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法治理念
●韩麒麟杀人:刑罚之要在于明当
●沈庆之治钱:司法该问谁?
●拓跋焘治腐:没有保障的制度必然生出“怪胎”
●司马炎赦免罪犯:“苍蝇”和“老虎”
●姜子牙除异己:杀人的非法律逻辑
●苻坚治国:“法治绿洲”存在的几个条件
●刘颂上疏:任意解释法律是对法律权威的亵渎
●马援冤死:神圣的法律与法律的神圣
●黄浮除暴:如何防止执法者破坏法律?
●唐太宗打假:“小信、大信与冤狱”
●康买得防卫杀人案:“原心定罪”的前提
●宋璩截访和打假:不当的法律方法导致不良的社会效果
●牛人张全义的“牛理论”:先诉者为胜,一个影响中国千年的诉讼观念
●石敬瑭杀马刳肠:这就是我们需要的公正代价吗?
●吴履化解群怨:“东方经验”调解的具体运用
●于成龙治川滇:治乱世用重典
●于成龙治黄州:“以盗省讼”“宽严并治”
●于成龙治官:廉洁不是为了看上去很美!
●李元素查案:坚持公正,你准备好勇气和谋略了吗?
第二篇 法治事件
■子产铸鼎:法律的公开及公众期待
■唐太宗的“诱引取证”与裴矩的“王顾左右而言他”
■张蕴古案:唐朝“五奏”复核死刑的来历
■唐太宗释放死囚:一场游戏一场帝国梦
■唐太宗录囚:人命与天命
■唐太宗南郊谢罪:亦戏亦实难分辨
■商鞅:法家巨子的谋反之死
■苏轼“乌台诗案”:完美主义者的悲剧人生
■唐玄宗的“人事便条”:治理吏治腐败中的君与臣
■杨汪案:“咎陶作士,法在必行”与复仇英雄主义
■王可久案平反:揭法律伤疤的艰难历程
■李鉴案的传奇命运:官大一级压死人
■薛瑄案的离奇变故:明朝太监的司法权力
■满仓儿的悲惨命运:司法之外的争斗
■岑春煊屠官:晚清夭折的“廉政风暴”
第三篇 法治人物
◆赵绰与举报人:救仇人正话反说
◆赵绰与红裤头:为法律冒死进谏
◆赵绰与恶钱:为小民感动上天
◆李日知执法:“日知不离刑曹,此囚终无死法!”
◆徐有功斗酷吏:“刑措不用,天下幸甚。”
◆徐有功执法不畏死:“岂我独死,诸人永不死邪!”
◆狄仁杰谏高宗:“羞见释之、辛毗于地下。”
◆狄仁杰与张光辅:“如得尚方斩马剑加于君颈,虽死如归。”
◆狄仁杰与来俊臣:“承反何也?”
◆张齐贤办案:要想公道,打个颠倒
◆张咏“水滴石穿”:以酷治恶的法律逻辑
◆四铁御史冯恩:一颗彗星引发的血案
◆包公弹官:“黄河清”背后孤独的正义
◆包公断案:不徇私情的“阎罗青天”
◆海瑞罢官一:“笔架山”的智慧
◆海瑞罢官二:“被”升官的背后
◆海瑞罢官三:一死一升两奏章
◆海瑞罢官四:土地不是随便动得的
第四篇 法治艺术
◎望闻问切:古代审案中的自由心证
◎王羲之断酒:司法解释与风俗习惯
◎张敞宴盗:社会能容忍的结果正义
◎请君入瓮:古代司法惯用的破案之道
◎魏复智斩恶霸:这样的正义直教人无可奈何
◎智案背后:隐之不去的诱供
◎米芾办案:要的就是那个文化劲儿
◎程戡看孝服:审判中的观察很重要!
◎证据与口供:太过巧合必有蹊跷
◎审案艺术:多元的技巧与计策
◎海瑞断案:推理和内心确信是关键
◎袁滋智断汉金案:“侦查实验”的一次尝试
◎刘成丢状纸:这样办案有点冷!
◎武亿丢官:秉公执法斗恶卒
◎陈襄“摸钟辨盗”与胡长孺“掌麦当芽”:流传千古的测谎术
◎观音奴办案:“神灵在上”的析狱心理艺术
◎武行德明察“栽赃骗赏”案:看来“钩子”很早就有了!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