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
分类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党政读物
作者 李君如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李君如著的《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中写道: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抓住从严治党,就抓住了治国理政的关键。

全面从严治党,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最鲜明的特征,也是最大的亮点。它既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又在其中处于关键地位,是其他三个“全面”的重要保证。

内容推荐

李君如著的《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围绕“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这一主题,从“治国”与“治党”的关系讲起,首先强调“治国必先治党”,根据国情和党情强调“治党务必从严”,研究反腐败斗争和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这两场斗争经验,并回答了“在我们的体制下能否坚持全面从严治党”这个重大问题。其次指出从严治党的关键在从严治吏,最重要的是要抓好中央最高领导层的建设。最后把坚持全面从严治党问题和价值观建设、政治体制改革、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联系起来,落到“提高党的领导和执政能力,增强党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这两个方面的“能力”建设上。即要“以共产党人价值观建设为重点增强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在深化政治体制改革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下提高党的领导能力”。

目录

一、治国必先治党

 (一)治国和治党

 (二)治国理政是当今中国的时代使命

 (三)为什么治国必须先治党?

二、治党务必从严

 (一)“全面从严治党”的科学内涵

 (二)十八大关于从严治党的战略部署

 (三)把“全面从严治党”放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去把握

三、反腐倡廉和密切党群关系的两场斗争

 (一)雷厉风行的反腐败斗争

 (二)大张旗鼓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四、在我们的体制下能否坚持全面从严治党?

 (一)在自我监督中从严治党

 (二)依规治党和以德治党相结合

 (三)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

五、全面从严治党关键在从严治吏

 (一)“打铁还需自身硬”

 (二)以干部的“三严三实”落实全面从严治党

 (三)以干部的选贤任能、严格管理和监督问责坚持全面从严治党

 (四)以干部能上能下破除“官本位”

六、全面从严治党最重要的是中央领导层的建设

 (一)从邓小平的“政治交代”讲起

 (二)以身作则,带头学习、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三)严于律己,制定约束自己的“八项规定”

七、以共产党人价值观建设为重点增强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

 (一)弘扬为民、务实、清廉的共产党人价值追求

 (二)“圈子文化”不是共产党人的文化

 (三)关键在树立“权为民所赋、权为民所用”的共产党人权力观

八、在深化政治体制改革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一)从《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学习中国共产党的治国理政思想

 (二)在党的领导制度改革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三)在健全协商民主制度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四)在全面法治中提高党的国家治理能力

九、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下提高党的领导能力

 (一)欧盟为什么要为中国共产党生日举行座谈会和研讨会?

 (二)在协调推进“四个全面”中提高党的领导能力

 (三)以发展新理念引领中国大趋势

 (四)提高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结束语 在全面从严治党中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试读章节

(一)治国和治党

人类在古代是以血缘关系组织起来的,后来以个人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古代社会制度被炸毁了,代之而起的是一个新的、以地区划分和财产差别为基础的国家制度。这是恩格斯在他的名著《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论述过的。事实上,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国家是以地区划分的,但国家的核心统治集团是以血缘为基础形成的,即我们常讲的“家天下”。政党政治出现后,以政治信仰和政治纲领为基础组织起来的政党,取代了以血缘为基础的“家天下”的核心统治集团,于是在国家政治运作中就出现了“国家”与“政党”的关系。在现代民主政治发展过程中,进一步出现了“人民”与“国家”以及“人民”与“政党”的关系。形成了“人民”“政党”“国家”三者互动的政治构架。我国现在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我们在这里讨论的“治国”与“治党”的关系,是人民当家作主前提下的国家治理与党的治理之间的关系。这是首先要说明的。

治国和治党,是两个范畴。这两个范畴有不同的内容、不同的要求,但是又有共同的指向以及许多联系和交集。

要了解什么叫治国、什么叫治党,必须把它们放到整个国家治理体系中去考察和研究。习近平总书记在论述什么叫国家治理体系、什么叫国家治理能力的时候,深刻地指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国家制度和制度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国家治理体系是在党领导下管理国家的制度体系,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各领域体制机制、法律法规安排,也就是一整套紧密相连、相互协调的国家制度;国家治理能力则是运用国家制度管理社会各方面事务的能力,包括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个方面。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有机整体,相辅相成,有了好的国家治理体系才能提高治理能力,提高国家治理能力才能充分发挥国家治理体系的效能。”由此可见,我们讲的治国,不仅仅是规范国家政权机关包括政府的行为方式,而且要科学地规范国家对政权机关(包括政府)、市场(包括企业)、社会(包括社会组织)的行为方式及其相互关系的运行方式。这是一种广义的而不是狭义的治国理念。而这样的国家治理体系又都是在党领导之下运行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改革将同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同步推进,甚至要引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推进。这一根本特点,决定了党的治理和国家治理既有不同的对象、要求和特点,又有不可分割的联系。

那么,治国和治党这两个范畴,有些什么不同呢?第一是治理的对象不同,治国的对象是国家,狭义的国家治理指的是政府治理,广义的国家治理指的是政权治理,包括国家对政府、市场(企业)、社会及其相互关系的治理;治党的对象是党,包括各级党组织、党的干部和党员,也包括党与政权机关的关系、党与企业的关系、党与社会的关系。第二是治理的依据不同,治国的依据是国家宪法和法律法规;治党的依据是党章和党的各个方面规定特别是党的纪律。第三是治理的主体不同,治国的主体是人民及其代表组成的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在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是

P(3-4)

序言

书可以有序言,也可以没有序言。这本书尽管只有十几万字,但考虑到书的内容,还是需要一篇序言,把书中应该讲而又在各部分无法讲的内容放在这里先讲一下。这也许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部小书。

(一)

常委会的同志要聚精会神地抓党的建设,这个党该抓了,不抓不行了。

中国要出问题,还是出在共产党内部。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

这些话,言简意赅,触目惊心。是谁说的?从这些话的语言风格看,显然是邓小平说的。确实,这是邓小平说的,或是邓小平讲话的精神。

从这些话中,我们可以看到,邓小平对于改革开放新时期党的建设的重视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

在中联部2015年9月8日举办的中国共产党与世界对话论坛上。我引用了邓小平这些语重心长的论断中的几句话。没有想到,这些话引起了媒体的关注。

媒体把我在会上讲的一些话披露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共鸣。这一现象,说明邓小平的这些话在今天依然有指导意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的领导和编辑对此十分重视,他们设法联系上了我。在中国人民大学校园内的一家咖啡馆,我们见了面,聊得很开心,我同他们在许多问题上有共同语言。他们希望我能够为他们写一本关于党的建设的小书,我答应了。书名按照出版社的要求,就定为《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

这就是读者面前这本书的由来。

(二)

虽然写这本书的原因简单得不能再简单了,但是“办好中国的事,关键在党”这句话的含义却不那么简单。

什么是“中国的事情”?什么叫“关键在党”?还是需要简要地讨论一下的。

“中国的事情”,多得无法一一讲全、讲清楚,只能从大的方面来讲。

青年毛泽东说过:“世界什么问题最大?吃饭问题最大。”为什么中国这样一个农业大国长期解决不了人民的吃饭问题?在毛泽东成为马克思主义者以后,他认识到,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和掠夺、封建主义对人民的统治和剥削,是导致中国贫困落后的万恶之源,这样,他对中国问题的认识和分析就进入一个新的境界。后来,他在创立新民主主义理论的时候分析指出,在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要解决的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大众与封建主义的矛盾、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的矛盾,因此中国人要解决吃饭问题以及其他民生问题,首先要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推翻剥削和压迫人民的反动统治,为革命胜利后解决吃饭等民生问题、为人民谋福利创造必备的条件。他提出的公式即“真理”是:“革命加生产即能解决吃饭问题”。

中国改革开放启动后,邓小平在研究中国发展战略的时候,也运用这样的方法论,指出中国在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后,还只是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解决的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为此,他为党制定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提出了分“三步走”实现中国现代化的发展战略。在“三步走”战略中,第一步是在20世纪80年代用10年时间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即解决穿衣吃饭问题。第二步则是再用10年时间“奔小康”,即在20世纪90年代实现人均GDP800美元,在此基础上让人民生活过得更好一些。“温饱”“小康”这些提法,都是着眼于民生问题。邓小平的设想是,经过这20年打基础,到21世纪就可以用50年时间在中国基本实现现代化,这是他提出的第三步战略步骤和战略目标。在我们总体上实现第二步奋斗目标之际,江泽民同志全面考察了党领导人民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在邓小平提出的第三步战略步骤即基本实现现代化的50年时间里,划出20年时间全面

……

提高党的领导和执政能力,增强党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是两种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能力。如果用中医的理论来讲。前一种能力是“扶正”的能力,后一种能力是“祛邪”的能力。对于人体来说,既“扶正”又“祛邪”,就可以有一个健康的体魄。如果用作战的语言来分类,前一种能力是攻击的能力,后一种能力是防御的能力。对于一支优秀的部队来说,有了这两方面的能力,就是一支攻能克、防能守的战无不胜的部队。对于我们今天的党来说,有了卓越的领导和执政能力,又有了坚强的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也就能够无往而不胜,长期为人民执好政、掌好权。

应该讲,这两个方面的“能力”,也是辩证统一的。从一般意义上说,提高党的领导和执政能力是起主导作用的,要在提高党的领导和执政能力的同时,增强党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但是在特殊的情况下,比如党内问题不解决党就不能健康发展的时候,增强党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就要在一定条件下发挥主导的作用,党就要通过反腐败、拒风险,来赢得党心人心,保持党的领导核心地位。

(五)

这样,我们就可以小结了。

要“办好中国的事情”,就要把“伟大事业”和“伟大工程”结合起来。而要把这两个“伟大”结合起来、协调推进,就要增强党的领导和执政能力、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这两方面“能力”。在今天,在党面临长期执政和改革开放巨大考验的面前,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问题更加突出,也更加迫切。与此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是为了更好地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是为了更好地提高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自觉性,归根到底,是为了更好地提高党的领导和执政能力,实现党承担的“办好中国的事情”的任务。

加强这两个方面的“能力”建设叫什么?就是六个字:“全面从严治党”。

经过这样的层层剖析,读者们可以体会到了吧?尽管这是一本薄薄的小书,谈论的却是“全面从严治党”这样一件大事。这是一件关系到我们党的前途和国家命运的大事。

全书的逻辑也是这样展开的:我们从“治国”与“治党”的关系讲起,强调“治国必先治党”;然后根据国情和党情强调“治党务必从严”;紧接着,依据十八大后从严治党的实践,研究了反腐败斗争和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这两场斗争,并回答了“在我们的体制下能否坚持全面从严治党”这个重大问题;接着,讲了从严治党的关键在从严治吏,最重要的是要抓好中央最高领导层的建设;最后把坚持全面从严治党问题和价值观建设、政治体制改革、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联系起来,落到“提高党的领导和执政能力,增强党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这两个方面的··能力’’建设上,即在全书最后三部分强调要“以共产党人价值观建设为重点增强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在深化政治体制改革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下提高党的领导能力”。在全书简短的结束语中;又回过去强调:我们今天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归根到底,是要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书中提出的问题,是正在实践中的课题。我们相信,实践在深化,我们对问题的认识也会深化。但不管怎么说,“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这是真理!

后记

在全面从严治党中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向全党全国人民发出的伟大号召。对于党的建设来说,这一号强党的建设、全面从严治党的中心任务。

我们党重视党的建设,不仅十分重视自身建设,而且十分注意始终围绕党的中心任务来加强自身建设。“中国梦”的提出,对于党的建设来说,最重要的,是回答了当前条件下加强党的建设是为了什么。也就是说,今天我们加强党的建设,是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在中国共产党的建设史上,有许多重要的经验,也有许多深刻的教训。加强党的建设,是为了完成党所肩负的政治任务;反过来,如果党的政治路线错了,党的建设就会迷失方向。这就是党的建设与党的政治路线、政治任务之间的辩证关系。比如在“文化大革命”时期,党的政治路线错了,党再怎么加强自身建设,其最终结果都是错的。政治路线和政治任务的正确与否,关系到党的建设的成效如何。所以,在加强党的建设的时候,政治路线和政治任务的正确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前提。我们已经说过。“中国梦”以生动形象的语言,反映了近代以来在中国社会内部涌动着并紧密结合在一起的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进步思潮的要求,凝结着近代以来中国历代志士仁人的理想、当代中国的追求和未来中国的走向,是连接中国的历史、现实和未来的民族复兴之梦。因此,“中国梦”的提出,对于党的建设的意义,就是明确了当前条件下加强党的建设的中心任务。

事实上,党的建设包括狭义的和广义的两种。狭义的“党的建设”,就是我们常说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这四大建设,现在又加了一个反腐倡廉建设。在广义的“党的建设”中,不仅包括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和制度建设,还包括政治建设。党的政治建设,最重要的,就是要制定一条正确的政治路线,确定正确的政治任务。我们都知道,“中国梦”不是空洞的口号,也不是遥遥无期的梦想,而是我们今天面临的紧迫而又繁重的任务,就是要完成两大历史使命——到建党100年的时候,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同时基本实现工业化;到建国100年的时候,将中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正如党的十八大报告开宗明义指出的:“此时此刻,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经过九十多年艰苦奋斗,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把贫穷落后的旧中国变成日益走向繁荣富强的新中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光明前景。我们对党和人民创造的历史伟业倍加自豪,对党和人民确立的理想信念倍加坚定,对党肩负的历史责任倍加清醒。”在这个意义上,“中国梦”的提出,本身就是加强党的建设的一大举措。当前,我们加强党的建设,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只能围绕而不能干扰甚至偏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中心任务,只能围绕而不能干扰甚至偏离实现“中国梦”这一奋斗目标。

总之,我们讲“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中国今天最大的事情就是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和“中国梦”。同样的道理是:抓好党的建设这个“关键”,就是为了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和“中国梦”。这也就是“办好中国的事情”与“关键在党”这两者的辩证关系,这是必须时时刻刻牢牢记住的基本道理!

书评(媒体评论)

李君如同志的新书《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比较全面地总结了十八大以来推进党的建设的经验,系统地阐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全面从严治党的新思想新理念新举措,原汁原味地介绍了中央许多重大部署和重要规定。这部著作篇幅不大,内容丰富,思想深刻,一定能够让许多热爱中国共产党、关心党的建设的人,更好地了解党建、支持党建、参与党建。读者需要这样的党建著作。

——虞云耀(全国党建研究会顾问、中共中央党校原常务副校长)

通俗解读全面从严治党的鲜活成果,赤诚献给党的九五华诞之厚重寿礼。

——石仲泉(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原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李君如同志的新著《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系统、深入地阐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全面从严治党的理论与实践。本书逻辑严谨,视野开阔,分析透彻,文字清新。了解今日之中国共产党,不可不读。

——谢春涛(中共中央党校党史教研部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君如教授长期从事党的理论研究工作,他的勤于思考一直给我印象极深。好好读一读面前的这本书,不仅可以体会作者思想的独到与深邃,而且可以清晰把握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脉络。这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

——王长江(中共中央党校党建教研部主任、全国政协委员、中共中央党校一级教授)

本书深刻地分析了治党与治国的内在联系,把全面从严治党放在党治国理政的大视野下进行研究,别开生面。读后使人对新形势下全面从严治党的意义、内涵、任务、途径有了一种新的领悟。书中所体现的不仅是关于党的建设研究领域的新拓展,而且是研究方法的新突破。

——戴焰军(中共中央党校党建教研部教授、博士生导师)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8 21:24: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