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星、张燕主编的《亚洲类型电影(历史与当下)》是对亚洲主要电影生产国家电影生产创作的梳理和总结分析,涉及韩国、日本、印度、越南、伊朗等国家的电影,围绕电影产业发展、电影创作生产以及电影发展进程等角度进行分析论证,试图从整体上反映亚洲电影当下的生状况。
序言 亚洲类型电影的尝试与拓展
一、内地类型电影研究
周星:新型武侠电影创设类型的探索——关于《师父》的分析
黄式宪:类型电影创作:究竟要不要具有一定的文化品位?
陈旭光:本土化、杂糅性与体制内的“作者性”:解析中国电影类型化发展的
几个关键词——以《白日焰火》《九层妖塔》《火锅英雄》为个案
索亚斌:东风夜放花千树——2015年中国电影类型片审视
李彬:当我们谈论类型时,我们在谈论什么?——以中国公路电影类型创作为例
王昌松:解读中国青春类型电影
王玉良:战后中国电影对好莱坞“黑色电影”的模仿与变异(1945-1950)
王冰雪:爱情都市:景观化实践中的新世纪华语爱情电影
张书端:类型策略与作者风格的融合——《烈日灼心》《白日焰火》对国产电影的启示
王则蒿:宗师与刺客的一步之遥:世纪初华语“文艺片”与华语文化的后现代症候
欧阳家庆:“青春电影”:“跨地”的流动与多元性的文化表征
张斌、关睿:银屏老凤传新声——2010年以来我国纪录电影创作简论
郭春宁:记忆的考掘:动画式纪录片之探索
丁柳:论电影语言在戏曲电影中的虚实艺术表现
张乐山:论姜文电影的喜剧狂欢
二、港台类型电影研究
何威:香港电影发展前瞻——类型电影的兴衰或决定了港产片的前景
张燕:香港歌舞片:亦中亦洋亦真亦幻
李鹰:香港法庭片中“侠文化”的承袭与流变
王平:喜剧性的来源——论成龙动作喜剧中打斗动作的节奏感
杨宣华、李媛腓:香港动画电影音乐发展研究
陈亦水:岛屿一隅:台式“小清新”可能成为一种亚洲类型电影吗?
郑睿:作为情节剧变体的“琼瑶电影”
三、韩国类型电影研究
姜乃英:韩国情节剧类型片
丁珊珊:近年来韩国类型电影发展综述
杨宣华、李成桢:从《夺宝联盟》和《暗杀》看韩国犯罪片配乐新潮流
纪晓楠:“英雄情结”的滑稽突显——后现代视野下韩国黑帮电影人物的形象嬗变
汪少明:韩国电影中教师的负面形象研究
张颢:2012-2015年韩国李氏朝鲜王朝政治亚类型影片分析
闵思嘉:从“一本两拍”等现象看中韩合拍项目的风险与机遇
四、日本类型电影研究
郑炀:边缘边远族群的银幕想象和记忆真实——战后日本电影的冲绳形象初探
王玉辉:中日恐怖电影研究的比较学分析——兼论中国早期电影《夜半歌声》(1937)
王温懿:“反权力者”的权力再配置阴谋——日本战后思想流通之始末:以20世纪60年代粉红电影为原点
陈伟:花与火之歌:北野武电影的暴力与诗意
潘沁:“幻想”的表象——宫崎骏动画电影中的风景
赵益:细田守动画电影与日本文化相关性
刘健:日本机甲动漫电影的发展历程与文化主题探源
杨宣华、苗杰:是枝裕和的日本家庭情节剧中的音乐造型
五、其他亚洲国家类型电影研究
皇甫宜川:亚洲类型电影研究充满新意与令人鼓舞的想象空间
聂伟、杜梁:模糊身份、晦暗记忆与神秘主义——阿彼察邦作品中的森林意象建构
崔颖:新世纪泰国爱情电影创作概况
郝天石:泰国恐怖类型电影中的母题与视听艺术特征研究
谭政:2015年宝莱坞电影类型浅析
屠玥:机遇与藩篱——加工外包业务影响下的印度本土动画电影
李姝:从女性意识觉醒到女性作者电影——当代印度女性电影创作述评
龚一舟:第三世界的家庭寓言——伊朗电影《纳德与西敏:一次别离》的人物形象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