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克尔11岁的某一天,在哥本哈根做生意的舅舅突然来到他的家中。舅舅告诉迈克尔的父母,他生意做大了正需要人手,希望能让自己这个灵巧懂事的外甥去帮忙,同时也能减轻穷困的姐姐一家的负担。迈克尔的父母当然求之不得,当即为他打点好了行装。从此迈克尔离开了他的老家,在舅舅的店里成了一名学徒。日德兰地区是丹麦的主要羊毛产地,因此日德兰人大多从事着羊毛纺织品行业。迈克尔的舅舅也不例外,他是一名袜商,店中也同时经营成衣买卖。迈克尔在舅舅家学习了一段时间之后,就凭借着自己聪慧的天资开始自立门户贩卖起袜子,后来又按照舅舅的成功模式经营起布匹和服装买卖,生意越做越大。1780年,年仅24岁的迈克尔已经同时拥有了经营纺织品和经营食品的两个营业执照。八年后,他又获得了丹麦皇家专利局颁发的经营来自中国、东印度及西印度群岛丹麦属地进口商品的许可证。这个白手起家而富有进取精神的年轻人在而立之年就已经成为丹麦首都一位几乎无人不知的大批发商人,拥有令人艳羡的大笔财产。由于他出身富家的妻子在1796年3月23目的早逝,无儿无女的迈克尔成为上流社会中人们津津乐道的年轻有为的暴发户和钻石王老五。
然而,作为这样的一位成功人士,迈克尔却一直无法真正开心起来,认识他的人都觉得他好像过于忧郁。他是一名虔诚的路德宗信徒,在当时的丹麦,每个人一出生就成为基督徒,受洗和进入教会是他们生命的一部分,像呼吸空气一样自然。然而对于迈克尔而言,早年的生存境况让他对基督教有着不一样的深刻认识,尤其是当回忆起自己年幼时的一件事时,他就更加深切地感受到宗教给予他那无形而沉重的压迫。原来,当年迈克尔在荒原上牧羊的时候,曾经望着嶙峋的石头和苍凉的荒地,感叹自然环境的恶劣使他经常饥寒交迫,多病多灾,生存受到严峻的考验。悲从中来的他便站在一座小山包上大声指责并诅咒上帝,抱怨上帝的不公,哀叹自己命运的不济。年轻时无知而冲动的渎神行为,在迈克尔的心中留下了永远的罪恶感,使他时常感到恐惧。后来,第一任妻子死后一年服丧期未满,他又与家里的女佣安妮·索伦斯塔特·伦德发生了关系,并且使她怀上了孩子。婚前的私通关系在基督教中已经是不道德的,未婚先孕更是不能被教义所容忍的。无奈之下,迈克尔只好于1797年4月26日娶安妮为妻,但由于地位的悬殊和沟通的障碍,夫妻之间的感情一直不太好。这两件严重违背基督教教义的隐秘事情加上基督徒深切的“原罪”意识,正是迈克尔总是郁郁寡欢的根源所在。接着,正当迈克尔的事业蒸蒸日上之时,他突然作出了一个掠人的决定——宣布退休,并把生意交给侄子打理,而这时他才不过40岁。到底是什么促使他做了这个出人意料的决定,我们无从考究。但是我们可以大胆地猜测,也许正是他的那些过往所造成的深深的宗教罪感成为他在事业上一道无法迈过的坎。 P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