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美国戴维·迈尔斯所著、黄珏苹翻译的《迈尔斯直觉心理学》一书绝非迎合猎奇心理的娱乐书籍。它通过很多通俗易懂的事例,以科学的态度,客观地把“直觉”这一神秘莫测的事物解释得非常透彻。
神秘的直觉到底是什么?直觉从何而来?当我们在炒股、寻找配偶、招聘或者评估我们自己的能力时,应依靠直觉本能,还是理性分析?
这些看似简单的问题,却隐藏着我们意识中的秘密。戴维·迈尔斯运用通俗、幽默的语言对直觉有关领域的研究及其应用第·一次这么完整地进行综合,为人们揭开直觉神秘的面纱。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迈尔斯直觉心理学 |
分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哲学总论 |
作者 | (美)戴维·迈尔斯 |
出版社 | 浙江人民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由美国戴维·迈尔斯所著、黄珏苹翻译的《迈尔斯直觉心理学》一书绝非迎合猎奇心理的娱乐书籍。它通过很多通俗易懂的事例,以科学的态度,客观地把“直觉”这一神秘莫测的事物解释得非常透彻。 神秘的直觉到底是什么?直觉从何而来?当我们在炒股、寻找配偶、招聘或者评估我们自己的能力时,应依靠直觉本能,还是理性分析? 这些看似简单的问题,却隐藏着我们意识中的秘密。戴维·迈尔斯运用通俗、幽默的语言对直觉有关领域的研究及其应用第·一次这么完整地进行综合,为人们揭开直觉神秘的面纱。 内容推荐 由美国戴维·迈尔斯所著、黄珏苹翻译的《迈尔斯直觉心理学》一书是“心视界”系列之一。戴维·迈尔斯运用通俗、幽默的语言对直觉有关领域的研究及其应用第一次这么完整地进行综合,为人们揭开直觉神秘的面纱。这本书绝非迎合猎奇心理的娱乐书籍。它虽然是心理学书籍,但是引用了很多通俗易懂的事例便于读者理解,并且整本书结构清晰,以科学的态度,客观地把“直觉”这一神秘莫测的事物解释得非常透彻。 目录 测一测你的直觉准不准 中文版序 关于直觉,你应该知道的四个观点 前言 向直觉发起挑战 第一部分 直觉的潜力 1 潜藏在水下的无意识冰山 儿童如何利用直觉学习 左脑和右脑,各自为政还是亲密无间 为什么我们想不起三岁以前的事 哪些事我们不知道自己知道 人类是直觉动物还是理性动物 2 人际交往依赖于社会直觉 能否一眼看穿一个人 越解释反而越糊涂 情商真的比智商更重要吗 该不该听从身体传达的信号 无处不在的社会直觉 女人的直觉是否比男人更敏锐 3 天才的直觉是怎样炼成的 哪些技能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直觉是创造力的源泉吗 第二部分 直觉的陷阱 4 该不该相信记忆和预期 为什么说记忆不靠谱 你真的明白自己的心思吗 你能准确预测自己的情绪吗 你能准确预测自己的行为吗 5 该不该相信对自己的评价 后视偏差:事后诸葛亮 自利偏差:好事归自己,坏事怪别人 过度自信偏差:自我欺骗的陷阱 6 该不该相信理性分析 基本归因错误:人的表现到哪儿都一样吗 虚假相关:寻找根本不存在的联系 信念固着:只有支持我的证据我才信 启发式:多快好省的思维捷径 框架效应:朝三暮四还是朝四暮三 总结直觉的潜力与陷阱 第三部分 生活中的直觉 7 体育运动中的直觉 为什么随机序列看起来不随机 该不该把球传给手气正顺的队友 赛场上出现奇迹的概率有多大 体育领域的其他神话 运动天才的惊人直觉 8 投资中的直觉 我们做出的经济决策是理性的吗 随机漫步华尔街 冒险投资和稳定收益哪个更有利 企业家的直觉靠谱吗 9 临床中的直觉 经验说了算还是数据说了算 为什么说临床直觉靠不住 那些违反直觉的治疗方法有效吗 10 面试中的直觉 为什么面试官时常会看错人 决定终生幸福的面试——相亲 结构化面试有什么好处 11 对风险的直觉 哪些因素会影响对风险的直觉 如何更明智地评估风险 12 赌博中的直觉 谁会去赌博 人们为什么要赌博 如何纠正赌徒的直觉 13 超自然直觉 心灵感应真的存在吗 能不能用实验验证超自然直觉 为何我们会相信超自然现象 灵求科学与灵性的和谐 后记 科学探索人类直觉的奇迹 致谢 译者后记 试读章节 女人的直觉是否比男人更敏锐 1995年5月15日,一则新闻故事让我亲身感受到我们多么容易相信谎言。不久之前,我和新时代慈善基金会(Foundation New Era Philanthropy)的创始人约翰·本内特(John Bennett)有过一次令人着迷的谈话。我们都效力于另一家基金会的咨询委员会。在茶歇时他跟我说,他的基金会由7位超级富豪提供资金。“类似于约翰·邓普顿和劳伦斯·洛克菲勒这样的人物,”他一边说一边用手指着在房间另一头的两个人,“不过不是他们。”为了促使其他人捐款,这些捐款人会匿名捐出与其他人捐款额相等的捐款。其中一些捐款人被近400家组织请求捐款,这些组织包括宾夕法尼亚大学、费城管弦乐团和一些基督教慈善机构,比如世界宣明会(World Vision)和福乐神学院(Fuller Theological Seminary)。机构可以将它们新筹集到的资金寄存在新时代慈善基金会6个月并得到双倍返还,利息便足够支付新时代慈善基金会日常的运营成本。6个月的资金托管期过后,其他个人捐款者(其中包括前财政部长威廉·西蒙和歌手帕特·布恩)就可以把翻倍的善款捐给慈善机构了。 亲耳听到这个故事后,我为他们的崇高德行而感动。回到家后,我把这个惊人的故事讲给妻子和朋友们听,结果更令我吃惊的是,我成了被约翰·本内特的谎言欺骗的人之一。根本就没有什么匿名捐赠者。多亏大学会计的怀疑和勤劳,在吸纳了近3.56亿美元后,这个有史以来最大的庞氏骗局被揭穿了。 人们不禁会想,是什么导致他编造出了这个注定会露馅的谎言,使自己和家人的生活一塌糊涂(骗局金字塔中的赢家和输家同意进行合作,因此大多数钱被归还,而本内特也进了监狱)。 人们也会疑惑,为什么那么多人会被直觉误导。事后我开玩笑地说,如果他邀请我加入,我应该会起疑心的。不过我心里很清楚他本可以骗到我的。 本章开篇故事中看穿克里斯托弗·博诺谎言的是一位女性,而大多数被约翰·本内特骗的是男性(或者他只试图欺骗掌握金钱的男性),难道这只是一个巧合吗?是否像许多人认为的那样,女性的直觉确实比男性强?从我的经历来看,这个问题是被问到最多的有关直觉的问题。 性别与共情 当被问及时,女性更有可能把自己描述为富有共情能力的,能够忧他人之忧,乐他人之乐。在某种程度上,两性在共情方面的差异会延伸到行为中。女性更有可能为他人的悲痛而落泪,感同身受。共情能力上的差异有助于解释为什么无论男性还是女性,都认为自己与女性的友谊更亲密、更令人愉快、更能带来抚慰。当寻求同情与理解时,无论男性还是女性,往往都会求助于女性。 性别与情绪解读 对于两性在共情能力上差异的一种解释是,女性更擅长领会他人的情绪。朱迪丝·霍尔(Judith Hall)分析了125项针对非言语线索敏感性的研究,她发现女性在解读情绪信息方面通常优于男性。让被试观看一段两秒钟的无声电影短片,短片中显示的是一个烦躁不安的女性的面孔。女性能够更准确地猜出她是在批评某人还是在谈论自己的离婚。尽管男孩在SAT数学考试的分数上平均比女孩高45分(换算为200~800分的最终成绩后),但女孩在解读面部表情上技压男孩。在其他实验中,女性的非言语敏感性使她们在识破谎言方面独具优势。女性在识别一对男女是真正的情侣还是假装的情侣方面也胜过男性。女性还更善于分辨出照片中的两个人,哪个是另一个的上司。 女性的敏感性有助于解释无论在令人沮丧的情境中,还是在令人高兴的情境中,她们的情绪反应都会更强烈。埃里克·科茨(Erick Coats)和罗伯特·费尔德曼(Robert Feldman)报告称,这种敏感性还使女性更擅长用非言语的方式来表达情绪,尤其是积极的情绪。让女性和男性分别回忆自己感到高兴、难过和愤怒的时刻,将他们的表达录制成无声短片。给观察者观看5秒钟这样的短片,结果发现女性的快乐更容易被识别出来。(P046-048) 序言 关于直觉,你应该知道的四个观点 得知湛庐文化即将再次出版《迈尔斯直觉心理学》的最新中文译本,我感到非常高兴。 在我年轻的时候,常常从岳父口中听到关于中国的故事。他是一名退役的美国陆军军官,曾经在1943-1945年服役期间作为领导人之一加入了“迪克西使团”,这个使团为美国政府和中国延安的革命领导人架起了一座桥梁。 近年来,我有幸三次到访中国,分别在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清华大学和嘉兴学院参加会议和做演讲。每次来到中国,主办方和中国的新朋友们都让我印象深刻。我在这里体验到了无与伦比的亲切、温暖,以及非常多好吃的食物! 言归正传,本书所传递的最重要的信息是:直觉力量无穷,但是需要用批判性思维加以节制。这一结论已被新近的研究进一步证实。我们现在知道,人类的思维在两个层面上工作着。一个层面是我们的意识觉知和有意为之的决策;在更深层面上则是我们强大的无意识思维——如同飞机上的自动驾驶仪一般的自动化思维,它指导着我们日常生活的绝大部分。当今的心理科学正惊叹于这两条思维轨道的“双重加工”模式。 我在本书结尾的“致谢”部分提到,这场关于直觉的探索是站在许多富有创意的研究者的肩膀之上展开的。这些研究者包括心理学家丹尼尔’卡尼曼(DanielKahneman)和已故的阿莫斯·特沃斯基(Amos Tversky)。长期以来很多人都相信,凭着这两人对行为经济学做出的贡献,他们应该被授予诺贝尔奖。 当这本书在2002年发行第一版的时候,我给卡尼曼教授寄了一本过去,然后很高兴地收到了他充满善意和鼓励的回应,我也立刻对之进行了回复:“感谢您对于这本书的慷慨评价。您,还有其他很多人,是我写作本书的灵感源泉,因而您的首肯对我而言意义非凡。” 第二天早晨醒来时,喜讯传来:我的愿望成了现实——丹尼尔‘卡尼曼赢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新闻中高度赞扬了他“把来自于心理学研究的洞见整合进经济科学,尤其是人类的判断和决策领域”。 在他的诺贝尔奖致辞中,卡尼曼描绘了我们人类思维的双轨模型(图P-1)——我们的信息加工系统一个是直觉性的(快速、自动、毫不费力),另一个是推理性的(慢速、按顺序加工、需要主观努力)。 最近的实验确认了我们对于直觉的四个观点: 首先。直觉的力量巨大。今天的科学为我们提供了无意识对我们判断的影响的详尽阐述。举例而言,一个荷兰心理学家团队多次发现,当我们做出复杂决策的时候,最好不要用意识努力思索,而是放手让大脑去做自己的工作,这会让我们获益匪浅。给自己的大脑一点时间,甚至是先去睡上一觉,此时无意识思维机制仍然会勤奋工作。 在一系列的研究当中,研究者们给三组被试呈现了很多复杂信息,用于做出租赁公寓、选择室友以及评价艺术招贴画的判断。第一组被试在阅读四个不同的可选项之后,被要求立刻说出他们的偏好。第二组被试获得了一些时间充分思考和分析信息,结果做出了更好的决定。但是表现得最聪明的是第三组被试,他们的注意力被分散了——这让他们的思维有机会在无意识层面处理信息。 批评者提醒我们,刻意的、意识层面的思维也是聪明头脑的组成部分。然而让重大决定自己“孵化”似乎确实能够带来红利。收集信息,权衡各种选择,然后说:“给我点时间,让我不去思考这件事。”无意识思维就会主动工作。 其次,直觉通常是适应性的。我们会对自己身处的环境产生即刻的(直觉性的)感觉和反应,而意识层面可能对此一无所知。一个引人注目的例子就是“盲视”。盲视病人在意识层面看不见任何东西,却能在走廊里随意漫步,躲开各种障碍。另外我们也会提到“多快好省的启发式”——一种隐含的、自动化的思维捷径,它能让我们立刻对那些和曾经伤害过我们的人长得很像的人产生警惕。 再次。有效的直觉源自经验。经验为我们提供了内隐的、直觉性的知识。我们学会了骑上自行车并保持平衡,即便我们可能无法解释自己是怎么做到的,但是我们的身体心知肚明,我们可以只管去做。象棋大师可以同时跟多人对弈,简单地瞟一眼棋盘就知道下一步怎么走最好。从而赢得每一盘棋。富有经验的音乐家、汽车工程师以及内科医生也一样,他们获得了某种能力,可以迅速评估情境、诊断问题。如同另一位荣获诺贝尔奖的心理学家赫伯特·西蒙(Herbert simon)所言,直觉是“变成了习惯”的分析。 最后,未经检验的直觉可能坏大事。举例而言,当我们在评估风险的时候,我们会出于直觉对那些醒目的、栩栩如生的、容易想象和回忆的危险感到胆战心惊。因为脑海中有飞机坠毁的可怕景象,我们对坐飞机的恐惧甚于驾驶汽车,而实际上坐汽车长途旅行的风险远远高于坐飞机。有时候,我们感觉过度而思考不足。 在这本包含着诸多支持证据和有趣故事的书中,我最初想要传递的信息直到今天依然有效。直觉力量无穷而且多数时候是适应性的,尤其是当它源自大量的经验时。然而直觉也可能让我们误入歧途。所以,时时用事实来检验一下我们的直觉是很有益处的。当我们既能够聆听自己看不见的思维的低语,同时又能够用现实来检验自己的预感时,我们的双轨思维就会运转良好,所向披靡。 后记 译者后记 当我跟别人说,我在翻译一本有关直觉的书时,他们都会表现出很大的兴趣。看来这是一个很多人都想了解的主题。在大多数人眼里,直觉具有某种神秘色彩,好像是神灵给我们的启示。不过看完这本书后,你可能会发现很多直觉具有深层的心理根源,绝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人们最关心的问题可能是,我们到底能不能相信直觉。首先我们要明确什么是直觉。直觉这个词被很多人以各种方式使用着,我们很难确切地解释它。有成百上千的图书、影音制品告诉人们如何运用自己的直觉,其中最著名的当属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的《眨眼之间:不假思索的决断力》。这本书非常推崇直觉思维,但没有区分出有危害的直觉和比较可靠的直觉之间的差别。“不假思索”这种说法本身就是很危险的。 迈尔斯这本书既没有否认直觉的强大力量,又指出了它的局限性和危险性。它告诉我们哪些方面的直觉是可信的、有益的,哪些方面的直觉需要辅以批判性思维。它指导读者采用平衡的决策方法,将各种认知、理解和判断方式结合在一起,避免偏颇的危害。 赌徒常常凭直觉下赌注,但结果往往很糟糕。做决策时完全不考虑直觉的人是不完善的,但不假思索地依赖直觉的人同样是不完善的。“永远不要忽视直觉,但也永远不要以为只有直觉就够了。” 作者在书中探讨了体育比赛、赌博、投资、人才聘用、治病救人等诸多领域中的直觉。有些领域对我来说比较陌生,翻译的时候费了不少力气来查证。不过尽管如此,作为外行,难免会出现不够正宗地道的问题,还请读者谅解,提出批评指正。在翻译过程中,我得到了很多朋友和亲人的帮助,在此对黄宁、王鹏、巩樱、崔凯、范文斌、郑悠然、张宝君和曲晓东表示感谢。 书评(媒体评论) 《迈尔斯直觉心理学》是一本非常独特的书,它的作者是心理学界最棒的作者。这本书引用了最新的研究数据,是一部充满理性、值得信赖的作品。它有潜力成为心理学领域的经典之作,令我爱不释手。——罗伯特·斯滕伯格,美国心理协会前主席 直觉强烈而有力,但常常会引发危险的错误。戴维·迈尔斯对经典认知心理学和现代认知心理学进行了梳理,巧妙地告诉读者为什么直觉很危险。——伊丽莎白·洛夫特斯,美国心理科学协会前主席 这是一本了不起的著作。它使我更加意识到人类思维令人惊叹的能力。也对分析性思维提出了警告。——唐纳德·克利夫顿,盖洛普咨询公司名誉董事长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