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香港大屿山抗日游击队(中英对照)
分类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中国军事
作者 陈达明
出版社 广州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重大挫折 中队长牺牲

游击队在大屿山树立了反法西斯的旗帜,威望愈来愈高。日本警备队把游击队看成是眼中钉,总想有一天要到大屿山扫荡,甚至会用十倍的兵力进行清剿大扫荡。摆在中队长刘春祥面前的一个问题是如何经受起将要到来的战斗考验。

大屿山到底是一个四面环海的孤岛,游击队在应对日军大扫荡时采取“化整为零”、分散掩护的战术,它是摆脱强大敌人压力的一种办法。如果集中兵力进行机动作战,是否有足够的回旋余地;部队在紧急的情况下,是否有条件转移到大屿山以外的地区去,这些都是要提前做好准备的生死攸关的大问题。

1943年5月的一个晚上,中队长刘春祥带着精干的小队伍,从东涌乡乘船出发,想渡海到大屿山对岸踏石角、龙鼓洲和深圳湾流浮山一带开展工作,打通同宝安县游击区的联系。

但没有料到,船驶到龙鼓洲附近,突然遇到两艘日军武装巡逻艇,仓促之中投入激战。当时,刘春祥乘坐的“艚仔船”,不论航速、火力都处于劣势。刘春祥率领12名战士苦战了几个小时,船被打穿入水下沉,刘春祥与所有游击队战士不幸全部殉难。只剩下一个掌舵的女船工,奋勇泅水,回到赤鱲角,向部队报告情况。

日军发现东涌地区游击队的势力扩大,立即派特务侦察,三天之后,突然半夜包围东涌乡罗汉寺院里的游击队驻地,准备拂晓发动进攻。游击队早已有所警戒,哨兵在天还没有亮的时候,发觉山上有一点一点微弱的闪光,估计是敌人的钢盔。副中队长苏光立即集合部队,沿着山边撤出了敌人的火力包围圈,跑步爬上了对面山的制高点,同敌人对峙。日本警备队没有占到什么便宜,到了晚上便撤退了。日本警备队对大屿山游击队的进攻从此打响,频繁的战斗展开了。

大队部决定由大队领导成员之一的政治处主任黄高阳专程赶到大屿山研究如何坚持大屿山的游击战争。经过几次军事会议讨论,他们取得了共识,认为大屿山有良好的群众基础,加强部队分散作战训练,解决好后勤供应,在山区耕种番薯和储存一部分粮食,在日军大扫荡的严重困难情况下,是有信心坚持下去的。

1943年6月,部队决定补充兵源,将人数扩大到110人,并加强政治、军事训练,扩大活动地区,向西伸展到大澳敌伪驻地周围的村庄羌山、番鬼塘等地,向南伸展到分流村、石壁村、大浪湾村,向东伸展到牛牯湾和梅窝周围村庄,向北加强内伶仃岛、龙鼓洲岛一带海面活动,增大部队的机动作战能力。并派人渗入长洲、大澳等敌占据点内进行瓦解伪军和情报工作,掌握敌人的动向,为应付敌人的扫荡做充分的准备。

游击队的军事力量与武器配备精良的日军相比,完全处于劣势,争取主动的根本办法是依靠人民群众来弥补军事力量上的不足。1944年春,游击队在大屿山地区说服开明士绅实行“二五减租”政策,降低农民交租比例,交租从60%改为50%,解决了农民的生活困难。当地贫苦农民当然十分拥护游击队的减租政策,支持游击队活动。

游击队为了改善部队给养,在内伶仃岛、大鸦洲建立了海上税站,保护了正当商旅的船只,拦截了日军运输船只,并增强游击队在海上的机动能力。游击队准备接受孤岛上反扫荡的挑战!

P14-16

后记

用中英文出版这本历史写实书,目的是让分别使用中英文阅读的朋友更方便地了解香港历史珍贵的一页。

香港进入21世纪,发展目标是要建设一个亚洲地区的国际大都会,为此需要同全球许多国家沟通。语言是人与人沟通的一种工具。据统计,全球有3.7亿多人以英语为第一语言,另外,以英语为第二语言的还有70多个国家,也有3.7亿多人,再加上其他国家学英语的人,懂英语的人数达10亿人以上。香港要实现自己建设的战略目标,提高英文水准是绝不可轻视的条件;随着大量海外客人到香港进行公务或观光,需要有各种英语书刊和懂英语的市民来满足他们在沟通上的需要。

香港现在提倡中文教学,是为了迅速提高青年一代的思想、知识水平,增强中华民族文化的凝聚力;与此同时,也重视提高英文水平,是为了将香港建设成为国际大都会的需要,吸收西方优秀文化。中英文并重,正符合香港与世界发展的大潮流。

进入21世纪,互联网飞速发展,传媒同经济实体大融合已成为一种趋势。这对香港在与国际沟通中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

老游击队战士王江涛原是大屿山岛游击队的政治指导员,他专门为本书写了一篇《忆筏可大师》;大屿山佛教圣地宝莲禅寺的释智慧法师和吕烈先生也鼎力相助,提供了许多珍贵照片。

佛教在中国宋朝、明朝时期,已经同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合,成为中国文化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游击队同大屿山僧尼之间建立起的珍贵友谊,与中国文化有着深厚的根源。

这本中英文对照书的出版,经过韩莉副教授和王倩小姐进行英文翻译,以及李英哲教授和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常务理事何卓云教授对译文审查,经过梁鸿儒女士、张佩新小姐及郑晖先生校正,才得以最后定稿,真是十分感谢!本书得以出版,还要感谢香港各界文化促进会理事长李国强先生和关心香港历史的朋友的支持。现在本书由广州出版社出版,与广大读者见面。

陈达明

2015年2月

目录

大屿山抗日游击队

派出先遣部队

打击土匪 为民除害

增加兵力 重新部署

主动出击 开辟新区

游击队是人民子弟兵

珍贵的友谊

重大挫折 中队长牺牲

日军大扫荡

游击队锄奸

集中主力 连续出击

袭击大澳伪警察局

奔袭马湾涌伪员警所

夜袭牛牯塱日本驻军

重新建立海上部队

附录

 在纪念为保卫香港而捐躯人士官方仪式上董建华致词

 忆筏可大师

后记

序言

大屿山是香港地区一个孤立的海岛。1 942年初,东江纵队港九独立大队(以下简称“游击队”)决定在这个岛上开辟游击战场,主要是为了配合盟军反攻做好战略需要的准备。

大屿山岛位于珠江口,在香港岛西边,有着重要的军事价值。它北面对着伶仃洋,南面与万山群岛遥遥相望。盟军在太平洋地区组织反攻时,控制住大屿山岛,便可以监视日军通往南太平洋的航道,封锁香港通往澳门、广州的航线,破坏日军利用香港作为南太平洋中转站的战略地位。

在日军战略据点——香港近郊海岛上开展游击战争,是极其严峻的挑战!

大屿山岛面积140多平方公里,两座高山占去了大部分地方。凤凰山海拔994米,大东山海拔869米,山上光秃秃的没有多少树木,村庄都建立在山脚靠海边的地方。游击队在岛内开展军事活动,缺乏回旋余地,行军和转移阵地时容易暴露目标,运用机动灵活的游击战术,会遇到很大困难。

最早带部队开入大屿山岛开展工作的中队长刘春祥,在肃清土匪、部队站稳脚之后,为及早应对日军即将到来的扫荡,他乘一艘武装机动木船,搜寻部队必要时从海路转移到外线踏石角、龙鼓洲作战的通道;在回航的时候,突然同日军两艘巡逻炮艇相遇,仓促投入战斗,终因航速与火力不及敌人,苦战三个小时后,除一名谙水性的女舵手游水回赤鱲角外,刘春祥及其余的11名班、排干部和战士壮烈牺牲。

游击队付出了沉重代价,重新检讨研究孤岛游击战的战术,扩大吸收人熟地熟的当地青年参军,加强分散作战训练和夜行军训练,再一次为粉碎日军大扫荡做准备。1944年5月,日军出动飞机4架、中小型军舰及炮艇40艘,调派警备队2000多人,又从桂山岛调来伪军600多人,分三路从东涌、大澳、梅窝登陆,实行全面包围,分区清剿,前后历时21天。游击队在来势汹汹的强敌面前,充分运用机动灵活的游击战术,化整为零,夜间行军转移阵地,就在孤岛内同日军捉迷藏。反扫荡战的结果是,除少数游击队战士和村庄积极分子不幸遇难外,游击队主力保存了下来。

日本法西斯的致命弱点是兵源短缺,不得人心,大扫荡至6月中旬,日军大部队撤出,留下大约五倍于游击队兵力的警备队、宪兵队和伪员警,盘踞在各重要据点,继续清剿。就在这个时候,游击队开始反击,调动主力消灭了大澳伪警察局,收缴了贝澳伪乡政权的全部枪械,夜袭牛牯望日本宪兵队,长途奔袭马湾涌宪兵队,取得了一个接一个的胜利;游击队声威大振,当地青年参军的更多,游击队同当地人民群众血肉相连,成了大屿山人民的子弟兵。游击队又以内伶仃岛、龙鼓洲岛为依托,重新建立了海上机动武装船队,不断拦截和缴获日军从香港开往广州的运输船只,改善了游击队的给养。

在游击队威力的震慑下,留驻在大屿山岛内据点的警备队和宪兵队,龟缩在营房内加固防御工事,不敢出动到游击队活动地区;各据点内的伪员警和宪兵巡查队,许多人私下送情报,要求将功赎罪,有的更成为游击队潜伏在伪军阵营内“白皮红心”的成员。在大屿山岛上,日本人成了侏儒,游击队才真正是巨人。

在香港近郊大屿山孤岛上开辟游击战场,游击队战士英勇不屈,同当地人民群众血肉相连,充分运用游击战术,在战火的锤炼中,不仅可以生存,而且可以发展。

日本法西斯侵占香港的黑暗年代,在大屿山的土地上,留下一件至今令人传诵的光辉事迹:佛教圣地宝莲禅寺的筏可大师,同游击队领导人鲁风之间,患难与共,建立了珍贵的友谊。尽管大家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却在“爱”的永恒真理方面,息息相通;筏可大师本着爱国爱教、普度众生的宗旨,鲁风副大队长坚持抗日救国、反法西斯统治的理念。这种崇高的精神境界,使他们甘冒生命危险,相互支持,建立了真挚的友谊。

大屿山岛广大村民,尤其是青年人,爱乡、爱港、爱国、爱世界和平,他们在高贵精神的呼唤下,拿起枪杆,不畏强暴,成了英勇作战的反法西斯战士。当此书出版之际,向他们致以崇高的敬意!

陈达明

2015年2月

内容推荐

陈达明编著的《香港大屿山抗日游击队(中英对照)》是《香港抗日游击队》的姊妹篇,从《香港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香港游击队在大屿山抗击日本法西斯斗争的英雄事迹中选取,单独成册,中英文对照,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香港大屿山抗日游击队在1941年12月至1945年8月期间反法西斯的真实故事,

该书的出版,可以让人民永远铭记东江纵队港九游击队反抗日本法西斯的这段光荣历史教育我们要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是面向中小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读本。

编辑推荐

香港大屿山是香港地区一个孤立的海岛,1942年初,香港东江纵队抗日游击队决定在这个岛上开辟游击战场,主要是为了配合盟军反攻做准备的战略需要。

《香港大屿山抗日游击队(中英对照)》作者陈达明,担任东江纵队港九独立大队香港抗日游击队的政治委员,以一位亲历者的角度,通过15个可读性强的故事,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日本法西斯侵占香港的黑暗年代,大屿山游击队战士英勇不屈,运用游击战术,冒着生命危险反抗日本法西斯,与当地人民群众血肉相连。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8 1:0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