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仁心仁术(正骨中医传奇人生)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周玉坤
出版社 冶金工业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仁心仁术(正骨中医传奇人生)》文稿思路清晰,文字简明,文理通顺。对其父母行医的叙述描写简单扼要,充满激情。她对父母及家人的感情至深,令人感动。

在书中,周玉坤叙述了她在跟随父母行医过程中,不仅学到了正骨绝技和疗法的绝世技术,更学到了如何做人的真谛。

内容推荐

《仁心仁术(正骨中医传奇人生)》是作者周玉坤追忆父母行医70年的回忆录。作者饱含深情地回忆了父母70年来的坎坷经历,赞颂了父母亲高尚的品德和精湛的医术,表现了他们救危扶困的侠肝义胆,坚守正义抗击邪恶的不屈不挠,上对老人的万般孝顺和下对子女的舐犊之情。全书充满伸张正义,控诉邪恶的正能量。

目录

第一章 似水年华

 第一节 思量昔日依稀一梦

 第二节 我的父亲韶华年代

 第三节 我的母亲花季时期

 第四节 豆蔻年华爱的共鸣

第二章 安身立业

 第一节 耳提面命变酶养瘠

 第二节 离家创业步履维艰

 第三节 克敌制胜鞍山解放

第三章 行医之路

 第一节 现场考核得到好评

 第二节 兢兢业业废寝忘食

 第三节 倾囊相授知无不言

第四章 负屈衔冤

 第一节 父被陷害身陷囹圄

 第二节 忍饥挨饿姐救全家

 第三节 不畏艰险坚持正义

 第四节 全家遣返劳动改造

 第五节 姥姥病逝雪上加霜

 第六节 土阶茅屋上漏下湿

 第七节 贵人相助住进暖房

 第八节 徒弟出狱帮忙建房

第五章 悬壶济世

 第一节 不畏艰难救死扶伤

 第二节 倾其所有治病救人

 第三节 没有医患只有亲情

第六章 明其所以

 第一节 以德报怨父母相救

 第二节 家属患病幡然悔悟

 第三节 最后较量无言结局

第七章 上访之路

 第一节 大姐玉英替父申冤

 第二节 返城骗局又遭劫难

 第三节 患者相助死里逃生

第八章 押解回乡

 第一节 保护爷爷哥哥受罚

 第二节 蒙冤受屈度日如年

 第三节 晨昏定省冬温夏清

第九章 受邀回乡

 第一节 开办医站解民痛苦

 第二节 被冤挨整停办医站

 第三节 国难当头报国无门

第十章 春风化雨

 第一节 党的政策温暖人心

 第二节 不达目的决不罢休

 第三节 枯木逢春陈花重放

 第四节 铭记党恩爱岗敬业

第十一章 创办医院

 第一节 昔日患者鼎力相助

 第二节 悬壶之喜施仁布德

 第三节 积德累善碧血丹心

第十二章 德艺双馨

 第一节 陪伴父亲感受父爱

 第二节 不忘教诲遵守承诺

第十三章 业绩昭彰

 第一节 春风化雨传递信息

 第二节 真诚服务功效显著

 第三节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第十四章 浅谈骨病

 第一节 了解骨病谨慎治疗

 第二节 骨骼在人体中的功能、作用

 第三节 骨折、骨不连接疾病

 第四节 中药治疗骨折

 第五节 如何预防骨折

 第六节 颈椎病

 第七节 如何预防颈椎病

 第八节 腰椎间盘病

 第九节 如何预防腰椎间盘膨出、腰椎间盘突出

 第十节 滑膜炎

 第十一节 如何预防滑膜炎

 第十二节 股骨头坏死

 第十三节 肩周炎

 第十四节 骨质疏松

 第十五节 骨质增生

 第十六节 骨髓炎、骨结核

第十五章 关爱生命保护健康

 第一节 未病防疾治病求本

 第二节 辩证施治效验良方

后记

附件 正骨中医昭雪记

试读章节

第一节 思量昔日 依稀一梦

窗外的迎春花开了,木棉花也含苞欲放,月季刚露出新芽,又一个春天来到了。我和父亲一样热爱春天,喜欢春天。可是就在春天来临之际,父亲却永远地离我而去了。触景生情,和父亲在一起的日子又一幕幕地浮现在我的眼前。

往年,每到这个季节,我都会开车带父亲看樱花、赏迎春、观木棉。然后,到喜欢的饭店美餐一顿。每当看到父亲高兴的样子,我打心里由衷的欣慰,幸福满满。为了让他生活的更有盼头,我还会告诉他过几天我们还会出来看槐花。

其实,看槐花父亲也是走马观花,甚至一路都在睡觉。往往都是到了槐花多的地方我再把他叫醒,搀扶他下车看看槐花,并摘几枝让他拿在手里欣赏。有时,父亲还会把槐花放到嘴里品尝。

我每次和朋友们吃饭,只要感觉这个饭店挺不错,就会带父亲前去品尝。不过,有时他并不领情。比如,像日本料理、韩国料理他就不喜欢。

有一次,我带父亲到一个叫“妈妈的味道”的饭店去吃饭。吃完饭后,我问他好不好吃,他皱着眉头说:“这也没吃出妈妈的味道啊,和你奶奶比差远了。”我们听后都捧腹大笑。

有一天,我们带他到海边游玩,看到新开业的一家叫九龙湾渔公码头的酒店。外面停了很多车,气势很大。父亲说:“这个酒店我们可不能进,肯定很贵。”我没听他的话直接把车开到了酒店门口,在我们的搀扶下父亲走进了酒店大门,有人说老人就是老小孩儿,这话说的一点没错。我亲身体验了父亲的“童年”,我也为此而感到欣慰和自豪。

父亲有着聪慧的头脑、丰富的经验,更有着孩童般的性格。生活中,他任性,他固执,有时候他更“吝啬”。

说他“吝啬”,是因为他在生活中对自己“吝啬”。比如,他用过的牙签,用餐巾纸包好留着下次使用。有时候,牙签已经裂劈成了两半还继续用。迄今为止,我还没见过像我父亲这样使用牙签的人。很小的一张餐巾纸他也会撕开,留一半下次再用。可是对患者,他却极端大方,甚至可以说是慷慨解囊。免费诊治,免费赠药,免费留宿困难的患者数不胜数。

他总是教导我说:医德重于医术。他从不欣赏奖杯。有几次,中国香港、加拿大、美国等地区和国家邀请他参加会议,并说要给他金奖。他总笑着说:这些奖杯,我不稀罕。什么也没有患者的口碑重要。

每当有患者来感谢他的时候,他都会像孩子般的激动、兴奋。他经常说:“救人是件行善积德的事儿!也是一件快乐的事儿!”

父亲的生命力很顽强。他曾几次从重病死里逃生,对生命有着极强的渴望。每次转危为安后同我说的第一句话就是,“爸爸活过来了。”

他一直在盼着90岁的生日。他在等大家为他祝寿,儿女们为他献礼,盼望更多的患者得到救治和康复。

然而,就在他生日的前夕,父亲带着遗憾和不舍匆匆离去了。在整理父亲遗物时,我们还看到了母亲的遗物。母亲已经仙逝20年了,可她的遗物却被父亲完好无损的保留着。

母亲是平凡的,更是伟大的。她逝去的早些,没有享受到更多的儿女亲情。母亲的一生是为父亲而活,为了孝道而活,为儿女而活,更为她的医疗事业而活。

当年,父亲被逮捕时,有关人员劝母亲与父亲离婚。这样,就能保住母亲的医师资格和工作。但是,母亲断然拒绝了。随即,我们一家遭到了经济制裁。没有工资收入,全家顿时陷入绝境。母亲曾一度崩溃,想要自杀。她到黄河边上徘徊了很久又回来了。母亲说,当时,她脑子里全是父亲的身影和孩子们痛失母亲的哭声。她不能倒下,不能当逃兵。

全家被遣送到大连农村后,父亲的病痛和生活的巨大压力使母亲又一次选择了欲断人生。当时,母亲告诉父亲她要到山上去砍柴。满怀着绝望,母亲站在连丰村最高的山上,把绳子搭在树上,痛苦地闭上了双眼。可是,她在冥冥之中看到自己的孩子们哭喊着跑过来了,听到了爷爷的叹息声母亲又一次放弃了逃避。她知道,此时此刻她连死的权利都没有啊!

当时政治运动多,而父亲胆子又比较小。运动一来,只要有“问题”的一个也跑不了。更何况,他这个戴着“反革命”帽子的人。每到这时候,母亲就会像如今的“女汉子”那样挺身而出,站在父亲身边为他壮胆打气。

P1-3

序言

我与周玉坤的相识,还是在庆祝她父亲周福蕴80大寿的寿宴上。那时,她还在冶金工业部二十二冶职工医院工作。在周家的7个孩子中,玉坤是我相识最晚而印象最深刻的一个。我更没有想到,今天能为她的书作序。

我与周福蕴一家的结缘,还要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初期。当时,随着全国大范围平反冤假错案工作的开展,党中央决定将全国同类的典型案件写成通讯,汇集成册出版发行,引导全国此项工作健康发展。周福蕴案件是全国冶金系统冤假错案的典型,受到格外重视。冶金工业部领导派我采写完成。接到任务后,我立即赶赴包头、大连等地进行采访。根据中央精神和周福蕴案件的实际情况,我决定通讯的内容立足于“昭雪”二字,标题定为《正骨中医昭雪记》。

事后得知,这篇文章受到中宣部领导的好评:“好文章。从正面,从积极平反角度写出的一篇好文章。其影响和价值比之以血泪控诉的文章要高得多。”此文被收入群众出版社出版的《春风化雨》一书。在全书上下两册的一百多篇文章中,《正骨中医昭雪记》排在上册的第二篇位置。可见其被重视的程度。

随着采访的深入,我对周福蕴一家人的遭遇和坎坷的命运,有了全面了解。为他们面对命运的不公,所表现出的不屈不挠、刚直不阿所震撼,更被他们高超的医术和高尚的医德所感动。就这样,我和周福蕴、林淑梅夫妇及他们的子女都成了好朋友,时有来往。周福蕴夫妇俩还曾来我家小住。我和夫人辛霞每次到大连出差,都会去看望他们。2004年,周福蕴庆贺80大寿时,我们夫妇受邀前去大连祝寿。我还在寿宴上致了贺词。

那些年,在我和周家的交往中,几个年龄较大的孩子都见到了,唯独没有见到最小的女儿周玉坤。那时,她还在唐山工作,后来也调回大连。有一次,我爱人去探望她父母时,恰好遇见了她。两人一见如故,聊得很投缘。在她父亲80大寿时我才第一次见到了周玉坤。

时间过得真快。一晃11年过去了,当年那个聪明伶俐的“老小”,如今已是小有名气的正骨中医了。今年夏天,我们特意去大连祭拜了周福蕴和林淑梅夫妇。目睹了慕名而来的患者,以及忙得团团转的周玉坤。

察其言,观其行。周玉坤深受其父母言传身教的熏陶。她为人正直、心地善良,视患者如亲人,对病人关怀备至。她不仅继承了父母亲祖传的正骨医术,更是刻苦钻研新的治疗手法,力求在传承基础上进行创新。

我们亲眼见证了周玉坤的行医过程,深深感到是她父母的再生,医术医德无一不像。值得庆幸的是,周福蕴慧眼识真金,临终前终于选定了自己事业的传承人——周玉坤。

最近,周玉坤要出版《仁心仁术》一书,请我帮助修改、作序,并联系出版。我很高兴,全力支持。开始,对她写书,我有些许惊奇。但是,当我看到初稿时,不禁惊呆了。整个文稿思路清晰,文字简明,文理通顺。对其父母行医的叙述描写简单扼要,充满激情。她对父母及家人的感情至深,令人感动。她说,这本书自己是流着泪水写成的,经常是白天忙工作,晚上熬夜写作。我也是在热泪盈眶中,完成阅读、修改这部作品并为其作序的。

写这类作品,必须动真感情,流露真情实意。这样,既能使自己感动,更能感动读者。事实说明,周玉坤确确实实从父母行医中,学到并继承了周家祖传的正骨中医绝技,实现了她父亲周福蕴将祖传和个人研发的中医正骨秘方、技术、疗法等传授给后人,并造福四方的愿望。也抚慰了他们的在天之灵。

在书中,周玉坤叙述了她在跟随父母行医过程中,不仅学到了正骨绝技和疗法的绝世技术,更学到了如何做人的真谛。

在此,我衷心祝愿周玉坤勇敢地踏着你父母的足迹,把利国利民的祖传中医正骨医术,很好地传承下去,并发扬光大。

是为序。

艾桂林

2015年12月28日 于北京

(作者为《中国冶金报》原总编辑)

后记

回忆历史,追忆往事,缅怀先辈。

莎士比亚说过“生命短促,只有美德能将它留传到后世”。

《仁心仁术》是我第一次写作,也承载着我20多年的夙愿。1995年7月,在母亲弥留之际,我对她说:“妈,我想把你和爸爸传奇的一生写成书,好不好?”当时,母亲紧闭的双眼用力睁开看着我,使出全身力气说:“好。”这也是母亲留给我们的最后一句话。这个“好”字伴随了我整整20多年。今天,带着墨香的《仁心仁术》终于可以告慰父母亲在天之灵。今年农历6月23日是母亲去世20周年、大姐去世10周年忌日,《仁心仁术》在此时出版,也是给母亲和姐姐送上最好的忌日礼物。

在本书的创作过程中,父母亲的老朋友、《中国冶金报》原总编辑艾桂林和夫人辛霞在百忙之中,给予我很多指导性意见,并为《仁心仁术》作序。

原中冶置业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张丽达(书中瑞卿姐姐之女)在我写作《仁心仁术》过程中,多次给予建议和帮助。

在我写作过程中,诸多父母亲的老患者,都争相为我提供他们当年患病的病历和我父母给他们治疗过程的照片;好多患者在回忆我父母亲的过程中,一直激动地流泪,一再要求我要好好写写他们的事迹,并再三嘱咐我《仁心仁术》出版后,一定要送他们一本做纪念。

在这里,我对他们道一声谢谢太微不足道了!我只能藏记于心!

2016年4月lO日于大连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8:1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