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之前,提到微信,多数人还是把它当作一个社交媒体。
仅仅过了一年,大家发现,微信竟然成为电商最重要的渠道之一。
成为电商的入口,是微信的战略之一。而腾讯也在不停地改变着自己在微信电商方面的策略:2013年8月,微信5.0把公众账号分为订阅号和服务号,并加入了支付功能,随后,淘宝完全屏蔽了微信公众账号和能够指向其他网购平台的外链二维码图片;2013年11月,腾讯旗下的电商易迅入驻微信“我的银行卡”;2014年,腾讯却把拍拍、QQ商城和部分易迅股权打包给了京东,并向京东开放了微信的接口。随后,在微信“我的银行卡”中,京东微店取代了之前的易迅;2015年5月29日,腾讯又正式宣布推出“微信小店”,凡是开通了微信支付功能的认证服务号皆可在公众平台自助申请“微信小店”功能。
“微信向京东开放接口、推出微信小店后,微信电商的概念就尘埃落定,没有人会再怀疑微信电商的生态了。”西村农品创始人冯舒翔说。2013年5月,在朋友的劝说下,他尝试着利用微信朋友圈贩卖家乡甘肃的大枣,当时他也没有想到,不到一年他已经把供应规模扩大到了4万亩枣园和两个农村合作社。
在过去一年,至少数万人加入了微信电商的行列。这些人里既包括了像冯舒翔这样的草根创业者,也包括了像联想副总裁陈旭东这样的大公司高管。2013年12月8日,陈旭东在朋友圈里说:自己将在微信上开个小店,每周推荐一款自己用着好的东东给朋友们。最终,有1240人赞成陈旭东用“旭de东东—抢”作为其微店的名字。陈旭东卖的第一款产品是联想Yoga平板电脑用的OTG线,可以给手机充电。
当然,作为一个职业经理人,陈旭东的尝鲜只是为了公司管理需要理解新事物。3天后,陈旭东向全体员工发送了一封邮件,提出要向互联网转型。他在邮件里说,“站在互联网的山头往自己这个山头望,看看有什么方法可以攻占自己这个山头;一旦发现机会,就应该建立起新的业务模式,主动去进攻自己这个山头。” 显然,在他看来,微信电商值得重视。
抱着赚外快的心里,陈欣开始了自己的朋友圈创业之路。经过同事的介绍,陈欣找到了一家可以直接拿货的渠道。因为订单量不大,对方开始并不乐意接陈欣的单。陈欣看来,在朋友圈做生意的第一步是能找到货源,“我有些朋友也想用朋友圈做服装生意,但根本拿不到货。有人去动物园拿货,一件衣服比我拿货的渠道高十几块,而且衣服质量完全不能比。”
陈欣每个月都会去厂家那里看样衣,挑选一些看起来不错的衣服进行搭配,然后拍照,放在朋友圈里出售。刚开始只是一些好朋友捧场,渐渐地越来越多小女生加她为好友,买衣服。“我没有淘宝店,就只在朋友圈里卖,对方通过微信告诉我想要的款式,通过支付宝把钱付给我,我再把衣服快递出去。”在陈欣看来,利用朋友圈卖货,既不需要图片设计也不需要支付费用,非常简单。“我卖的就是A货,是服装厂照着大品牌的最新款做的,但是我拿的货质量一点也不差。我还没接到过投诉。”
大量淘宝店主也开始迁徙到微信上来。此前先后做过记者、华尔街英语销售的陶陶辞职后到新西兰边打工边旅游,偶然发现了当地一款好用的蜂毒护肤品,“只是单纯晒一晒。那时微信还没现在火,谁曾想,朋友们纷纷要求代购。”2013年初,回国后的陶陶不想继续工作,就干脆做起了全职代购。P61-63
今天你趴活了吗
从滴滴的疯狂扩张,到Uber的狂欢营销,全民趴活的背后,是共享经济带来的颠覆式创新,是由资本、技术和大数据编织的无形巨手。
TFBOYS,在互联网的土壤里,小鲜肉如何长成大明星
作为中国一个诞生于互联网平台的大红组合,TFBOYS把网络的力量发挥到了极致。而在其红火的背后,则是互联网造星时代的来临以及整个粉丝经济的重塑。
自媒体的“美丽新世界”
当自媒体成为一个流行词汇,并被作为瓦解传统媒体的有力武器时,自媒体的商业模式却面临着诸多不确定。
把车卖给90后
面对这群消费能力强、品牌可塑性高、不愿循规蹈矩的年轻人,汽车公司使出了怎样的招数?
BAT的大电影
在互联网的介入下,中国电影从2014年开始将进入洗牌期,能适应互联网时代的高速发展并懂得借资本的力量突围的才会是最后的胜利者。
第一篇 互联网激战
今天你趴活了吗
Wi-Fi三国杀
O2O之战“波”涛汹“涌”
血拼社区O2O
微信引爆电商
“变招”——演进中的招聘网站们
用O2O改变服装业
社交网络大并购
争夺出租车——诸神之战
第二篇 娱乐大碰撞
TFBOYS,在互联网的土壤里,小鲜肉如何长成大明星
电影宣传是一个新战场
BAT的大电影
走,到内地去
自媒体的“美丽新世界”
第三篇 有人的地方就是江湖
争夺雅虎北研
网络文学的江湖
互联网公司抢人记
第四篇 科技企业新格局
联想并购MOTO重塑手机格局
再多的失败也无法阻止新一代科技公司入华
第五篇 衣食行
阿迪达斯的世界杯,耐克的足球盛世
进口牛奶大战
把车卖给90后
只有在负责实际的操作时,一个编辑才能够意识到,杂志产业,或者我们所说的传统印刷媒体,已经老迈到了何种程度。比如说,专栏作者在把文章交给我至少一周之后,他/她才能看到自己的文字被印刷出来。再比如说,在这个过程中,编辑和设计师之间要产生不下一次关于删减字数的交流。而这个关于时间和空间的困扰,对于互联网来说全都不存在。无需等待,也无需争论字数多少。在互联网上,任何一个写作者都可以享受到杂志最大牌作家的待遇:不可增删一字。
杂志已经无可挽回地失去了它在速度和灵活性上的优势。不相信这一点的人可以再回顾一下文章姚笛偷拍事件。在杂志还要矜持地“周一见”时,社交网络和门户网站已经在拼命发布各种相关讯息。而且,更加致命的是,这种信息发布激发了更多信息的产生,比如当事人文章发布的致歉声明。已经送下印厂的杂志绝无可能再对这些信息进行进一步的编辑。
当然,杂志有它的动人之处。在它缓慢的制作流程中,有一些环节是无法被简单替代的:前期对于选题的讨论、中间对于信息的收集以及后期落在纸面上时编辑和设计师的推敲与争辩。只是这个流程需要对互联网的冲击做出调适:前期确定选题时就应该有意识地避免可能被速度淘汰的题材;中间在信息采集环节要更加深入——互联网的自发生成内容在呈现信息时足够多元,但在大多数情况下会失之简单;而在后期制作时要更加精良和讲究。换言之,它需要经过更加好的编辑。
只是和世间万事一样,这些事情也是“知易行难”。有一段时间我最爱开的玩笑是:我在杂志上最大的雄心就是要做一本“不填版的杂志”。村上春树在《碎片,令人怀念的1980年代》中回忆他读美国杂志的经历,感叹说那个时候的esquire编辑得如此精良,以至于显得每一块内容都不多余。也是在说,这真是一本不填版的杂志啊!后来慢慢发现大部分杂志人的想法是,只要能做到每一期都能有个打动人的东西就已经谢天谢地。杂志的优势也是它最脆弱的地方——制作流程,而这个制作流程已经被长久以来的惰性和惯性绑架。
美版GQ的主编Iim Nelson曾这样论述杂志的动人之处:“杂志可以舒缓情绪,驱散忧愁(除了对制作杂志的人之外),还可以解决一些文化顽疾……运转顺利的杂志社能做的,不仅仅是提供信息,娱乐大众以及浪费诸位宝贵的时间,他们还能创造社区。它指的是人们在阅读有关大地和生命的优秀文章时,思想与情感融为一体,在不断汲取养料的情况下,犹如形成一个关系紧密的部落,进而产生一种对待作品的忠诚。”这本杂志在过去15年间曾四次获得美国出版业协会的年度杂志大奖。和所有杂志一样,它也总是在不断提及幽默感、服务性和情感共鸣。这些目标都需要编辑通过完善的制作流程来让所谓“创意”更好地得以呈现。我们需要做到的是,让读者拿在手中的是一个具有智力含量和审美含量的产品。唯有这样的产品才能打动人心。
接下来我需要回答的另一个问题是,我们现在要做的是一个什么样的产品。我能想到的答案是,我们还是想做一本为主流商业人群服务的杂志。这意味着它必须要关心主流的公司、组织和商业参与者。和大多数产品一样,它希望能够兼顾幽默感、服务性或实用性以及唤起情感共鸣。
同时,我还希望能够将代表“时代精神”的变化加入到这本杂志中。历史上所有成功的杂志都和“时代精神”互动。比如《时代》杂志迎合的是“美国世纪”的精神,如它的创办人亨利·卢斯在同名文章中所写的那样,《滚石》则呼应着二十世纪六十年代非主流文化的大爆炸。
因此,至少在一段时间内,这本杂志需要重点关注商业世界的以下六个领域:
·跨国公司在中国的境遇变化(开放)
·发生在各领域的破坏性创造过程(零售、媒体、传统家电等)
·包括BAT在内的科技公司格局变化
·创业热潮
·传统大亨的境遇(传承、转型)
·文化娱乐产业的兴盛
我希望能够最终凭借这本杂志捕捉到“时代精神”的一面。尽管要做到这一点是众所周知的难。
你能看到的这一系列图书是我和我的同事们在过去两年内顽固地捕捉时代精神的努力。它可能并不尽如人意,但我相信,阅读这些文字,还是能让你一窥这个迅速变化的年代里某些碎片风景。
是谁打破竞争格局?
是谁改变营销模式?
是谁改变消费观念?
一场场互联网时代下的企业商战,打破与重建,是资本与创意的厮杀。
在这本由财经天下周刊编著的《破局(资本和创意的厮杀)》中你可以看到被划分得更具体、更零碎的消费者市场,也可以看到新时代重建的新格局。
可以看到市场守擂者为维护自身地位而做出的自我改变,也看到攻城掠池者如何通过共享、合围、并购、速度战、技术壁垒等多元竞争手段争夺客户和市场。
细心的读者会发现,被“打破”的市场,重建后的竞争产业格局,正是我们这个时代最大的改变。P
最IN商业模式看点:
共享、合围、并购、速度战、技术壁垒……
打破和重建,互联移动时代下商战厮杀。
这些改变将如何影响我们?我们也可成为改变者!
在这本由财经天下周刊编著的《破局(资本和创意的厮杀)》中你可以看到被划分得更具体、更零碎的消费者市场,也可以看到新时代重建的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