漠河的早晨如同一个挣脱妈妈怀抱的婴儿早早地降临。凌晨3点多,东方就露出鱼肚白,街道上开始出现熙熙攘攘赶集的人们,勤劳的清洁工已经将道路清扫得千干净净。也许是大自然的恩赐,天空下起了牛毛细雨,如果说唐代诗人王维诗日“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写的是西出阳关前的景色,那么与渭城相距万里之遥的北国漠河的雨丝也有异曲同工之妙。细雨洒落在树上、路上、房子上,就像涂上了一层亮油,一派清新而宁静,给久旱的漠河注入新的生命力。晨练的人们喜雨之情自不待说,他们将雨伞放在一边,任凭丝丝细雨轻轻地洒落在头上、衣服上,从容地跑着、走着;有的人干脆不带雨伞,张开双臂在雨中嬉戏,似乎早已渴望着这难得的甘霖。
早市的蔬菜既新鲜又便宜,绝大部分是当地农民自产自销的。墨紫的茄子、碧绿的青椒、橙黄的土豆、雪白的萝卜、火红的番茄等等,各色各样的蔬菜应有尽有。那蔬菜上白茸茸的细毛水亮亮的,都是刚从菜园里摘下来的,不用说买回家去做着吃,就是看上一眼你也会垂涎欲滴的。况且蔬菜价格相当实惠,五毛、块把一斤,最贵的不超过两块,这些菜都是施农家肥的,没有任何污染,你尽管放心食用。这里的老百姓菜篮子拎得是那样的开心和舒心,经济负担仅此而已,心理负担全然没有。这与生活在大城市为菜篮子所烦恼的人们相比,简直是神仙过的日子。
早餐后,我们驱车前往与西林吉镇相距88公里的北极村。车行在大兴安岭林区,并没有先前想象的那么参天古木、遮云蔽日,呈现在眼前的是清爽、明了的新生树林。23年前那场“冬天里的一把火”吞噬了浩浩荡荡的原始森林,而后崛起的是一片温柔的绿意:那坡连坡、岭接岭,泛着绿浪的是落叶松林;那枝干黛青苍劲、终年翠绿的是樟子松林;还有那亭亭玉立、浑身通白嵌着紫纹、不愿安分的白桦林。她们是那么欣欣向荣、欢快地生长,真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啊!此时,你的眼前并不感到单调,心中油然升腾的是一种生机勃发、不屈不挠、气势雄浑的伟力!
绿意尚未赏尽,车却早已停在北极村口。北极村是漠河县的最北端,拥有中国最北的边境线。她历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活动的踪迹,明代漠河地区奴尔千都司下设的木河卫就是现在的北极村的遗址,清朝咸丰十年(1860)开始有常住人口定居。从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地图上看,发源于内蒙古自治区的额尔古纳河与发源于蒙古人民共和国的石勒喀河在漠河县洛古河村恩和哈达山峰脚下汇合成了黑龙江,清冽的江水如同一条晶莹的飘带飞舞在锦鸡的鸡冠上。以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为界,隔江相望的是俄罗斯阿穆尔州的伊格那思依诺村,在碧水、青山、蓝天、自云衬映下,是那样的恬静、安详。
七月流火、艳阳高照、花团锦簇,是游历的良辰。这是人们一般的常识。然而对于漠河之行的我们来说,却错过了最令人神往的“北极光节”(又称为“夏至节”,正是中国农历夏至日)。夏至是中国白昼最长的一天,而在漠河,由于大气和地面物对阳光的散射,夏至前后的几天基本上没有严格意义上的黑夜,太阳从落山到初升最多仅三个小时,所以,人们把夏至的漠河称为“不夜城”。
P44-45
他的散文缘事而发,陶冶审美情趣,培养健康心理,给人的是一种心灵的洗涤和彻悟。
他的小说流露出细节的真实和人性的善良,带给读者清新气息,引发人生价值观的思考。
——中国当代文豪蒋子龙
平生虽然喜欢写点文字,但积篇成集的想法不曾有过,因为自知文采黯淡于世人无益,至多闲时自我翻翻而已。这次在几位挚友的撺掇下,竟心血来潮将星散的文稿归类整理,送审付梓。
记得1977年岁末参加高考,翌年春有幸走进大学校门,《古代诗文选》课程的开篇便是《伐檀》,印象最深的一句是“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稼”便“不穑”是千年定律,一直激励我以勤补拙。文学创作亦如此,故赋集子为《稼穑集》。
集子编排分为两部分,前为散文,后为小说。散文分四章,粗略按照描绘景物、叙述轶事、状物抒情、记写艺人的顺序排列,当然难祛叠合交错之嫌。四篇小说则按写作先后排列。
人生是一场周而复始的循环。当年我出了大学校门走上执鞭从教之路,偶然的机遇使我弃教从政,退休赋闲我又重新拿起笔圆我一生的梦想。一圈走下来,欣慰的是结交了一帮趣味相同、价值观贴近的文友。这不可谓不是我的一大财富,正是他们真诚的给力,才使我的创作生活丰润而精彩。记得我写小说《枇杷飘香时》,成稿后,余杭区作家协会老主席徐振武先生帮我润色,充实了浓郁的乡土气息纽约商务传媒集团董事长、香港《华人》杂志社总编辑冰凌先生给予支持刊载;小说见刊,知名电视连续剧《天下粮仓》制作人何欣先生及著名作家葛树法先生领衔改编拍摄成新媒体电影《恋上枇杷爱上她》上网播放。若说成事,尚仗各位新朋老友的帮助,郑凯军、甘士民、何永强、平楚良、郎小浩、陈根法、赵焕明、杜连法、吴明龙、洪春幸、袁伟盛、何云飞、王凯等诸先生或助力,或指点,受益匪浅。纽约商务出版社、杭外葭博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倾情出力。更深受感动的是当代文豪、中国作家协会荣誉副主席蒋子龙先生为文集拨冗作序,提振了鄙人日后文学创作的自信。
初尝出版集子,无经验可鉴。从文字、体例、设计等方面检验皆存瑕疵,请诸位文友不吝教正,当感激不尽!
钱杭根
2016年5月
金秋,央视教育台演播厅正举行“2012互联网文化季”颁奖盛典,钱杭根满怀喜悦信步走上领奖台。这是由北京市委宣传部支持,北京网络媒体协会联合全国15家知名文学网站举行的网络小说大赛。小说《天意》从2.4万余篇参赛作品中脱颖而出,成为19篇获奖作品之一,获得二等奖。
孩提时代的钱杭根,父母给点零用钱舍不得花,却花在小人书摊上。那时候,薄点的连环画册一分钱可看两本,厚点的只能看一本。一套60本的《三国演义》连环画册,他花了一年的零用钱才看完。20世纪70年代初,他成了一名知青,从美丽的杭州来到东北边陲。那是个文学荒芜、思想贫瘠的年代,可连队里就有胆大妄为者居然传看禁书。他是连队事务长,在一间僻静的办公室里,邀集几个不怕死的家伙聚在一起“偷看”,什么罗曼·罗兰的《约翰·克里斯多夫》、大仲马的《基督山伯爵》、小仲马的《茶花女》、司汤达的《红与黑》等等,屋里俨然成了法国文学Party。他们中还有几个偷唱“黄色”歌曲,用口琴伴奏,喜滋滋地哼起《喀秋莎》《红莓花儿开》《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等等苏联情歌。
看,这就是文学艺术的魅力,不管怎么禁锢,总有一批天不怕、地不怕的人敢冒天下之大不韪。他是幸运的,在那个精神枯竭的年代能沾点文艺汤水,沐浴文学甘霖。1977年末国家恢复高考,他通过初考、统考,获得本系统考生语文考试最好成绩9S分(总分lOO分)而被师范院校中文系录取。在1.5万余名报考大军中,他一个区区初中生PK成千上万高中生,成为13名准大学生之一,这要感激文学赐予的力量,没有文学基础就不可能有突来的成功。
进入高等学府,他愈加痴迷文学。十年浩劫结束,文学书籍十分匮乏。一次,听说新华书店明天早上将出售巴尔扎克的《高老头》,他兴奋至极,约同学天不亮跑到距大学五六里外的新华书店排队买书。买到书,如获至宝,结果上课迟到挨批评,但心里却是甜的。遇到有些乏味的课,这帮文学青年借机溜出校园,泡在电影院里。一部《早春二月》,看了不下四五遍。到了大三大四,肚里有了点货,大家都想当作家似的,纷纷熬夜写作,向多个文学期刊投稿。那时,谁也不会想到挣点稿费,就为了心里那拨文学情结。可惜笔力欠缺,留下了一个个遗憾的文学梦。
大学毕业后,他任中学语文老师。虽没中断浏览文学读本,但教书毕竟是主业,动笔只是写些教学论文。在十余年的教育生涯中,他在全国50多家教育期刊上发表了100余篇教学论文,并任一家省级教育期刊的兼职编辑,显现了扎实的文字功底,可是文学的创作仍然是空白。
他是个不做则已、做则求成的人。出色的工作得到了普遍认可,先后担任教育行政部门和政府有关部门领导,因公务繁忙,无暇涉足文学。真正使他旧梦重温的是转岗到政协工作,联系文教卫口子,与兴趣合一,又有充足的业余时间。有一次,他参加杭州市政协会议,会后去一个叫半山村的桃花园参观。看到漫山遍野的桃树桃花,勾起了文学情思。他把所见所闻写成散文《十里桃花半山红》,投到省政协《联谊报》,未曾想一炮见“红”。从此,他的文学思绪像钱江潮水翻腾回还。每当有机会出国学习考察,他都会注意搜集有关资料、实地采访,在旅途上完成初稿的写作,回国后修饰定稿。这些年来,他发表了一些描写外国风俗人情的散文,如《加勒比海之光》点出了劳尔·卡斯托罗领导的古巴经济改革的萌芽,《漂浮在运河上的阿姆斯特丹》描写荷兰首都的环保生态,《情满兰卡》叙述了斯里兰卡外交官对中国人民的深情友谊,《普纳荷之魂》追忆了夏威夷普纳荷学校百年间涌现出了孙中山和奥巴马两位大国总统的轶事等等。在国内,他也一样,每到一地见之闻之后就有写作冲动。踏上美丽的昆明,没有急于游览滇池,而是探访老乡,记录浙商艰苦创业的足迹(《布艺国里余杭人》);来到江苏大丰中华麇鹿园,叙写了世纪硝烟里的中华麋鹿辗转欧洲回归祖国的故事(《“游子”归》);奔赴首都北京,拜访了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黄华先生,将他身榻医院心念家乡发展建设的感人事迹倾注笔端(《拳拳故乡情》);置身湘西旅途,描绘了张家界的美丽神奇,凤凰古城的敦厚好客,令人快慰(《湘
风华正茂的岁月,他走进了北国那片梦牵魂萦的黑土地,耳闻目睹了一代知青的清纯善良、痛苦彷徨、悲欢离合,许许多多的人和事刻在心窝,梦里再三,不曾忘怀。每当夜阑寂静时,知青岁月一幕幕地浮在眼前,催促他拿起笔将它们记写下来。20lO年,他以北大荒知青经历为蓝本,创作了短篇小说处女作《约定》,发表在《西湖》文学月刊上,圆了他写小说的文学梦。自那以后,他的文学梦越做越长。第二篇知青小说《天意》,写毕后挂在“红袖添香”小说网上,参加“2012互联网文化季短篇小说大赛”,入围获奖。这是个全国性的大赛,评选过程中竞争十分激烈。先由15家小说网站专业编辑把关,推荐出2.4万余篇作品;再由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大学生评审团按照统一标准对初评作品打分写评语,选出S9篇作品;最后由专家评审团盲评,从题材内容、思想立意、审美趣味、人物形象及原创性等各个层面进行遴选,逐一评分,选出19篇获奖作品并确定奖级。北京网络媒体协会将获奖小说结集,交由北京出版社付梓,书名为《网得锦鳞出水来——网络短篇小说精选》。获奖作品有一定含金量,专家如是评价:这是史上第一部短篇小说大赛优秀作品合集,也是网络新媒体与文学创作亲密接触的完美体现。编者在《序言》里对部分获奖作品作了中肯评价:“《天意》讲述了20世纪80年代知青返乡的故事,朴实的语言记录着那个年代特有的人世遭际,命运的悲剧感与人物的纯真善良形成巨大张力,在平静叙述之下映射出人性的光芒。”文学评论家、资深编辑、北京作协理事兴安先生一言蔽之:“《天意》人物形象耐人琢磨。”纯情青春小说《枇杷飘香时》写毕后为香港《华人》杂志总编辑冰凌先生认可,发表在《华人》杂志上。其后又被原浙江电影制片厂资深厂长何欣先生看中,改编成电影剧本《恋上枇杷爱上她》,历时两个月完成拍摄、制作任务,是年已上网在360影视、腾讯视频、百度视频、优酷、乐视网、56网、酷6网、PPTV网络电视、PPS影音、响巢看看、1905电影网、华数TV等诸多平台播放,获得观众的肯定。
钱杭根是共和国的同龄人,经历了那时的曲折历程,因此,他的小说采用现实主义的手法,将身边那些跌宕起伏的人和事选择、塑造、记录下来。所以,小说的字里行间流露出细节的真实和人性的善良。此外,他较好地承继了传统写法之精华,不装腔作势抑或玩弄文字游戏,而是踏踏实实、完完整整叙述故事,带给读者一些清新气息,引发人们对人生价值观的思考。
他的文学梦刚刚拉开序幕。文学给他惬意,给他喜悦,给他力量,催他奋进。曾与他下乡一地的杭州知青、著名女作家张抗抗鼓励他说:“你信上写的当年那个食堂小屋子,四个男生抽烟喝酒的友谊,一定有许多故事,倒是有意思的。你可试试看。”是的,积攒在钱杭根记忆深处的知青生活素材浩如烟海,期待他在有生之年将这段宝贵的人生经历原汁原味地变成文字。
稼是播种的意思,穑是收获的意思,因此钱杭根著的《稼穑集》以“稼穑集”命名之。全书编排分两部分,前为散文43篇,后为小说4篇。散文粗略按照描绘景物、叙述轶事、状物抒情、记写艺人的顺序排列。小说则按写作先后排列。内容丰富,可读性强。稼是播种的意思,穑是收获的意思,因此书名以“稼穑集”命名之。全书编排分两部分,前为散文43篇,后为小说4篇。散文粗略按照描绘景物、叙述轶事、状物抒情、记写艺人的顺序排列。小说则按写作先后排
钱杭根是共和国的同龄人,经历了那时的曲折历程,因此,钱杭根著的《稼穑集》采用现实主义的手法,将身边那些跌宕起伏的人和事选择、塑造、记录下来。所以,字里行间流露出细节的真实和人性的善良。此外,他较好地承继了传统写法之精华,不装腔作势抑或玩弄文字游戏,而是踏踏实实、完完整整叙述故事,带给读者一些清新气息,引发人们对人生价值观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