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海明威的巴黎/左岸译丛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美)约翰·里兰
出版社 吉林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1.爱美特咖啡馆(Cafe des Amateurs)

护墙广场2—4号(5区,蒙日)

昔日的爱美特咖啡馆位于“穆费塔路的污水坑”附近的拐角处,海明威1922—1923年就住在这里(AMF,p.3)。100多年间,陈年老酒的气味和更老的顾客使这个区的酒鬼们魂牵梦萦。海明威后来回避提及这里。它在19世纪以“万神殿的地窖”知名,为那些“捡破烂者、游吟诗人、流浪汉、漂泊者们”提供十生丁一杯的劣质酒。此前500年,比它更古老的邻居老店“松果之家”,吸引过拉伯雷和维庸。

今天,在爱美特咖啡馆的旧址上,矗立的是“啤酒缸”。杰克·巴恩斯和比尔·戈顿在这家咖啡馆度过一夜,两人忍着流浪汉们肮脏的身体发出的恶臭,醉醺醺地步行穿过巴黎。本区的居民当时仍成群地围坐在摆于露台上的桌子旁,观望着护墙广场那边散乱地分布在树荫下的钟人——闻钟声而起的巴黎流浪者,他们听到散场钟后便跑到散场后的市场,从垃圾中寻觅食物。

注:《流动的盛宴》中称这家咖啡馆为Cafe des Amateurs,在《太阳照常升起》中称,Cafe aux Amateurs。称呼略有差别。

2.美国俱乐部(American Club)

沃吉哈赫路33号(6区,奥德翁)

在今天这个是一家咖啡馆的地方,加拿大作家莫利.卡拉汉在1929~,和海明威进行了一场拳击赛。由斯科特.菲茨杰拉德担任裁判。菲茨杰拉德太投入,竟然忘了看表,把三分钟一个的回合拖长到四分钟才喊停。“‘算了吧,斯科特,’欧内斯特气愤地说,‘你是想看到我被打翻在地吧,就是这么回事,别说是你的一个失误!,他跑进淋浴间洗掉嘴里的血。”(Callaghan,p.214)

报刊的闲话专栏作家们对“爸爸”第一个回合就败下阵来,抱着幸灾乐祸的态度,逼得菲茨杰拉德电告卡拉汉:“已在《国际先驱论坛报》上读到此事,欧内斯特和我期待你出面更正。斯科特.菲茨杰拉德。”

海明威在给编辑麦克斯韦尔·珀金斯的信件里,把败因归结于在普吕尼耶饭店喝了“几瓶白勃艮第酒”和“路上喝的几杯威士忌”。直到那年末发生了克罗斯比自杀事件后,海明威才原谅了菲茨杰拉德,说:“我的一个最要好的朋友(显然有几分夸张)两周前去世了,我岂能因一场流血冲突失去你。深深致意——你深情的朋友欧内斯特。”(Letters,PP.302,314)

在卡拉汉的陈述里没有找到美国俱乐部的位置,可是萨拉.梅菲尔德说那场比赛发生在沃吉哈赫路一个健身房里,是一个名字好像叫乔治的家伙开办的(Mayfield,P.137).现在前尘云散,原先的乔治健身房在这里和附近的图农大街19号都有分支(仍有一个乔治舞蹈工作室,和约翰。保罗‘琼斯过世进住的房子),标榜自己是“巴黎最美、最大的健身房”。

3.美国快递公司(American Express Company)

斯科尔布路11号(9区,歌剧院)

像许多在巴黎的美国人一样,海明威也把美国快递公司办事处当作邮寄地址。岁月流逝,但现在这里还有卡尔·梅登的“没有快递公司就不离家”的同乡,办事处里仍然挤满美国人,购买更多的支票,寻找被窃物的替代品,或者期待着家信。

1927年,布鲁斯-雷诺兹在他那本独树一帜的巴黎旅游指南((开启盒盖的巴黎》中称赞多布斯是美国快递公司的“消息灵通人士”。“他是每一个在巴黎的美国人的母亲、父亲、兄弟、姐妹、卫士、乳娘、法官、裁判、公证人。他们问他问题,难为他,跟他说心里话,向他‘阡悔’,把自己的生活全都晾给他看。他有问必答,从‘什么是法郎’到‘我到底该不该结婚’……去认识认识他吧,无论多么离奇的问题都能得到解答。”(Reynolds,P.112)

4.美利坚医院(American Hospital)

维克多·雨果大道63号(32路车纳伊终点站)

1928年3月一天夜里两点钟,海明威在费罗街住所的洗澡房里误拉天窗的绳子,整个天窗的玻璃砸向他。他受伤的头用手纸包裹着,被阿奇博尔德·麦克利什送到这个医院,缝了九针。后来海明威给珀金斯写信说:“(卫生纸)吸水性很好,在紧急情况下,我已经用它来救急两次了。”(Letters,p.272)

这个故事被报纸采用后,埃兹拉·庞德发来电报调侃他:“你这家伙大难不死,必有后福,醉后竟然能飞上天窗!”(Baker,ErnestHemingway,p.190)海明威解释说,是他把天窗的绳子误当马桶的绳子拉了。无论是否真的喝醉,他当晚跟麦克利什在外面一直游荡到夜里十一点钟。P3-6

后记

本书是一本关于海明威与巴黎的文学指南,分两部分图文并茂地介绍了巴黎的百余处重要景点,及其与海明威的关系,涉及众多20世纪初的文学名流和他们的轶事,对海明威的著名作品《流动的盛宴》《太阳照常升起》《在我们的时代里》等的人物原型进行了揭秘,是一本有趣且实用的书。

本书涉及众多人物,文笔洒脱,随性而写,有些表述具有强烈的个人色彩。我们引进此书,旨在增进对海明威及其作品、巴黎及其景点的了解,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相信广大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能够审慎她加以甄别,并从中汲取有益的内容。

目录

前言

海明威在巴黎年表

部分 导游指南

第二部分 漫步巴黎

 线路一 蒙帕纳斯

 线路二 拉丁区

 线路三 塞纳河畔

参考文献

人物简介

编者后记

出版说明

序言

这不是秘密,我们就是想通过那些为我们揭示了这个世界的艺术家们的眼睛,来看这个世界的。当我们看到一个特别的天空,一幅微云舒卷的粉红的亮丽晚景时,我们会立即说,那是马克斯菲尔德·帕里什笔下的一幕日落图。我们看见一个地方,或者想起一个时代,就会联想到文艺作品中与之相关的段落。有一次,我和我的朋友刘易斯·辛普森开车去密西西比州的格林维尔。在格林伍德,我们来到亚祖河上的一座桥前,桥上挂着一块牌子,上面写道:“桥在上漆,要给你的车重新上漆,请停在另一边。”我们当然立即就想到了尤多拉·威尔蒂在她的小说里教导我们怎样理解这种事情。

凡是熟悉詹姆斯·乔伊斯小说的游人,步行穿过爱尔兰的都柏林闹市区时,怎么会看不见利奥波德·布鲁姆的世界呢?“场所的性质。依纳爵·罗耀拉,快来帮帮我,”在回忆他在《尤利西斯》国家图书馆那一章里强词夺理时,斯蒂芬·德拉鲁斯这样自思自忖。在要求图书管理员理查德-贝斯特参加制作关于乔伊斯生平的广播纪实节目时,他的生气,不自觉地证实了乔伊斯的处置是多么成功。“毕竟,您是《尤利西斯》中的一个角色。”英国广播公司(BBC)的一个代理人坚持这样说。“我不是,”贝斯特声明,“我是一个现实中的人。”

欧内斯特·米勒·海明威那些次要的文学成就当然不在此列。现在的情况是,半个多世纪以来,他一直在积极地引导几代读者造访并欣赏法国的巴黎。《太阳照常升起》中的杰克·巴恩斯出发前往拿波里咖啡店,和罗伯特-科恩共饮一杯开胃酒,一起观望傍晚时分熙熙攘攘的人群。从1926年的这个时刻起,海明威的巴黎也成了我们的巴黎。至少对于英语读者来说,他对法国首都这座城市的理解,已经超过了亨利·詹姆斯、司汤达和马塞尔·普鲁斯特。

也许这是因为他是那里唯一和永久的造访者,给了我们一个局外人独有的、带着强烈感情的视角。正如里兰先生在为这本导游书写的前言中所指出的,唯一一个土生土长的法国人是《太阳照常升起》中的人物——妓女若尔热特-奥班,她的影响显然微不足道。而其他的人,无论是英国人、美国人,还是其他哪国人,都是外来者,所以都是局外人。正像布蕾特·阿什利提到米比波普勒斯伯爵时说的,“要成为我们中的一个”,就要是久居在外国某地、不能也不想再回家的人,而且在外国的这个地方也没有在“家”的感觉。确切地说,使他“成为我们中的一个”的是,他得知道,一个人在一个地方住到有了市民资格的感觉,对所在的社区有了归属感时,无论是从心态上,还是凭直觉,也就不会有“家”了。所以,要想在巴黎久居,就要选定一个干净的、光线好的舞台背景,居于其中,可以纵情,可以遐想,并且总是愉快的;居于其中,还得能随其心愿,不说套话,只是沉思;因为就是为了在那里待着而已,愿意做什么就做什么,所以必定是无拘无束的,必定不牵涉进任何事情里去,能够做到什么也不想。

不管是何理由,海明威对20世纪20年代的巴黎的看法和描绘,给这座城市平添了一股别样的魅力,一种特殊的吸引力,散发到了许多探索巴黎的美国文学青年当中。20世纪40年代末和50年代初,当时还年轻的二战老兵来寻找的正是海明威笔下的巴黎。尽管有批评说海明威的名气在下降,巴黎仍然吸引他们来——这本大有用处的导游书的存在便是明证。

海明威是编写1918年后的巴黎亮点历史的理想作者,原因很多。其一就是,已经没有能将其经历写得这样具有美感的诠释者了,即是说无人能有这么好的技巧了。一笔下去,直戳事物根本的海明威风格,其写作技巧就是刺透他所认为的覆盖在人脑上的层层厚饰,抵达大脑的空白处,然后复原物的原样和“本真”。以令人难以忘怀的写法描绘出色彩,再造出美感和可以触摸似的感觉。例如,我就不强求谁去读《太阳照常升起》中杰克·巴恩斯和比尔·戈顿早上在比利牛斯钓鲑鱼后,不口渴也打开酒瓶痛饮一番的那段描写。如果说它有局限性的话,那也是因为它是写于20世纪30—40年代,海明威的用语没有超越那时的常规用法。

可是过去,现在,它已不仅仅是感觉之美了。集中写其所见所感的风格,不仅是一种描写方法,还是其本来意义上的断言,对待其遭遇的一种方式。“你们都是迷惘的一代。”《太阳照常升起》的扉页上引用了这句格特鲁德.斯坦因的名言。虽然海明威后来总是说,把这句话当警句使用的,小说的名字和该段文字取自《圣经·传道书》,取意在讥讽,可是作者和读者都知道,事情远比那复杂得多。把充满美感的语言,再现的巴黎面貌和感觉、葡萄酒酒窖的芬芳、烹饪和奇观以及事出有因的快乐,巧妙地糅合成一体,乃是留住《凡尔赛和约》后世界困局的一种手段;体验当时情况的唯一途径,被认为就是只停留在感觉层面,切莫深入。《太阳照常升起》里的人物下决心拒绝和一个既不是他们创造也不为他们理解的世界中的事有任何瓜葛,也就不让他们继续做有优越地位的社会成员一一像罗伯特·科恩。

我强调“下决心”这个词,是因为当时的情况是:不是一个事实,而是一个十分固执的成见。他们沿着大街散步,在咖啡馆里寻找座位,或者在巴黎的景致中摆好姿势,都把自己的注意力集中于外部,自己的身外,为的就是忘记他们弄不懂或什么事也不会做。海明威的巴黎充满美感魅力,具有极大的诱惑力,透过这些美感魅力转变为伤感,一种产生于青春的失望、希望幻灭后的伤感。这座“灯光之城”的吸引力之大,简言之,是渐渐形成的,因为它们体现的大多是特许的放纵:感官的愉悦,享乐者至少临时摆脱了清教徒的犯罪感,因为有守节失效于前,才有放纵紧随于后。用《圣经.传道书》的宣讲者的提醒,“风向南吹兮,次第北向;其旋转而不息……”回首往事时,产生苦乐参半之感。这就是新拜伦浪漫主义。兰伯特.斯特雷瑟会懂这点,亨利·贝尔一定也懂。

我们回首往事的时候,大概会说,历史条件为催生某地的一位伟大文学艺术家作了完美的服务。他来时没有感到有什么政治上的责任,我们有幸有这样一位人物,他有资格且万众瞩目。欧内斯特.海明威带着理想和要重新创造自己的语言优势之信心,抵达战后的巴黎。结果是,我们便享有了一个不可磨灭的突显时代和一方土地。

在远离奥利机场的地方,等待着我们的是一件艺术创造。它的魅力和活力源自一位大师级风格作家的洞察力与习惯、机制与历史造物场景——一方土地——之间创造性互动的作用。环境即作家。当我们参观那里时,我们看见的是物质面貌和地理形态,而这当中浸透着在印刷文字里再创出的情感和意义。现在,约翰·里兰已经为我们把它分门别类,列成条目,我们可以径直走向那些场景,绝不会遗漏对我们仍然有意义的东西。读这本出色的导游书,就是想去那里一游,或早或晚。

内容推荐

约翰·里兰、胥戈著、郝一匡译的《海明威的巴黎/左岸译丛》这份独特的旅游指南,将引领今天的参观者回到《太阳照常升起》《流动的盛宴》以及詹姆斯·乔伊斯、格特鲁德·斯坦因、斯科特·菲茨杰拉德和埃兹拉·庞德的巴黎,去揭示那些海明威的虚构或非虚构作品中,久负盛名的咖啡馆、旅馆、餐馆、酒吧、夜总会、花园及其他地标。

书中的三段徒步之旅,引导读者沿着巴黎的蒙帕纳斯大街、拉丁区狭窄的街道以及海明威最辉煌时期的塞纳河左岸漫步,其中穿插的老照片、地图和注释、索引等资料,勾起了20世纪20年代文学巴黎的美好记忆。

编辑推荐

约翰·里兰、胥戈著、郝一匡译的《海明威的巴黎/左岸译丛》是一本关于海明威与巴黎的文学指南,分两部分图文并茂地介绍了巴黎与海明威的渊源。第一部分简要介绍了130余处巴黎的重要景点及其与海明威的关系,涉及众多20世纪初的文学名流和他们的轶事;第二部分带你漫步巴黎,以蒙帕纳斯、拉地区和塞纳河两岸三条路线串联起各个景点。本书根据海明威的《流动的盛宴》等作品中的人物及情节,对巴黎的各景点按图索骥,让你迅速了解20世纪初那个文学的巴黎、唯美的巴黎,享受一场文学和旅游的盛宴。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4 12:3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