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染血的王冠(不列颠王权和战争史)/指文战争事典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世界史
作者 赵恺
出版社 吉林文史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赵恺著的《染血的王冠:不列颠王权和战争史》本书将首次以战争和王权更迭为线索,全境式地展现英伦三岛在这四百年间的风云变幻,抒写由诸侯争雄至资产阶级革命、君主立宪政体确立的漫长历程,并解开一个个围绕着王位争夺和战争变幻的历史谜题,向读者展现了历史的变迁和人对于王位、权利的争夺,情节跌宕起伏。

本书作者以客观的角度叙述,完美展现了这四百年间的兴衰。

内容推荐

依照英国2010年土地所有权的登记资料,英国土地的三分之一,也就是2000万英亩在世袭贵族的名下。这些贵族一共有3。6万人,占英国人口的0。6%。他们的祖先大部都可以追溯到1066年诺曼征服时“征服者”威廉麾下的骑士们。

私生子出身、开创千年基业的“征服者”威廉究竟来自何方?

金雀花王朝的奠基人亨利·安茹,为什么愿意迎娶一位年长其11岁、已有2个女儿的离婚女人?

限制英国王权、被后世传颂的《大宪章》的签署是否真的标志着民主、共和?

爱德华三世如何战胜自己的母亲——历史上著名的“毒后”伊莎贝拉,从而君临英伦?

漫长的英法百年战争中,英王们到底是如何长期在战场上保持着优势的?

残酷的玫瑰战争后,英国的王冠是如何戴在了亨利·都铎的头上?

先后迎娶过6位妻子的亨利八世是否真是一个用情不专的渣男?

有着悲怆童年、立志终身不嫁的伊丽莎白为何能够战胜诸多强敌,最终带领英国走出血腥、迷茫的黑暗时代?

“护国公”克伦威尔究竟是民主的救星还是独裁的军阀?

“光荣革命”到底是如何未流一滴血建立起延续至今的英国君主立宪制?

《冰与火之歌》里所有“权力的游戏”都可在赵恺著的《染血的王冠(不列颠王权和战争史)》中找到历史原型……

目录

前言

楔子

 冰与火之歌

 鹰旗下的阴影

 群鸦的盛宴

第一章 金雀花开

 维京之灾——龙头战舰阴影下的盎格鲁-撒克逊诸国

 列王纷争——诺曼征服前围绕英格兰的政治博弈

 铁骑纵横——诺曼底公爵威廉对英格兰的征服之旅

 上帝之名——十字军东征和“红颜祸水”埃莉诺

 狮心兄弟——理查一世和约翰治下的金雀花王朝

第二章 百年纷争

 少主中兴——“最伟大的骑士”威廉·马歇尔和亨利三世的人生

 勇敢的心——“长腿”爱德华和华莱士之间的江湖恩怨

 消长之间——百年战争前的英、法两国政治困局

 骑士挽歌——大视野下的英法百年战争(上)

 暴政肆虐——大视野下的英法百年战争(下)

第三章 都铎王朝

 圣女之谜——圣女贞德的传说和真相与英法百年战争的终结

 玫瑰战争——群岛的分裂和再统一

 真实童话——亨利八世的私生活和英国的宗教改革

 童贞女王——伊丽莎白女王的崛起

 纵横大洋——英国海权时代的曙光和都铎王朝的终结(上)

第四章 王权兴衰

 无敌舰队——英国海权时代的曙光和都铎王朝的终结(下)

 火药阴谋——斯图亚特王朝的草创和英属北美殖民地的萌芽

 兵连祸结——三十年战争的爆发和隔岸观火的英格兰

 名将对垒——三十年战争的丹麦阶段和查理一世的执政危机

 王旗陨落——古斯塔夫军事改革和三十年战争的终结

第五章 弑君之斧

 内战爆发——查理一世与议会的冲突和苏格兰叛乱

 模范铁军——克伦威尔的崛起和英国内战的逆转

 护国公——克伦威尔征服不列颠群岛和对外扩张

 大狂欢——王政复辟与英荷战争

 大同盟——光荣革命和英国介入欧洲纷争的序幕

后记 辉煌与沉寂

参考资料

试读章节

在以灰白色悬崖而闻名的多佛(Dover)附近,恺撒以舰载的石弩和火箭猛攻凯尔特人的侧翼。经过一番鏖战,罗马第十兵团的鹰旗首度飘扬在不列颠群岛的土地上。但习惯了风平浪静的地中海的罗马海军,显然不适应阴晴不定的英吉利海峡。随着负责运送骑兵的18艘战舰被狂风吹回欧洲大陆,失去后援的恺撒只能放弃深入内陆的计划。英国史学家则在恺撒撤军的问题上大吹法螺,宣称罗马军队大败而回,恺撒仅以身免。甚至高卢人也深受不列颠人民抗击“罗马法西斯”的鼓舞,令恺撒不得不在高卢采取怀柔政策。恺撒征服高卢之路走得磕磕绊绊,但他还不至于像《不列颠诸王史》所说的那样“变成了一只温顺的绵羊”。

公元前54年的春季,恺撒再度发动了对不列颠的跨海远征。经过一个冬季的准备后,恺撒手中已经拥有800艘战舰和运输船,足以运载高卢军团的半数(5个兵团,总计约23000名步兵和2000名骑兵)。据说,不少非军事单位的船只也如影随形般跟着恺撒的舰队,这些私人船只主要为罗马的商人和奴隶主所有。他们如同鲨鱼闻到了血腥味,希望能从恺撒的军事胜利中分一杯羹。

恺撒第二次远征不列颠的登陆地点,史学家向来有着不同的看法。但根据恺撒本人的说法,虽然事先选定了更为有利的登陆地点,但由于风暴的影响,罗马舰队最终被迫在前一年的登陆点——多佛附近登陆。这一次,罗马人几乎没有遭到对手像样的阻击。根据抓到的俘虏的口供,不列颠的凯尔特人本已布防完毕。但他们看到海上驶来的舰队数量后吓得逃离海岸,躲到地势较高的地方组织防御了。这使罗马人有充分的时间在海滩上建起堡垒以保护停泊在岸边的船只,登陆工作进行得相当顺利。

虽然一场风暴再度摧毁了罗马远征军的锚地,但恺撒依然决定率军深入。顺利横渡泰晤士河后,恺撒遭到了难缠的对手——由部落首领卡西维罗尼斯(Cassivellaunus)指挥的战车部队(chariot)。以方阵为主的罗马步兵很不适应这种高机动性的部队。恺撒曾对不列颠人的战车运用有着详尽的表述:“在车战开始时,不列颠人驾着战车遍地而来,同时投掷标枪。一般来说,狂奔的战马和车轮的嘈杂声足以使士兵惊恐万状,溃不成军。在马队冲开一个缺口后,他们便从战车上跳下来,徒步作战。同时,战车的御者驾车稍稍向后退,把战车摆到合适的位置上,使他们的主人在寡不敌众的时候能够顺利退到自己的阵线。就这样,他们把机动部队的灵活性同步兵的稳定性结合起来,而且经过每日训练,达到了非常熟练的程度。即使在陡峭的斜坡上,他们也能控制住奔驰若飞的战马,迅速勒马停蹄或转辔他去。他们能沿着车辕跑动,站到车轭上,然后像闪电一般回到车里。”

不过,卡西维罗尼斯也存在软肋。和大多数凯尔特部族首领一样,卡西维罗尼斯在外交方面乏善可陈。虽然在《不列颠诸王史》中,蒙茅斯的杰佛里将不列颠凯尔特人联盟的分裂归咎于凯尔特部族里一名贵族和卡西维罗尼斯的私人息怨,但从理性的角度分析,以自然经济为主的凯尔特人无法支撑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罗马远征军虽然在不列颠战车的袭扰下疲于奔命,但仍可以在固守滩头阵地的情况下,不断通过劫掠的方式削弱凯尔特各部族。因此,自知无力拔除罗马军队在多佛海岸的桥头堡,卡西维拉努斯便选择与罗马议和。但此时的恺撒不得不抽身返回欧洲大陆,镇压再度爆发的高卢人起义。折冲樽俎后,恺撒撤离不列颠。

P10-11

序言

“黄虞夏商周,春秋战国秦,两汉三国晋,晋后南北分,隋唐五代未,元明清及民。”有赖于历代先贤的总结和教育,国人对中国历代王朝的传承往往如数家珍,但对西方历史却常常摸不着头脑,即便是相对简单的英国历史,读者也常常弄混淆。由此,笔者便产生了采用西方年鉴学派理论,系统讲述英国王朝历史的想法,旨在还原日不落帝国的盛衰史诗。

气势恢宏的巨石圆阵的建造者是谁?凯尔特诸王和来自罗马的征服者之间经历过怎样的政治博弈和血腥较量,才开启了不列颠作为帝国行省的全新时代?英国历史上脍炙人口的“亚瑟王和圆桌武士”的传说背后有没有黑暗回忆?

曾有过“七雄并立”的盎袼鲁-撒克逊人,是否也曾有过勾心斗角和合纵连横?是否出现过“一扫六合、虎视雄踞”的霸主呢?崛起于北欧苦寒之地的维京海盗,缘何能够跨越重洋,并在大不列颠群岛生根发芽?

自诩为“征服者”的诺曼威廉究竟来自何方?他对英格兰的统治又给后世造成了哪些影响?金雀花王朝的奠基入亨利·安茹是否真的是凭一纸婚约便坐拥了大半个法国?“狮心王”理查一世与弟弟“失地王”约翰之间又有过哪些龃龉?被后世传颂的《大宪章》的签署又是否真的标志着民主、共和?

“长腿”爱德华为何能顺利鲸吞威尔土,挟持苏格兰?《勇敢的心》中揭竿而起的华莱士在历史上究竟是何许人物?英国历史上著名的“毒后”伊莎贝拉之子——爱德华三世如何成功战胜自己的母亲从而君临英伦?英法百年战争时,又是什么力量使英国能在战场上长期压制对手?“圣女贞德”神话的兴起与落幕,背后又有怎样的政治博弈?

10岁登基的亨利六世是否真的天资愚笨?反复拉锯的兰开斯特与约克两派,缘何投效于亨利·都铎的帐下?先后迎娶了六个妻子的亨利八世是否真的是一个用情不专的渣男?有着悲惨童年的伊丽莎白又为何能战胜诸多强敌,带领英国走出血腥、迷茫的黑暗时代?著名的“护国公”克伦威尔究竟是民主的救星还是独裁的军阀?推翻国王查理一世的内战是否真的是民心所向?高举“弑君之斧”的新贵们缘何被“王政复辟”的海啸所吞没?

后记

辉煌与沉寂

大不列颠群岛的英国并非世界历史上唯一的“日不落帝国”,但无疑是最成功的一个。直到今天其余辉依旧笼罩着波涛汹涌的南大西洋和广袤无垠的非洲南部。其制度、文化和语言更渗入了众多曾被其征服的土地,或许仍需长久的时间才能消弭。是什么力量令地处欧洲边缘的岛国维系了一个世纪的霸主地位?

近代的大英帝国无疑拥有深远的影响。撇去其所创建的政治制度、金融体系和国家战略不言,英语被用作“国际语言”便足以见证“日不落帝国”往昔的辉煌。但对这个国家早期的历史,很多人却不甚了了。毕竟威廉、亨利、爱德华,伊丽莎白和玛丽,诺曼、金雀花、都铎、斯图亚特和汉诺威王朝更迭,令人眼花缭乱。正因如此,梳理大不列颠的早期历史,是一项非常繁琐又有趣的工作。

在国人无限感叹“五胡乱华”和“崖山之后无中华”的同时,英国史学家对于维京入侵、诺曼征服却似乎并没有太多的指责。毕竟他们的远祖——凯尔特人和盎格鲁一撒克逊人也同样是外来民族。期间罗马对大不列颠的行省化统治更像一段与主题关系不大的插曲,尽管其维持了近400年的光阴,拥有规模宏伟的北境长城、要塞、集镇和乡宅,令后来者肃然起敬。但诚如丘吉尔所说:“罗马的语言、法律和制度,没有在(不列颠人们的生活中)留下什么痕迹。”

真正将填平英吉利海峡这道天堑的,不是罗马帝国往来的樯帆,而是对天主的信仰。正是基督教在大不列颠的传播,改变了这片岛屿与欧洲大陆若即若离的状态。即便在野蛮的刀斧横扫一切时,大不列颠各地教堂的钟声依旧与基督教在罗马的中枢保持着一致。它告诉世人,大不列颠曾经是基督教世界的一部分,最终将重回其怀抱。那些由修道士撰写的年鉴和诸王历史,也成了笔者梳理早期不列颠历史重要的史料。尽管其中的一些春秋笔法令人忍俊不禁。

北欧海盗的到来及其在英格兰北方的定居,成为大不列颠一段刻骨铭心的记忆。骑士和野蛮人从较量到同化的历程,在今天流行于欧关的《魔兽世界》游戏还能找到身影,与之相关的历史剧更是不胜枚举,如《维京传奇》《孤国春秋》一。

关于诺曼征服的过程,英国人曾戏称这是“法国的一个既非最大也不是最强的省份统治者渡过英吉利海峡,登上了英格兰的王位”。但不可否认的是,“征服者”威廉制止了割据的趋势,制定了全国各地都普遍遵守的法律。“我附庸的附庸还是我的附庸”不仅仅是一句绕口令,更是英国王权孜孜不倦的追求,并为此引发了英国中世纪一系列的龃龉和内战。这种博弈最终达成了《大宪章》。

曾有人这样吐槽:“任何一个童年就听说过《大宪章》的人,如果他读到纽约最新发现的《大宪章》的一份副本的消息,并且初次拿起这个历史文献拜读一下,便会深感失望。他会同意某些史学家的主张,不把它译为‘自由大宪章’,而是译作‘一长串特权目录’,这些特权是损害国家利益的贵族特权。”但无论如何.当时这种妥协的方式依旧是巨大的进步。因为它确立了这样一条原则:国王也要服从法律。

一般认为,直到15世纪末,英国人作为一个主体民族才真aY_出现。此时,盎格鲁一撒克逊人带来的日耳曼语、教会的拉丁文、古老的凯尔特语和丹麦语与诺曼人带来的法语,凝结成了一种全新的语言。在这种文化融合的背后,国会、陪审团制度、地方自治的萌芽破土而出。这些制度优势,是英国这一时期高速崛起的保障。

丘吉尔如是说“任何一个国家或一些国家都有自己的历史。只有了解这些历史,才能理解我们今天面临的问题、危险、挑战和机会。”笔者无心替今天的英国寻找出路,只是想与’广大读者一起分享对英国早期的历史的一些心得和感怀。感谢诸位读者的悉心阅读和陪伴。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9 2:5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