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封建王朝的帝王,有的在位时间较长,也做出了非凡的政绩,永远为后人缅怀;有的皇帝在位时间较短,消极怠工,整日沉迷酒色之中,不怎么过问朝政大事,永远为后人唾弃。可是不管怎么说,皇帝这个角色,在中国古代封建历史中,永远是最特殊、最具诱惑力的。但是有诱惑,就有竞争,竞争的强度达到一定程度之后,就有战争。所以,秦始皇称帝建大秦,难敌二世而亡之局;两汉风云百年亦被新朝替代,之后的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清皆如此……诸葛文著的《中国皇帝全记录(图文典藏)/全记录丛书》以历代帝王为轴线,再由历史事件铺陈构建,全面再现了从秦始皇至清末帝溥仪这两千多年的历史。
诸葛文著的《中国皇帝全记录(图文典藏)/全记录丛书》上起始创“皇帝”名号的秦始皇,下迄末代皇帝溥仪,汇集历代约300余位帝王的小传集结成书,力图让读者对每一位帝王都有所了解和认识,对他们的事迹有所知晓和体悟。
在历代皇帝或长或短的一生中,都经历了哪些事件?他们的生活与普通人有何不同?围绕在他们周围的那些朝中臣子、天子家奴、后宫嫔妃又有哪些让人肃然起敬或令人匪夷所思的表现呢?所有答案,展卷即知。
翻开本书,中国历代帝王史的长卷将在你的面前徐徐展开。金戈铁马、太平盛世、智谋权术、悲欢离合……将为您鲜活地上演。就请您与我们一起钩沉帝王们的史迹,传述他们的轶闻,相信这对您借鉴、增知、休闲,不无裨益。
秦 汉
秦 朝
秦始皇嬴政:灭六国,四海一,秦始皇一统天下
秦二世胡亥:发动沙丘之变,窃国夺皇位
西 汉
汉高祖刘邦:四百年大汉王朝拉开序幕
汉惠帝刘盈:弟得宠皇位不稳,母出头巩固帝位
汉文帝刘恒:汉皇室“荡涤诸吕”,顺民意文帝即位
汉景帝刘启:平吴楚七国之乱,继父亲太平治世
汉武帝刘彻:天时地利继父业,雄才大略开盛世
汉昭帝刘弗陵:为皇位兄弟纷争,无欲求终继大统
汉宣帝刘询:流民间曾受囹圄,认宗亲一步登天
汉元帝刘奭:亲信狡猾佞巧,皇帝优柔,朝权旁落
汉成帝刘骜:“千里马”原是黔驴,史丹泣元帝感念
汉哀帝刘欣:躬身颁法自破之,贬黜王莽迫复之
汉平帝刘衎:虽不愿做傀儡,但终究被毒害
新帝王莽:居九卿告密升职,摄皇帝篡位成真
东 汉
汉光武帝刘秀:绿林称霸,一统千秋
汉明帝刘庄:自幼聪慧,英明治国
汉章帝刘炬:柔仁好儒,宠幸外戚
汉和帝刘肇:扫平外戚,仁厚治国
汉安帝刘祜:百天殇帝早夭亡,年幼公子被扶立
汉顺帝刘保:母被毒杀太子被废,幼帝夭折少年即位
汉桓帝刘志:奋起除外戚之奸,懦弱酿党锢之祸
汉灵帝刘宏:桓帝薨身后无子,迎灵帝再掀祸患
汉献帝刘协:陈留王机智贤能,终难逃胁迫之命
三国两晋十六国南北朝
三国·魏
魏武帝曹操:三分天下的乱世枭雄
魏文帝曹丕:结党羽继承王位,废汉皇自统江山
魏明帝曹釵:晚年暴政毁少年英明
魏齐王曹芳:坐看二虎相斗,皇位不能善终
魏高贵乡公曹髦:大权旁落的傀儡皇帝
魏元帝曹奂:傀儡皇帝无实权,曹魏政权彻底灭亡
三国·蜀汉
蜀昭烈帝刘备:仁义先主复兴汉室
蜀后主刘禅:扶不起的刘阿斗
三国·吴
吴武烈皇帝孙坚:一代将星“孙破虏”
吴太祖皇帝孙权:开吴国霸业的盖世英雄
吴会稽王孙亮:被贬为王的少年皇帝
吴景帝孙休:吴之贤君重创擅权“集团”
吴乌程侯孙皓:皇帝被俘,孙吴亡国
西晋
晋武帝司马炎:为帝位逼迫曹奂禅位
晋惠帝司马衷:为人痴呆不任事,空为庙堂泥木偶
晋怀帝司马炽:流亡君主既遭侮辱还被毒杀
晋愍帝司马邺:天下之政既去,非命世之雄才
东晋
晋元帝司马睿:无兵无权避祸江东,天下大乱意外即位
晋明帝司马绍:文才武略,年少登基便平定叛乱
晋成帝司马衍:外戚专权帝傀儡,最终成了短命皇
晋康帝司马岳:同母胞弟即位,却难逃傀儡宿命
晋穆帝司马聃:褚皇后垂帘听政,小皇帝忠臣辅佐
晋哀帝司马丕:无意帝王业,一心求登仙
海西公司马奕:明哲保身枉为帝
晋简文帝司马昱:甘为傀儡无力回天
晋孝武帝司马曜:昆仑奴子掌乾坤,死于宫中妒妇手
晋安帝司马德宗:昏庸懦弱,为宦官所害
晋恭帝司马德文:有心无力亡东晋
十六国·成汉
成汉武帝李雄:将流民政权发展为成汉王朝
成汉哀帝李班:因德登基,因德殒命
成汉幽公李期:从国君到县公
成汉昭文帝李寿:滥施刑罚,众叛亲离
成汉归义侯李势:兵败封侯,成汉灭亡
十六国·前赵
前赵光文帝刘渊:匈奴出身文武双全
前赵昭武帝刘聪:拥兵自立荣登皇位
前赵灵帝刘粲:杀皇叔得以继帝位
前赵秦王刘曜:其兴也勃·其亡也速
十六国·前凉
前凉昭公张定:偏安一隅,前凉开国
前凉成公张茂:继兄长遗志,保卫前凉政权
前凉文公张骏:励精图治之君·将前凉推向鼎盛
前凉桓公张重华:性格反复无常,国力逐渐削弱
前凉哀公张曜灵:在位一月即被废
前凉威公张祚:众叛亲离,皇帝被厨子一刀砍死
前凉冲公张玄靓:在位八年,从未摆脱傀儡命运
前凉悼公张天锡:在位十三年沦为亡国帝
十六国·后赵
后赵高祖石勒:奴隶遂变十八骑,“靳准之变”建后赵
后赵海阳王石弘:无心皇权却被推上帝位
后赵太祖石虎:石氏猛将自称王,残暴君王败后赵
后赵彭城王石遵:兄弟相残,冉闵牛刀初试
后赵义阳王石鉴:杀闵不成终被杀
后赵新兴王石祗:后赵末代帝王
十六国·前燕
前燕文明皇帝慕容魷:虽暴虐多疑,但也有治国之才
前燕景昭帝慕容儁:在位十二年,前燕国力达到顶峰
前燕幽皇帝慕容暗:皇帝被俘,前燕灭亡
十六国·前秦
前秦惠武皇帝苻洪:前秦政权的奠基者
前秦明帝苻健:攻取长安建立前秦政权
前秦厉王苻生:独眼皇帝嗜杀成性
前秦昭宣帝苻坚:励精图治却因急功近利惨死
前秦哀平皇帝苻丕:在位仅一年便死于战乱
前秦高帝苻登:欲力挽狂澜却成了刀下亡魂
前秦后主苻崇:四处求救难掩亡国命运
十六国·后秦
后秦武昭皇帝姚苌:反叛前秦,建立后秦政权
后秦文桓皇帝姚兴:将后秦推向了巅峰的贤良君主
后秦后主姚泓:过分宽仁,兵败国亡
十六国·后燕
后燕成武皇帝慕容垂:叛离前秦,重建后燕
后燕惠愍帝慕容宝:虽胸怀大志,但考验重重
后燕昭武皇帝慕容盛:杀兰汗夺政权,后平叛时被杀
后燕昭文皇帝慕容熙:暴虐无道为红颜
后燕惠懿皇帝高云:被迫称帝却无实权
十六国·北燕
北燕文成皇帝冯跋:奖励农桑、整顿吏治的开国贤君
北燕昭成皇帝冯弘:求和北魏灭北燕
十六国·南燕
南燕献武皇帝慕容德:夺取青州,建立南燕政权
南燕末主慕容超:宠幸佞臣,诛杀功臣,南燕亡
十六国·后凉
后凉懿武皇帝吕光:威震西域、建立后凉
后凉灵帝吕纂:杀吕绍夺位称帝,不听众劝攻南凉
后凉后主吕隆:后秦、南凉、北凉交相进击
十六国·南凉
南凉武王秃发乌孤:叛后凉自立称王
南凉康王秃发利鹿孤:继承兄长遗志,决心灭掉后凉
南凉景王秃发俦檀:秃发俦檀还都降西秦
十六国·北凉、
北凉建康公段业:蒙逊起兵,段业称王
北凉武宣王沮渠蒙逊:雄杰有英略,滑稽善权变
北凉哀王沮渠牧犍:皇帝出降,北凉亡
十六国·西凉飞
西凉武昭王李禹:据敦煌自称凉公,建西凉政权
西凉后主李歆:行政混乱,专断独行,西凉渐衰
西凉冠军侯李恂:乞降不成西凉灭
十六国·西秦
西秦宣烈王乞伏国仁:拥兵自立,建立西秦政权
西秦武元王乞伏乾归:占领陇西全境却被侄儿杀死
西秦文昭王乞伏炽磐:见机而动,叱咤风云
西秦后主乞伏暮末:大夏进逼,乞伏暮末战败归降
十六国·大夏
夏武烈帝赫连勃勃:叛后秦,建立大夏政权
夏昌秦王赫连昌:平定太子之乱,后被北魏所杀
夏后主赫连定:兵败被俘大夏灭
南朝·宋
宋武帝刘裕:桓玄篡位无道,宋武帝改朝换代
宋少帝刘义符:少帝贪玩终成罪,徐羡之谋迎新主
宋文帝刘义隆:“元嘉之治”显辉煌,“瓜步之战”国力衰
宋孝武帝刘骏:懦弱皇帝抗刘劭,荒淫乱伦史空绝
宋明帝刘或:受辱“猪王”性情变,借腹得子生暴君
宋后废帝刘昱:废帝杀人如踩蚁,萧道成诛杀暴君
南朝·齐
齐高帝萧道成:力挺明帝渐掌权,密除暴君立基业
齐武帝萧赜:乱世建功增荣光,被参一本险人危
齐废帝萧昭业:美貌少年得娇宠,虚伪孝子终即位
齐明帝萧鸾:护武帝深得信任,废二昭自立为君
东昏侯萧宝卷:口吃次子被立储,玩乐太子终成帝
南朝·梁
梁武帝萧衍:励精图治建立南梁
梁简文帝萧纲:舞文弄墨终成傀儡
梁元帝萧绎:文采虽佳却毁经卷,实力虽强难抵私心
南朝·陈
陈武帝陈霸先:废掉南梁皇帝,建立南陈
陈文帝陈蓓:广招贤良治理陈国
陈废帝陈伯宗、陈宣帝陈顼:叔侄间的恩恩怨怨
陈后主陈叔宝:好奢华终究误国
北朝·北魏
北魏道武帝拓跋珪:厉兵秣马建立北魏
北魏明元帝拓跋嗣:征讨柔然和刘宋
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统一中国北方
北魏文成帝拓跋濬、献文帝拓跋弘:圣明之主,却英年早逝
北魏孝文帝元宏:坚持改革,迁都洛阳
北魏宣武帝元恪:因人情而误国
北魏孝明帝元诩:疏忽大意被人毒杀
北朝·东魏
东魏孝静帝元善见:高氏操控东魏大权,皇帝成为傀儡
北朝·西魏
西魏文帝元宝炬:权臣宇文泰治理西魏
北朝·北齐
北齐文宣帝高洋:逼魏帝禅位自立北齐
北齐废帝高殷:英明帝王也会时事难容
北齐孝昭帝高演:弒侄夺权竟成有为之君
北齐武成帝高湛:蛇蝎心肠的美貌帝君
北齐后主高纬:“无愁天子”自乱朝纲
北齐幼主高恒:薄命幼主难撑北齐基业
北朝·北周
北周孝闵帝宇文觉:开国天王也傀儡
北周明帝宇文毓:被权臣毒杀的英明君主
北周武帝宇文邕:一统北方,为大一统打下基础
北周宣帝宇文赞:被童年阴影笼罩的荒唐皇帝
北周静帝宇文阐:龙椅上的年幼小儿
隋唐五代十国
隋朝
隋文帝杨坚:随太祖起义关西,开盛世一统华夏
隋炀帝杨广:文武双全君王才,杀父弑君本虚妄
隋恭帝杨侑:傀儡皇帝无所作为,传位唐王大势所趋
唐朝
唐高祖李渊:顺民意开创大唐帝国
唐太宗李世民:杀伐决断却又济世安民
唐高宗李治:无欲无求反得帝位
圣神皇帝武则天:机关算尽,终成大统
唐中宗李显:终身被挚爱操纵的软弱皇帝
唐睿宗李旦:三让天下得善终
唐玄宗李隆基:快刀斩麻,安定天下
唐肃宗李亨:收复两京有战功
唐代宗李豫:平定安史之乱
唐德宗李适:“泾原兵变”带来政路转折
唐顺宗李诵:唐朝做皇储时间最长的皇帝
唐宪宗李纯:中兴之主美名传
唐穆宗李恒:享乐无度早丧命、
唐敬宗李湛:疯狂游乐政事荒,宠信奸佞把命丧
唐文宗李昂:满怀帝王之道,而无帝王之才
唐武宗李炎:中兴之主有政绩,英年早逝无奈何
唐宣宗李忱:“小太宗”励精图治,“大中之治”显辉煌
唐懿宗李淮:无能昏君荒朝政,频换宰相也不济
唐僖宗李儇:宠信宦官天下大乱,逃亡生涯颠沛流离
唐昭宗李哗:立志中兴满怀志,傀儡皇帝无奈何
五代·后梁
后梁太祖朱温:朱温灭唐建后梁,拉开五代十国的序幕
后梁末帝朱友贞:报父仇起兵造反,守江山一败涂地
五代·后唐
后唐庄宗李存勖:在外与朱温争雄,人内被兄弟杀害
后唐明宗李嗣源:晋军将领“李横冲”,治国养民显英才
后唐闵帝李从厚:兄弟相残何太急,内忧不断国祚短
后唐末帝李从珂:国事处理如儿戏,大将叛敌也有源
五代·后晋
后晋高祖石敬瑭:“儿皇帝”叛国投敌,致使惹千秋骂名
后晋出帝石重贵:帝位得来有意外,空有志向智不足
五代·后汉
后汉高祖刘知远:献身救主获赏识,精打细算谋帝位
后汉隐帝刘承祐:新皇立威“三把火”,大杀功臣寒人心
五代·后周
后周太祖郭威:被逼造反实无奈,为国为民好皇帝
后周世宗柴荣:天下一统显曙光,英年早逝无奈何
后周恭帝柴宗训:精于内政,建功统一
十国·南吴
南吴太祖杨行密:起义之兵登宝座
南吴烈宗杨渥:身不由己的帝王之路
南吴高祖杨渭:傀儡皇帝的政治道路
南吴睿帝杨溥:晚景凄凉身不由己
十国·南唐
南唐烈祖李昇:夺权篡位建立南唐
南唐元宗李璟:才华横溢却为政昏庸
南唐后主李煜:“千古词帝”专于词而逊于政
十国·吴越
吴越武肃王钱僇:建立吴越割据两浙
吴越文穆王钱元瓏:妥善处理后唐后晋政权
吴越忠献王钱弘佐:年少有为勤政爱民
吴越忠懿王钱弘傲:体恤民生有佛心
十国·南汉3、
南汉高祖刘岩:守业终比创业难
南汉中宗刘晟:自满享乐终误国
南汉后主刘帐:昏庸无能宠信奸佞
十国·北汉
北汉世祖刘曼:建立北汉政权
北汉睿宗刘钧:较为稳定的统治
北汉英武皇帝刘继元:荒废朝政终亡国
十国·南平(荆南
南平武信王高季兴:“无赖”皇帝建立南平政权
南平文献王高从诲:俯首称臣“高赖子”
南平贞懿王高保融:政绩平庸鲜有功过
南平贞安王高宝勖:贪图享乐无作为
南平德仁王高继冲:即位数月即倒台
十国·前蜀
前蜀高祖王建:称霸两川建立前蜀
前蜀后主王衍:朝政混乱倾覆政权
十国·后蜀
后蜀高祖孟知祥:建立后蜀政权
后蜀后主孟昶:虎头蛇尾的帝王生涯
十国·楚
楚武穆王马殷:足智多谋能征善战
楚衡阳王马希声:死后追封为王
十国·闽
闽太祖王审知:征战八方建立闽国
闽嗣主王延翰:喜好奢华不理朝政
闽太宗王延钧:政变夺权登皇位
宋辽金西夏
北宋
宋太祖赵匡胤:展雄心陈桥兵变,即帝位黄袍加身
宋太宗赵光义:烛影斧声太祖崩,金匮之盟太宗立
宋真宗赵恒:宋太宗迷信方士,宋真宗主以仆贵
宋仁宗赵祯:兄终弟及终成梦,子承父业是正道
宋英宗赵曙:世宗无子幸得收养,父曰皇考抑或皇伯
宋神宗赵顼:自年少勤学苦读,即位后变法图强
宋哲宗赵煦:叔父谋权虎视眈眈,太后明察紧闭宫门
宋徽宗赵佶:简王申王均被否决,轻佻端王却成皇帝
南宋
宋高宗赵构:胸无大志,一味求和
宋孝宗赵容:坚持改革,实现南宋中兴
宋光宗赵惇:因软弱导致外戚篡权
宋宁宗赵扩:贸然北伐
宋理宗贵诚:淫乱误国
宋度宗赵褸:贾似道玩弄的弱智皇帝
宋恭宗赵显:被元朝赐死的佛家弟子
辽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满腹韬略留恋可汗之位
辽太宗耶律德光:征战四方,建功立业
辽世宗耶律阮:养虎为患,用人无术终害己
辽穆宗耶律璟:贪玩嗜酒,死于小哥之手
辽景宗耶律贤:高粱河之战的胜者
辽圣宗耶律隆绪:文功武治内平外和
辽兴宗耶律宗真:智斗生母,扩张辽国
辽道宗耶律洪基:误信皇叔,宠信奸佞
天祚帝耶律延禧:命途多舛,亡国丧命
西夏
夏景宗李元昊:先父息兵谋发展,霸儿征战立帝国
夏毅宗李谅祚:父死子及乃是天道,毅宗惠宗相继登基
夏惠宗李秉常:内乱外扰,傀儡皇帝无实权
夏崇宗李劍顷:先皇无权忧郁而死,今帝执政奠定夏基
夏仁宗李仁孝:乱臣贼子得诛杀,中兴之主保盛强
夏桓宗李纯祐:西夏自此由盛而衰
夏襄宗李安全:弑君篡位,与金抗战
夏神宗李遵顼:夺权弒君自立王,不忠不仁竟成皇
夏献宗李德旺:神宗禅位次子继,献宗惊亡侄儿即
金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雄才大略,建大金
金太宗完颜晟:休养生息,治理金国
金熙宗完颜宜:推行汉制改革,广开言路虚怀纳谏
金海陵王完颜亮:因荒淫残暴被乱箭射死的皇帝
金世宗完颜雍:广招贤良,治理国家
金章宗完颜璟:推行仁政,实现中兴
卫绍王完颜永济:任人不当,导致国破家亡
金宣宗完颜殉:政策失误将金国陷入绝境
金哀帝完颜守绪:英明之主回天无力
元明清
元朝
元太宗窝阔台:德才兼备,继承大统
元定宗贵由:励精图治,整顿朝纲
元宪宗蒙哥:攻打南宋却丧命四川
元世祖忽必烈:灭南宋,建立大元
元成宗铁穆耳:晚年滥用武力致使国家衰败
元武宗海山:恣意挥霍导致民不聊生
元仁宗爱育黎拔力八达:因孝顺失人心
元英宗硕德八刺:勤政爱民,实现大元中兴
泰定帝也孙铁木儿:为表清白大开杀戒
天顺帝阿速吉八:神秘失踪的小皇帝
元明宗和世琼:因大意被兄弟毒杀
元惠宗妥懼帖睦尔:元朝的最后一位皇帝
明朝
明太祖朱元璋:布衣皇帝谱写历史新篇
明惠宗朱允炊:“靖难之役”失帝位
明成祖朱棣:永乐盛世名垂青史
明仁宗朱高炽:在位虽短却有所作为的一代仁君
明宣宗朱瞻基:开创“仁宣之治”局面的“促织天子”
明英宗朱祁镇:宠信宦官,两次登基
明代宗朱祁钰:意外称帝,贪婪招祸
明宪宗朱见深:艰难即位,宠妃废政
明孝宗朱祐樘:弘治中兴的缔造者
明武宗朱厚照:只知享乐的荒唐皇帝
明世宗朱厚熄:为礼仪杀朝臣的过继皇帝
明穆宗朱载后:因纵欲而英年早逝的中兴之主
明神宗朱翊钧:三十年不理朝政却大权在握
明光宗朱常洛:胆战心惊登帝位的“一月天子”
明熹宗朱由校:大字不识的木匠皇帝
明思宗朱由检:心怀振兴之志却无力回天
南明政权:忙于内斗致使政权一盘散沙
清朝
清太祖努尔哈赤:戎马倥偬建立清朝基业
清太宗皇太极:力挫群雄、建立清朝的创业君主
清世祖福临:置家国于不顾的“情种皇帝”
清圣祖玄烨:励精图治的千古一帝
清世宗胤稹:承上启下的有为帝王
清高宗弘历:因皇祖宠爱而得皇位的长寿皇帝
清仁宗颐琰:勤政图治的守成君主
清宣宗曼宁:一味退缩致使签订《南京条约》
清文宗奕伫:怨声载道的“四无”皇帝
清穆宗载淳:强母夺权的傀儡皇帝
清德宗载橢:生不逢时的革新皇帝
清宣统溥仪:千年帝制的终结者
秦始皇一生功业巍巍,但也失误颇多。未向全国臣民公开宣布皇位继承人,此为其一;信任并重用赵高,此为其二。
在秦始皇的诸多儿子中,长子扶苏是最优秀的,但是秦始皇并未公开宣布扶苏就是皇位继承人,只是将他作为继承人来培养,派他到北面的边境上和大将军蒙恬一起戍守。而其第十八子胡亥,则是最出名的纨绔子弟。
有一次,秦始皇设宴招待群臣,胡亥不愿和大臣们循规蹈矩地喝酒,便借故退席。走到殿外,看见整齐地排列着群臣的鞋子,胡亥一时兴起,边走边随意地将群臣的鞋子踢得横七竖八。
秦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10月,秦始皇出巡,胡亥随行。像往常一样,李斯、赵高等重臣也一同前往。不料车队行至平原津(今山东平原县西南)时,秦始皇突发重病。由于秦始皇素来忌讳谈论死,遂群臣皆不敢张罗国丧,只能眼睁睁看其病情急剧恶化而不做后续准备。
不久,秦始皇自感不妙,遂亲自写下加盖玉玺的诏书,召长子扶苏回咸阳主持丧葬。但诏书写完后还没来得及交给使者发走,秦始皇就已辞世。整个巡游车队此时已行至沙丘(今河北广宗县),而这封诏书和秦始皇的玉玺就被身兼“中车府令”与“行符玺事”的赵高暂时压下。秦始皇病卒的事,只有胡亥、丞相李斯、赵高和几名贴身宦官知道,随行文武百官皆被蒙在鼓里。于是奸臣赵高开始了他蓄谋已久的篡位计划。
虽然秦朝是新建立起来的政权,但“嫡长子世袭制的传统”早已在人们心中根深蒂固,即使秦始皇生前并没有就继任一事昭告天下,但长子扶苏凭借其刚毅、勇敢的性格,加之师从大将军蒙恬,武艺超群,其即位已是众望所归。
但赵高一点儿也不希望扶苏即位,因为扶苏的老师是蒙恬。赵高曾因犯了一点儿小错差点儿被蒙恬处死,要不是秦始皇出面,赵高怕是早已命丧黄泉,遂赵高对蒙恬十分嫉恨。此外,胡亥自幼师从赵高,如果胡亥能即位,赵高岂不是也能跟着享受荣华富贵吗?
所以,当秦始皇病逝于途后,赵高立刻找到丞相李斯,以“始皇病卒于途,诸公子及天下恐有变,到时随行百官皆必死”为由,逼迫李斯秘不发丧。李斯自然知道这其中的利害关系,遂加入赵高的篡权行列以求自保。
拉李斯下水后,赵高马上找到胡亥,以历史上那些杀君弑父的事例加以开导,击垮了胡亥心中并不怎么牢固的道德防线。他再以权力和享乐进行引诱,使其完全堕入自己预设的政变阴谋中。接着,一切按照计划进行,由李斯出面,伪造了一份秦始皇立胡亥为太子的诏书,从而使胡亥窃夺太子之位有了“合法”的依据。接着,他们又以秦始皇的名义发出了一份置扶苏与蒙恬于死地的诏书。身在咸阳的扶苏不知秦始皇已死,读过诏书后,以为是秦始皇之意,遂悲泣难抑,立即拔剑自杀。赵高、李斯、胡亥的政变史称“沙丘之变”。
准备工作都已完毕,李斯、赵高、胡亥一行才簇拥着秦始皇的尸体向咸阳折返。当时正值盛暑,秦始皇的遗体已开始腐烂,车中不时发出恶臭之气。赵高命从官装载很多臭鱼“以乱其臭”,从而达到掩人耳目的目的。于是,尸臭和鱼臭相互混合,弥漫在整个车队之中。
回到咸阳,万事皆已俱备,于是赵高、李斯按计划将秦始皇病卒之事公之于众,随后立即趁热打铁举行胡亥的登基典礼。当一切安排妥当后,他们才于当年九月将秦始皇葬于骊山陵墓。
胡亥当上皇帝后,为巩固政权,与赵高狼狈为奸,诛杀了为秦朝立下不世之功的蒙恬、蒙毅兄弟,同时将自己的12个亲兄弟和10个亲姐妹都送进了阴曹地府。此外,他们还调集天下役夫修造阿房宫和骊山陵墓,弄得民怨沸腾,终于导致了陈胜吴广起义,各路诸侯纷纷反秦。
起初赵高隐瞒战事,直到秦将章邯被打败后,各路诸侯逼近咸阳,胡亥才知道有人谋反,于是责问赵高。赵高怕胡亥追究罪责,于是命令女婿阎乐带领军队直闯胡亥的行宫,逼胡亥自尽,然后赵高拥立秦始皇孙子子婴为秦王,去帝号。
P4-5
在漫长的古代封建社会,皇帝是国家最高权力的象征。自始创“皇帝”名号的秦始皇,至清末代皇帝溥仪,中国共产生了近四百位皇帝。他们的人生在他们登上皇位的那一天起,就发生了彻底的、不可逆转的改变,作为一个国家、一个政权的最高统治者,他们所有的言行都会产生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蝴蝶效应。他们所说出的话,往往被称为圣旨;他们所做出的事情,具有常人不可置疑的权威性。而他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如饮食起居、宫闱生活、兴趣习俗、教养册立、养宦制度、服饰器用等家事政事……迄今为止都是寻常百姓街谈巷议的热门话题。
纵观封建王朝的帝王,有的在位时间较长,也做出了非凡的政绩,永远为后人缅怀;有的皇帝在位时间较短,消极怠工,整日沉迷酒色之中,不怎么过问朝政大事,永远为后人唾弃。可是不管怎么说,皇帝这个角色,在中国古代封建历史中,永远是最特殊、最具诱惑力的。但是有诱惑,就有竞争,竞争的强度达到一定程度之后,就有战争。所以,秦始皇称帝建大秦,难敌二世而亡之局;两汉风云百年亦被新朝替代,之后的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清皆如此……
换个角度再来研究,我们不免又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好奇,比如说,在皇帝或长或短的一生中,都经历了哪些事情?或者说,他们都做了些什么事情?围绕在皇帝周围的那些人,诸如朝中臣子、天子家奴、后宫妃嫔,他们又有哪些荒诞怪异或者令人肃然起敬的表现呢?此书所讲述的主要内容,无疑是对这些问题的最好回答。
《中国皇帝全记录》上起始创“皇帝”名号的秦始皇,下迄末代皇帝溥仪,集结历代帝王小传汇编成书,力图让读者对每一位帝王都有所了解和认识,对他们的事迹有所知晓和体悟。此外,本书一改过去就事论事的编纂体例,采用了一种新型的体例编纂方式,即以历代帝王为轴线,再由历史事件铺陈构建,全面再现了从秦始皇至清末帝溥仪这两千多年的历史。为了能够让读者在最短的时间内了解历史,掌握中国历史的脉络,从而用最少的时间学到最多的知识,我们特在编辑撰写时,尽量让每一章节的内容都紧密连接、环环相扣,避免出现太大的历史跳空。而一些小节内容之后的知识链接,亦为整本书增添了许多趣味性。
翻开本书,中国历代帝王史的画卷将在你的面前徐徐展开。金戈铁马、太平盛世、智谋权术、悲欢离合……将为广大读者鲜活地上演。而钩沉帝王们的史迹,传述他们的逸闻,于今之借鉴、增知、休闲,不无裨益。
作为编者,我衷心希望本书能给广大读者朋友们带来灵感、启迪。希望读者朋友们能通过学习历史而不断完善自我、发展自我,从而铸就非凡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