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云计算有哪些关键技术
伴随着服务器、存储和网络等硬件成本的降低和处理能力的大幅提升,虚拟化、分布式计算以及容器(Docker)等云计算核心软件技术的发展保证了云计算服务能够快速发展。
1. 虚拟化与软件定义技术
虚拟化是提供云计算服务的基础技术,它可以让计算任务在虚拟的资源上运行。比如通过虚拟化软件,物理计算资源可以实现“一变多”在不同的任务之间共享、提高资源利用的效率,也可以实现“多变一”提供超强的计算能力。虚拟化技术根据其作用的资源不同,可以分为存储虚拟化、计算虚拟化(操作系统级虚拟化、应用软件级虚拟化和桌面虚拟化)以及网络虚拟化等。
随着虚拟化技术的范围扩充,软件定义(SDX)技术从软件定义网络(SDN)扩展到软件定义的数据中心(SDDC),实现整个数据中心的虚拟化,通过软件层整合数据中心的资源为用户提供计算与存储等多项功能。运营维护人员不必单独配置数据中心设备,只需通过软件控制器就可以轻松、快捷地管理数据中心的所有设备。
2. 云计算平台运维管理技术
云计算服务涉及对大规模计算资源的综合运用,如数量众多的服务器分布在不同地点,支撑着海量用户需求,有效管理这些服务器和应用,保证系统提供稳定、可靠的服务极为关键。云计算平台运维管理技术朝向自动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能够使系统中的计算、存储资源协同工作,方便用户开展自助式、实时的服务,帮助管理人员快速发现系统故障、恢复系统功能,支撑大规模云服务的安全、高效运营。
3. 分布式存储和管理技术
云计算平台拥有众多服务器和存储资源,同时可以为海量用户提供服务。为充分利用存储资源、减少使用中的瓶颈,采取了不同于传统的网络存储方式,运用分布式网络存储方式,避免了存储服务器成为系统的性能瓶颈,由于分布式存储使用可扩展的系统结构,利用多台存储服务器分担存储负载,不但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可用性和存取效率,还易于扩展。为了提高数据的利用效率、充分挖掘数据的价值,相应的数据管理技术也必须适应分布式存储的特点,做到高效管理。
4. 云端数据管理和分析技术
随着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的迅速发展,来自智能手机、物联网设备和社交媒体等多种来源的数据逐渐汇聚到云计算平台之上。面向异构大规模数据的管理、分析以及挖掘技术受到更多关注。为了尽可能减少数据传输数量、加快反应速度,传统的工具已不能满足要求。基于云计算平台的大数据处理和分析技术日益受到重视,云分析变得无所不在,高性能分布式数据管理平台、内存计算、NoSQL/NewSQL数据库、自助式分析和数据可视化等技术在不断成熟,随着这类服务价格日益下降、性能不断提高,其采用率也在不断上升。尤其是人工智能、自然语言处理和深度学习等系列技术的商业化应用,带动着云分析有着更多的应用场景,基于云的大数据应用可以从传统的结构化数据分析扩展到对非结构化数据的更强的分析,更多地帮助用户发掘数据的价值。
P35-37
我们其实正在进入一个新的能源时代,这个时代核心资源已经不是石油,而是数据。中国是一个计算机的大国,但是不是一个计算大国,但我相信中国一定会成为一个计算大国,因为未来的数据是一种生产资料,而未来的生产力就是计算能力、所有创业者的创新能力和企业家精神。
——马云(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
本书全景式介绍了各行业云计算和大数据应用的实践,内容充实、可读性强,对准备向云上迁移的企业具有指导意义。
——王俊秀(中国信息经济学会信息社会研究所所长)
从阿里云成立以来,7年间它的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应用范围日益广泛。通过阿里云,阿里巴巴已成功将自身积累的计算及数据处理优势输出给了全社会,从长期来看这势必会带来更大的经济与社会价值。
——姜奇平(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化研究中心秘书长)
“无法计算的价值”试图回答信息经济时代的一个基本命题:如何通过数据的自动流动解决复杂系统的不确定性,这将取决于——数据的及时性、准确性和完整性,以及算法的科学性、有效性和廉价性,信息经济时代将会是“算法+数据”定义的时代,这是这个时代的重要特征。
——安筱鹏(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化和软件服务业司副司长)
很高兴《DT已来:为了无法计算的价值》一书终于付梓出版,呈现在各位读者面前。目前,市面上已有很多以云计算和大数据为主题的著作,但是偏基础理论和技术操作的居多。本书希望通过汇集大量成功的实践案例,让大家感受DT时代的脉动,使更多的行业和企业用户能够分享这些经验,在应用过程中,能够少走弯路,凭借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加速其向“互联网+”转型发展的进程。
本书撰写过程中,得到了阿里研究院高红冰院长的悉心指导并作序,杨健、宋斐副院长的大力支持与鼓励。阿里云的多位同事还向我们提供了很多珍贵的一手资料以及丰富的技术说明、案例素材,尤其是阿里云部委事业部的总监程璟、姜至,阿里云金融事业部的总监徐敏和阿里云公关负责人任志涛、王子凌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帮助。此外,阿里健康公关负责人张蕾、阿里巴巴集团战略发展部胡雪莺也在调研方面给予了我们热情的帮助。在此对各位同事的支持致以诚挚的谢意!
文稿最终版本落定之际——2016年8月1日,这一天,对于互联网科技企业来说,是一个有着里程碑意义的日子,因为恰逢全球市值排名前五位的公司首次全部由互联网科技企业囊括,即苹果、谷歌、微软、脸谱和亚马逊。这反映出科技创新已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耐人寻味的是这五家公司均是云计算服务提供商。虽然目前还没有中国企业的身影,但是我们坚信,以阿里巴巴为代表的中国互联网科技企业未来一定会在国际舞台上成为主角。
我们不仅要做商业创新的引领者,更希望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等给社会带来更多无法估量的价值,实现普惠服务,不只造福于中国的创新创业者,也为全世界的创新创业者赋能。
我们期待这本书能够为我国抓住DT时代的历史机遇做出贡献!
潘永花、孟晔
工业经济时代,机器轰鸣、车辆穿梭,工业化的一个重要影响就是资本对劳动产生了替代效应。但是,当这种替代效应越来越微弱时,信息经济的1.0时代就不期而至了。在过去的三十年,信息技术被广泛采用,各种应用也在不断推广,劳动生产率大幅提高,以“计算机+软件”为范式的IT(Information Technology,信息技术)时代,煊赫一时。
随着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技术及应用的兴起,计算资源成本变得越来越低廉,数据挣脱了原有的束缚,成为真正的生产要素。由于对数据成本的持续投入,数据挖掘技术的不断增强,从而产生了新的知识模式,技术进步带来了生产效率的大规模提升,出现了跨界创新融合。由此,信息经济进入到了2.0时代,以集中控制为标志的IT被以激活生产力为目的的DT(Data Technology,数据技术)所取代,“云计算+数据”成为新的发展方向。
2009年,阿里云推出云计算服务,这是中国云计算发展历史上的一个关键节点,经过五年的积淀和发展,云计算开始逐步被政府和企业所应用,目前,阿里云已经拥有超过140万的客户,云计算进入了广泛应用和蓬勃发展的阶段。
2015年1月底,国务院印发了《关于促进云计算创新发展培育信息产业新业态的意见》,这成为云计算产业腾飞的催化剂。2015年3月,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互联网+”的战略更是为云计算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政策指引。云计算作为“互联网+各行业”融合发展的基础技术平台,扮演着基石的角色。
2016年年初,阿里巴巴集团CTO王坚博士在云栖大会上表示,现在人们看数据都是通过计算去看,就如同显微镜发明以后,研究微观世界都是通过显微镜一样。互联网、数据和计算就像人类历史上三个非常重要的工具——望远镜、显微镜和雷达,它们让人类重新认识了世界。而“望远镜、显微镜、雷达是三百多年的时间里积累下来的,但是今天我们很幸运地同时拥有互联网、数据和计算。”
当互联网变成基础设施、数据作为生产资料、计算成为公共服务的时候,全部企业就如同站在了同一条起跑线上:个人创业的小公司的影响力可以和一万人的大公司媲美,而一万人的大公司则兼具了小公司的灵活。
王坚博士认为,2016年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大数据元年,“我们将迈入大数据的一个新时代,敏捷、准确、低成本的数据分析和预测将成为现实”。DT时代的到来,不仅仅是因为计算能力被替代,更重要的是为了发现无法计算的价值。
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阿里研究院院长
高红冰
在互联网+的大背景下,各行各业都在转型中苦苦探索,如何利用新思维、新技术解决企业转型中的各种难题,如何实现社会经济价值,以及怎样加速云计算和大数据的战略落地,有哪些方法可以借鉴,有哪些案例可以模仿?
潘永花、孟晔著的《DT已来(为了无法计算的价值)(精)》从理论到实践,以云计算+大数据的核心理念和社会经济价值为主线,紧跟云计算和大数据的发展趋势,梳理出相关代表行业的鲜活案例,进行详细剖析,借此促进传统用户转变观念,为所有渴望在新形势下突破的人士提供了建议。
潘永花、孟晔著的《DT已来(为了无法计算的价值)(精)》介绍50个行业的案例分析,10位专家的倾情分享!
从IT时代到DT时代,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将完美结合,这会使众多行业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其中,新兴的互联网金融模式与传统的中小企业结合,给普通民众带来了投资机会,也让中小企业快速发展。DT以别人为中心,让企业越来越强大,未来,企业要思考什么样的文化、什么样的组织、什么样的人才才能适应未来DT时代,相信整个DT时代即将到来,DT经济即将拉开大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