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衡王权的两种方法
在朝鲜时代,国君与国家命运息息相关。虽然当今的韩国实行的是权力集中于总统的总统制,但在朝鲜时代,国君所行使的权力要远远大于现在的总统。韩国政府机构是立法、司法、行政三权鼎立,总统作为行政首脑从事日常事务。而朝鲜国君则三方统筹,执掌最高权力。此外,韩国总统的任期只有五年,而朝鲜国君一旦获得王位,在没有重大失误的情况下会终身把持朝纲。
封建国家的国君都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如果没有贤明的国君来执政,国家命运就极有可能处于危险的境地。《朝鲜王朝实录中》提到将来要继承王位的王世子时,曾有这样的记载:“而于国君世子,尤致谨焉者,诚以上承一祖宗之宠绪;下系神人之休戚,国之所以废兴、存亡,恒在于是。”
正因为如此,朝鲜时代的文人们为了制衡王权并将王培养成优秀的人才而不遗余力。这种制衡一般有两种方法:一个是起居注,另一个就是教育。首先说说起居注。起居注就是对王的所有言行事无巨细地进行记录,以便后世对其进行中肯评价的一种言行录。从现在众所周知的《朝鲜王朝实录》《日省录》《承政院日记》等国家记录中不难看出,王的日常生活的各个层面都被一五一十地详细记录了下来,后世完全可以据此还原出那个时代的原貌。即使这些记录在当时无法与王越礼行事的权力相抗筏,但它们也会在后世成为评价国君的重要依据。特别是实录,由于继任国君无法看到先王的实录,因此负责记录的史官们便有了人身安全的保障,可以在王驾崩之后对其功过进行客观的评价。正常的情况下,王都会对这种时时刻刻记录自己言行的实录有所忌惮,从而谨慎行事的。
现在来说一下教育。教育就是王尊大臣为师,一生都受其教导的制衡方式。比如大臣对现实中的政治问题提出见解等。从以王子的身份出世到被册封为王世子到登上王位,能够成为朝鲜国君的人必须接受辅养厅。教育、讲学厅教育以及书筵。教育,登上王位之后还要延续进行经筵。教育。在儒学思想中,所有的君主都应该是圣人,但在现实生活中这种想法并不现实,王必须要以博学广闻的大臣为师才能获得圣人之道。因此,王对经筵如有一丝懈怠,批判的奏折就会接踵而来。除了直接废除经筵的燕山君之外,一般来说,国君都会接受臣下的恳切陈情的。
那么,朝鲜王室的教育具有什么样的特征呢?
怀上王子
王在寝殿召幸王妃称为“合宫”。意为两座宫殿合二为一。王妃居住的寝殿屋顶上没有屋脊,因为龙是王的象征,在龙(王)诞下延续龙脉的龙子(王子)的神圣场所,有龙(屋脊)压着县万万不可的。
在宫中,王和王妃的寝殿是分开的,景福宫的康宁殿和交泰殿,昌德宫的熙政殿和大造殿都是如此。德寿宫里的咸宁殿虽然是作为共同的寝殿使用,但王与王妃的卧室却是分开的,以恪守夫妇有别之则。因此,王若要和王妃合宫,就必须移驾至王妃的寝殿。
王妃寝殿的名称都寓意深刻。景福宫的“交泰殿”来自于《周易》的泰卦,坤卦下面是乾卦,是乾坤重合之象。这表示天的阳气上升、地的阴气下降,天地交泰,即天和地相交,具有祈求继任国君的嫡长子出世的寓意。另外,昌德宫大造殿的“大造”就是“创造大人物”的含义,具有祈求继承王位之人诞生的寓意。P2-5
译者后记
其实我第一次开始对朝鲜王朝产生兴趣是2008年在韩国全州,当时我刚被聘用到全州大学。全州是一座非常古朴的城市,虽然不华丽,但历史积淀出一种厚重,会让人的思绪在不经意间飘回几百年前。每当我的视线落在韩定食的各种传统小菜中,或是落在韩屋村凸凹不平的石板路间,或是落在金山寺院中的菩提树上,我都会想:朝鲜时代的人也这样吃过、这样走过、这样祈求过生活的美好吧。
全州是朝鲜李氏王朝的发源地,太祖李成桂的胎盘就埋在这里。虽然全州是从百济时代就已经存在的千年古城,但真正的繁华却是从朝鲜时代开始的。朝鲜王朝前后六百余年,历经中国明、清时代,留下了很多文化遗产,也经历了不少的屈辱苦难。朝鲜王朝从中国吸取了各方面的先进文化,也发展出具有自身特色的一系列规章制度和风俗习惯。所以说,了解朝鲜王朝的历史,既可以了解与中国的交流史,也能更好地了解韩国现在的社会风貌。
偶然间看到韩国翻译院面向世界选拔翻译人员,希望通过各种语言向世界介绍韩国人文领域的成果。我和同事安教授申请了奎章阁韩国学研究院编辑的朝鲜王朝系列中的《朝鲜国君的一生》和《朝鲜两班的一生》两本书。在翻译的过程中,我们查阅了很多中韩两国的各种文献资料,翻译的过程成了一个学习和对比分析的过程,与付出相比,我们感觉收获更多。
读史不仅对于个人,对于国家、民族都有重要的意义。但是,对于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中国来说,了解其他国家的历史有哪些必要性呢?换句话说,中国的文化在历史上对周边国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我们为什么还要去了解周边其他国家的历史呢?我觉得,了解周边国家的历史,不仅仅只是探究某个国家的文化脉络,而是更深刻地去领悟中国的文化,可以找到很多遗落在岁月中的历史细节。在这次翻译过程中,我和安教授都发现我们对自己的国家了解得不够详细,于是翻译工作又成为我们发现自己的过程。
最后,我希望通过这个机会表达一下感谢。首先要感谢安教授,翻译工作并不是简单地将一种语言转换为另一种语言,、而是将一种文化用其他的方式再现出来,是一种二次创作。没有安教授的认真校对,恐怕译稿中不仅会出现字面错误,还会出现一些不知所云的部分。其次要感谢江苏人民出版社的刘艳经理和曾促编辑,她们对这本书给予了学术上的肯定并认真安排了出版相关事宜。最后要感谢一直以来支持我的父母和指导教授,他们是我在国外独自生活的动力和勇气。
这是我和安教授的第一部翻译作品,能够在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我感觉很荣幸。如果文中有不顺畅的地方还请大家见谅。希望这套丛书在不久的将来都能和读者见面。
王楠 2016年8月
奎章阁素养丛书发刊词
奎章阁成立于正祖(1776~1800)即位之年(1776)。之后的135年间,奎章阁都是朝鲜王朝最高规格的图书馆和宫廷学术机关。1910年,曾经作为国家记录和文献知识宝库的奎章阁被废止,失去了学术机关的机能,而仅作为图书馆维持了近百年。但在创立230年之后的2006年,奎章阁与韩国文化研究所合并,被重新启用为学术研究机关,以奎章阁韩国学研究院的新面貌重新出现在人们的面前。
奎章阁是保存朝鲜时代纪录遗产最多的档案馆。不仅包括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定的朝鲜王朝实录、国宝级的古籍、仪轨等在内的世界文化遗产,也包括其他大量的记录档案。韩国学专家们以这些浩繁的材料为基础,开展了很多高水准的学术研究活动。随着地缘学外延的扩大,韩国学正在逐步走向世界化,同时,韩国学研究也从学者单独研究渐渐转向学界民间共同研究。从2008年起开设的“奎章阁星期五大众讲座”是学界联手民间共同促进韩国学发展的一次尝试。本次发行的“奎章阁素养丛书”系列就旨在把在“大众讲座”中提到的韩国历史趣闻展现给更多的群众。
奎章阁书库中保存着种类繁多的记录资料。作为王室图书馆,奎章阁收藏了实录、仪轨等官方记录资料,也收藏了生动记录两班、女性、中人阶层专家、其他边缘人群等的日常生活的文集。奎章阁的研究人员们通过这些文献中的记录生动地再现了朝鲜时代各个阶层人们的人生和日常生活点滴,将历史资料重新赋予了生命力。“奎章阁星期五市民讲座”和“素养丛书”都致力于把这些研究成果与大众共享。第一册的内容讲的是“君主的一生”。此后会依次推出“两班的一生”“女性的一生”以及其他边缘人群的人生等专题。
在本套丛书中所展现的朝鲜时代人物的生活状态都是以奎章阁收藏的记录为第一手资料,同时也最大限度地参考了参加讲座的群众提出的创新意见。“奎章阁星期五大众讲座”和“奎章阁素养丛书”由奎章阁的记录、韩国学的研究者以及群众的意见共同完成。希望能得到大家的关注和建议。
奎章阁韩国学研究院院长 金永植
奎章阁素养丛书是为了将通过2008年进行的“奎章阁星期五大众讲座”而被大众熟知的韩国历史内容向更为广大的读者进行传播而编辑出版的。曾作为王室图书馆的奎章阁中保管着包括实录、仪轨等国家记录在内的多种多样的记录文献,其中关于朝鲜时代的两班、女性、中人层专职人员以及其他少数人群的生活状态的文集或古文书等材料非常多。奎章阁的研究专家们将这些丰富的文献抽丝剥茧,为人们重现了朝鲜时代各个阶层丰富多彩的人生。
韩国奎章阁韩国学研究院编著的《朝鲜国君的一生》以奎章阁所藏材料为中心,复原了朝鲜时代的王的生活场景。每个章节都是该领域最优秀的专家学者长期研究的成果,在引用文献的同时也综合考虑了大众的接受习惯,涉及的内容丰富而多样。特别是书中配有大量原图,在展现全景的同时也注重放大局部,让读者既一目了然又可以了解细节。
韩国奎章阁韩国学研究院编著的《朝鲜国君的一生》以朝鲜国君英祖为切入点,展现了文人、君临天下的朝鲜王的一生。本书图文并茂,鲜明地将王从出世到宾天的种种经历再现于读者。王虽贵为国君,但也是常人,他的人生与常人或许并无二致。但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中,王的人生却体现出与朝鲜王朝贵族、士大夫等阶层不同的仪式与流程。本书将在纵观王的一生的同时,为读者解读以“文”来进行统治的朝鲜国君,到底拥有着怎样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