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西方的没落(上下)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史学理论
作者 (德)奥斯瓦尔德·斯宾格勒
出版社 群言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西方经典巨著,世界史大师齐世荣译著!

沉积五十年,中国最权威版隆重问世!

齐世荣:“奥斯瓦尔德·斯宾格勒著的《西方的没落(上下)》里一个标点也不能动。”

这不是一本简单的书。你看到的将是一个宏大的历史与哲学的构架,也是一个迷人的充满想象力的世界。

感受大师魅力,尽在此书!

内容推荐

《西方的没落(上下)》是奥斯瓦尔德·斯宾格勒重要的著作,全书分为两卷,第一卷出版于1918年,第二卷出版于1922年。虽然此书引起了读者和学术界的激烈争论,但依然没有影响它在在世界范围内受到了普遍欢迎。它激烈的言辞、精辟的理论和独特的方法,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一直是一般公众或有关学者争论的热点。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知识界在开始表现出来的态度是拒绝的,显然充满了疑虑和保守的心态,这使《西方的没落》在中国书界一波三折:该书长时期里没有一部完整的中译本问世。

在《西方的没落》中,斯宾格勒以生物生长过程的观念进行历史研究,把世界历史分成八个完全发展的文化:埃及文化、印度文化、巴比伦文化、中国文化、古典文化(希腊罗马文化)、伊斯兰文化、墨西哥文化和西方文化,细致考察其各个时期的不同现象,揭示其共同具有的产生、发展、衰亡及其毁灭的过程。斯宾格勒认为,文化的这种有机性和宿命性是生来俱有的,任何一种文化都逃脱不了必然灭亡的命运,即使西方文化也不能例外。

斯宾格勒对文化的研究方法进行了革新,他对每一种文化的现象采取“观相式”的直觉把握,以某些基本象征来揭示这种文化的全貌,他称之为“文化的形态学”。《西方的没落》的主要目的不是复述已经过去的历史事件,而是要掌握事实的真相,以便更好地应对将来。本书也被称为一部未来之书,斯宾格勒被称为西方历史的先知。

除了对现实的深刻理解之外,斯宾格勒学说的有价值之处在于他对西方传统历史观念的冲击和批判。他否定了欧洲中心论,以多个文化的发展代替了单个文化的发展;以文化的有机生长代替了社会的阶段演进;以文化的自我中心代替了欧洲中心。

目录

德意志中心论是比较文化形态学的比较结果

——评斯宾格勒著:《西方的没落》

导言╱

第二卷 世界历史的透视

第一章 起源和景观(甲)宇宙和小宇宙

第一章 起源和景观(乙)高级文化的类别

第二章 起源和景观(丙)文化间的关系

第三章 城市和民(甲)城市的心灵

第四章 城市和民族(乙)民族、种族、语言

第六章 城市和民族(丙)原始人、文化民族、费拉

第七章 阿拉伯文化诸问题(甲)历史上的假晶现象

第八章 阿拉伯文化诸问题(乙)枚斋的心灵

第九章 阿拉伯文化诸问题(丙)毕达哥拉斯、穆罕默德、克伦威尔

第十章 国家(甲)等级问题——贵族和僧侣

第十一章 国家(乙)国家和历史

第十二章 国家(丙)政治的哲学

第十三章 经济生活的形式世界(甲)货币

第十四章 经济生活的形式世界(乙)机器

试读章节

血液对我们来说是生存的象征。从出生到死亡,从母体输入子体再由子体输出,在醒觉的状态中和睡眠中,血液不停地流动,永不止息。祖先的血液流过后代的子子孙孙,把他们联结成由命运、节奏和时问构成的巨大连锁。最初,这只是由循环的区分、再区分和永远更新的区分过程所完成的,直到最后出现了一种性生殖的特殊器官,使刹那成为持续的象征。此后,生物如何生殖和怀孕,它们体内的植物特性如何驱使它们为了在自己身后保持永恒的循环而自行进行生殖,一种伟大的脉搏跳动如何通过所有分离的心灵发挥作用,充实着、推进着、抑遏着、并往往毁灭着——这是一切生活秘密中的最深刻的秘密,是一切宗教秘仪和一切伟大诗篇企图洞察的秘密,这种秘密的悲剧激发了歌德创作他的《幸福的爱慕》与《亲和力》,在这里,孩子必须死亡,因为从不调和的血液循环中出生的孩子是一种宇宙罪恶的产物。

这样的小宇宙,当它对大宇宙具有运动自由时,给这些宇宙器官增加了“感觉”器官,这种感觉最初不过是触觉而已。甚至今天在我们发展的高级阶段上,我们仍旧很普遍地使用“触觉”一词去表示由眼、由耳,甚或由理解所产生的接触,因为这是一种需要和周围世界经常建立联系的生物在感动性上的最简单的表现。但是,“建立”在这里意味着固定位置,因此一切感觉,不论它们看来是如何地矫饰而与原始的感觉相差悬殊,本质上都是积极的感觉;此外再没有其他的感觉了。各式各样的感觉都区分固有的事物和外来的事物。为了确定外来的事物对固有的事物的位置关系,猎狗的嗅觉同雄鹿的听觉以及飞鹰的视觉所起的作用是一样的。颜色、光亮、音调、气味等等一切可以想象得到的感觉方式都含有分离、距离、扩张的意义。

像血统的宇宙循环一样,感觉的区别活动本来是统一的。活泼的感觉始终也是一种理解的感觉。在这些简单的关系中,寻觅和发觉是一件事,即我们最宜于称之为“感触”的东西。只是到后来,当对于发展了的感觉提出相当的要求时,感觉和对感觉的理解才不再是等同的,于是后者开始日益清楚地同前者分开。在外鞘中,鉴别的器官同感觉器官分开,如同性器官同血液循环的器官分开一样。但是我们所使用的“敏锐的”、“敏感的”、“洞察力”、“置喙”、“眼力”等字眼,更不必说逻辑的术语,都是取自视觉世界的,这充分地说明,我们认为一切理解都是由感觉得来的,而且甚至在人类中,二者仍然是共同起作用的。

我们看见一只狗漫不经心地静卧着,随后立即紧张起来,听着、嗅着,凡是它所仅仅感觉到的,它也企图去理解。此外,它也能反省——在这种状态中,几乎只有理解在起作用,并利用那些粗糙的感觉。古代语言十分明确地表示了感觉等级的这种区别,把每一等级鲜明地区别为一种特殊的活动,予以特殊的标记——即听、倾听、谛听;嗅、嗅出、力嗅;看、察、观察。在这样的系列中,理性的内容比感觉的内容变得越来越重要了。

然而,最后在其他一切感觉中发展出一种最高的感觉。在我们的理解意志永远难以接近的万有中,某种事物为自己唤起了一种肉体器官。眼睛出现了,在眼睛之中而且与眼睛同存的还有作为它的对立的极、光。关于光的抽象思维可以导致(而且已经导致了)一种理想的光、表现为由光波和光线构成的一幅总图,但这种发展的意义实际上在于,从此以后生活就通过眼睛的光亮世界去加以把握和理解。这是最大的奇迹,它使人类的万事万物成为它们现在的样子。只是由于这种眼的光亮世界,远景才作为色彩和光亮而出现;只是在这种世界中,夜和日、事物和运动,才在被照明了的空间的广袤中成为可见的,才有在地球上空旋绕的无限遥远的众星所组成的宇宙,才有远远伸张到身体附近以外的个体生活的光的视野。

在这种光的世界中——不是科学借助于心理概念间接演绎出来的光,这些概念(希腊意义的“学说”)本身也是由视觉得来的——发生了这样的事情;观察着的人群在这个小小的星球上漫游;光的环境(照耀埃及和墨西哥文化的强烈的南方光流、北方的微明)有助于决定人群的全部生活。人类由于他的眼睛才发展了他的建筑的魔力,在其中,触觉所提供的各种构造因素在光所产生的关系中重新予以规定。宗教、艺术、思想都是为了光的缘故才兴起的,一切区分都可归结为一点:诉诸肉体的眼,还是诉诸精神的眼。p60-61

序言

1963年,世界史大师齐世荣等六人将在西方引起轰动的《西方的没落》(第二卷)一书翻译完成,交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发行。这是该书在中国最早的版本,现在看来,也是最权威的版本。

2014年,我社编辑跟齐世荣先生取得联系,想将这本曾经风靡一时的哲学著作重新出版。齐先生跟商务印书馆协商后,欣然允许,但提出一个要求:“这本书,一个标点、一个字也不能动。”

现在,历时两年的编辑工作即将完成。在编辑这本书的过程中,遇到的难度之大,超出想象。但我们还是竭尽所能,在完成齐世荣先生要求的同时,保持了全书的权威性与专业性。

令人遗憾的是,在本书即将付梓之时,齐世荣先生却离我们而去。自此,本版《西方的没落》的所有译者齐世荣、田农、林传鼎、戚国淦、傅任敢、郝德元六位先生都已故去,我们希望《西方的没落》的再度出版能让诸先生感到安慰,并借此表达我们的敬意。同时也希望读者朋友多提宝贵意见,弥补我们工作中的不足与疏漏。

书评(媒体评论)

我们感谢斯宾格勒所具有的天才的眼光,包容一切题材的广博的知识,辉煌的描写,以及对文化形式的中肯比喻和特性描写。——德国历史学家 伯伦汉

在我读着这些充满历史洞见性的文章之时,我开始产生这样的怀疑:我所要探讨的问题在被提出之前,就早已被斯宾格勒处理过了。——英国历史学家 汤因比

斯宾格勒是尼采以来德国有势力的、生动的一位思想家。……他给我们提供了治史的一种新观念,如同一个火把,在漫漫长夜之中,替我们闪出了一时的光明。——德国历史哲学家 福利德尔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3 16:5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