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上追鲸记》作者位梦华为了撰写科学报告采访一个人——老肯尼,他是爱斯基摩人的活历史。于是老肯尼让作者和他到北极野外实地经历一次,让作者亲身体验了驾驶狗拉雪橇、驯服爱斯基摩狗,真正的爱斯基摩猎人需要具备什么等以及作者随爱斯基摩捕鲸队了解爱斯基摩人如何捕鲸等,让作者叹服爱斯基摩人的智慧。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冰上追鲸记/科学家极地惊心历险丛书 |
分类 |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中国儿童文学 |
作者 | 位梦华 |
出版社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冰上追鲸记》作者位梦华为了撰写科学报告采访一个人——老肯尼,他是爱斯基摩人的活历史。于是老肯尼让作者和他到北极野外实地经历一次,让作者亲身体验了驾驶狗拉雪橇、驯服爱斯基摩狗,真正的爱斯基摩猎人需要具备什么等以及作者随爱斯基摩捕鲸队了解爱斯基摩人如何捕鲸等,让作者叹服爱斯基摩人的智慧。 内容推荐 位梦华的《冰上追鲸记》讲述了无名岛求生、冰缝大逃离、浮冰脱险、剪切带困境、海上探险队失踪……在冰雪苍茫的北极大陆上,中国的北极科考队的探险之旅处处潜在着未知的危险! 目录 生死挑战 第一次碰撞 回到过去 南辕北辙 生吃与熟吃 老肯尼的回忆 天使的愤怒 一石二鸟 夜半冰裂 孤舟飘零 冰山破碎 侥幸逃脱 回到人间 乌力茫一家 冰上森林 捕鲸站 冰上惊梦 等待 第一次追鲸 跳水比赛 分道扬镳 内特的故事 母亲节的礼物 幸运的康泰斯 文明与愚昧 试读章节 第一次碰撞 其实,老肯尼并没有我想象的那么古板,而是一个相当随和、和蔼可亲的人。他个子很高、体格魁梧、浓眉大眼、没有胡子,坐在那里像一座小山,说起话来却悠闲自得、慢声细语的,还不时地用眼睛盯着你,似乎害怕你听不明白似的。 “你要研究科学技术在我们爱斯基摩人生活中的作用?”听完我的来意,他像置身事外,自言自语地说,“我可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因为我对科学技术一窍不通。”说着,他低下头去,把两只大手轻轻地放到了桌子上,似乎不想再说下去。 “不!不!”我一听,心凉了半截,生怕被他拒之门外,使得这次采访还没有开始就要结束,赶紧解释说,“我们不谈科学技术,你就讲一讲你的故事吧,随便讲!” “哎呀!”他显出很为难的样子,挪动了一下身体,把椅子压得“咯吱咯吱”直响,似乎承受不了他的体重。“讲点什么呢?”他四处打量着,似乎在寻找什么。 当时我们是在会议室里,里面放了许多资料,大多是野生生物管理部的年度报告,还有一些杂志和书籍。他望了一眼摆放在书架上的书,忽然笑了,像是找到了话题,不紧不慢地说:“那一年,大约是一九五几年吧,我受雇于当时的美国海军北极考察实验室工作,就是在这里。”他往地下指了指,“当然,那时候还没有这栋房子。在考察实验室工作的都是白人,他们雇佣我们爱斯基摩人来做辅助工作。但是,我们相处得很好,非常愉快。”说到这里,他停住了,喝了口咖啡,低头沉思起来。 “我听说,您是最早到北极考察实验室工作的爱斯基摩人之一,是吧?”等了一会儿,我试探着问他。 “是的。”老肯尼望了我一眼,“可是后来,来了一个新的主任,也是个科学家,据说还很有名。但是,那个家伙很傲慢,瞧不起人,特别瞧不起我们爱斯基摩人,总是挑我的毛病。后来我就辞职了,离开了那里。”说到这里,他又打住了,仰起头来,两眼望着天花板,手里摆弄着一支圆珠笔。 我也沉默着,耐心地望着他,知道他正在记忆的海洋里搜索,不便打扰,只好悄悄地把录音机开关拨到暂停,等着他从记忆中回到现实。 “在离开之前,”老肯尼忽然笑了,慢条斯理地说,“我对他说:‘主任,你敢不敢和我到野外去比试比试?”’ “比什么?”他傲慢地望着我。 “就比打猎。”我对他说,“看看我们谁能活着回来。” “好吧!”他想了想,满不在乎地答应了。 “结果呢?”我见老肯尼又不说话了,便轻声催促着。 老肯尼避而不答,忽然坐正了身子,两眼直直地盯着我的脸,“你敢不敢和我出去?我们出去比试比试。” “我们比试什么?”我猜想,他大概也想用对付那个主任的办法来对付我。 “我们比摔跤怎么样?”老肯尼站了起来,伸过手来比画着。 “不!不!”我赶紧摆了摆手,“我可不是你的对手!”心想,像他这样的大块头,而且腰粗跟身高差不多,像个球似的,要扳倒他非常困难,他要把我摔个大跟头却轻而易举。 …… P3-5 序言 我这一辈子,是由一系列错误组成的。初中时喜欢文学,想当作家、诗人。上了高中又见异思迁,转攻数理化。因为向往游山玩水,报考了北京地质学院。开学以后又后悔了,因为听学长们说:“搞地质是上山背馒头,下山背石头。远看像逃难的,近看像要饭的,仔细一看,原来是搞地质勘探的。”但是那时候,没有“跳槽”这一说。 毕业以后,分配到中国科学院地质所,研究地震成因和地震预报。一九八一年,改革开放的大潮,把我冲到了美利坚合众国。一九八二年,又从美国去了南极。从此,我与地球两极结下了不解之缘,辗转几十年,奋战在南极北极的冰天雪地里。 我和老伴,两次在北极越冬,住在紧靠北冰洋岸边一栋十七平方米、孤零零的小木屋里。极夜茫茫,茕茕孑立,倾听着外面尖厉的风声,时大时小,忽高忽低,常常会想起陆游的诗句:“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为了排遣寂寞,只好自娱自乐,擅自将陆老先生的诗句,篡改为:“僵卧北极不自哀,尚思为国争气派。夜阑卧听风吹雪,冰山雪橇人梦来。”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已经七十五岁了。俗话说“人生七十古来稀”,那是古人总结出来的。现在时过境迁,生活和医疗条件大为改观,活到八十、九十者大有人在,百岁以上的人也不是特别稀奇。但是,活到了七十五岁,肯定是大势已去,即使能活到一百岁,人生也已经过去了四分之三,即所谓的:“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到了这把年纪,对未来的想望越来越少,对过去的回忆越来越多。于是,我把在南极北极考察的故事写了出来,希望能和广大读者分享我的经历和感悟。 回想起来,我这一辈子,主要做了两件事:一是考察了南极和北极;二是发表了一些文章,出版了一些书。然而,这两件事情,都是意料之外,误人“歧途”,偏离了我本来应有的人生轨迹,真可以说是“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 现在,我或者外出讲学,或者在家写书,自知时日不多,更需加倍努力。我的人生哲学是:活到老,学到老,奋斗到老,死了就拉倒。但是,我希望能死在一个干净的地方,干干净净地死去。这就是为什么我一进南极、九进北极,一切似乎都是冥冥中早已注定的。再过十几天,我将第十次去北极。当然,我去南极北极,是为了科学考察,不是去找死。 然而,生死有命,斗转星移,是大自然不可抗拒的规律。总会有一天,我将寿终正寝,撒手而去,届时两腿一伸,眼睛一闭,心脏停止跳动,嘴里没了呼吸,身体渐渐冷却。我的朋友,不必难过。我的亲人,切莫哭泣。因为我的灵魂,已经飞到了南极和北极,与企鹅相伴,随白熊迁徙,化为狂风暴雪,横扫苍茫大地,变成漫天红霞,伴随极光起舞,时隐时现,若有若无,因此而得到了永生,那就是我的归宿。 是为序。 位梦华 2015年5月18日于北京陋室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