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瑾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的女革命家,是近代中国妇女解放运动的先驱,也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为了推翻封建专制统治,建立民主共和国,也为赢得婚姻自由、男女平等的权利,她勇往直前,视死如归,无所畏惧地献出了自己的青春和生命,在中国近代革命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激励着无数仁人志士前赴后继,为实现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而奋斗。
在李芸华著的《秋瑾传》这一本小小的传记,引出一条小路,未曾独辟蹊径,也没有故作曲折,只是向山上走,间或停下来,指一指周围的风景。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秋瑾传/中国人格读库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李芸华 |
出版社 | 北京时代华文书局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秋瑾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的女革命家,是近代中国妇女解放运动的先驱,也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为了推翻封建专制统治,建立民主共和国,也为赢得婚姻自由、男女平等的权利,她勇往直前,视死如归,无所畏惧地献出了自己的青春和生命,在中国近代革命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激励着无数仁人志士前赴后继,为实现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而奋斗。 在李芸华著的《秋瑾传》这一本小小的传记,引出一条小路,未曾独辟蹊径,也没有故作曲折,只是向山上走,间或停下来,指一指周围的风景。 内容推荐 在李芸华著的《秋瑾传》这一本小小的传记,引出一条小路,未曾独辟蹊径,也没有故作曲折,只是向山上走,间或停下来,指一指周围的风景。读上几页,那熟悉的也许有了陌生的意味,那陌生的逐渐变得熟悉起来。 目录 引言 楔子 一、颖慧少女,侠士风度 二、彩凤随鸦,琴瑟异趣 三、幸结芝兰,沐受新潮 四、求学日本,加入会党 五、再赴日本,退学归国 六、辗转任职,男女平权 七、督办学堂,掩护革命 八、筹划起义,部署革命 九、坚贞不屈,英勇殉难 十、巾帼英雄,坟墓几迁 延伸阅读 秋瑾年谱 试读章节 秋瑾对自己的婚姻极度失望,甚至厌恶这种暗淡而不协调的家庭生活。但在当时的社会中,“出嫁从夫”是女子必须遵守的金科玉律。因此,不管王黻臣多么铜臭熏天,屈氏多么暴躁善怒,也不论王子芳如何不学无术、游手好闲,秋瑾都必须忍受,在王家消磨自己宝贵的青春年华。她在日本创作的《精卫石》,就是对自己婚后生活以及妇女不幸遭遇的强烈控诉:“……并且把你关得紧紧,如幽囚犯人一样,有苦无门可诉,气死了,凌虐了,旁人也不能说句公平冤苦话。若又遇了恶的姑嫜,讨了一房媳妇,好似牢头增了一个罪囚,又似南美洲的人增了一口黑奴,种种虐待,务使你毫无生人之趣。儿子有罪,都归在媳妇身上;东西不见了,就说媳妇偷了,送娘家去了;儿子本不成材料的坏东西,反说我儿子本是好的;都是媳妇来了教坏了;家中或是生意折了本,或是死了人,有不顺遂之事,就是媳妇命不好的缘故。真如眼中钉、肉中刺一般,欲置之死地而后已。” 就在秋瑾结婚的前一年,清政府同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激起了全国人民的强烈反对。消息传到湖南时,秋瑾万分悲愤,而丈夫却摆出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姿态,他不能理解妻子为何对外界发生的事情这么敏感。他对秋瑾说:“别整天想那些有的没的,打仗和你们这些小女人有什么关系,再说仗又不会打到湘潭,少不了你的吃穿用度,你就安安心心地照顾好我们这个家罢。”这种对国家前途命运漠不关心的态度,使秋瑾更加失望,夫妻间的隔阂越来越大。在王子芳看来,妻子忧国忧民的思想对家庭生活没有任何意义,他讨厌妻子怪异的举动。 《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来,在北京参加科举考试的康有为,发动一千多名举人“公车上书”,提出“拒签合约”、“迁都抗战”、“变法图强”的主张,把从19世纪70年代逐渐发展起来的改良主义推进为政治运动。接着,康有为、梁启超、严复等人,在北京、上海、广东、天津、长沙等地,积极创办报刊,组织学会,大力鼓吹变法。于是,轰轰烈烈的变法运动,迅速蔓延到中国的大江南北,震动着中国社会,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而秋瑾所在的湖南,正是此次变法运动最活跃的一个省份。湖南巡抚陈宝箴、按察使黄遵宪、学政江标大力推行新政,三四年内,湖南新学盛行,学会林立。而主张变法的谭嗣同、唐长才、欧阳中鹄、皮锡瑞、涂启先等人,也先后来到长沙,在他们的支持、推动和组织下,湖南的变法运动有声有色地开展起来。《湘学新报》(从第21册起改名《湘学报》)、《湘报》、南学会、时务学堂、致用学堂、校经学堂等宣传和组织变法的新阵地接连出现,誉满海内的梁启超也于1897年冬应邀到时务学堂任中文总教习。这些举措大大开通了当地的社会风气,使湖南成为全国最富有朝气的一个省份。 由于王家礼教甚严,处在深宅大院中的秋瑾,不可能投身到这些近在身边的维新运动中去,也不尽了解整个形势,但她隐隐觉得,这场运动会给沉沦在灾难深渊的祖国带来一线希望。不幸的是,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等顽固派发动政变,扼杀了变法运动,希望的小火苗闪烁了百日就被扑灭了。得知变法失败后,秋瑾受到很大的打击。她更加关注《湘学新报》、《湘报》等报纸杂志,还给在北京工部道路局供职的哥哥誉章写信,托他告知北京的情况和变法产生的影响。此外,秋瑾还阅读了陈天华的《谨告湖南人书》等秘密流传的启蒙小册子,暗暗下定了要坚持革命的决心,也使她更加同情苦难中的人民。P12-14 序言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已经建立了六十余年,而我们党则在本世纪初叶提出了培育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大课题,显然是其来有自。 社会主义的道德风尚在新中国的蔚然兴起,曾经那样地风靡于上个世纪中叶。邓小平同志曾经在改革开放中讲过,当年“这种风气不仅是中国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而且受到了世界人民的赞誉”。然而可惜的是,这个在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与实践中,同步兴起的社会主义道德风尚的成长道路,却是一波四折。半个多世纪以来,它先是与共和国一道遭受了十年“文革”的毁灭性浩劫;接着便是全党工作中心转移、改革开放进程中,欧风美雨“里出外进”的浸洗濡染;再接着便是西方“和平演变”在东欧得手的强烈震荡与冲击;接着便是市场经济中那两只“看不见的手”在搅动着、嬗变着人们的价值取向。至少在国民中出现了价值观上的多层次化,传统美德的弱化,社会道德文明水准的退化,光荣革命传统的淡化,这也许正是中央在本世纪初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原因吧。 不管怎么“变”,怎么“化”,当我们回首来时路,却不能不说,中华民族真的很强大,很值得骄傲。人类经历了几千年的文明进程,堪称世界文化之源的“五大文明古国”,其他四大古国文明都已被历史淘汰灭亡,只有中国成了唯一的延续存在。近现代即使那般的积贫积弱,西方列强瓜分豆剖弱肉强食,想亡我中华都不可能,就连最强大的美帝国主义,最凶残的日本军国主义都成为我们的手下败将,而且打出了一个新中国,且跨过整整一个历史阶段,直接进入了社会主义。西方敌对势力几十年不遗余力地对新中国百般围剿,“冷战”“热战”“和平演变”手段用尽,连如此强大的前苏联乃至整个苏东阵营都被瓦解了,而社会主义的旗帜仍旧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高高飘扬,而且昂首挺胸地屹立在世界的东方,中国真的是太强大了。几十年来的瞩目成就,竟然令西方发出了“中国威胁论”。你管他别有用心也好,言过其实也好,总比让别人说我们是“瓷器”、是“东亚病夫”好吧?1840年以来的一百年间,中国尽受别人的欺负、“威胁”了,我们也能让那些昔日列强有点“威胁感”,又有什么不好?更何况这是他们自己说的啊!我们并没吹嘘,也没有去做。几千年来我们侵略过谁呢?“反战”,“非攻”,“兼相爱,交相利”,中国古有墨子,近有周恩来同志、邓小平同志。这也是中华民族所固有传统美德的延续吧! ……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也当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美德吧?几十年来尽管中国如此繁荣兴旺,但从邓小平生前一直到党的十八大以来,无论哪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从来都没有忘记过国之忧患。忧在何处,患在何处呢? 综上所述,我们是不是可以这样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内含如下的成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优秀传统美德;中国人民近现代反帝反侵略反封建的爱国主义、斗争精神与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形成的几十年光荣革命传统;中国化了的马克思主义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与“中国梦”远大目标相适应的时代精神。由这些内涵构成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它来干什么呢?用‘习近平总书记的话来说就是“化人”、“育人”,把它再具体化一下,无非是打造能体现中华民族特色,代表中国形象的国格、人格。而一个国家的民族精神在思想道德层面上,也只有在人的身上才能体现,所以,我们依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针对当代青少年的实际,策划了《中国人格读库》这样一套大型系列选题。 本套书承蒙全国少工委、中华文化促进会、团中央中国青年网三家共同主办推广,并积极提供书稿。难得高占祥老前辈热情出任该套书的编委主任,且高占祥同志不辞屈就而加盟主创作者队伍。一些大学、中学教师与青年作者也积极加盟此套书的编写。该选题被国家广电出版总局列为2014年全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点选题,在此一并鸣谢。 希望本套书的出版能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弘扬,促进青少年的道德人格养成起到积极的作用。欢迎广大读者与作家对不足之处批评教正,多提宝贵建议与指导意见。 谨以此代出版前言并序。 二0一四年十月 于北京时代华文书局 书评(媒体评论) 秋瑾烈士是中华民族觉醒初期的一位前驱人物,她是一位先觉者,并把自己的生命奉献给了反封建主义和争取民族解放的崇高事业。她在身前和死后都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郭沫若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