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姆雷特》是威廉·莎士比亚最负盛名,且被人引用最多的一部剧本。取材于公元1200年的丹麦古代神话中,故事讲述:丹麦王子为了向杀父娶母篡位的叔父复仇而装疯,历经折磨而终于报仇,夺回王位……《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创作的一部悲剧作品,无论是新的课标历史教材还是原来根据教学大纲编的历史教材,都把它作为莎士比亚的代表作之一进行介绍。
《哈姆雷特》讲述这样一个故事:丹麦王子哈姆雷特突遭横祸,父亲死去,叔父篡位,母亲改嫁。这一连串的不幸使他痛苦不已。一天,父亲的鬼魂向他诉说,自己是被弟弟下毒害死的。哈姆雷特立志为父复仇。他开始假装发疯以迷惑叔父。他请来戏班,安排了一出弟杀兄、篡位、娶嫂的戏,请叔父和母亲一起观看演出,以刺探叔父的反应。后者有所警觉,大惊失色,中途离座而去。新国王隐约感觉到危险,企图借刀杀人除掉哈姆雷特,他派哈姆雷特出使英国,并指使差人带信,让英王处决哈姆雷特,哈姆雷特得知内情后半途逃走。他回到丹麦,在他叔父安排的一次比剑中刺死叔父,自己也中毒而死。
《哈姆雷特》是威廉·莎士比亚戏剧中最著名的一部,是世界文学史上的不朽巨著。
第二场 城堡中大厅。
国王,王后,哈姆雷特,波乐纽斯,莱阿替斯,伏尔第曼德,考奈留斯,众廷臣及侍从上。
王 至亲的先兄哈姆雷特驾崩未久,
记忆犹新,大家固然是应当
哀戚于心,应该让全国上下
愁眉不展,共结成一片哀容,
然而理智和感情交战的结果,
我们就一边用适当的哀思悼念他,
一边也不忘记我们自己的本分。
因此,仿佛抱苦中作乐的心情,
仿佛一只眼含笑,一只眼流泪,
仿佛使殡丧同喜庆、歌哭相和,
使悲喜成半斤八两,彼此相应,
我已同昔日的长嫂,当今的新后,
承袭我邦家大业的先王德配,
结为夫妇;事先也多方听取了
各位的高见,多承一致拥护,
一切顺利;为此,特申谢意。
如今,各位知道的,小福丁布拉斯,
少年气盛,小看了我们的力量,
或者妄以为先兄一朝弃世,
我们的国家忽然脱了节,脱了榫。
单凭了自以为有机可乘的梦想,
他就一再送文书前来烦渎,
要求我们归还他父亲的失地,
全不管那些土地是依法割让
给我们英勇的王兄的。别再讲他了。
现在转回来讲我们这次的会议。
事情是这样:我有国书一封
写好在此,预备送挪威国王,
小福丁布拉斯的叔父,他老病经年,
卧床不起,并未知悉他侄儿
在国内招兵买马,用意何在,
因此就请他从速制止他侄儿
进一步有所行动。我特此遣派
你,考奈留斯,还有你,伏尔第曼德,
当这次通向挪威王国的信使,
但是你们和国王进行交涉、
不得越权,不得擅自超出了
这些训令所明白规定的范围。
再见吧!愿速去速回,以表忠诚。
考,伏
赴汤蹈火,一切定当效命。
王 我深信二位的热忱。愿二位珍重!
[考奈留斯与伏尔第曼德下。
现在,莱阿替斯,你有什么事情呢?
你说过有所请求。就说吧,莱阿替斯。
丹麦王只要听你说得有理,
总会答应的。你对我有什么要求 还怕不会是未开口先到手,莱阿替斯?
丹麦王座对于你的父亲
就像头对于心一样地休戚相关,
就像手对于嘴一样地乐于效劳。
你想要怎样,莱阿替斯?
莱 国王陛下,
敢求陛下鸿恩,准回法国;
这次回丹麦参加陛下的加冕礼
恪尽为臣的责任,不胜荣幸:
目下,为臣的敢说,任务已了,
心思和意愿重新又折向法国,
仅此伏求陛下开恩俯允。
王 你父亲答应吗?你说怎样,波乐纽斯?
波 陛下,他苦苦哀求,舌敝唇焦,
好容易挖出了我嘴里“可以”两个字,
我在他决心上盖下了生硬的“同意”。
他要走,就请陛下放他走吧。
王 善用好时光,莱阿替斯。时间都归你,
愿发挥你的美德去充分消受!
得,哈姆雷特,我的侄儿,我的儿——
哈[旁白]
亲上加亲,越亲越不相亲!
王 你怎么还是让愁云惨雾罩着你?
哈 陛下,太阳大,受不了这个热劲“儿”。
后 好哈姆雷特,摆脱你黑夜的阴沉气,
和颜悦色,来面对丹麦王上吧。
你不要老是这样子垂下了眼睑,
想在黄土中寻找你高贵的父亲。
你知道这是很普通的;有生必有死,
谁都得通过人世、跨进永恒的。
哈 唔,母亲,很普通。
后 既然是很普通,
为什么你又这样子好像很在乎?
哈 好像?不。我不懂什么叫“好像”。
好母亲,尽管我披一件墨黑的外套,
按礼从俗、满身都穿起丧服,
好容易从肺腑吐出来长吁短叹,
眼泪像江流滚滚、一泻千里,
再加上垂头丧气,形容憔悴,
再加上千种表情,万种姿态,
都不能真正表现我。我真是“好像”,
像如此,像这般,是人人会耍的把戏;
我的心事是无法表现出来的——
这一套都只是哀痛的衣服和装饰。
P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