警备司令部为何将其迅速秘
密处决?历史给后人留下了一串串待解之谜。
第十三章 余波荡漾
四十八 向忠发被迅速枪杀,中共中央不知内情,指示各级
组织、各大苏区举行悼念活动。毛泽东发出捉拿顾顺章的通缉
令,红四方面军在四川建立了忠发市苏维埃政府。
四十九 周恩来何时确定向忠发叛变?权威说法是依据中
央特科弄出的向忠发受审记录。“文化大革命”中是非颠倒,周恩
来向毛泽东喊冤,并说:向忠发的节操不如一个妓女。
五十 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随着人们思维观念趋于活跃,
有人对向忠发叛变提出疑问,从而引发一场“朝野之争”。全国
政协主席邓颖超亲笔著文,回首往事,一锤定音。
五十一 重要党史人物不仅为学者所研究,亦为大众所关
注。过去的党史把向忠发说得一无是处,不符合客观事实。向
忠发作为中共早期主要领导人,需要深化研究,期待新的发现。
主要参考资料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