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德尔·柯林斯所著的《暴力(一种微观社会学理论)》,最独特之处在于将暴力情境而非个体背景作为分析的核心。每当谈及暴力,我们最关心的往往是施暴者与受害者究竟是什么人,而常常忽略了暴力发生的具体过程。正因如此,过去的暴力理论虽然能够通过宏观数据与背景分析给出暴力的大体趋势,却也总是在微观层面遭遇难以解释的悖论:究竟是否存在某种特定类型的“暴力个体”(例如贫穷的年轻男性和宗教极端分子等)?为什么某些看起来与暴力无缘的人,却会在特定情形下作出暴力行为?为什么绝大部分人即使满足“暴力个体”的条件也并不会行使暴力?在穷尽一切关于背景因素的分析之后,我们对暴力的理解仍然深受局限。即使相对更为关注暴力发生过程的机会与控制理论、法律行为理论、抵抗理论、暴力的文化解释等,也仍然失之宏观,对微观层面的悖论无能为力。而这也正是柯林斯写作本书的初衷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