际遇
要体验生命的味道,这是一次难得的际遇。
2008年5月12日,这里发生了一场震惊世界的地震,他们是这次地震的受难者,曾经被埋在废墟下,生命之光在瞬间熄灭,没有任何心理准备。他们曾挣扎在死亡的边缘,又带着肢残的身体重新来到人间。他们就是这本书的主人公。
由于在震中震后的坚强表现,有的人被总书记接见、搀扶,有的人成为媒体关注的英雄、被誉为“当代的关云长”,还担当了2008年北京奥运火炬接力手。这些平日里没有任何机会成为名人的普通农民、普通矿工,却从那个瞬间开始与众不同。
曾经,因为这场灾难,我们悲恸过,在那一时刻,无数的心灵被震撼,生命的脆弱暴露无遗;在接下来的时刻,我们又振奋过,从四面八方涌入的志愿者和救灾物资,第一次如此轰轰烈烈地显示出国人的大爱与温情,那一年甚至被誉为“中国公民社会的元年”。而如今,这些似乎都已经成为一段历史。
逐渐告别一个通过塑造英雄以彰显价值的年代,我们开始尝试用理性来思考,这里面有许多关乎人性、生命与价值的话题。
因为一个社工组织在此时应运而生,更使这场际遇变得不可多得。它在这些残疾人最初康复的时间点成立,伴随着这些人一同发展,逐渐扎实而壮大,直至今日。
在这样的场合里揭示生命,比在历史上的任何时刻可能揭示的都更多。
欣赏
透过本书的主人公,我们也可以透视自己的生命,能够透视的深度是在其他场合里无法实现的。或许会因此而遗憾自己的活法,因为一场本来是爱的盛宴的生命,被廉价地利用了。我们把自己交给了别人,交给了浮躁,我们把每一刻都存在着的珍贵无比,交给了某种未知的未来承诺。
甚至于,生命的过程只剩下辛苦;而没有卓越,为了减轻孤独和面向死亡的恐惧,我们机械地与他人发生关联;没有人像我们这样渴望成功,却也很少有人会像我们这样如此地远离成功。
这些残障的人们却通过自己与命运角力的过程,把生命中一切可利用的“宝藏”都给挖掘和利用起来,最终发现,生命无需去追求一个最终的结果,最美妙的地方原来却在每一时刻的无限精致和无限强大,以至于任何一个小小的扰动,都可以扰动出略带神秘感的人生滋味。这就是本书的主题:微卓越。
微卓越不是谈心理学上的科学观察,而是基于我们的日常生活,基于一种与社工和公益活动相关联的社会生活所看到的事实。在这一事实层面,我们把人本身凸显出来,向上可以进入哲学的层面,向下则进入到日常的生活之中。
“其实你不经历过一次严峻的生死考验,在你没有经历过被生死逼到一个角落之前,你很难体会到,任何一个生命的片段都可以是非常有价值的。”这是一位二十几岁的女子就可以产生出来的感受,她在旁观过一场严重车祸之后得到这样的感受。
如果你经历的是一场更具震慑力的特大地震,如果你就是其中的受害者,你的感受会更多……
我们的祖先在地球上生活了一辈又一辈,但他们也不知道地下原来还深埋着如此丰富的原油和煤矿,有时人生也是这样。
P(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