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情感冲动快于大脑思考
日常行为都极度感性
也许你认为自己是个异常理智的人,但事实并非如此。从工作中的对话到去便利店购物,你每天的行为、判断,都是由你的情感决定的。
一起来回想一下你的日常行为吧。
在着手不擅长的工作时,是否大喊一声“加油!”,你就能变得干劲十足?
为了躲避讨厌的领导,你是否宁可错过午饭?
在便利店选购罐装咖啡时,你是否会因为形象代表人而选择某商品?
事实上,你的一切日常行为都基于你极度感性的动机。换言之,你的行为并非基于大脑的思考,而是由你的心决定的。
在市场营销领域,人们对“能够引起深层心理欲望的产品”是十分重视的。是否能顺利捕捉到那些连消费者自己都没有意识到的内心深处的需求,正是产品是否能畅销的关键。人们购买的不只是产品本身,而且将凝结在产品中的“印象”也当作配套品一并购买了。事实上,“印象”是相当个人化的认识,但巧妙利用这些“印象”却是市场营销领域的常识,而我们这些普通人,往往就中了这一圈套。
记住,任何行为都是基于你的心理而产生的,心理博弈无时无处不在上演。
2.磨炼心理博弈技巧刻不容缓
制胜于日常的心理博弈
一切“战争”皆是心理博弈,今后的“战争”中,心理因素将变得越来越重要。
古时的战斗,往往是手持武器,靠身体的力量与敌人斗争、对抗,但是,那样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今后的时代,将是一个运用“心理的武器”,与敌人进行智斗竞争的时代。
或许“战斗”、“敌人”等措辞有些夸张,简单说来,就是向对方宣扬自己的主张。例如,说服客户同意己方的要求、男女间进行难以言传的小博弈、巧妙地向给你带来困扰的邻居诉苦、买东西时讨价还价等,这些都是心与心的“战斗”。
枪支武器和强壮的身体被取代的当今社会,现代人通过砥砺智慧和心灵,探寻对方的心意,并与之进行战斗。若是赢得这场战斗,不仅能让对方按自己的预想行动,而且能令其对自己产生好感,从而维系良好的人际关系;若是在战斗中败北,事情便无法按照预想的推进,还有可能陷入被骗、被厌恶的窘境,招致惨痛的经历。如果是企业赢得心理博弈,就能提升业绩,并将其转化为具体的利益;但若输了,则会蒙受巨大的损失。
尽管比起其他因素,“心理”这一因素常被放在最后。但在今后的日子里,“人品”和“温文的谈吐”必将受到更多的重视。
在现代社会,只有主导心理博弈的人才能成为最后的赢家。
3.错觉,隐藏的“杀手锏”
心为眼睛所欺骗
在心理战中,探寻对方的心理、弄清对方的真正意图,并在对方未察觉之际掌控其心理是极其重要的。这种时候,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利用“错觉”。
以数字为例。我们在超市中随处可见这样的标价:豆芽98日元/袋,卷心菜198日元。这与100日元和200日元相比,仅仅2日元之差,但比起100日元和200日元的标价,感觉上却便宜了许多。4万日元的智能手机若降到3.5万日元,我们也许不禁要惊呼“好便宜!”,但11万日元的超薄电视即使降到10万日元,我们也不会太吃惊,尽管超薄电视的降价额度更大。
人的心理就是这样微妙且摇摆,一点风吹草动都可能使其动摇。或许正是因为这样,我们的心才会渴望安定,倾向于以一种“安定的形态”来捕捉事物。心理学上称之为“形态法则”,一个广为人知的法则。
假设该公司某个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为40%,若要宣传该公司在这一领域所拥有的强大竞争力,图表A和图表B,哪一个更能给人以强烈的印象呢?
答案是图表B。因为这种具有稳健感的扇形图本身就能让对方在潜意识里产生一种印象,即这家公司是可以确保十分稳定的市场份额的。
P10-14
心理学家能读懂人心吗?
经常有人问我:“内藤老师,心理学家真的能读懂人心吗?”答案是“Yes”。
没错,人心是可以被“读懂”的。下面是两个简单的小实验。
※请从红色、蓝色、绿色、黄色、紫色、茶色这六种颜色中选出你喜欢的颜色。
※请从0至9中选择一个数字,然后在心里描摹你所选的数字。
我来猜猜你的选择吧。你选择的颜色是——蓝色!你选择的数字是——7!如果不是,就一定是8或3!
或许多数读者会感到惊讶:“真的猜中了!”
你是否也在被猜中之列?
当然,我并不是随意猜测的,而是根据一项实验数据作出判断。这项心理实验是由纽约州南安普顿大学的心理学家威廉·西蒙对490名大学生进行的。
尽管心理学不能像数、理、化那样通过精确的数值和公式来构筑理论,但也是与它们相提并论的科学。心理学完全排除了研究者的臆想和随意的推测,是一门切实累积实验数据的学问。
因此,我想刚刚的颜色和数字问题中,“绝大多数人”是被猜中了。当然,在不追求100%的心理学中,出现偏差也在所难免。
心理学就是研究“不确定的”、“模棱两可的”人心的一门“技术”。具体而言,就是探寻人类共通的心理特征,总结出适用于大多数人的心理法则。
当然,十人十色,人的心理是千变万化的,出现半数以上“例外”的情况也是存在的,但根本性的东西是不容易改变的。
因此,心理学发现的法则,是能够适用于绝大多数人的“真理”。能否掌握并运用这些法则,关系到你能否读懂自己的心、别人的心。
入的所有行动都是有理由的。基于这些理由来进行预测,这就是心理学。只要弄明白这些理由,你应该采取什么行动,自然也会明晰起来。
现代社会中,每一次与人交锋,你都不可忽视心理的作用。心理学为你提供了强大而切实的武器,让你在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打赢每一场残酷的心理博弈。
最后,对一路阅读到此的读者们表示感谢。本书之所以能够付梓,都是仰仗读者们的关照。
内藤谊人
导读 当博弈遇上心理学
一本关于心理操控的百科全书,一本让你在职场、商场、情场无往不利的制胜宝典。用最有趣的方式讲述最高端的心理学,花最短的时间全方位掌握心理博弈的秘密。是给别人洗脑,还是被别人洗脑?主导权在你手里!
所谓博弈,就是在平等的对局中利用对方的策略变换自己的对抗策略,达到取胜的目的。博弈思想古已有之,中国的《孙子兵法》就不仅是一部军事著作,也是最早的一部博弈论著作。博弈最初主要研究象棋、桥牌、赌博中的胜负问题,人们对博弈局势的把握只停留在经验上,没有向理论化发展。而随着时代与社会的进步,博弈也得到了更为广泛的引申和运用。根据基准不同,博弈有合作博弈与非合作博弈、静态博弈和动态博弈、完全信息博弈和不完全信息博弈等多种不同的分类。对于一般读者而言,“博弈”作为一个概念过于专业,而作为一项技能,却每天都在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
本书作者内藤谊人是日本著名的心理学家,是日本立正大学心理学系特聘讲师。他在以说服性交流为主的社会心理学和临床心理学方面颇有建树,广泛活跃于著书、演讲、研讨会等各项活动,并经常就人才培养、促进销售等方面的心理学应用进行讲解培训。作为实践性商业心理学的第一人,他在大量详实而丰富的心理学数据的基础上,将心理学应用到了职业规划、商业活动、人际关系、经营管理等诸多领域。
本书依据大量的心理学实验和相关数据,深入浅出地阐述了许多我们习以为常却又总是忽略的心理学现象,并提出了许多切实可行的建议。这些颇具实用价值的心理学小技巧,是他提倡的“黑色心理学”的体现。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与厚黑学的一些理念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今后在与他人的心理交锋中,即使不能灵活自如地运用这些技巧,但起码能够读懂对方的心理,有效地规避对方设下的心理陷阱,化不利为有利,进而掌控对方的心理,占领心理博弈的主动权。
你可以不读村上春树,但不得不读内藤谊人!
无论你是普通职员还是高级管理者,是产品生产者还是消费者,是设计师还是推销员,只要你还在与外界发生着信息交换、人际往来,你就无法阻止心与心的碰撞与较量,无法避开无时无刻不在上演的心理博弈!
美国著名管理学家、行为科学的奠基人乔治·埃尔顿·梅奥认为,想要改变或影响一个人的心理,首先就要读懂这个人的心理特征,这是对其实施心理操纵的制胜法宝。可见,读懂人心是操控人心的重要前提。在心理博弈中,想要使对方按照自己的意图办事,就必须要能够察觉对方的所思所想。当然,这并非易事。俗语有云,画龙画虎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如何掌握读懂对方心理的技巧和策略,这是重点,也是难点。内藤谊人以心理学知识为基础归纳而出的“读心术”自问世以来得到了诸多的认可与好评,本书中对此也有所涉猎。理解并运用这些心理学妙法,在准确认识对方的基础上再有的放矢地采取相应的对策,方可确保在心理博弈中立于不败之地。
赵萍
只用一句话如何有效说服别人?
笑容背后掩藏着怎样的陷阱?
怎样巧用错觉,使你的产品迅速被消费者认可?
怎样引导并利用他人的情绪,把胜利导向自己?
如何扭转对方的思维,做到进可攻退可守?
如何瞬间提高决断力?
怎样引导并利用他人的情绪,把胜利导向自己?
如何扭转对方的思维,做到进可攻退可守?
金钱、物质,抑或权力,在这里都不是必要条件!只有读懂人心、攻克人心,才能操控整场心理博弈,把胜利导向自己!内藤谊人著的《博弈心理学(精)》共分八章,从自身到他人,从理论到实践,全视角分析了心理博弈在不同场合的特点,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博弈心理学》,助你在打赢每一场没有硝烟的心理
平装版在当当、京东等各大网站及地面店均取得不俗的销售成绩,广受欢迎。此次推出精装升级版,装帧设计更加时尚考究,色彩靓丽,引人注目。
在当下这个竞争激烈的时代,职场心理学在图书市场上颇受青睐。内藤谊人著的《博弈心理学(精)》是一本让读者在职场无往不利的制胜宝典。
本书作者内藤谊人是日本著名心理学家,在心理学方面深有建树。著书几十种,本本畅销。
本书有大量插图及心理实验,增加与读者的互动,深入浅出。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