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重点推荐、青少年课外必读本;
由中华文化促进会、团中央中国青年网、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共同发起;
多位国内著名高校和重点和重点中学知名教师参与编写。
周殿富选编的《礼记新编60篇(白文版)/中国人格读库》视角崭新、配图精美;全方位培养青少年爱国主义核心价值观;以独特视角纪录中国近现代爱国名人之生平,以名人之人格魅力引导当下青少年之价值取向;读者了解和认识近现代爱国人士的入门之书。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礼记新编60篇(白文版)/中国人格读库 |
分类 | 人文社科-文化-民族/民俗文化 |
作者 | |
出版社 | 北京时代华文书局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重点推荐、青少年课外必读本; 由中华文化促进会、团中央中国青年网、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共同发起; 多位国内著名高校和重点和重点中学知名教师参与编写。 周殿富选编的《礼记新编60篇(白文版)/中国人格读库》视角崭新、配图精美;全方位培养青少年爱国主义核心价值观;以独特视角纪录中国近现代爱国名人之生平,以名人之人格魅力引导当下青少年之价值取向;读者了解和认识近现代爱国人士的入门之书。 内容推荐 周殿富选编的《礼记新编60篇(白文版)/中国人格读库》逐章节从《礼记》中选编了60篇,每篇各具主题,基本围绕两个方面来选编:其一,知识性、常识性的部分;其二,涉及到人的礼仪文明部分。前者对于了解传统文化,阅读历史读物,似大有益处;后者对系统地了解《礼记》的整体思想,并借鉴于自我修身治心养德、有效地投入社会职场生活,一定会有所裨益。 目录 [总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人格 出版前言 [序] 一、论礼的本质与功能效用 二、论尊师敬长礼宾作客举止之礼 三、论饮食席间之礼与禁忌 四、论人子孝亲之礼 五、论男女有别夫妇婆媳之礼 六、论教子之礼 七、论出境去国之礼 八、论称谓有别之礼 九、论臣、子谏君亲之礼 十、曾子论孝哀之礼 十一、论晏子敬姜狐突子犯知礼 十二、论殷周二朝丧葬之礼 十三、论柳庄君臣之礼与二陈氏以礼救殉 十四、论王制封建诸称谓常识及礼 十五、论田猎杀牲禁忌之礼 十六、论天子丧祭与“中夷戎蛮狄”五方政教之礼 十七、论舜帝三王之世敬养老人之礼 十八、论四时12月所当行诸礼 十九、论西周三代教喻长子及师道之礼 二十、孔子论三代大同小康六君子以礼正国 二十一、孔子论敬鬼神实为敬祖先大成之礼 二十二、孔子论礼为权柄与君臣所行之七非礼 二十三、孔子论政为君主藏身之所与治人情之礼 二十四、孔子论君主达顺守危讲信修睦之礼 二十五、论时、顺、体、宜、称之礼 二十六、论礼之八贵与“称”礼 二十七、论人道治民以“五先”与“从服”祖宗之礼 二十八、论大学之道法与教喻之兴废 二十九、论学道师道教与学之道 三十、论乐起于六心动情彰德而通于礼 三十一、子夏与魏文侯论音乐之溺音德音 三十二、孔子论周乐舞《武》与武王息兵兴“五教”大礼 三十三、君子论乐以治心与礼以治身 三十四、乐师乙与子贡论声歌不同为言而不已 三十五、论“男子不死于妇人之手”及临丧诸礼 三十六、论生死魂魄诸称谓及不忘复始之礼 三十七、君子论礼得报则乐,乐得返则安 三十八、论“君子履霜露”而有终身之丧 三十九、论孝子成人之道与君主领治天下“五贵”“五致”之礼 四十、论祭为教本与“祭有十伦”之礼 四十一、论君子观鼎铭见“二美”与“三耻”之礼 四十二、论成康念周公而尊鲁之殊礼 四十三、论安上治民正国之礼 四十四、孔子与鲁哀公论君子“六大”之礼 四十五、孔子与鲁哀公论敬身成身“不过乎物” 四十六、孔子与子夏论“民之父母”与“三无五至五起”之礼 四十七、孔子论“君子之道”与“坊礼” 四十八、论“中庸”之道(《中庸》全文) 四十九、孔子论君子安仁事人之道与仪表之礼 五十、孔子论君上待下的君子之礼 五十一、论鸟兽哀同类亡与人子何为三年丧礼 五十二、论宾主投壶谦让互敬之礼 五十三、孔子与鲁哀公论儒“五不”者十六礼 五十四、论大学“三纲领八条目”修齐治平之道(《大学》全文) 五十五、论成人加冠礼 五十六、论乡饮酒礼 五十七、论天子、诸侯、生男“三射”之礼 五十八、论诸侯国外交往来之“聘”礼 五十九、论临丧“六哀”之礼 六十、论治丧于恩、义、节、权“四制”之礼 鸣谢 试读章节 人生十年日幼学;二十日弱冠;三十日壮,有室;四十日强而仕;五十日艾,服官政;六十日耆,指使;七十日老而传;八十九十日耄;七年日悼。悼与耄虽有罪,不加刑焉。百年日期颐。 大夫七十而致事。若不得谢,则必赐之几杖,行役以妇人,适四方,乘安车。自称日老夫,于其国则称名。越国而问焉,必告之以其制。 谋于长者,必操几杖以从之。长者问,不辞让而对,非礼也。 幼子常视毋诳。童子不衣裘、裳。立必正方,不倾听。长者与之提携,则两手奉长者之手。负、剑、辟珥诏之,则掩口而对。 从于先生,不越路而与人言。遭先生于道,趋而进,正立拱手。先生与之言则对,不与之言则趋而退。从长者而上丘陵,则必乡长者所视。登城不指,城上不呼。 将适舍,求毋固。将上堂,声必扬。户外有二屦,言闻则入,言不闻则不入。将入户,视必下。入户奉扃,视瞻毋回。户开亦开,户阖亦阖。有后入者,阖而勿遂。毋践屦,毋躇席,抠衣趋隅,必慎唯诺。 凡与客入者,每门让于客。客至于寝门,则主人请人为席,然后出迎客,客固辞,主人肃客而入。主人入门而右,客入门而左;主人就东阶,客就西阶。客若降等,则就主人之阶。主人固辞,然后客复就西阶。主人与客让登,主人先登,客从之,拾级聚足,连步以上。上于东阶,则先右足;上于西阶,则先左足。 帷薄之外不趋,堂上不趋,执玉不趋。堂上接武,堂下布武。室中不翔,并坐不横肱。授立不跪,授坐不立。 ——《曲礼上第一》 君子之容舒迟,见所尊者齐邀。足容重,手容恭,目容端,口容止;声容静,头容直,气容肃,立容德,色容庄,坐如尸。燕居告温温。凡祭,容貌颜色如见所祭者。丧容累累,色容颠颠,视容瞿瞿梅梅,言容茧茧。戎容暨暨,言容貉豁,色容厉肃,视容清明。立容辨卑,毋谄,头颈必中。山立,时行,盛气颠实扬休,玉色。 ——《玉藻第十三》 三、论饮食席问之礼与禁忌 奉席如桥衡。请席何乡,请衽何趾。席南乡北乡,以西方为上;东乡西乡,以南方为上。若非饮食之客,则布席席间函丈。主人跪正席,客跪抚席而辞。客彻重席,主人固辞。客践席,乃坐。主人不问,客不先举。 将即席,容毋怍,两手抠衣,去齐尺。衣毋拨,足毋蹶。先生书策琴瑟在前,坐而迁之,戒勿越。虚坐尽后,食坐尽前。坐必安,执尔颜。长者不及,毋众口侥言。正尔容,听必恭。毋剿说,毋雷同。必则古昔,称先王。 侍坐于先生,先生问焉,终则对。请业则起,请益则起。父召无诺,先生召无诺,唯而起。 侍坐于所尊敬,毋余席,见同等不起。烛至起,食至起,上客起。烛不见跋。尊客之前不叱狗。让食不唾。 P5-P7 序言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已经建立了六十余年,而我们党则在本世纪初叶提出了培育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大课题,显然是其来有自。 社会主义的道德风尚在新中国的蔚然兴起,曾经那样地风靡于上个世纪中叶。邓小平同志曾经在改革开放中讲过,当年“这种风气不仅是中国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而且受到了世界人民的赞誉”。然而可惜的是,这个在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与实践中,同步兴起的社会主义道德风尚的成长道路,却是一波四折。半个多世纪以来,它先是与共和国一道遭受了十年“文革”的毁灭性浩劫;接着便是全党工作中心转移、改革开放进程中,欧风美雨“里出外进”的浸洗濡染;再接着便是西方“和平演变”在东欧得手的强烈震荡与冲击;接着便是市场经济中那两只“看不见的手”在搅动着、嬗变着人们的价值取向。至少在国民中出现了价值观上的多层次化,传统美德的弱化,社会道德文明水准的退化,光荣革命传统的淡化,这也许正是中央在本世纪初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原因吧。 不管怎么“变”,怎么“化”,当我们回首来时路,却不能不说,中华民族真的很强大,很值得骄傲。人类经历了几千年的文明进程,堪称世界文化之源的“五大文明古国”,其他四大古国文明都已被历史淘汰灭亡,只有中国成了唯一的延续存在。近现代即使那般的积贫积弱,西方列强瓜分豆剖弱肉强食,想亡我中华都不可能,就连最强大的美帝国主义,最凶残的日本军国主义都成为我们的手下败将,而且打出了一个新中国,且跨过整整一个历史阶段,直接进入了社会主义。西方敌对势力几十年不遗余力地对新中国百般围剿,“冷战”“热战”“和平演变”手段用尽,连如此强大的前苏联乃至整个苏东阵营都被瓦解了,而社会主义的旗帜仍旧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高高飘扬,而且昂首挺胸地屹立在世界的东方,中国真的是太强大了。几十年来的瞩目成就,竟然令西方发出了“中国威胁论”。你管他别有用心也好,言过其实也好,总比让别人说我们是“瓷器”、是“东亚病夫”好吧?1840年以来的一百年间,中国尽受别人的欺负、“威胁”了,我们也能让那些昔日列强有点“威胁感”,又有什么不好?更何况这是他们自己说的啊!我们并没吹嘘,也没有去做。几千年来我们侵略过谁呢?“反战”,“非攻”,“兼相爱,交相利”,中国古有墨子,近有周恩来同志、邓小平同志。这也是中华民族所固有传统美德的延续吧!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也当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美德吧?几十年来尽管中国如此繁荣兴旺,但从邓小平生前一直到党的十八大以来,无论哪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从来都没有忘记过国之忧患。忧在何处,患在何处呢? 邓小平同志在上个世纪末发生的“六·四”之后,曾经在半年的时间内四次提到:中国改革开放十年最大的失误在教育,在“对青年的政治思想教育抓得不够”“对人民的教育不够”,足见他的痛心疾首。而且他在晚年又提到了“国格”与“人格”的问题。他讲道:“谈到人格,但不要忘记还有一个国格。特别是像我们这样第三世界的发展中国家,没有民族自尊心,不珍惜自己民族的独立,国家是立不起来的。”(精装版《邓小平文选》第三卷331页。) 人们很少注意到邓小平的这一段话,但邓小平恰恰是在这里把“国格”、“人格”提升到了事关“立国”的高度。 那么,什么是我们社会主义的“国格”呢?邓小平讲得很明白:“民族自尊心”,“民族的独立”。 新中国一路走来,我们最大的尊严便是完全靠“自力”,靠“艰苦奋斗”,而达“更生”之境。对西方敌对势力的“冷战”“热战”“和平演变”,我们何曾有过屈服?也正是在这一前提下,我们才有真正的“民族独立”。这就是我们的国格。那么什么是我们中国人的人格呢?邓小平同志在这里没有讲,但他在1978年4月22日召开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在讲到我们的教育培养目标时,至少提到与社会主义人格相关的各个方面:如革命的理想,共产主义的品德,勤奋学习,严守纪律,艰苦奋斗,努力上进,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护公共财产,助人为乐,英勇对敌,集体主义精神,专心致志地为人民工作,等等。这一系列哪一条不属于社会主义人格的范畴呢? 2006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第一次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历史性命题和战略任务。2007年,胡锦涛同志在“6·25”讲话中又具体提出这个“体系”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①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③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④社会主义荣辱观。(还有“八荣八耻”。)这四个方面,一是信仰,二是理想,三是精神,四是道德文明,哪一个不在社会主义人格的范畴之内呢?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又提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 2012年11月,在党的“十八大”上又用“三个倡导”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概括为十二项:①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②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制;③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而且中办文件又把这“三个倡导”分为三个层面:第一个“倡导”的四项,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第二个“倡导”的四项,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第三个“倡导”的四项,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而实际上前两个“倡导”的八项都是属于“国格”范畴,而第三个“倡导”是属于“人格”范畴。 那么,我们怎样才能在前面讲到的那些历史嬗变中来培育建构起这个“核心价值观”呢?中共中央政治局的第十三次集体学习,似乎很明确地回答了这个问题。 新华社北京2014年2月25日电讯称:中央政治局在2月24日,以弘扬社会主义价值观,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为内容,进行了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主持了这次学习,并发表了重要讲话。电文称: 习近平强调: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牢固的核心价值观,都有其固有的根本。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博大精深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落稳脚跟的根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精髓,蕴含着丰富的思想道德资源。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对历史文化特别是先人传承下来的价值理念和道德规范,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努力用中华民族创造的一切精神财富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 习近平总书记的这段论述相当精辟,对于如何培育建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问题从四个方面剀切明白。 第一,他明确指出要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来构造我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不能割断历史。这一条十分重要,否则我们便会失去我们的本来面目,便会成为无源之水,也就无法走向未来。 第二,指出了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精髓,蕴含着丰富的思想道德资源。这就为我们揭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以弘扬优秀的中华传统美德为基础。 第三,他指出,对传统文化在扬弃中继承,在继承中创新。这就是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既要有优良传统的文化精神,也要有时代精神,是二者的有机结合。 第四,他指出要用中华民族创造的一切精神财富,来化人、育人。这就是说,弘扬中华民族文化,并不只是传承儒学那些道统,而是要弘扬全民族共创的优秀传统文化。同时也就是说,培育、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本目的是化民、育人。 尤其十分值得注目的是,习近平总书记在这次讲话中提到了一个“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问题,而在同年的全国组织部长会议上又提出了,我们再也不能以GDP论英雄的思想。让人欣慰的是,思想道德文化建设终于被提升到一个民族的标识地位,这至少表明中国人的思想观念,并不落伍于世界潮流。 并不受人欢迎的亨廷顿在生前给他的祖国提出的警示忠告,竟是如何弘扬他们没有多少历史和文化的“传统文化”:“盎格鲁新教精神——美国梦”,以此为国家的“文化核心”问题。他讲道:“在一个世界各国人民都以文化来界定自己的时代,一个没有文化核心而仅仅以政治信条来界定自己的社会,哪有立足之地?”所以,他提醒他无限忠于的祖国,一定要巩固发扬他们自入居北美以来,在新教精神基础上形成的“美国梦”理念的“文化核心”地位,才能消解这个国家的民族与文化双重多元化的危机。为此,他甚至预言美国弄不好会在本世纪中叶发生分裂。而且他公开预言不列颠大英帝国也会因民族与文化多元化的问题,而导致在本世纪上半期发生分裂。 西方的一些专家学者们也十分强调国家民族文化的地位问题,柏克说:‘全世界的人根据文化上的界限来区分自己。”丹尼尔同样说:“保守地说,真理的中心在于,对一个社会的成功起决定作用的是文化,而不是政治。开明地说,真理的中心在于,政治可以改变文化,使文化免于沉沦。”这些语言也可能有它们的局限性与某种非唯物性,但至少可以让我们看到那些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在想什么,至少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们,关于意识形态并不总是消极被动地接受它的经济基础的论断并不相悖。 中国显然具有世界上最悠久的民族文化,同时显然也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政治优势。新中国包括它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的经济形态,以及其后无论正误的哪一次经济变革,不是靠政治力量在强力推动的呢?它当然同样拥有让我们几千年的民族文化“免于沉沦”的能力。许多学人认为我们的民族文化早就被以往一次次的历史性灾难割裂了,显然都是毫无道理的。但我们当下却确实面临着“两个传统”失传失统的危险。中国的传统文化与优秀的民族美德,在当代国民中还有多少传承?老一代中国共产党人用生命与鲜血铸就的光荣革命传统,在党内还有多少光大?我们现在全民族的“核心文化”到底在何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不仅符合世界潮流,也是我们优秀的民族文化得以传承而不发生历史断裂带的根本保证。富和强永远都不是一个民族的标志,哪个国家不可以富,不可以强?但能代表中国“这一个”本来面目,具有自己民族特色的,唯有中华民族的文化,能代表中国人形象的只有中国独具的道德人格。什么是人格?人格就是原始戏剧中各不同角色的本来面目。 综上所述,我们是不是可以这样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内含如下的成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优秀传统美德;中国人民近现代反帝反侵略反封建的爱国主义、斗争精神与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形成的几十年光荣革命传统;中国化了的马克思主义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与“中国梦”远大目标相适应的时代精神。由这些内涵构成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它来干什/z,呢?用>--j近平总书记的话来说就是“化人”、“育人”,把它再具体化一下,无非是打造能体现中华民族特色,代表中国形象的国格、人格。而一个国家的民族精神在思想道德层面上,也只有在人的身上才能体现,所以,我们依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针对当代青少年的实际,策划了《中国人格读库》这样一套大型系列选题。 本套书承蒙全国少工委、中华文化促进会、团中央中国青年网三家共同主办推广,并积极提供书稿。难得高占祥老前辈热情出任该套书的编委主任,且高占祥同志不辞屈就而加盟主创作者队伍。一些大学、中学教师与青年作者也积极加盟此套书的编写。该选题被国家广电出版总局列为2014年全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点选题,在此一并鸣谢。 希望本套书的出版能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弘扬,促进青少年的道德人格养成起到积极的作用。欢迎广大读者与作家对不足之处批评教正,多提宝贵建议与指导意见。 谨以此代出版前言并序。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