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工作,就是用劳力和时间来换取物质资料,虽然违背本性,但却让人类最为高效地满足了自己的物质追求和精神追求。
林语堂是一个讲究自我的人,他懂得怎样去调剂生活、享受生活,让生活变得闲适。在《生活的艺术》一书中,他告诉了人们如何在工作之余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如何享受有品味的生活。但追求生活质量,也不是让我们放弃所有的理想,而是要以现实生活为基础、以快乐为原则地追求理想。
为梦想而工作是最有价值的
每个人都有梦想,每一个行业也都有佼佼者。纵观职场,只有深刻地感受到工作乐趣、爱上工作的人,才能真正全身心地投入工作,把工作做得尽善尽美。所以,充实而快乐的生活就是让自己在自然的心灵下坦然工作,只要我们能够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减少那些追逐名利的烦恼,就能让自己在工作中实现价值,找到快乐。
1940年11月27日,一个名叫布鲁斯·李的小男孩出生在美国的三藩市。由于父亲是演员,所以他从小就有机会跑龙套,时间一长,不免产生了做演员的梦想。不过,为了改善他虚弱的体质,父亲让他拜师习武。后来,他和正常人一样上学、结婚、生子,但是心里却从未放弃当演员的梦想。有次,他在与朋友闲聊时谈起了自己的梦想,一时间激情澎湃,便随手找来一张便笺,字迹工整地写着:“不久之后,我布鲁斯·李将会成为全美国最高薪酬的超级巨星,我将会用我最激动人心、最具有震撼力的演出来回报大家。1970年,我将会赢得世界性声誉;1980年,我将会拥有1000万美元的财富。到那时,我和我的家人将过上幸福开心、安稳平和的生活。”这时,服务员走了过来,看了一眼他写的便笺,流露出一丝嘲笑,但布鲁斯·李却并不在乎。当时,他正处于人生最穷困潦倒之际,但他为了实现梦想,却可以坦然面对别人的嘲笑。从此,他把这些话牢记在心,不断努力,克服了无数常人难以想象的苦难。有次,他在演出时因为意外而伤到了脊骨神经,医生宣告他的后半生将要在轮椅上度过。然而,他在床上躺了四个月后竟然奇迹般地站了起来。1971年,他主演的电影《唐山大兄》《精武门》《猛龙过江》等电影均刷新了香港票房纪录,命运之神终于眷顾了他;1972年,他又主演了香港嘉和公司与美国华纳合作的《龙争虎斗》,也正是这部电影,让他成为了一名国际巨星,被百万影迷称赞为“功夫之王”;1998年,他被美国的《时代周刊》评选为“20世纪英雄偶像”,是唯一入选的华人,他就是李小龙,是迄今为止在世界上享誉最高的华人演艺明星。
“滚石不生苔,静石布满藓。”工作少不了梦想,梦想承载着工作。当我们在工作时,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艰难险阻,但不管遇到任何工作压力,都不能满腹牢骚地得过且过。我们要学会用平和的心态面对工作,用学习的心态把每个工作任务看作新的开始和体验,坚持下去,就一定可以找到通往成功的希望之门,并绽放出自己的光芒。
生活,需要快乐地工作
林语堂说过:“我们不去追求完美的理想,不去追寻那势不可得的事物,不去穷究那些不可得知的东西……最重要的问题是怎样去调整我们的人生,使我们得以平和地工作,旷达地忍耐,幸福地生活。”快乐的生活需要快乐的工作,没有工作,就没有了生活的保障;没有快乐的工作,就没有了生活的意义。所以,无论在工作中遇到什么困难,都不要苦恼,只要我们用积极向上的热情态度来对待工作,就会拥有一份能让自己真正快乐的工作,生活就会因快乐的工作而更加充实,丰富多彩。
有个人看见三个砌墙工人正在一起砌墙。于是,他来到离自己最近的一个工人跟前,问道:“你在做什么呢?”这个工人还没抬头看一眼,就没好气地说:“没看见吗?我在砌墙!”这个人没有再说话,而是转身来到了第二个砌墙工人跟前,用同样的语气问道:“你在做什么呢?”第二个工人早就注意到了这个人的存在,也听到了他问的问题,回答道:“我在建一幢漂亮的大楼!”同样,这个人也没有回答,又转身来到了第三个砌墙工人面前,再次问了这个问题。只见第三个砌墙工人边哼着小调,边微笑地看着这个人,回答道:“我在建一座美丽的城市!”
很显然,截然不同的回答代表着三种工作态度,不说三个工人最后的命运如何,仅仅是第三个工人的工作态度就足以让人对他另眼相看。在这个故事的最后,第三位工人终于成为了前两位工人的老板。
面对同一份平凡的工作,有人觉得枯燥无味,有人却觉得充满快乐。在现实生活中,如果我们像第一个工人一样很消极烦躁地面对自己的工作和生活,那么就算我们全身心地投入,也很难有太大的成就,因为你根本就不热爱它。
很多时候,保持一个正确的态度面对生活,把压力转化为动力,就能处理好眼前的问题和困难。对于聪明人来说,对待自己的工作,始终保持主人翁的精神,就能最大限度地从工作中汲取经验,并从中得到更多的收获。所以,如果我们想要在快乐中生活,就要始终以一份积极热情的心态来面对生活,并做一个善于学习和总结的人。只有这样,才能在工作中做出更多的成绩,才能收获幸福和快乐。
P3-6
NO.1 闲适的生活,只需一颗怡静的心——林语堂谈享受的艺术
1.人类,唯一要工作的可怜动物
2.你的心灵欢乐吗
3.尘世是唯一的天堂
4.人生如同电影,有笑有泪
5.乐享余年,老是生之必然
6.永葆一颗稚子之心
7.珍惜当下,今天是最伟大的日子
8.在路上,一程山水一程歌
9.爱美,就要投资
10.“烟仙”雅号伴一生
NO.2 幽默只是智慧之刀的一晃——林语堂谈幽默的艺术
1.文学也可以很幽默
2.幽默是人生的一部分
3.幽默,给生活来点“调味剂”
4.幽默并伟大着
5.乐天安命,道家是个幽默派
6.小幽默,大智慧
7.自嘲是一种“冷幽默”
8.会心的微笑最聪明
NO.3 婚姻是一双适脚的旧鞋——林语堂谈婚恋的艺术
1.恋爱不是慈善事业
2.好的爱情,绝不是桎梏
3.夫妻应是最好的战友
4.完美婚姻的秘诀:“给”与“受”
5.老来多健忘,唯不忘相思
6.摩擦最小化,幸福最大化
7.把老式婚姻过成了圆满爱情
8.享受家庭之乐
NO.4 看破浮生过半,半之受用无边——林语堂谈处世的艺术
1.中庸之道:我的“半半哲学”
2.忍让有度,过犹不及
3.柔性生存方式:像水般柔和
4.大事聪明,小事糊涂
5.不亢不卑:强者的处世法则
6.有所不为:放弃一些,得到一些
7.守拙也是大智慧
8.中庸里透出的人情味儿
9.罚之,莫如宽之
NO.5 敬天,爱人,惜物——林语堂谈修身的艺术
1.“高地”人生观:站得高,望得远
2.情、智、勇:孟子的修身法则
3.名、利、权:人生的三个陷阱
4.智慧的价值:教人笑自己
5.福气,自内而生
6.爱人如爱己
7.简朴,回归生命的本真
8.多为生活做做减法
NO.6 天下有一知己,可以不恨——林语堂谈交友的艺术
1.君子之交,淡淡如茶
2.人生如戏,多几个“舞台”后的朋友
3.锦上添花,莫若雪中送炭
4.鲁迅之谊:“相得”与“疏离”
5.恩情须学水长流
6.交友之道:先淡后浓,先疏后密
7.挚友亦可为良师
8.择友莫要以貌取人
9.择良木而栖,择良友而交
NO.7 智者阅读群书,亦阅历人生——林语堂谈治学的艺术
1.治学精髓:独特性和价值
2.治学心态:有点兼容并包的智慧
3.做文与做人:一点浩然正气
4.求学精神:读书少点功利心
5.治学信仰:一颗让内心强大的种子
6.为人为学惜秒阴
7.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8.要鉴赏美,更要鉴赏知识
9.读书的艺术:走入思想与反省的境界
NO.8 所谓人情世故,一半儿在说话里——林语堂谈说话的艺术
1.先赞誉,后劝导
2.态度要温雅,言语要委婉
3.黑着脸不好,嬉皮笑脸也不行
4.察言观色,给人家说话的机会
5.言而有信,句句中肯
6.引发共鸣,打开他的“话匣子”
7.激将法:发掘内心的潜能
8.天天说话也未必会说话
9.学会巧妙地说“不”
NO.9 苦中作乐是最甜蜜的回忆——林语堂谈苦乐的艺术
1.生命在痛苦中升华
2.苦难中追寻心灵自在
3.痛苦的程度决定彻悟的深度
4.忍耐,在苦难与屈辱中涅槃
5.失败亦有真人生
6.成时儒家,败时道家
7.在自我解嘲中超然
8.最悲伤时能哭且哭
林语堂生于1895年,是福建龙溪一个基督教牧师的儿子。林语堂1912年进入上海圣约翰大学读书,毕业后在清华大学任教。1919年之后,赴美国哈佛大学攻读文学专业,之后辗转法国和德国,1922年获得硕士学位,1923年获得菜比锡大学博士学位,毕业后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教务长和英文系主任等。1947年,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美术与文学主任。
林语堂先生学贯中西,早年出身贫困,学习经历坎坷,使他在深刻理解中西方文化的同时,对生活也有不同的认识。他从1924年开始成为《语丝》主要撰稿人,发表一些闲适中充满睿智的文章。他在散文创作中擅长将中西文化精神融会贯通,对生活的艺术进行思考和剖析,因而形成了独特的文风。1935年,林语堂创办《宇宙风》,提倡一种“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格调”的小品文,此后写了《吾国与吾民》《风声鹤唳》《孔子的智慧》《生活的艺术》等文化著作,在闲适小品文方面进行了更深入的探索。
林语堂的散文和小品文所涉领域极广,他非常强调生活的艺术化,因而对散文的生活化和艺术化都有独到的见解。他认为,理想的散文语言要自然,节奏要和谐,不能远离生活和艺术,应好似在风雨之夜与好友围炉谈天,满怀情感,亦庄亦谐。优秀的散文可以像与高僧谈禅,充满对人生的见解和智慧,又可以像与名士谈心,抒发高雅的生活情调,看似散漫,却又欲罢不能,读其文如闻其声,听其语如见其人。
正因为有这样的见解,他的文章以闲适幽默、性灵超远为基本格调,并创造性地将西方的“humour”译成“幽默”,文字自然、生动、流畅,幽默但不粗俗,淡雅自成意趣。他将这些文字渗透到对生活的理解中,进而形成一种心灵体悟和智慧,拓宽了小品文的审美维度和空间,对读者影响甚大。林语堂先生不愧为一个“幽默大师”,他的文章直抒性情,文风清淡、隽永、甘美,他的幽默自成一派,一言一句中透着诙谐轻松的智慧,使艺术文化的审美不经意间通过轻快的文字渗入读者心间。
林语堂先生认为,生命中的每一天都是礼物,都是经历和祝福。在情绪跌宕时,不妨停下急促的脚步,环顾四周,用心去视、去闻、去嗅、去触。这样就不难看到,原来生活也可如这般轻快愉悦。无论是对文章还是生活,林语堂先生的态度总是如此。他晚年自诩为道家精神,性灵达到了洒脱超远的境界。因而,读者看他的散文,细品他的闲适精神,都能感受到他将高雅精致和朴素无华交织在一起,就像呷着香淡爽口的清茶。他告诉我们何为人生,让我们拥抱生活。
本书选取林语堂先生的文章,从享受的艺术、幽默的艺术、婚恋的艺术、处世的艺术、修身的艺术、交友的艺术、治学的艺术、说话的艺术、苦乐的艺术等角度出发,挖掘他“热心冷眼看人间”的智慧。他以生活的享受者和旁观者为立场,将人世间的一切纷繁都视为精彩的戏码。他告诉读者,生活就是投入情感和心境,认真地演戏,认真地观戏,进得去出得来,达到一种冲淡的心境。一个人的生活如果能够艺术化,他就不会被苦难艰辛所困扰,就会创造出自己的智慧人生。
王恬著的这本《听林语堂谈生活艺术》选取林语堂先生的文章,从享受的艺术、幽默的艺术、婚恋的艺术、处世的艺术、修身的艺术、交友的艺术、治学的艺术、说话的艺术、苦乐的艺术等角度出发,挖掘他“热心冷眼看人间”的智慧。他以生活的享受者和旁观者为立场,将人世间的一切纷繁都视为精彩的戏码。他告诉读者,生活就是投入情感和心境,认真地演戏,认真地观戏,进得去出得来,达到一种冲淡的心境。一个人的生活如果能够艺术化,他就不会被苦难艰辛所困扰,就会创造出自己的智慧人生。
林语堂是著名的国学大家、文学大家,对中国社会与文化的影响举足轻重。王恬著的这本《听林语堂谈生活艺术》立足这位大师,深挖经典,在旁征博引的同时,重在对文章妙趣和精义的提示及精神内涵和意旨的阐扬,文思敏捷灵动,语言生动活泼,阐述通俗明白,实为当代读者接近和学习大师经典的辅助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