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双向养育(精)
分类
作者 (美)杰恩·梅杰
出版社 江西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莎伦的父母值得尊敬!当莎伦还在襁褓中嗷嗷待哺,他们就一同学习如何做一个好爸爸、好妈妈,对于如何抚养她制订好了一个统一的规划。他们希望做负责任的父母,这样莎伦长大后也会成为有责任感的人。对于“你是否希望孩子将来成为一个有责任感的人?”这个问题,你可曾遇到过会说“不”的家长?显然没有!但问题是,大部分父母回答“是”以后,就转身去忙别的事情了。

问题来了!如果每个父母都希望孩子成为有责任感的人,为什么世界上还充斥着那么多不负责任的人呢?看看周围发生的事情,再读读新闻,一定是哪里出了问题!

父母耗尽心血,一心要把孩子培养成有责任感的人。毫无疑问,为人父母是我们一生中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大部分父母也觉得这是最艰巨的工作之一,因为它非常复杂并且成败难料。养育孩子如此艰巨,如果结果不理想,该抱怨谁呢?

如果我们能从孩子的成长中享受更多快乐;如果孩子能够像美丽的花朵一样绽放,长成令我们骄傲的大人;如果伴随孩子成长,我们也能获得自身发展,并发现自己在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更加成功;如果养育孩子能带给我们未曾奢望的幸福;那么,你是否愿意多花一些时间学习,将繁杂庸碌的育儿生活转变为对你和孩子都更有意义的人生旅途?

有太多专家给父母提出各种令人困惑、相互矛盾的养育建议。举个让8岁孩子收拾房间的简单例子。妈妈会说:“乔尼,你的房间太乱了。我猜你自己也有受够的时候,到时就会收拾的。”爸爸则会厉声命令:“乔尼,现在去把你的房间收拾好!马上!”妈妈和爸爸为了帮助乔尼学会承担责任,使用了截然不同的方法。

放任式养育

妈妈采用的是放任式养育,让孩子自然成长而不提供充分指导。这种方法是假设当孩子做好准备了就能自我成长;如果允许孩子自由探索,他们就会自然地找到自己的成长道路。这一度被认为是先进的养育理念,其拥护者反对用权威惩罚孩子,提倡给孩子自己决定的自由,让他们从自己的行为的后果中学习。

放任式养育几乎注定失败。原因很简单,因为很少有孩子能做到自我引导。孩子成长需要日常的惯例、稳定的规则、对未来的预期和与他人的边界,而所有这些都不可能自然发生。

专制式养育

与放任式养育截然相反的是专制式养育。在上面例子中,爸爸使用的就是这个方法,这也是最古老、最常见的养育方法。大部分父母都采取过这种方式。从孩子出生到长大成人,父母一直牢牢管控着孩子,通过权威惩罚孩子,告诉孩子该怎么做,规定打破规矩的后果。孩子以服从来表示对父母的尊重。

如果养育目标是让孩子学会服从命令、遵守既有规则,专制式养育无疑是最佳选择。然而这种方法养育出的孩子,创造力不是受到打压就是发展极其受限。孩子学会服从,不和长辈顶嘴,而这样教育出来的孩子只具备外部驱动的人格:依赖别人的意思决定自己的想法和行动。

常常可以看到,好心的放任型父母在受够孩子持续的劣行后突然大发雷霆,转而采用专制型方法。他们在眼泪和糟糕的情绪中发号施令,孩子的房间最终变得整洁。这种前后不一致的做法最为糟糕,因为孩子们不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父母没有给予他们自主管理权,也没有教他们如何管理自己的卧室,从而使他们对后果缺乏预见性。多数放任型父母都不停地摇摆于放任和专制两种方式之间。他们无法为孩子建立稳定的规则,因为“指手画脚”让他们自己也感到很不自在。看看他们按捺不住的暴怒,就知道专制的做法让他们有多么不适,于是他们又回归放任的老路,直到再次爆发。(P002-004)

书评(媒体评论)

“我总是建议那些有过不快乐童年的父母至少学两次养育课程,一次为他们自己,一次为孩子。”——杰恩·梅杰

“《双向养育》的品质和价值超过我曾经参与过的所有其他心理学和咨询类课程。它融合了心理咨询、家庭治疗、儿童教育、人类学和哲学,而呈现的养育体系却易于理解、适于各类人群接受。”——吉拉 社会工作者,洛杉矶

“我们都深爱自己的孩子。但是读了《双向养育》这本书,我们除了爱自己的孩子,还能帮助他们成为有思想、有爱心、有力量、有责任感的独立的人。”——拉里和凯莉 五个孩子的父母,亚利桑那

“梅杰博士提倡的养育方法能够让孩子和父母彼此帮助,也使我们这个星球变得更加美好。”——迈克尔·贝克维斯博士 阿加佩国际中心创始人,加利福尼亚

后记

译后记

五年前,我在多伦多第一次翻开《双向养育》的英文版《Breakthrough Parenting:Moving Your FamilyFrom Struggle to Cooperation》。那时,我们刚到加拿大不久,正从零开始枫叶之国的新生活。我和夫人做好了应对各种困难的准备,但始料不及的是,最大的挑战竟然来自还不到4岁的女儿豆豆。

在北京时,像大部分中国父母一样,我们每天忙碌往返于公司和家,从豆豆出生开始,两方父母就轮流过来帮我们照看孩子。感谢老人的辛劳,豆豆一天天成长,我们也能在晚上下班后和周末陪她。在加拿大,我们开始独自带孩子。由于夫人全职上班,我在家里通过网络工作,因此带女儿的任务就落在我身上。

与小人儿的斗争就此拉开序幕。豆豆对我不接纳、反抗甚至排斥,经常因为很小的事情情绪失控、大声尖叫。当我耐着性子,苦口婆心地给她讲道理,她置若罔闻,令我倍感无力;于是管教行为升级,对她训斥和批评,她则皱着眉头,撅着小嘴,愤愤不平地瞪着我,甚至用哭嚎直接对抗,一寸寸“腐蚀”我的耐心;当黔驴技穷的我被逼到没有退路,为了维护父亲的“威严”惩罚她时,我从她噙满泪水的眼中看到恐惧、怨恨和委屈,刚刚“疏解”了胸中怒火,我又立即陷入深深的自责和懊悔。

尖锐的对抗让我焦虑不堪。面前这个小人儿,对我不理不睬,对我横眉冷对,对我大声抗议。我无法忽略,也不能放弃,却又不知如何是好,那种深深的无力感,远远超过以往职业生涯中遇到的所有挑战。于是,我开始通过一切途径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

我在网上搜寻各种育儿攻略,但发现它们大多不过是东拼西凑的窍门堆砌和耸人听闻的标题党,甚至相互间自相矛盾。我萌发出系统学习的想法,从图书馆借来一大堆育儿书籍学习,参加各种亲子培训班和工作坊,仿佛重回学生时代,学习如何做一个称职的爸爸。一天,一位老师推荐我一本书《Breakthrough Parenting:MovingYour Family From Struggle to Cooperation》。从翻开书的第一页开始,我就被深深吸引。书中的每一句话,每一个观念,每一个案例,仿佛都是为我量身定做,时时让我忆起对女儿那些可笑、可气又可悲的“恶行”。

书中一句话对我当头棒喝,“如果你的工具只有榔头,所有问题在你眼中都是一颗钉子。”动辄发脾气、见到陌生人胆怯、吃饭磨蹭、遇到困难退缩、晚上不睡觉早上不起床……女儿的这些行为,在我眼中不正是一个个需要敲打而后快的钉子吗?但是除了批评和惩罚,我真的不知如何应对。“如果你有礼物馈赠他人,你就有责任以别人能够接受的方式馈赠。”作为爸爸,我希望女儿具备责任、自尊、积极这些优秀品质,但是我从来没有考虑过我使用的方法她是否能够接受、乐于接受。  我开始按照书中的理念和原则改变自己,从对女儿的每一句话,每一个表情,每一个问题开始。

以前,我从来没有对女儿说过“我爱你”,仿佛这是天经地义女儿应该知道的。从那时开始,每天开车送她到学校,她推门下车时,我都会转身对她说“I love you”。她从最开始的疑惑,到后来点头“嗯”表示知道,到最后也会对我说“I love you”。

我也时时告诫自己不要在气头上训斥女儿,因为“话语伤人不亚于拳头”。遇到冲突时我会后退一步,让我们父女都平静下来,然后抱着解决问题而非惩戒出气的目的和女儿平心静气沟通。

我也学会了闭上嘴巴,以尊重和平等的态度,认真倾听女儿的话。我惊奇地发现,这个小人儿的心思还真是复杂,对许多事情都有自己的一套想法。我深深体悟到什么是无条件的爱,孩子和孩子的行为是两件完全不同的事情,万不能混为一谈,决不能因为孩子的某个行为而对他们整个人失望和否定。

改变自己并非一帆风顺,虽然时时告诫,处处留心,仍偶尔会对女儿面色阴沉、厉言相向。但是,我和女儿关系的坚冰在渐渐解冻,我听到她更多开心的笑声,她也更愿意依偎在我怀里听我给她讲故事,因情绪失控导致的尖叫基本销声匿迹,对我的要求也更加合作。

三年前,第二个女儿果果的降生给我们家增添了更多忙碌和欢乐。所有曾经在豆豆身上走过的弯路、经历过的焦虑,已经变成宝贵的人生财富。我和夫人都是更“强大”的爸爸和妈妈,对于如何扮演好父母的角色充满信心。我们允许果果自己用手抓食物放进口中,让她自己解决和小朋友的纠纷,鼓励她自己尝试新的活动……看着果果渐渐成为一个勇敢、有主见、情绪稳定的小姑娘,我们心中满是欣慰。

于我而言,《双向养育》不仅是成为卓越父母的百科全书,还是经营家庭和谐的操作指南,更是一个人达成自我实现的精神灯塔。

每一天,我陪女儿在儿童乐园无忧无虑地玩耍,带她们去图书馆看绘本,为她们准备喜欢的晚餐,认真听她们叽里呱啦分享当天在学校和幼儿园发生的小故事,教女儿如何查字典、理解时分秒的60进位,睡前给她们讲喜欢的绘本。

有多少次,当她们终于进入梦乡,能够安静下来的我问自己,“做一个好爸爸,就是生活的全部吗?”成为好爸爸自然非常重要,但对于人生,这远远不够。《双向养育》告诉父母,“自我牺牲并非美德”,我们不能为了孩子放弃自己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达到人生自我实现的关键在于帮助他人自我实现。”因此,从加拿大回国后,我决心在中国传播这个助我“涅槃”的养育方法,帮千千万万中国父母重新审视自己,认识到改变孩子须从改变自己开始,并学习和实践现代亲子理念和方法。

感谢双向养育的联合创始人比约恩·阿伦先生对我这个想法的大力支持,让我有幸翻译了《Breakthrough Parenting:Moving YourFamily From Struggle to Cooperation》这本书,并将中文版定名为《双向养育》。

养育,从来都不是父母对孩子单向的施予和馈赠,而是父母和孩子共同成长的人生旅程。与所有中国父母共勉!

目录

《双向养育》中文版序

前言

假如……

Chapter01 三种养育方式

Chapter02 勇敢做出改变

Chapter03 理解行为背后的原因

Chapter04 教孩子学会承担责任

Chapter05 帮助孩子树立健康的自尊

Chapter06 有效沟通

Chapter07 正向影响孩子

Chapter08 惩罚的弊端

Chapter09 用爱管教

Chapter10 孩子如何思考

Chapter11 学会去爱

Chapter12 缓解家庭压力

Chapter13 解决家庭冲突

Chapter14 沟通敏感话题

Chapter15 自我实现的人生

致谢

双向养育实践宣言

《双向养育》译后记

序言

中文版序

多年以前,当杰恩·梅杰博士和我联合开发双向养育这套课程时,目标就是使它真正全面、系统,不局限于任何文化或任何年龄。我们坚信,它一定能通过不同的语言传播到世界各地。

双向养育的目的在于增强养育的“能力”,而非仅仅传播养育的“知识”。那些所谓“知识”,常常只是一些育儿窍门的堆砌,既难以实施,又易于被遗忘。为此,杰恩·梅杰博士投入了巨大的精力和智慧。

人天生就是视觉学习者,因此本书设置了大量的图表工具,帮助父母学习。实践一再证明,即使那些已经筋疲力尽、不断因家庭和工作的焦虑而迷失方向的父母,也能因此聚焦于真正需要解决的问题。

认可这本书及其倡导的养育方法的父母已经遍布亚洲、欧洲、北美洲、中南美洲、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我们非常高兴,由于欧阳晖先生的持续努力和组织才能,中文版也将付梓发行。欧阳晖先生对于父母教育的热情、在北美和中国两地丰富的育几经验以及卓越的语言和沟通能力,一定能让双向养育造福中国父母。

无数父母曾告诉过我,一旦翻开这本书他们就会废寝忘食,不忍释卷。这权当对您,一位中国父母的小小“诱惑”吧!

双向养育可以很快为家庭生活带来质的改变。它能减轻每位家庭成员的压力,使得家庭沟通更顺畅、关系更和谐,还会使孩子养成更有效的学习习惯,即使你不在一旁监督,他们也能够自律。

愿所有父母都能收获幸福!

内容推荐

由欧阳晖翻译的这本书《双向养育(精)》由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教育学博士杰恩·梅杰撰写而成,是一套经美国上万家长亲证有效的养育方法,核心在于突破传统的权威性和娇纵型养育方式,提出一套建立在爱、尊重和规则之上的养育理念;同时,相比较目前市面上其他育儿类书籍,本书的内容更为现代、系统和全面,它特别强调“育儿先育己”,强调父母需要把养育的注意力从孩子转向自身,唯有改变自己、丰富自己、提升自己,以充满爱、价值感、尊重人际界限、拥抱改变的积极状态,才能帮助孩子健康成长;本书由作者结合自己25年服务超过15000个家庭的教育培训和咨询经验创作而成,案例丰富、思想方法深刻,是一套面向未来的前沿育儿方法论。

编辑推荐

与其他养育类书籍相比,由欧阳晖翻译、美国杰恩·梅杰所著的这本书《双向养育(精)》突出的一点是:它的养育不仅仅指向孩子,更指向自己;它的每个章节都不是以"孩子"作为开头,而是以"人"作为开头,它融合了心理咨询、家庭治疗、孩童养育、人类学和哲学,那些关于爱、自尊、价值感、责任感、自我实现的章节,都同样适用于我们这些大人--这也是为什么它的中文版被命名为《双向养育》。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2 4:2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