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面管教是流行于欧美的一种著名教育体系,其根本特点是不惩罚、不娇纵、不过度控制,代表人物简·尼尔森代表作《正面管教》在全球销量600万册以上。蒋玉燕编著的这本《非常鼓励--正面管教解码》即为此新教育理念推介读物。本书面向老师和家长,在如何针对问题教育孩子上致力于破除传统惩罚式教育和无原则溺爱鼓励,而以“非常鼓励”为楔入点分九个主题全面推介“正面管教”式的教育理念和工具。每一个主题有三个板块:“微型讲坛”、“情境故事”、“延伸阅读”。“微型讲坛”结合作者自己的体会,精要解读与九个主题相关的正面管教理念和工具;“情境故事”讲述一线老师们践行正面管教的33个真实故事,很有标杆和借鉴作用;“延伸阅读”摘述正面管教相关理念、策略和方法的经典语段。正面管教比别的理论更贴近班主任和家长,其特点是易学易用。
蒋玉燕编著的这本《非常鼓励--正面管教解码》通过通俗的语言,真实的情境故事,让大家领悟正面管教的道和术。相信读了这本书的朋友,一定会爱上正面管教,因为正面管教这种非常规的鼓励策略和方法,会帮助您轻松地赢得孩子的合作。正面管教根本特点是不骄纵不惩罚,力求提升孩子的归属感和价值感,被誉为教育孩子的“黄金准则”。
/微型讲坛
共情,从看见孩子的感受开始
共情,从心理咨询的角度讲,它是一种重要的咨询技术。从正面管教的角度讲,它是一种鼓励孩子的重要方法或工具。
所谓共情,通俗地说就是对他人的理解,理解他人的感受,理解他人的想法等等。有一句话最能揭示共隋的实质:“以孩子(他人)的眼光看孩子(他人)的世界,以孩子(他人)的心情领会孩子(他人)的心情,感受孩子(他人)的内心世界。”女儿小时候喜欢买机器猫小叮当一类的书,可我总是不准,因为不符合我内心既定的标准:可以扩大知识面的、有教育意义的、能够开发智力的……一次,我正带着这些标准帮女儿选书,突然意识到:我这不是以自己的眼光看女儿的世界吗?如果我是孩子,会不会有同样的喜好呢?肯定也会。于是我就调整了给女儿选书的原则。这是我最难忘的一次共情经历。
共情其实是一种内在的心理活动,要使他人感受到你的共情,通常要用语言表达出来。准确地表达共情,需要把握以下几个关键点:
1、一定要放下自己的参照标准,进入对方的参照框架。我在为女儿选书的事情上,后来就放下了自己的参照标准。
2、要注意辨认孩子的感受,了解引发孩子感受的原因,猜测他的想法,并从感受、原因、想法、事实等几个层面来表达共情。如孩子因妈妈不给买玩具哭了,妈妈就可以这样表达:“宝贝,妈妈知道你现在很伤心,很失望(感受),因为妈妈不同意给你买玩具(原因),我知道你希望将所有你喜欢的玩具都买回家,是吗(想法)”?
3、当不太肯定自己了解的情况是否正确,是否能达到真正的共情时,可以用尝试性、探索性的语气来表达。如:“听你所说,似乎你对妈妈的哕唆态度相当反感,但又敢怒不敢言,是吗?”
4、共情的表达工具除语言外,还有非语言行为(即体态语言)如目光、面部表情、身体姿势、动作等。有时运用体态语言表达更有效而且简便。实际中要注意两者结合。
很多年前,我给老师们讲共情概念及其表达技巧,讲完后有老师问我,共情有什么作用?我不想用教科书上的理论来回答,只想跟大家分享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个四年级的孩子,其父母离异,跟爷爷奶奶一起生活。有相当长一段时间,每天早晨上学前就开始哭闹,说肚子痛。陪他看过医生,吃过药,做过各种检查,都无法解决问题。家里人疑是假病,让他写保证书,给他讲道理,用物质诱哄,都无济于事。后来老师了解到孩子的妈妈很少来看他,于是就对家长说:“他可能想妈妈了,先问问孩子的想法和感受吧!”奶奶虽然不知道什么是共情,但她表达了孩子最需要的共情:“安安,你想妈妈了,是吗?”“是的,我很想妈妈。”接下去孩子与奶奶交流了很多,告诉奶奶班里某某同学的父母也离婚了,新妈妈待他不好……最后奶奶答应孩子,妈妈任何时候都可以来看他,还说双休日可以让他到妈妈的新家住一个晚上。自从那天谈话后,孩子的心病开始慢慢地痊愈(当然这与学校老师的关注和鼓励也是分不开的)。由这个故事,我想起了正面管教讲师“加州魔豆”的一段话:“当孩子的感受被接纳与理解时,就会从心底里产生强烈的安全感。当孩子的心里有了安全感,他就更愿意敞开心扉与家长做进一步的沟通,更愿意去考虑家长说的话。”这是对共情作用的最好诠释吧!
共情很重要,共情的表达每个人都可以学会。但大家需要明白一点:共情,要从看见孩子的感受开始。成人世界里,无视或否定孩子感受的现象极为普遍。如孩子打针前哭闹,家长总会说“要勇敢一点”,而很少有人关注孩子担心打针会痛的感受。诸如此类,不胜枚举。如果想用共情开启孩子的心灵大门,成人就必须养成“看见孩子的感受”的习惯。
/情境故事1
想哭就哭吧
“多多点心城”传来响亮的吵闹声,原来查正和时代为了争做厨师闹得不可开交。石嘉匆匆跑来向我求助。我问明情况后,没有直接帮他们解决问题,而是提了一个建议:“你们这样争肯定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建议你们想想别的办法。”七嘴八舌一番后,孩子们决定用猜拳的方式确定谁当厨师,结果时代胜出,做了厨师。查正知道自己没机会了,忍不住放声大哭起来。此时,我真想马上劝劝他,或者想办法转移他的兴趣点,引导他玩别的游戏。可我转念一想,还是采取了另一种方式。我轻轻走近他,蹲下来对他说:“老师知道你很难过,想哭就哭吧。如果我是小朋友,猜拳输了,我也会难过的。”查正泪眼婆娑地抬起头,对我说的话感到很意外。“没当上自己想当的厨师,心里很难过,所以就忍不住哭出来,对吗?”我这样一说,查正的哭声反而轻了。最后,他对我说:“我现在觉得好一点了。”经过刚才的情绪宣泄,查正又高兴地去玩别的游戏了。在讲评游戏时,我引导孩子们讨论:“当你难过或伤心时,怎么办?”有的幼儿说:“可以买好吃的,使自己高兴起来。”有的说:“我会像查正一样哭出来。”还有的说:“我家有个拳击袋,不高兴时,我可以去打它几拳。”经过我的引导、启发和大家的讨论,孩子们明白了,每个人都会有不开心的时候,但可以在不影响别人的情况下,通过多种方式发泄,使自己的心情好起来。后来,在孩子们的建议下,我班增设了“心情小站”“消气商店”“发泄袋”等。幼儿心情不好时,可以到这些地方去尽情倾诉、尽情宣泄。一段时间下来,我班幼儿的告状行为、攻击性行为明显减少,孩子们渐渐懂得了怎样调整自己的情绪,成为快乐的孩子。这件事也使我悟出一个道理:当我们教育孩子时,必须顺应孩子的天性,真正做到以人为本。
(江苏苏州郑莉)
P2-5
当我读完美国心理学家简·尼尔森所著的教育经典《正面管教》以及“正面管教”系列书籍后,最大的收获是:对鼓励概念有了全新的理解。为了将“正面管教”意义上的鼓励与常规鼓励相区别,我称之为“非常鼓励”。
“非常鼓励”的“非常”之处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鼓励的使用范围比常规鼓励更为广泛
从常规鼓励的角度来看,遭遇困难、失败、挫折和缺乏信心的孩子需要鼓励,行为表现良好的孩子应该鼓励。而“非常鼓励”不局限于此,正面管教理论认为,“行为不当的孩子也需要鼓励”!简·尼尔森在《正面管教》一书中反复重申这一观点,而且特别强调这种鼓励不会强化孩子的不良行为。
为什么行为不当的孩子需要鼓励?正面管教先驱阿德勒有一个基本观点:一个行为不当的孩子是一个丧失信心的孩子,是一个缺乏归属感和价值感的孩子。
为什么这种鼓励不会强化孩子的不良行为?因为孩子行为不当时,鼓励指向的是人(丧失信心的孩子),而不是事。不难理解,当鼓励指向一个丧失信心的孩子,而不是指向其不当行为时,自然不会强化孩子的不当行为,相反只会帮助孩子提升自我价值感和归属感。
二是鼓励的操作方法比常规鼓励更为丰富
如果有人问,鼓励方法有哪些?大家会自然而然地想起肯定、表扬、夸奖之类。其实这只是用于鼓励孩子良好行为的常规方法。当学生遭遇困难、失败、挫折和缺乏信心时,当孩子行为不当时,又有哪些鼓励方法呢?我相信很多人都不能顺利地回答,我也不例外。读了“正面管教”系列书籍后,我才明白鼓励方法原来如此丰富多彩。共情、特别时光、非常班会(正面管教班会)、花时间训练、启发提问、赢得合作四步等五十多种正面管教工具都是可用于鼓励的方法。
常规鼓励(主要是不健康的表扬、赞美)无效、低效,这是许多老师、家长的共同困惑,因而需要运用突破常规的“非常鼓励”来激励孩子。我市一些优秀班主任的正面管教实践证明,当正确地运用特别时光、启发提问这些非常鼓励方法时,往往能比较轻松地赢得孩子的合作。李爱春老师曾用“特别时光”帮助学生戒除烟瘾,整个帮扶过程显得轻松而愉快(详见本书P148)。叶华老师则用几个启发提问破解了班级的早读难题(详见本书P29)。钱梦星老师使用一次目的揭示式的谈话,竟然化解了师生之间持续几周的隔阂(详见本书P180)。这些似乎难以置信,但书里完整地记录了当时发生的真实故事。
“正面管教”四十年前源于美国,它以心理学家阿尔弗雷德。阿德勒和鲁道夫·德雷克斯的“个体心理学”理论为基础,由简‘尼尔森、琳·洛特等教育专家组成的团队发展、完善为体验式课程和理论体系,主要应用于家长和教师培训。简·尼尔森所著的《正面管教》一书全球销量超过600万册。简·尼尔森和琳·洛特等所著的正面管教系列书籍共有20本,《正面管教》《正面管教A-Z——日常养育难题的1001个解决方案》《0-3岁孩子的正面管教》《3-6岁孩子的正面管教》《十几岁孩子的正面管教》《教室里的正面管教》等已经译成中文。自2010年正面管教引进中国以来,正面管教家长体验式课程已经在上海、深圳、北京等几十个城市如火如荼地开展,近几年正面管教教师体验式课程也开始走进中小幼校园。
正面管教的核心理念:归属感和自我价值感是所有人的首要目标,孩子尤其如此。孩子的归属感和自我价值感是如此重要,以至于这是决定他们在学校的表现(不论是学习成绩还是同学关系)的首要因素。
正面管教的根本特点是不惩罚、不娇纵、不过度控制。奖励和惩罚是老师和家长最常用的过度控制方式。
正面管教的基本态度是尊重、和善与坚定并行。
正面管教的重要策略是鼓励。
简·尼尔森指出,《正面管教》一书中讨论的每一种方法都是用来帮助孩子和大人感受到鼓励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正面管教就是鼓励。正因为如此,就将这部践行正面管教的成果定名为“非常鼓励——正面管教解码”。
本书共有九个主题,每一个主题有两个主要板块:微型讲坛、情境故事。
微型讲坛,实际上是“正面管教”的经典解读。讲坛中,结合我自己的体会,精要解读与九个主题相关的正面管教工具和态度,不了解正面管教者可以在最短时间内走进正面管教的大门,已经了解正面管教的朋友可以“温故而知精”。由于正面管教与某些理论体系有许多相通、相近之处,因而在经典解读部分还吸取了海姆·G·吉诺特、许维素等学者的相关研究成果。
情境故事,讲述一线老师们践行正面管教的真实故事。其中比较成熟的案例都具有一定的可复制性(不完善的案例也有其价值),因为它不是个性化很强的独家经验,而是凝结着正面管教理念、策略和方法的大智慧,因而具有普遍的借鉴意义。附于情境故事后面的追梦直击,则力求把隐含在情境故事中的“白玉”及“瑕疵”凸现出来,以使读者得到尽可能多的启发和帮助。
这本书其实是一个意外的成果,因为在与老师们一起学习、探索正面管教的过程中,我意外地遇见了那么多令人难忘的点点滴滴。
2012年4月开始,我在浙江省嵊州市教师进修学校班主任培训班上组织了几次《正面管教》读书活动。几个月后,我就开始推出“正面管教”专题讲座,迄今为止,讲课已不下几十场,听众有中小幼班主任、中小学管理人员、心理健康教育骨干教师、学科教师、学生家长等等。专题讲座后,来自当地老师和家长的反馈是对我最大的鼓励。
城南小学 蒋静燕
蒋老师,我用“正面管教”中“赢得合作的四步”处理与儿子的矛盾,很有效,谢谢您!今天我准备把您教的方法与年级组老师分享!
嵊州中学 商美虹
昨天听课回来后,我做了两件事情:一是设立每天20分钟的“特别时光”;二是安排了每月一次的正面管教班会,明天学生回家前就会有关于致谢和讨论的一些尝试。
蛟镇中学 陈幼梅
听了您的讲座后,我学会了致谢。每次上课前我总是先感谢班上某个同学,我留意到被感谢过的那个学生,上课会特别认真。一段时间下来,他们越来越懂事。
黄泽镇中心小学 俞丹英
我在班级里尝试了“学生之间相互致谢”这一招,感觉两星期来,学生之间的关系变得融洽了,很尖锐的矛盾几乎没有了。
崇仁中学 邢老师
我做了很多工作,女儿才答应上小学的第一天起自己一个人睡,可事到临头又反悔了,我就用了正面管教中的一个工具“有限选择”,效果很不错呢!
还有一些情形令我欣喜不已。许多老师实践正面管教后,整理出了完整的案例,其中有的获奖,有的发表。这正是促使我编写这本书的一个重要动因,我希望这些正面管教故事可以与更多的人分享,让大家对践行正面管教更有信心和动力。
在推出专题讲座的同时,我在《班主任之友》(小学版)上发表了《“非常班会”及其成功的要诀》《对行为不当孩子的非常鼓励》等“正面管教”读后感。《“非常班会”及其成功的要诀》交稿后,《班主任之友》杂志社的小陈编辑告诉我,编辑们非常喜欢,因为这文章实用。当时我自己还怀疑这班会在国内的可行性,因为有的学员试了几次后因班额过大等原因放弃了。幸好本市鹿山小学的叶华老师帮我消除了疑虑。她发给我一个又一个班会案例,正面管教班会几乎成了叶老师管理班级的一个常规手段,一遇班级里的难事就开正面管教班会。后来,在与小陈编辑的聊天中得知,我的两篇读后感发表后,杂志社的一位领导也对正面管教发生了兴趣,说一定要去买一本来看看。
除了来自老师和专家的鼓励外,我还不断地分享着家长们的正面管教故事,有的凭着和善坚定的正面管教态度,孩子开始改变学习态度了,有的运用共情改善了亲子关系,有的尝试赢得合作的四步,得到了孩子的合作。我自己也抓住点滴机会验证正面管教原理的有效性,走亲访友时用正面管教策略鼓励遇见的孩子,在家里试着用正面管教与先生、女儿沟通,结果发现,很多时候十分灵验。凡此种种都坚定了我对正面管教的信念,我希望有更多的老师、家长、孩子成为正面管教的受益者,于是我便不厌其烦地向他人推荐“正面管教”这一易学好用的“宝贝”。有学校问我做什么课题好,我就建议做“正面管教”方面的课题(长乐镇校就在2012年立项了一个绍兴市级课题),有人问我读什么书好,我就推荐“正面管教”,有学校邀请我做专题讲座,我就给他们讲“正面管教”。到省里参加心理教师专业发展项目培训,我又向班主任推介正面管教。可以说,最近几年里,我几乎是遇到谁,就向谁“推销”正面管教。编写这本书的初心正是为了让更多的老师和家长走近正面管教。
在书稿付梓之际,我衷心感谢给我极大鼓励的班主任朋友。他们的实践反馈,使我深切地认识到正面管教的价值,并给了我不断探索正面管教的信心和力量。我衷心感谢浙江省嵊州市长乐镇中心小学正面管教课题组,因为在参与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我接触到了更为丰富的正面管教学习资源。我衷心感谢浙江省第一位正面管教讲师卢奕含,因为卢老师的引路和帮助,让我这一正面管教讲师队伍中的“新兵”,能在传播正面管教的路上大胆前行。我衷心感谢“汇智有方——正面管教”“正面管教之家”两个专业团队的网络平台和微信平台,这些年来,是这里的家长正面管教故事滋养着我,伴随我成长。
最后,我要衷心感谢给我提供鲜活案例的本市及外地的老师们,没有他们的积极尝试,我真的很难收集到如此宝贵的正面管教素材。
蒋玉燕老师不仅是我们杂志多年倚重的作者和朋友,也是很多一线老师学习心理学的良师益友。蒋老师的这本新书,呈现给我们的是以阿德勒个体心理学为基础的正面管教体系。书中微型讲坛部分深入浅出地介绍了正面管教的原珲,能帮助读者在较短时间内领略正面管教的精要。正面管教案例能使大家感受到解决教育难题的非常思路。相信每一位认真阅读这本书的人,都能从中找到实用高效的教育方法。
《班主任之友》杂志社副主编汪媛
我很庆幸这次能及时读到这本中国式的正面管教故事。暑假与儿子相处时间较多,每天要面对许多真实的挑战和困难,用控制的方法虽然能暂时压制,但是隔天又要面对同样的问题。读了蒋老师的书,曾经迷茫的我心中明亮了许多原来坚定与和善不是对立的!在骄纵和惩罚两个极端的中间还有那么多切实有效的方法一只要用对钥匙,赢得孩子的合作一点也不难!
南京江宁中等专业学校陈斌
我既是老师,也是一个孩子的母亲,多年来常因孩子的教育问题而苦恼。而蒋老师推荐的美国教育经典《正面管教》曾让我眼前一亮,似乎找到了引导孩子的方向与理念。但是,总因理解不透而在实践中难以有效应用。直至看到蒋老师的这部书稿,心中的一些疑惑终于解开了。那真实生动的案例,画龙点睛的评析,易学易用的技巧,深入浅出的解读,不正是我所迫切需要的吗?
浙江省嵊州市城南小学家长钱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