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丽日记1975年12月14日
在周刊杂志上,我读到一条让我肝碎心裂的消息。
我对于遭遇灾难的人并不认识,不过我知道那是一个受到伤害的人。他是一个好人,其心中有信仰,只是一味地想做好事,不管怎样不应该受到虐待。
没错,他被人们施虐,被人们伤害,他的灵魂和他的人道主义被人们残酷地杀死了。
究竟是何种原因让仇恨如同锅炉一样在人的心底里沸腾翻滚?
仇恨!难道仇恨就是立体化了的嫉妒?是不是仇恨就是具体化了的猜忌?或者是一种卑鄙的心灵,怨恨让它丧失了美好的人性?
人啊,有时是相当卑劣下贱的!
我读到了哪些内容呢?
那是一个勤奋男子,正值青春,想必有着美好的前程,还积累下了大批钱财。他的合法钱财成倍增加,从而远远超过他自己的需要。于是他决定对别人施以援手,于是他开始兴建企业,雇用工人,从而令很多的家庭受益。
没想到猛然之间,他在不曾注意的时候,被一帮人毒打一顿!
这是一些什么人?
暴力将其包围。那些人秘密合谋,找准时机就将他狠狠地毒打。
大厦坍塌了。
王国陷落了。
工人散去了。
家庭饿起来。
他也因此沦落为穷人……他的目光偏斜了。
他所损失的并不如同贫困给他带来的痛苦。
他看着自己的妻子。
他们有什么罪过?
他们有什么过错,竟然让他们尝别人酿成的苦酒?
燃起的烈火将他的心炽烤着。
灾难的几天过后,他被杀了,一颗子弹击中他的鬓角,其脑袋崩裂,化为碎片。
他的脑袋碎片被发现挂在了墙上和天花板上。
我仿佛听到那些碎片发出的声响。
我仿佛听到火热的肝发出的呻吟声。
我仿佛听到烦恼的低声细语。
我为此而感到万分害怕。
我将双眼睁开,以便确信自己是在梦中。
不过……哎……那低声细语呢!
那低声细语……那低声细语呢!
“喂,玛丽·哈斯凯勒!我不认识你,不过我对你的灵魂相当了解!我是旧病复发的人,我的痛苦完全是咎由自取。”
我痛苦不堪,潸然泪下。 给玛丽1976年1月6日
我亲爱的玛丽:
在此,披风和围巾是离不开的两位御寒之友。你何以要给我披风呢?我的衣服相当多,而你的衣服却相当少。
在写作时,我想将一些图形加入占据我内心的唯一思想上,那就是上帝、大地和人的精神。在我搜寻词语时,我的心底形成了一种声音。选择完美无缺的样式是我唯一的愿望,那就是和耳朵相连的无疵衣服。
世界是饥饿的。倘若这就是面包,那么,它会在世界的心脏找到自己的位置。倘若这不是面包,那么,最少它可以让世界的饥饿加倍,让它变得更深,含义更丰富。
关于上帝和人的话是美的。我们对于上帝的天质并不完全清楚,原因是我们不是上帝……不过,我们能够将自己的悟性加以训练,从而让它不断成长。
玛丽,此刻我是为了与你交谈而来的……你不想给我写一封信吗?写一封信,将你对这种感觉的真正感悟描述一下——这是可以让我控制自己猛烈燃烧的一种东西。
顺致我的钟爱!
哈利勒(p215-217)
这套情书集精选了三位文学大家写给他们挚爱的恋人的一封封情书,其中包括:英国20世纪著名文学家C·S·刘易斯,黎巴嫩大文豪纪伯伦,以翻译莎士比亚作品闻名的翻译大师朱生豪。
这些伟大的爱情箴言,这些热烈的爱情书信,感动着一代代对爱情矢志不渝的读者。
C·S·刘易(1898-1963),是20世纪英国一位在多方面均有造诣的作家。他的代表作有《牛津英国文学史·16世纪卷》、《太空》三部曲、《纳尼亚传奇》七部曲、《天路回归》、《地狱来信》、《返璞归真》等等。他一生著书超过30部,有学术著作、小说、诗集、童话.他在全世界拥有庞大的读者群。时至今日,他的作品每年还在继续吸引着成千上万新的读者。
《若心中有爱,一日长于百年》是刘易斯的爱情手记。全书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作者在爱妻不幸病逝之后,写下的一篇篇饱含深情、痛苦与怀疑的爱情札记。在其中,交织着爱情带来的喜悦与忧愁,丧妻带来的整个精神信仰的崩塌与重建。文思深刻,感情真挚,令人动容。第二部分是他关于爱情、友情的观点和分析,富于哲理,耐人寻味。因其身为神学研究者的背景,在精彩的哲思警句之外,也有着基督教神学的痕迹。
哈利勒·纪伯伦(1883-1931)黎巴嫩著名诗人、作家兼画家,被认为是20世纪与泰戈尔比肩的东方文学大师、二十世纪最杰出的诗人,在西方被誉为”二十世纪的威廉·布莱克”。纪伯伦的文字历久弥新,传遍了全世界,超越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他的散文诗大半个世纪以来,享誉全世界,征服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
《爱人啊,就想和你一起虚度时光》收录了纪伯伦和他所爱慕的女子学校校长玛丽的书信,这对有情人最终虽然没能结成眷属,但纯洁、高尚的友情始终把他们两人紧密联系在一起。
在这本书中,你不仅可以看到一位深情款款的绅士,对自己的爱人百般温柔,情真意切,而且可以看到一个慷慨激昂、横眉冷对一切不公的纪伯伦,好似一个英勇无比的斗士,包含了他对民族、时代、家国的忧思。
朱生豪(1912-1944),浙江嘉兴人,诗人、翻译家,是中国翻译莎士比亚作品较早和最多的一人,译文质量和风格卓具特色,为国内外莎士比亚研究者所公认。
宋清如(1911-1997),江苏常熟(今属张家港)人。1932年进入之江大学,因为对于诗歌的共同爱好和朱生豪结为伴侣,并携手共同翻译莎士比亚,对朱生豪的事业给予了重要的支持。
1933年,朱生豪大学毕业后,与宋清如开始了近十年的通信和苦恋。1942年,两人结婚后,他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坚持翻译莎士比亚作品。1944年末,因贫穷和疾病英年早逝。
《世上一切算什么,只要有你》一书收录朱生豪写给宋清如的一封封情书。信中的主要内容是他对宋清如的思念和牵挂,但风趣、幽默却无处不在,真挚、动人、俏皮、深情款款,堪称情书中的极品。一个陷在爱情中的男子的敏感、细腻、忧愁跃然纸上。
信中除了表达对爱人的思念之外,还谈到他们对人生、社会、生活的看法和观点。这一篇篇充溢爱情之美的文章,是那么情真意切、感人肺腑。过往的那个时代,人们的爱情观、人生观,是如此得玲珑剔透、纯粹绵长,其中的真与纯,令人不胜神往…
我们想通过出版这套书,和读者一起缅怀那些熠熠生辉、永不过时的美好爱情。在这个很多人已经不再相信爱情的年代里.找回心底对爱情曾有过的最初的感动与激情,重拾对爱情的渴望与情憬……
纪伯伦著的《爱人啊就想和你一起虚度时光》是著名作家纪伯伦写给爱人玛丽的经典爱情书信集。纪伯伦21岁时,在波士顿举行首次个人画展,引起时任女子学校校长的玛丽·哈斯凯勒的注意。玛丽慧眼识才,于1908年资助纪伯伦去巴黎学画,受教于著名美术大师罗丹。从此,纪伯伦与玛丽情书不断。然而,这对有情人因年龄差异最终未能结成眷属,只能靠鸿雁传书以解相思,这种情况一直持续了26年,直至诗人去世为止。纪伯伦对爱情的解读好似一团火焰,又如一段段哲人隽语,让读者为之折服。
哈利勒·纪伯伦,与泰戈尔齐名的东方文学大师,才华卓然,享誉世界,玛丽·哈斯凯勒,慧眼识珠、才情满腹的美国女校长。21岁时,他的绘画天赋,令31岁的她惊艳,从此,开始无偿地资助他。然而,面对他炽热的情,她却选择放手,只因她不愿成为他天才之路的阻碍;诗意与热情共存的爱,烙印在26年从无间断的情书里。她对他说:有哪个感到过幸福的人,没有刻骨铭心的痛苦?
纪伯伦著的《爱人啊就想和你一起虚度时光》是著名作家纪伯伦给爱人玛丽的经典爱情书信集,东方文学大师纪伯伦经典杰作,关于爱情热烈至极的咏叹——原来,爱情竟然可以如此简单、纯粹、动人心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