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斐著的这本《互联网金融模式与监管》主要章节安排为:第一章为导言。主要是提出研究互联网金融问题的意义,进行概念界定和研究成果的梳理;第二章为第三方支付;第三章为P2P借贷;第四章为众筹:国际经验与中国实践。;第五章为电商小贷:运营模式与案例分析;第六章为货币的虚拟化:零和博弈与风险分析;第七章为银行业务的互联网化,基于产业经济学视角分析;第八章为互联网金融风险:理论分析与实践经验;第九章为互联网金融监管体系的构建:风险与策略。
刘斐著的这本《互联网金融模式与监管》针对当前中国互联网金融的六种不同模式,从基本定义、发展现状、国际发展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和分析,并根据各种模式的不同特征,选择性地进行了国际比较、理论解析、模型分析、案例研究。在此基础上,利用中国互联网金融市场积累的宏观数据,借助OLS混合回归模型,对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各种风险进行实证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构建我国互联网金融风险防控监管体系的政策建议。
第一章 导言
1.1 问题缘起与研究意义
1.2 互联网金融的理论与内涵
1.3 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宏观环境分析
1.4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现状分析
1.5 互联网金融的理论研究现状
1.6 本书的主要研究结论
第二章 第三方支付:交易平台理论下的市场契约
2.1 第三方支付的内涵及理论分析
2.2 第三方支付的发展阶段
2.3 第三方支付的主要模式
2.4 第三方支付的实践
2.5 第三方支付的影响
2.6 主要结论
第三章 P2P借贷:基于sCP模型研究
3.1 P2P借贷平台简介
3.2 P2P借贷平台常见的业务类型
3.3 P2P借贷行业SCP分析研究
3.4 主要结论
第四章 众筹:国际经验与中国实践
4.1 众筹概况
4.2 众筹模式的营运方式
4.3 国内外众筹平台对比分析
4.4 我国众筹模式运行特征研究
4.5 主要结论
第五章 电商小贷:运营模式与案例分析
5.1 电商小贷运营模式
5.2 电商小贷公司融资现状
5.3 电商小贷的发展实践
5.4 电商小贷公司案例分析:阿里小贷
5.5 主要结论
第六章 货币的虚拟化:零和博弈与风险分析
6.1 互联网时代的新型货币
6.2 虚拟货币的种类
6.3 网络虚拟货币的影响
6.4 虚拟货币的风险管理
6.5 虚拟货币的发展分析
6.6 主要结论
第七章 银行(业务)的互联网化:基于产业经济学视角分析
7.1 商业银行业务流程的互联网化
7.2 商业银行业务流程的互联网化:电子银行
7.3 商业银行业务流程的互联网化:互联网银行
7.4 商业银行业务流程的互联网化:电商平台
7.5 基于产业经济学视角:未来银行发展特点分析
7.6 主要结论
第八章 互联网金融风险:理论分析与实践经验
8.1 传统金融的主要风险
8.2 互联网金融的主要风险分析
8.3 风险的管控:013模型分析
8.4 互联网金融监管的实践经验
8.5 互联网金融监管的经验借鉴
8.6 主要结论
第九章 互联网金融监管体系的构建:风险与策略
9.1 法律困境与制度障碍
9.2 我国互联网金融监管现状分析
9.3 监管原则分析
9.4 监管机制的构建:典型事实
9.5 主要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