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狂欢的世界--评莎士比亚的浪漫喜剧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作者 谌利华
出版社 武汉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莎士比亚的浪漫喜剧描述了一个仿佛狂欢节的世界,在这样的青春世界里,没有了社会规范的桎梏,人们暂时获得了如同神灵般的自由。一切等级秩序都被颠覆,人们感受到的是绝对的平等,国王与小丑无异。情侣们感受着爱情的美好,生活如同游戏一般,爱情的烦恼只是使游戏更加有趣。莎士比亚在其中展现了一种客观的写作态度,没有居高临下地给出问题的答案,而是让人们在开放性的结尾中去思考。浪漫喜剧并非每一部都是完美之作,但是,它们给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认识世界的方法,体现了莎士比亚早期对于人类乌托邦世界的理想,这种青春的无所畏惧和美好追求在任何一个时代都是人们所希冀的。他借用狂欢式的世界感受,融入时代精神,表现人文主义世界观与人生观。

请看谌利华所著的《狂欢的世界--评莎士比亚的浪漫喜剧》。

内容推荐

莎士比亚的浪漫喜剧描述了一个仿佛狂欢节的世界,在这样的青春世界里,一切等级秩序都被颠覆,体现了莎士比亚早期对于人类乌托邦世界的理想。谌利华所著的《狂欢的世界--评莎士比亚的浪漫喜剧》从不同的角度评论了莎士比亚作品中青春的美好而叛逆,对于爱、自由和梦想的追求,而这些美好的信念,正是人类生生不息的源泉。

目录

文学、教育,都是为了塑造人(自序)

引言:跨越时空,去和青年莎士比亚谈谈

开篇:探源

 第一章 莎士比亚浪漫喜剧探源

一、喜剧的性质与绿色世界

二、喜剧的特色——狂欢

 第二章 莎士比亚与狂欢化

一、巴赫金狂欢理论及其价值

二、巴赫金与莎士比亚

三、浪漫喜剧中的加冕与脱冕

上篇:狂欢化形象

 第一章 节日仪式

 第二章 游戏与生活

 第三章 怪诞的肉体(Grotesque body)

中篇:狂欢化表达

 第一章 客观的莎士比亚

 第二章 莎士比亚的选择:多重含义

 第三章 开放的莎士比亚

下篇:狂欢精神——颠覆

 第一章 夏娃的胜利

 第二章 年青的力量

 第三章 平民的智慧

尾声:莎士比亚的青春梦想

莎士比亚年表

参考文献

后记

试读章节

开篇:探源

作为欧洲文学史上少数几个最杰出的作家之一,莎士比亚在欧洲文学史上是一个里程碑式的人物。诚如他的同时代人本·琼生所说,他“是时代的灵魂”。作为一个划时代的作家,他“不属于一个时代而属于所有的世纪”。近400年来,西方的莎士比亚批评浩如烟海。信手拈来就有德莱登、约翰逊、莫尔根、柯勒律治、赫士列特、莱辛、史雷格尔等数十家。那些驰名全球的经典大师几乎都有专文或专著论及莎士比亚,如伏尔泰、雨果、歌德、海涅、托尔斯泰即是。到了20世纪,批评更是流派纷呈,呈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而进入21世纪,欧美莎学界近年的研究成果,对于了解当代西方莎学的进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喜剧在莎士比亚的戏剧中占有最大的分量,共13部喜剧,《仲夏夜之梦》,《无事生非》,《驯悍记》,《第十二夜》,《威尼斯商人》,《温莎的风流娘们》,《爱的徒劳》,《维洛那二绅士》,《错误的喜剧》,《皆大欢喜》,《特洛伊罗斯与克瑞西达》、《终成眷属》和《一报还一报》,以及悲喜剧或传奇剧《泰尔亲王佩力克尔斯》,《辛白林》,《冬天的故事》等。他以罕有的热情歌颂人文主义思想的胜利,提倡个性解放,反对禁欲主义。读他的剧作不仅能得到对社会人生广度和深度上的认识,而且会产生对现实生活的热爱和对前途的坚定信心。莎士比亚的戏剧创作分为三个时期,每个时期都有喜剧作品,分别为:

第一时期(1590-1600)

《错误的喜剧》《驯悍记》《维洛那二绅士》《爱的徒劳》《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温莎的风流娘儿们》《无事生非》《皆大欢喜》和《第十二夜》,这些早期作品因其关注爱情、友谊、婚姻而被称为浪漫喜剧。其中大都以爱情、友谊、婚姻为主题,主人公多是一些具有人文主义智慧与美德的青年男女,通过他们争取自由、幸福的斗争,歌颂进步、美好的新人新风,同时也温和地揭露和嘲讽旧事物的衰朽和丑恶,如禁欲主义的虚矫、清教徒的伪善和高利贷者的贪鄙等。莎士比亚这一时期戏剧创作的基本情调是乐观、明朗的,充满着以人文主义理想解决社会矛盾的信心,以致写在这一时期的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中,也洋溢着喜剧气氛。尽管主人公殉情而死,但爱的理想战胜死亡,换来了封建世仇的和解。然而,这一时期较后的成熟喜剧《威尼斯商人》中,又带有忧郁色彩和悲剧因素,在鼓吹仁爱、友谊和真诚爱情的同时,反映了基督教社会中弱肉强食的阶级压迫、种族歧视问题,说明作者已逐渐意识到理想与现实之间存在着难以解决的矛盾。乐观主义是莎士比亚的喜剧创作的基调。在他的喜剧中,蕴含着人文主义者的美好理想,以及对人类光明前途的展望。他的戏剧基本属于抒情性的浪漫喜剧,剧中洋溢着蓬勃生机和乐观气氛,其目的不在于讽刺或针砭时弊,而在于正面表达新的生活理想和时代精神,因此这与他之后的莫里哀及其讽刺戏剧有很大的不同。

P3-4

序言

文学、教育,都是为了塑造人(自序)

1616年,文学巨匠莎士比亚与世长辞,然而400年来,他创作的文学经典却从未落幕。今年,为纪念莎士比亚逝世400周年、汤显祖逝世400周年,中英双方共同纪念莎士比亚和汤显祖两位文学巨匠的系列活动不断推出。恰逢这样的盛景,我这本关于莎士比亚的小册子出版了,希望对于进一步推介莎士比亚将起到一定的作用。作为一名大专院校的教师,二十多年的教学生涯,让我深深感到:在我们忙于训练学生的各种技能,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的同时,我们的教育疏于对人文素养的关注,对于学生心灵的成长也似乎无暇顾及。而我始终认为,文学和文学的意义,是我们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所不能忽视的。

文学,起着锻造心灵的作用。高尚的文化、精美的文学,都是构成我们精神家园的美好材料。莎士比亚的作品无疑是世界文学中的瑰宝,是人类优秀的文化遗产。世界文化是人类共有的,因此,莎士比亚也是我们不可忽视的文化资源。经典文学能引领我们走进人类思想的辉煌殿堂,使我们聆听人类悠远而动听的声音。对于青年学生来说,阅读经典文学作品,构筑一片属于自己的精神家园,可以为终生精神发展打下基础。阅读经典,打破时空的限制,穿梭古今,漫游于人类所创造的精神空间,在与创造人类与民族精神财富的大师、巨人的对话中,重新经历他们在书中所描述的生活,这将为青年学子的心灵建设打开一扇明亮开阔的天窗,拓展他们的人文视野,构筑丰富的精神家园。

而教育,除了知识的传递,还需要精神的构筑。“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说的是教育在于培养人类高贵的心灵和品德;鲁迅也指出,“教育是要立人”。他们都认为教育是对人的塑造,只有精神高贵,才能称之为“人”。而莎士比亚这位人文主义巨匠对“人”的赞美也是充满激情的:人是一个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啊!人的理性多么高贵!人的能力无穷无尽!人的洞察力宛若神明!万物的灵长,宇宙的精华!

总之,教育是塑造人的工程。教育的目的和意义是帮助人能更好地生活,帮助受教育者“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教育离不开生活,教育是从道德、能力、情感、思想等方面完善生命个体,帮助生命个体更好地体验这个世界。经典文学对人的心灵的塑造是不容忽视的。在阅读经典文学中感悟语言之美,在阅读好书中构建自己的精神家园。英语教学是我的日常工作,教书育人是我的使命,而文学给我的滋养,使我对于人生,对于教育充满了热情。我尝试通过课堂把学生带入经典文学的世界,让他们在经典文学的滋养下生长出更加丰富的心灵;并将多年的思考和感悟诉诸文字,期望将文学赋予人类的力量在学生中传播,在读者中传播!

后记

后记

2015年的春节刚刚过去,这本小册子也接近尾声。这个春节一直很冷,雾霾,下雪。春节之后却是晴好的,天空高且远。

为什么会写这本书呢?这是我现在才想到的问题。对文字的不舍,这可能是唯一的原因吧!是谁说过,用文字打败时间。而我,自从当了老师之后,虽然做的是跟文字有关的语言文学教学工作,可是,还是有一种文字被时间打败了的感觉:很久都不再读那些经典了,更谈不上用心地去研读和写作。可是,随着时间的流逝,还是有点心慌:那些曾经热爱的文字什么时候才能有空好好地再回味,再琢磨?

前一阵子在微博上看到有个作家调侃说:当你想弄清楚某个问题时,就去写一本关于这个问题的书。我心虚地感到就是说的我自己吧!怎么会想到写莎士比亚呢?那么多名人的评论已是汗牛充栋了,哪里就缺了我这一本小书呢?动笔之初,是因为心中那点念念不忘的美好记忆,而写着写着,真的只是因为想要懂得莎士比亚,懂得那个年代久远的青年莎士比亚,懂得他的青春和梦想,懂得他眼中的世界和人生。而莎士比亚没有让我失望,在他的浪漫喜剧中,他让我看到人类亘古不变的美好追求:爱情、自由、梦想。狂欢的世界——他梦想中的乌托邦世界,也让我想到我们中国的一句话:人不轻狂枉少年。除了青年的莎士比亚,谁的笔下会有这样的青春世界呢?

春天来了,在春风里,你会读到怎样的莎士比亚呢?“青春是一个短暂的美梦,当你醒来时,它早己消失无踪。”让我们跟随莎翁,去追赶青春的脚步吧!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3/31 10:3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