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云端上的昌都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曾伟
出版社 重庆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之前我也看了陈渠珍的《艽野尘梦》,对青藏高原早就心生向往。援藏于是从一种模糊的概念,变成一种自觉的行动。感谢上级组织,让我作为一个援藏干部,有了这一趟生命中最为难忘的旅程。”——曾伟

《云端上的昌都》是曾伟的散文集,带你领略不一样的西藏风光。

一位援藏干部眼中的藏东明珠—昌都,充满了无限美好的风光和想象。

内容推荐

这本由曾伟著的《云端上的昌都》分为“初到昌都”、“邦锦梅朵”和“达玛拉的雪”三部分。在作者的笔下有初到藏区工作的艰难、自然条件的恶劣、生活环境的不适应,如《风雪丁青路》、《突如其来的大雪》、《遥远的棉被》、《邦达遇险记》等;有藏人待客的热情、藏地民风的淳朴、藏家儿女的豪爽,如《达巴村纪事》、《第一个藏历新年》、《绝壁上的乐土》等;还有雪域高原神圣的雪山、清澈的湖泊、柔软的草原、五彩的野花,如《西藏小瑞士》、《如梦的尼果》、《没有雪的达玛拉》、《奇幻三色湖》等,昌都地区的美丽风光通过作者的描写也跃然纸上。

目录

献给昌都的五彩哈达(代序)

第一篇 初到昌都

 昌都初刻

 割青稞

 达巴村纪事

 风雪丁青路

 遥远的棉被

 突如其来的大雪

 在昌都怀想重庆

 到拉萨录藏晚

第二篇 邦锦梅朵

 第一个藏历新年

 高原植树节

 小藏狗多吉

 加卡村的美人谷

 一个人的音乐会

 风尘三千里

 西藏小瑞士

 邦达遇险记

 西山之上

 天边的莽措

 高原姊妹花

 如梦的尼果

 用脚步丈量昌都

 藏娃就医记

 云上的朱古

 高原蓝

第三篇 达玛拉的雪

 雨季

 收获时节

 变形记

 昌都的味道

 我爱你中国

 在草原深处行走

 三把火

 小城大事

 我的降央卓玛

 秋访嘎玛沟

 暖冬

 虎妞回家

 没有雪的达玛拉

 见面礼

 狼来了

 绝壁上的乐土

 奇幻三色湖

试读章节

昌都初刻

9月初的昌都,本来一如既往的晴朗,这两天却一反常态,好像天被捅了窟窿,大雨没日没夜地下。这样的大雨,达巴村一定又是山洪暴发了。村里的房屋倒还暂无大碍,村西头的路肯定又堵得满满的。丁丁和小周毅他们又有得忙了。初做昌都人,脑子里都满是些昌都事。按说,这样一座高原小城,寥寥几笔就可以勾勒出大致轮廓。可真正下笔,却发现还是只若初见。天天在这座城市游走,也只是走在最初的表面。

一、到昌都去

《艽野尘梦》是一本奇异的文言小书。湘人陈渠珍本是晚清川滇边务大臣赵尔丰标下一名管带,进藏平叛却恰遇辛亥革命。此时,拉萨清兵哗变,陈策动手下士兵115人北上羌塘草原奔逃,得藏女西原相助,历经万难,九死一生,方得七人到达西宁。这本小书,奇在书中景物无不雄奇壮阔,事件无不诡异跌宕,文字无不细腻精到。西原的坚韧和不幸,更是让人潸然垂泪。陈渠珍大难不死,竟一举成为湘西王,并为西原守节近20载。二人奇恋,后世尤以唏嘘慨叹,此书为了解藏地风俗必读之本。

书中的这种暗示,似乎让我这种好奇心重的人越发诧异。所以,报名的时候,没有一丝犹豫。在涪陵的时候,本就想去报名,无奈人在江湖,哪里是可以信马由缰的。报了名,又把柳升祺等前辈的著述抱来恶补。一时间,言必谈藏风,好像自己在那里修行了几个世纪。这样胡吹海侃、故弄玄虚,倒也麻痹了不少雪域之外的好奇之人。

好容易要成行了,邦达机场却出了状况。机场跑道老化,需要维修一个多月。这个季节,重庆的夏天出奇地热,不断刷新高温的历史纪录。这样的季节,待在家里等消息,完全是热锅上的蚂蚁。新朋旧友周而复始地送行,却发现这个家伙老是送不走。终于有一天,通知来了,马上出发。早就整理好的两只大箱子终于可以派上用场,出发的时候,主城又格外堵。到了双流机场,成都早已是一派灯火辉煌。

二、邦达草原

邦达机场有很多故事。比如说,这是世界上海拔最高、跑道最长的机场,起降的难度,外界的人难以想象。这里的进或出都是高难度的技术活。要进出,首先要买票。这里的票可不是容易买到的,有时一两个月都买不到。好容易买到票,并不能决定顺利到达,得看降落时的天气。如果遇到天公不作美,云层挡住了跑道,飞机还不得不返回成都。人们往往会这样折腾好几次才能顺利降落。

我们的到来却出奇顺利。下了飞机,地委、行署组织的迎接队伍早已排成长长的两行。盛装的藏族姑娘有的端着藏白酒和青稞,有的拿着哈达。同行者都显得很兴奋,纷纷跑到机场外取景照相。高原天高云淡,一派辽阔气象;迎面吹来的风却毫不含糊,迅疾而刺骨——显示世界最高海拔的机场,绝非浪得虚名。

坐上车,一路行驶在邦达草原。车窗之外,美景呼啸而至,目不暇接。远山之上,斑斑点点,隐约可见牦牛群的身影。草原上河流弯弯延延,野花绽放斗艳,好不丰润富饶。到了年拉山口,大家纷纷下车观景,有向导手指前方,说下了山,就是昌都城。

同伴之中,还是有人起了高原反应,胸闷头晕,不得不马上吸氧。好在机场路整治之后早已不是从前的土路,又新修了隧道,很快车就下得山来。雨季之后的澜沧江波涛翻滚,向导马上开始介绍这里的水能蕴藏。一路上,格萨尔王的大脚板很是引人注目,让观者不无啧啧称奇。

P3-5

序言

献给昌都的五彩哈达(代序)

2012年的一个夏夜,我打开电视,看到了中央台第九套纪录频道。正在播出的是国家地理拍摄的纪录片《山巅的皇冠》。后来,我才知道,那就是芒康的尼果寺。世界上真有这样的地方吗?人和自然,人和动物,和谐相处,平等相待。之前我也看了陈渠珍的《艽野尘梦》,对青藏高原早就心生向往。援藏于是从一种模糊的概念,变成一种自觉的行动。感谢上级组织,让我作为一个援藏干部,有了这一趟生命中最为难忘的旅程。

我现在可以自诩是一个昌都人了。在这里两年多,昌都已经从一个地理的名词,影响了我的言行,改变了我的服饰,浸入了我的骨髓。我的口头禅已经从“我们重庆”变成“我们昌都”。从前喜欢到重庆奥特莱斯购物,现在我的衣裤定点在昌都的阳光百货和友谊商场。这样的服饰虽然没有奥特莱斯大牌,穿在身上却无比自在。即使到了乡下,当要端起酥油茶、拿起奶渣、抓起风干牛肉的时候,我也不会有一丝迟疑。作为一个昌都人,有什么好迟疑的呢?

我生活过的地方,无独有偶,都有两条河流。故乡涪陵有长江和乌江,重庆有长江和嘉陵江,昌都则是昂曲河和扎曲河。河流是文明的发源地,大抵这样的地方都有值得讴歌的文明。所以,能够栖身于此,也是我个人的幸运。自始至终,我都与不同的文明或者文化同行,感受截然不同的语言、习俗和风物。更何况,这里还有数不清的雪山、看不到头的草原。这样的经历,对于一个歌咏者,除了感恩,还是感恩。

昌都已经不是原来那个昌都了。这样说,不是绕口令。我们来的时候,她是那样的质朴,那样的简陋。现在,曾经粗服乱发的野丫头变成了国色天香的绿度母。就在这短短的两年,城市的道路、天桥、广场、高楼,就像变戏法一样呈现在我们面前。作为一个见证者,我也参与其中,虽力有不逮,却乐此不疲。我们一直都说昌都就是藏东明珠,这一次,明珠生辉,藏东大地从来没有这样璀璨过。

请原谅我不能开怀畅饮,作为一个酒精过敏者,走到哪里这个“短板”都难以启齿。我只有在每一个孤寂的夜晚,打开电脑,独自编织我的哈达——献给昌都的五彩哈达。只有这样,当每一天早晨看到熟悉的蓝天白云时,我才能够心安理得,才能让那些远行的孤独化为前行的冲动。

请接受我的祝福,昌都!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4:2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