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鲸生鲸世(海洋文学三部曲)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廖鸿基
出版社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廖鸿基著的这本《鲸生鲸世》是海洋文学的经典之作,更是国内难得一见的以鲸豚为主题的散文集。这些深蓝海洋中的鲸灵在本书的字里行间展露活跃的生命力。透过文字,读者可望见其润泽的身躯跃动于水面,打从心中喜欢而珍惜如此美丽的海洋生物。

1997年,《鲸生鲸世》获联合报读书人最佳书奖。

内容推荐

廖鸿基用亲切动人的笔调,为每一种他发现的鲸豚作传,给予这些海洋中的巨人和精灵美丽的生命剪影。赏读《鲸生鲸世》令人激动的文字,大海如在眼前,阳光照在碧海上,海像一面巨大的蓝色镜子,于其中映射另类时空的爱与死,令人在激切之外也有深思。

目录

启程

花纹样的生命——花纹海豚

黑与白——虎鲸

“ 奶油鼻子”——瓶鼻海豚

迷途羔羊——弗氏海豚

飞旋的心——飞旋海豚

斑斑点点——热带斑海豚

搁浅——喙鲸

带你回花莲——伪虎鲸

下水

寻鲸札记

鲸豚图鉴

试读章节

十人座小飞机从卑南溪口飞离海岸,秋天艳阳从海面上反射出大片灿黄晶亮。沧海茫茫,我怀疑小飞机将如何寻找这座偏远离岛——兰屿着陆。

是着陆了,茫茫大洋中有一条鲸竟然在兰屿这个小小岛屿着陆搁浅。

乘坐清早的第一班飞机,四名研究生已飞抵兰屿。我们刚结束为期两个月的海上鲸类调查计划,也搭上另一班近午的飞机赶来支援。

在海上做调查时,我常讶异于研究生们如何能够那样投入而且能够迅速辨认出海上鲸豚的种类。他们说,处理搁浅事件是很重要的基础训练,当你那样近切地抚触或者是解剖一条鲸豚后,在海上看到活生生的它们时,感受一定会更深刻、更亲切,而有所不同。

从传来的搁浅消息得知,这条搁浅的鲸体长五米,大约在一星期前也就是在中秋节前后搁浅,已经死亡。隔了这么多天,我想,它恐怕已经腐臭了吧。

出了机场,搭乘租来的汽车前往搁浅现场——朗岛村。

小路崎岖,紧傍着峻峭的山脉蜿蜒,许多靠海的火山集块岩被浪冲蚀成狰狞巧变的独立岩岬;海水清蓝透彻,海底岩礁因为水质透明而清晰浮露在视线里;山羊、鹭鸶伴着徜徉;雅美老人一路点头微笑……这是座美丽岛屿。如果鲸豚能够选择搁浅地点的话,它们的选择是否和岛屿的美丽相关?

对鲸豚搁浅的原因,至今没有定论。学术资料说,可能是它们的回声定位器官出了问题,可能是地磁的混淆,也可能是海岸地形造成了错综复杂的涌流……因为没有定论,所以想象空间仍然宽广。同年四月间,一条雄小虎鲸在花莲石梯港附近搁浅,我们在解剖它时谈论起搁浅原因,一位渔民朋友直鲁鲁地说:“是找无某啦!”想想,也不无可能。

这条在兰屿搁浅的鲸似乎选对了葬身地点,这里真是台湾四周难得一见的美丽岛屿。

过了朗岛村站牌不久,就看到了远处海滩上一串白骨胸椎已经被清理出来。好快的动作——原来邻村几个小学老师都过来帮忙。

下午,校长说:“这很平常,每年都有几只鲸上来;平常上课时,如果学生哗然大叫,那一定是鲸群近岸游过学校窗户边”,校长用得意的语调说,“这里是宝岛!”

搁浅的这条鲸已经腐臭,周围十几米全弥漫着腐臭味,外形已残败模糊难以辨认。体长五点零八米,下颌骨上仅有一对牙齿……从这些资料可辨认出这是一条喙鲸。研究生说:“这可能是一条银杏齿喙鲸。”

鲸的头骨裂了一边,胸鳍骨、胸骨、肋骨遗落了一些,根据目击这起搁浅事件的兰屿小朋友说,这条鲸中秋节就已搁浅,那时还活着,头部用力撞打礁岩。这期间,又经历过一场台风,这条喙鲸现在所处的位置是第二现场。

工作人员像是尽责的警探,详尽地搜索、记录命案现场的任何蛛丝马迹,也像是法医,穿戴上外科手术橡皮手套,握着解剖刀,在遗体上解析任何可能的线索。

喙鲸虽然死去多时,但它身上却是一片生机盎然。不知该如何来形容它身上涌滚的蛆,不止成千上万,它们拥挤、蠢动,在鲸体边缘它们被大量挤落,竟然像沙漏、水滴一样,绵绵不绝地在岩礁上滴落成一堆堆蛆虫金字塔。

饱满、肥胖、蠕动、匆忙,它们没有一只在任何一个片刻是静止不动的,像滚开的水,我仿佛听到它们扰攘争动的窸窣声。鲸肉、鲸油被蛆虫分解成一摊黏腻的黑色液体散布在岩架上,鲸体恍若一锅滚开的黑水,而蛆虫是黑水里滚动的白色泡沫。

解剖刀划下去,不晓得切断了几只蛆虫。

几个小朋友好奇地走过来,又捏着鼻子走开,他们说:“好恶心!一群恶心的人在做一件恶心的事。”

这和风丽日都成了腐臭弥漫的帮手。这铁定不是寻常人能够忍受或者愿意做的工作,的确是又脏、又臭、又恶心!为了取得学术研究的标本,为了更了解、更关心它们,这群研究生在这偏远离岛海岸从事着一件恶心但是美丽的工作。

那绝对不同于海上观察看到活生生的它们那般赏心悦目。今年八月,工作船在石梯港外海遇见了四条喙鲸,虽然和这四条喙鲸仅能远距离短暂接触,但它们的神秘和高贵是那样活生生地印刻在我们心里。在这里,它腐烂、长蛆、破败地瘫躺在礁岩上。

P86-88

序言

跨越界线

这是一本为还债而写的书,也是一部神奇的书。

一九九六年初夏,为了执行“花莲沿岸海域鲸类生态研究计划”,我拿着计划书四处奔走为经费募款。这计划算是台湾首次持续性的海上鲸类生态调查,虽有学术单位挂名,但实际上,全由民间执行,这样的海上资源调查计划,缺的当然不只是东风,可想而知,这计划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当时尽管已经出版个人第一本文学作品《讨海人》,但被认知的主要身份仍然是渔人,募款情况可说是处处碰壁,有些接洽虽然有继续进行的可能,但还需要等待申办流程,得等候些时日。工作船是自己的渔船,但船只要加油,工作人员得给付基本工资,若募不到经费,恐怕要错过最适合执行海上计划的太平洋夏季,而且一旦拖过隔年,整个计划恐怕将只剩空壳理想。

最后,因为出版了第一本作品的关系,我找到位于台中工业区的晨星出版社拜会陈社长。当得知募款不可能的情况下,念头一转,也许可以写一本鲸豚的文学作品来跟出版社预支版税。果然得逞,我当场签下出版合约,并借得二十万元经费。

船只加满了油,终得及时赶上夏季的海况,出航执行鲸豚调查计划。

我一边执行计划,一边得以等到后续的多笔经费赞助。无论赞助或借贷,对我而言都是压力,虽未在计划中挂名,但实际上就是计划执行人,而且,自身是个贫穷的讨海人,执行计划的过程中万一有闪失,都将给我造成一辈子的沉重负担。没办法给工作人员买保险,船上甚至连救生衣都缺乏。老天眷顾,我们顺利完成了三十个航次的海上调查工作。

接着,我还得面对当初签下并且预支经费已经用掉的出版合约,出版期限已迫在眉睫。于是,短短一个半月,我以这趟海上调查过程为主轴写成了《鲸生鲸世》这本书。

出版后,我没想到这本书的销售状况超过预期,老天算是换个方式支持了这个计划。没多久,我就还清了出版社的借款。更让人意外的是这本书延续的销售后劲。

之后,一九九七年,我着手规划及推行赏鲸活动,没料到遭遇许多阻力,这本书神奇地发挥其幕后的最大力量,影响了活动推行过程中的几位关键人物,相当戏剧性地让台湾赏鲸船闯过万难终于踏出重要的一步。书中写道:“事实上,它们(鲸豚)确实存在,在恢宏的空间里俯仰、跳跃,是我们关起门户封闭了自己。”

为了广结社会资源,大约经过一年筹措,一九九八年黑潮海洋文教基金会成立。这基金会成立初期参与的成员,有许多位是因为读了这本书而投入会务,自愿当志愿者的。我后来了解到,也有不少年轻学子因为读了这本书而选读海洋相关专业。  人是陆生动物,鲸豚是海洋哺乳动物,以高山大海为最大特色的台湾海岛,过去,海陆相隔,两种动物间的关系并不友善。《鲸生鲸世》出版后,人与鲸豚彼此间出现了和善的新关系。我们终于慢慢学会,以不同的视野和态度对待人世以外、陆地以外更广阔的大洋环境。

“借这次计划,我们艰难地踏出一小步,却也是解脱封闭,将视野延伸入海的一大步。”《鲸生鲸世》记录了这一步,并且,神奇地成为未来许多海洋行动能量的源头。

廖鸿基

二〇一二年十月三日

书评(媒体评论)

廖鸿基用亲切动人的笔调,为每一种他发现的鲸豚作传,给予这些海洋中的巨人和精灵美丽的生命剪影。鸿基描绘了它们的体态、动作、习性和族群,它们的贪嗔痴、爱与憎。我有幸在编辑过程中,逐篇地赏读了这些令人激动的文字,大海如在眼前,阳光照在碧海上,海像一面巨大的蓝色镜子,于其中映射另类时空的爱与死,追索与孤独。我也仿佛透过这些篇章改造了自己的一些品质。

——许悔之,著名诗人、作家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6 21:4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