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绍功是老中医,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其任职研究室主任的中国中医研究院是中国中医的制高点。沈绍功多次登上北京卫视《养生堂》录制节目,反响强烈,节目应广大观众要求多次重播。
沈氏女科历经逾六百年的行医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掌握了可信有效的“绝技”,成为中医学界的一颗明珠。而且历代沈氏女科的传人都讲究“防治未病”的养生之道,即通过养生手法来调理身体,保持身体的气血畅通、阴阳平衡,五脏强健。经过大国医沈绍功老师的讲解,读者朋友可以马上开始实践执行书中的养生智慧和方法。
国医大师沈绍功在《大国医讲了你才懂》中讲解了诸多疾病的成因及预防之道,倾囊相授50余年的行医智慧、心口相传的养生良方,让读者既能学到不少中医养生的原理和方法,还能体会到祛病强身、延年益寿的快乐。
沈氏女科创建600年以来,历代传人都讲究“防治未病”的养生之道,在看病救人之余,不遗余力地向社会大众传递这种正确的养生观念,也收到了很好的反馈,建立了很好的口碑。
“防未病”的重点在于通过养生手法来调理身体,保持身体的气血畅通、阴阳平衡、五脏强健,只有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才能有强大的抵抗力来对抗疾病的侵袭。“治未病”的重点在于通过养生的手段来预防疾病的发生,长远来看,养生保健亦有“治未病”的功效。
沈绍功著的《大国医讲了你才懂》讲解了诸多疾病的成因及预防之道,分享了沈氏女科600余年来积累的养生经验和方法,帮助大家从错误的生活方式中走出来。中医养生的道理并不难懂,只要认真读、好好学、多练习,就能学到不少中医养生的原理和方法,体会到祛病强身、延年益寿的快乐。
心血管疾病是怎么患上的?
在你“任性而为”的时候,殊不知病灶已经悄悄地“侵入”五脏六腑之中。无规矩不成方圆,无五音难正六律,五脏六腑自有要你遵循的“戒律清规”。
1.高热量食物吃太多,痰湿瘀阻血脉
随着我们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饮食的种类和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以前,大多数人的饮食还是以五谷果蔬为主,八十年代以后我们的食谱就渐渐丰富起来了,其中高热量的食物比重增长很快,随之而来的就是逐年增加的心血管疾病患者。
曾经有位40来岁的男性患者,因为在单位体检查出了高血脂,便来找我寻求办法。我在询问病史的过程中,了解到他母亲患有冠心病、心绞痛,而且是前不久因为心脏疼痛才去医院查出来的。我问他是不是你家人都爱吃肉,他反问我怎么知道的,我说你和你妈妈的病告诉我的!
后来他说,他家在改革开放以后因为做生意条件慢慢好了,家里人都觉得有钱了就应该好吃好喝,于是老妈做饭顿顿不离肉,炒菜可劲儿了倒油,油大肯定香呀!但后果就是老妈得了冠心病,儿子也得了高血脂。其实,他妈妈的冠心病就是高血脂发展而来的,只是高血脂一般没有什么症状,不去医院检查就不知道。
高血脂在中医上属于痰湿瘀阻血脉,高热量食物在古代讲都是肥甘厚味,脾胃很难消化,吃得过多超过脾胃的消化能力就变成了痰湿,痰湿又会阻碍脾胃的消化功能,形成恶性循环,最后痰湿堆积过多,留在血管中就形成了高血脂、动脉硬化、冠心病,痰湿聚集,堵住心脏血管,心脏缺血就成了心绞痛、心肌梗死。
从西医上讲,我们吃进去的食物主要转换成两种能量:脂肪和糖原。糖原在体内是很少的,我们运动30分钟左右基本就把它消耗完了,接下来就开始消耗储存的脂肪。如果你吃的高热量食物多,在体内转化的脂肪和糖原也就多,再加上如果你只吃不动,连糖原都消耗不了,那么脂肪就会慢慢堆积起来。当脂肪堆积在你的身体里代谢不过来时,就转化到了血管里,你的血脂就升高了。这就是俗称的高脂血症。
脂肪在血管中继续堆积,沉积在动脉壁上你就又得了一种新病:动脉粥样硬化。接下来你哪个器官的动脉有粥样硬化,哪个器官就会出问题。心脏动脉血管硬化就得冠心病,时间久了血管堵塞就得心肌梗死;大脑动脉粥样硬化时间久了,一旦阻塞血管就会发生脑梗死;除此外,肾脏、四肢的动脉都可以硬化。
我见他听得有些害怕,便把话锋转了一下,接着对他说,你还是初期,只要按要求好好调理是很有可能恢复的。首先你得意识到这个问题跟你的饮食关系很大;接下来就要整体调整饮食结构,少吃甚至不吃肉,多吃瓜果蔬菜;同时还要适当地锻炼身体,促进机体的代谢。
这位患者回去一个多月后有一天突然又来找我,我本以为他是来继续调理的,结果他是来告诉我他的血脂完全正常了,真是又惊又喜。
现在我们身边到处都是高热量食物,汉堡、油条、方便面、蛋糕、巧克力、各种肉食……吃完主食又去补充一堆零食,热量越积越高,远远地超过了心血管的转换负荷,时间久了心血管就会开始“抗议”。
与其一饱口福之后经受病痛,何不细水长流地享受美食呢?其实你只需要每天少吃一点儿高热量食物,就能够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概率。除此之外,如果你血脂高的话,不妨试试我的这几个食疗小方,坚持一段时间,再来看看你的血脂情况是否有所改善。
P28-30
防治未病才能不得病
无论是在门诊中还是生活中,总有人问我:“沈老,您都快80了,身体还那么棒,气色也好,是不是有什么独家的养生秘诀?能不能教给我们两招儿?”还有些朋友很有想象力,觉得我们中医一定有只给自己吃的“传家宝”,因此总有人向我寻求他们臆想中的“灵丹妙药”。
我经常笑着对他们说:“秘诀不是没有,不是靠什么‘灵丹妙药’,其实最重要的还是要靠日常的养生。”
这句话是我的心里话。我们中医和大多数人都一样,也吃五谷杂粮,偶尔也会生个小病,只不过我们会通过养生保健的方式,来维持自己身体的阴阳平衡,呵护自己的五脏六腑,调整自己的心态和情绪,让自己远离大病,延年益寿。说白了,就是通过养生的方式来“防治未病”。
凡事都是因果关系。从医学上看,病是什么?病就是“果”,你长期的错误习惯和生活方式是“因”。没有那个“因”,也就不会结出生病的“果”。是不是这样?简单地说,如果你今天睡觉时被风吹着肚子了,第二天你就会拉稀,这是很明显的因果关系。
但是有一些因果关系并不明显,或者很多人根本没注意到,这就是我在这本书里要讲的。你在生活中养成了种种习惯,这些习惯就像潜伏在身体里的毒素,一天两天看不出来,但是日久天长,毒素越来越多的时候,就发展成了病。难治的慢性病、妇科病、癌症等很多病都是这样来的。
还有一些人,明明知道有些饮食习惯、生活方式不好,不适合自己,却把控不住自己,这就是在“找病”。我常说“你不找病,病不找你”,就是这个意思。“防治未病”其实就是让各位把生病的“因”去掉,让你真正从源头之处远离疾病。
自沈氏女科创立以来,历代传人都讲究“防治未病”的养生之道,在看病救人之余,不遗余力地向社会大众传递这种正确的养生观念,也收到了很好的反馈,建立了很好的口碑。
为何“防治未病”有如此突出的效果?大家要从两个方面来看:一方面,“防未病”的重点在于通过养生手法来调理身体,保持身体的气血畅通、阴阳平衡、五脏强健,只有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才能有强大的抵抗力来对抗疾病的侵袭。
另一方面,“治未病”的重点在于通过养生的手段来预防疾病的发生。例如,肝气郁结的女性,表面上看只是肝气不顺、郁结于肝,但是从长远来看,长期肝气郁结会导致乳腺增生甚至癌症的发生,一旦到那个时候,病就变得十分难治了。长远来看,养生保健亦有“治未病”的功效。
中医养生就是这样,道理并不难懂,只要认真读、好好学、多练习,就能学到不少中医养生的原理和方法,体会到祛病强身、延年益寿的快乐。 中医有几千年的历史,博大精深,中医养生的方法有很多种,包含食疗食补、推拿刮痧、针灸艾灸、意疗体疗等多种方式,针对性强,既安全又有效,对人的副作用小,这是全世界公认的。
每年,我都能接触到来自世界多个国家的、来学习中医的学生,他们本着兴趣而来,却在这里发现了中医惊人的效果,相信他们会把中医发扬光大,造福全世界的人民。
所以,我常常对我的患者朋友以及身边的亲朋好友说:“你与其等到自己生了病再去医院排队就医,不如多想想我如何才能不生病。其实做法很简单,就是平时跟着中医来学一些养生保健的方法,防治未病,强身健体,这才是让你真正远离疾病的关键所在。”
沈氏女科的全称是上海大场枸橘篱沈氏女科,从明朝初期至现在,世代悬壶济世,传承21代,至今已有600余年的历史。从第18世传人沈祥之先生起,沈氏女科在保持治疗女子疾病这一强项之外,扩大了治疗范围,男女均治,涵盖儿科、外科、肿瘤、皮肤、骨科、肛肠、五官等各科,已发展成为全科中医。
在这本书里,我根据自己的经验,向各位读者讲解了诸多疾病的成因及预防之道,并把沈氏女科600多年来积累的一些经验和养生方法送给大家。希望我的这本书,能帮助大家从错误的生活方式中走出来,对健康多一分的关注,你将会收到十分的回报。
我相信现在的人都追求工作好、形象好、学习好、家庭好、感情好、朋友好,但没有身体健康的保障,其他再好也像沙子堆成的城堡,一碰就倒。
沈氏女科第19代传人
中国中医科学院主任医师
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享受者
沈绍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