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第一章 导论:问题与方法
第二章 哈布斯堡的维也纳:充满矛盾的城市
第三章 语言与社会:卡尔·克劳斯与维也纳的最后岁月
第四章 文化与批判:社会批评与艺术表达的界限
第五章 语言、伦理与表象
第六章 重访《逻辑哲学论》:一项伦理之举
第七章 维特根斯坦其人和他的后期思想
第八章 专业化与文化:现代运动的自杀
第九章 后记:异化的语言
注释
参考文献
索引
阿兰·雅尼克、斯蒂芬·图尔敏编著的《维特根斯坦的维也纳》探索了20世纪初期维也纳的社会与政治发展,回顾了那个天才成群而来的黄金时代。
本书不是一部关于维特根斯坦的传记,而是关于维特根斯坦和一座城市的关联。本书角度新颖而具有挑战性:于现世最重要的哲学家维特根斯坦、行将瓦解的奥匈帝国社会、华丽却又忧郁的世纪末维也纳,作者将以上三方面融为一体,探讨了维特根斯坦对道德和价值问题的个人态度及其完成《逻辑哲学论》之前的思想历程。
本书涉猎广泛却不繁杂,分析了建筑、艺术、新闻学、法学、哲学、文学、心理学等各领域中的重要思想,细致梳理出各领域之间的关联和对彼此的影响,是一部分量十足、包罗万象的维也纳思想史。
本书详述了包括维特根斯坦在内的许多著名艺术家、知识分子的生活及思想的形成,其中弗洛伊德、勋伯格、叔本华等广为中国读者所知。
维特根斯坦是一位生长于非凡的社会环境中的非凡哲人。他在哈布斯堡王朝统治晚期的维也纳度过了童年和青年时代,彼时的维也纳在建筑与艺术、新闻业与法理学、哲学与文学、心理学等各个领域成就辉煌。
阿兰·雅尼克、斯蒂芬·图尔敏编著的《维特根斯坦的维也纳》旨在还原20世纪初维也纳璀璨的文化景象下的维特根斯坦,一方面重建了维特根斯坦与同时代维也纳人之间、德语思想与该时代的艺术之间的关联及其重要意义,展示了现代世界从行将瓦解的奥匈帝国中诞生的过程;另一方面则展现出维特根斯坦是如何在同时代维也纳知识分子——如弗洛伊德、维克托·阿德勒、阿诺德·勋伯格、古斯塔夫·克里姆特以及奥斯卡·科柯施卡——的砥砺下,冲破沉闷幽暗的旧统治的牢笼,铸就自己独一无二的哲学思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