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在花小沟
花小沟在云南省宣威市格宜镇双石洞村,地处格宜镇东北方向,中村煤矿旁边,离格宜镇9公里,离中村煤矿1.5公里。相比花大沟千亩连片、气势磅礴的豪放,花小沟走的是婉约派路线,温煦内敛,不事张扬,不爱喧哗,默默地静守四季轮回的岁月、一年一度的花期。
今年3月中旬我们去时,花小沟正是山村新雨后的亮丽景致。刚进大和园大门,左面山上的马缨花就笑吟吟地扑人眼底:艳红的,嫩黄的,粉红的,微紫的,素白的……血脉贲张,心跳加速,我们欢欣雀跃地扑进花小沟。
早到的摄影家协会的大师们,已经支好专用设备,各自拿出看家本事,不断地变换角度,不停地按动快门,拍摄经典之作。受他们影响,文友们也纷纷举起手机、相机,拍下来的都是可以制作明信片的秀丽风光。真嫉妒在花小沟附近生活的朋友五十弦,他可以随时在这么美的山水花木中徜徉,难怪能写出那么扣人心弦的小说!
沿着那条在山外路旁迎接我们的小溪,我们循着马缨花的身影缓步向前。有人欢呼,有人尖叫,有人高歌,个人用不同的方式表达着邂逅花小沟的狂喜。更多的人用眼睛默默地看,用心灵静静地倾听或诉说,用手机、相机贪婪地捕捉美不胜收的春色。
山给水以依托,水赋山以灵气。花小沟因为有了这条冰肌玉骨、仪态万方的清溪,美得像逃出天廷的仙女,让人无限神往,却又不敢靠得太近,仿佛能看一眼都是几世修来的福分。
嶙峋奇态的黛色山石上,一条活泼爽朗、童真勇敢的小溪蹦蹦跳跳往前跑,一路欢快地吟唱着抒发喜悦的自编歌曲;两边是四五米高,一树树色彩各异、耀眼锦绣的马缨花;身旁是随风飘零、在细雨中带着最后的微笑向青春致敬的落花,花小沟就美得这样诗情画意!朋友,你能想象出这样的美景吗?只怕梦里也没见过吧!你看,摄影师们走火入魔了,一连几个小时定格在一个景点不挪窝,似乎不拍出花小沟的神韵誓不罢休。
贾宝玉说,女人是水做的。我们见了水,就像见到生命的源头一样兴奋不已,非要伸手触摸一下、嬉戏一番才肯罢休。我蹲在小溪边,怡然自得地把手伸进微凉的水里,让柔媚的溪流抚弄我的手指。轻轻撩拨着清澈得有些虚幻的溪水,手指似乎变成了自由自在的小鱼,无忧无虑地遨游在生命的河流中,我的心已如挣脱缰绳的骏马,奔驰在宇宙的无极中。身上的大红色羊毛绒披肩,使我在这微雨、阴暗、润泽的环境里,成了点燃春天不可缺少的一个元素。幻觉里,我就是一株迎风招展、沐雨起舞的火红杜鹃,享受着青春的绚丽,感恩着山水的赠予。我就这样痴痴沉醉在花小沟的美景里,久久不愿起身离去。
布料因颜色的深浅而厚薄、质地不同,花儿也因为颜色的不同而花期各异吗?素白的马缨花已零落成泥,褚红的尖尖嫩芽像极了花苞或花儿,难怪有游客把它们当成花蕾,趁人不注意采回去插在花瓶里。淡黄的马缨花正值最旺盛的花期,竭力怒放着傲人的青春,既有20岁女孩的清丽秀雅,也有30岁女人的成熟丰盈,美到了生命的极致。粉红、淡紫的马缨花像16—18岁的少女,羞涩地笑着,犹抱琵琶半遮面地微微露出一些秀美,对青春信心不足,不敢大胆展示自己的身姿,美艳已经出笼,繁华已成风向,妖娆尚未成型,一切都在扑朔迷离中,微微绽开的花朵等待着春风的抚摸,等待着时光把它们雕琢成最美的精灵。艳红、深红的马缨花吾家有女初长成般蓓蕾临枝,虽然童稚懵懂,但美人胚子是铁定的,你完全可以凭着现在的模样、色彩,就描绘出将来雍容华贵、艳丽醉人的美景。每到春天,各种颜色深浅不同的马缨花和映山红次第开放,这场五彩缤纷的庞大花事每年持续将近两个月,把天地的精华和灵气一一展现在人们面前,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情操的陶冶。
沿溪上行,我们在马缨花树丛中穿梭,恨不得把每一朵花都看进眼睛、藏进心里、储存在脑海中;恨不得和每一棵花树都合影留念,沾沾花的俏丽,自己也变得清新脱俗些;恨不得和每一种颜色的花都交流一下情感,探讨青春的秘密,把美丽无限期延长下去。苍天厚我,赠予不湿发的微雨,让我得见马缨花带雨的娇羞、清纯、温婉,就像沐浴着的美女,因有一层淡淡的水汽、朦胧的雾气、浅浅的潮湿,越发美得让人魂不守舍。
朋友五十弦带着我们来到山腰格宜镇埋管引自来水的地方,指着溪边一块巨石平整的顶端说:这就是我经常招待朋友们喝茶的地方。随后指给我们看用几块石头搭成、已被烟火熏黑的简易烧水“灶”。我们对这神仙般的生活羡慕得恨不能取而代之,遗憾今天下雨,我们无法在这里品茗聊天。在花树中穿行了两个多小时,身上没有一丝汗意,腿脚没有半点疲累,呼吸均匀平稳,这天然氧吧让我们身心轻松愉悦。我们正热情高涨地赏景、清谈,手机铃声此起彼伏地不断响起,山下大和园里的文友在催促我们吃晚饭了。
在割舍面前,最常见的表现是磨蹭。我们走走停停,一步三回头地向马缨花和花小沟告别,恨不能把它们全部装进行囊,带到天涯海角。
P2-4
我常常带着我的孩子去书店闲逛,哪怕不买书,也愿意在里面呆着。因为我相信,成天沉溺在游戏里和成天呆在书店里的心灵,是截然不同的。
——《青年文摘》付江
阅读给我们带来的,不仅仅是想象的乐趣。更多的,是它为我们打开了一扇窗子,让我们看到了另外一束照向自己的光明。
——《疯狂阅读》赵耕
一个人的气质,藏着他所有读过的书。和他曾经走过的路。
——《意林》刘世佳
文字像一把刷子,在阅读的过程中,它会慢慢洗去我们内心的灰尘。
——《中学时代》陈琛
文字是一种救赎
一晃眼,与文字结缘26年了,其中的欣喜、狂欢、迷茫、彷徨等等五味杂陈,好在我坚持下来了——作为一种爱好,也作为人生别具一格的财富。今天回望身后的脚印,我深深感谢读书和写作,它们拯救了我的心灵,使我始终能够优雅舒适地生活,发自内心地笑着,真诚善良地为人,脚踏实地地处世。
最初信手涂鸦是在青春叛逆期,有一些成长的喜悦、烦恼无法对人言说,只能诉诸笔端;有一些青春隐晦的故事、秘密不能与人分享,只好藏于文字中。
刚开始我陷在诗词铿锵的韵律里,沉浸在各类报刊杂志精短散文的哲思启迪中,继而在一本本中外名著中发现了人生真谛、世态百相。阅读,既开阔了我的视野,丰富了我的学识,还提升了我的品位,奠定了我的气质。读得多了,就有一种创作的冲动,怂恿我写下成长和青春的点点滴滴。
我是诗歌、散文、小说一起尝试、齐头并进的。20多年前,我为拙诗能在各种报刊和《青春诗歌》上发表而自豪,以为自己踏上了迈向文学殿堂的台阶。我大量抄录报刊杂志上写得好的诗歌,购买余光中、席慕蓉、汪国真等人的诗集,在一种激情似的阅读和书写中定位了青春。
生活比小说更离奇、更超乎想象、更惊世骇俗。文字最终成为我苦难人生的一种救赎,它使我从愤懑、悲伤、绝望、哀怨等负面情绪中挣脱出来,努力长成一朵追逐阳光的向日葵。一次又一次,当情绪如滔滔江水从笔端泻出,或从键盘上敲打出排列有序的方块字,眼中汩汩涌出的泪水在脸庞上慢慢干涸,那颗快要爆炸的心渐渐平静,终于恢复到缓缓搏动的生命常态。
每次心境失常、情绪失控,我就把自己投入书本中,聆听别人的故事,追随别人去游历,分享别人的成功、喜悦和智慧,打开别人的窗子,让阳光普照大地,寻找鸟语花香的景致。就这样,我一点点把自己从情绪的深渊中往上拉、从情绪的泥沼中往上托举,通过一种简单的方法,使自己保持平和的心态,保持从容恬静的样子。我还时常用阿Q精神为自己开脱:在打狗必须看主人的现实中,如果一不小心被狗咬了一口,你总不能也咬狗一口吧?唯一能做的,就是赶紧去注射狂犬疫苗,使自己脱离病毒。文字,成了我抚平伤痛、恢复生机的良药。
所以,无论我写下什么,都是人生经历最真实的记录,即使轻微,也是铺筑生活的一块块砖石。它们使我从灯红酒绿、麻将八卦中过滤出来,成为有些寂寥而孤芳自赏的不人流者。但我充实、知足、平和,用阅读和书写留驻青春,将生命变成一条潺潺流淌、浅吟低唱的小溪。
在此,衷心感谢宁老明功先生、宁渊先生、王雄先生、柴家锦先生的支持和帮助!感谢为我写序的李学彦先生,感谢朋友们一直以来的关心、支持与厚爱!
生花即是妙文章
李学彦
我的故乡宣威活跃着一个女子文学群,余红是其中的一位。
第一次与她们相识,是在文友高体松先生的私家小院——如梦园。记不清是谁张罗了那次雅集,近二十人齐聚小院,男女长幼,都是文学有缘人,共进一场欢愉的午餐。
就是那次认识的余红,后来,接触渐次增多,直到有一天她要出散文集了,打电话来请我帮她写序,才从她发到我邮箱的大量书稿中知道她是一位勤奋的写作者。
开始我并没有答应,我认为自己的才华不足以为人作序。宣威女子是执着的,余红坚决地说:“李老师,我就要请你写,如果你认为我的文章不好,你可以拒绝!”这个军就将死了,再哆唆似乎成了拿乔,不近人情。再说,余红本来就是一个真诚的人,有一次我回宣威,她托别人召集一群文友请我吃饭,席间谈笑风生,唯她少言,只专心听讲,方便时插话,适宜时敬酒,途中悄悄地去买单。也是那次她的这种表现给了我较深的印象,但我一直以为余红是个寡言的人,后来才知道她是一个街道的妇联主席,论其组织才干、应酬能力、口才,应对一般的社交,那是游刃有余的,可是她不,她不争夺表现的机会,袖手无言。我也一直以为她不大写东西的,直到今天,嗬,洋洋洒洒,像潮水一样涌来的篇章,应接不暇,让我着实认真读了些时日。
她以《青春似酒》命名的这本散文集子,从四个部分记录了自己多年来的心路历程。一个女子,能够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尽到于家庭的本分,又善于发现生活之关,且提笔成文,硕果累累,这便是十分的难得,况余红所文,美意绵绵,颇多值得回味。
余红的文章,大抵从叙事切入,辅以抒怀,就像流连于美景的人,一边欣赏,一边赞叹,真情流露,质朴而自然,似乎在向朋友介绍,又像是在自语,不故作风雅,也不装神弄鬼,坦率地把心中的一切付与笔端。给人以饱满朴素之美。
文学需要奔腾的内心,又要安静的姿态,不是那种咋咋呼呼地大叫而来,矫情地狂热,一入正题又言之无物,不着边际。余红作文像她做人一般朴实,不花哨,不做作,于朴实中显出真情,显出对人事的眼见和对生活的热爱,这是一个业余作者写作路上应该具备的心态和素养,因此,她是一个安静的写作者。
她又是一个温情的女子,将近中年,心中却依然有着初恋般的情怀:“当我的秀发长过腰际,你预约般出现在变幻了场景、演员、道具的舞台,唯一没变的,是我还等在这里……”“其实我一直在痴痴傻傻地等待着一个绝美的童话,为此错过皎月丽日无数……”(《一眼千年》),这是任何一个小女子都有过的情愫,余红一直装在心中,并且能够温情款款地道来。“有的人一生也不会动容,有的人看一眼就动心……”岂不是。人生就是一种缘。
余红的文字中,不乏一个明了的观点和独白,便抒了胸臆,世界上有很多不凡的女人,她们不乏拥有自己非凡的事业,但是否,真懂得用爱去谱写自己的整个生命呢!余红也时有自恋:“喜欢镜中那个明媚婉约、衣袂飘飘的自己,心中涌动着小小的幸福……”(《衣妆》),女人的生活,离不开这些点滴的自恋,自恋是一种自我欣赏,也是对自己有所要求、有所标准的自律。
不难看出余红的写作思路,常如奔马脱缰恣意驰骋,疯狂过后,一勒缰绳,收理性于一霎。她为人真实,言语率真,正如她说的:“我是一个不解风情的女人,不会迎合自己不喜欢的东西,有的女人听异性讲黄段子会辅以大笑以讨好,甚至笑得倒在男人的身上,而我则会起身离去。风情其实都是解的,只不过是处事的立场和态度不同罢了。”
余红是谦逊的,她深深懂得文章是心灵致以笔端的邀请,是自己与自己特有的相处,因此她写了文章,发了作品,也从不张扬,从不喧哗。文字是心灵的表达,不是用来粉饰的。不能以写了几行文字就自命不凡,与众不同,这不是写作的态度,更不是文学的精神。没有胸怀和境界的文字,品格终是不高的。文人大多恃才傲物,但余红没有,与她交谈,她大抵不谈有关写作的话题,而恰恰是这种貌似的漫不经心,恬淡自在,便已先人赢得了酝酿的空间,提起笔来也就更加从容和得心应手了。
当然,我也建议余红在今后的写作中笔触再细一些,思路再宽一些。写作能以小见大,发现真谛是可贵的,但还应该进一步提炼和升华。创作要做到人人心中有、人人笔下无,表达出自己的真知灼见,唤醒读者,深入人心。写作是辛苦活儿,走上了这条路,则意味着永无止息的艰难求索。
文化是一锅高汤,是靠光阴炖以百味的炖品。
写作是一项高层次的文化活动。
盛情难却,勉强为序,以此与余红及读者诸君探讨。
2015年10月23日于昆明篆塘
有一种人看一眼就可以牵念终身;有一种美阳光般刺得人无法睁眼睛;有一种爱类似飞蛾扑火,即使被焚烧也心甘情愿;有一种酒颜色魅人、酸中带甜,让人一喝就长醉不醒。青春就这般美好而阴晴不定,我们都曾经历,用文字,把它定格下来,我们就成了追逐阳光、露出灿烂笑脸的向日葵。《青春似酒》这本散文集是余红人生经历和生活美景最真实的记录,像一扇扇门窗,每一篇都带你走进一个诗情画意的世界,和你分享青春的秘密,带你游历美不胜收的大自然,一起感悟生命不可多得的智慧和哲理。余红用书写留驻了青春,将生命变成一条潺潺流淌、浅吟低唱的小溪,让我们在阅读中获益匪浅。
一缕阳光,就能温暖冰冷的双手。一本好书,就能放飞想象的翅膀。
《时文精粹》——幸福路上的心灵密码,人生途中的智慧指南!
余红著的这本《青春似酒》就是《时文精粹》丛书之一,精选精美散文50篇,包含美景如画、情感剧场、真情暖心、岁月流金四辑。
乐嘉、孔庆东、张德芬、水木年华联袂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