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念指引人生方向,理想影响价值追求,行动决定事业成败。为进一步充分展示海大学子积极进取、奋发有为的精神风貌,为海大学子树立身边的榜样,学校继续着手组织人员编写了《海之子风采录》(第二辑)。编者张静从我校2013~2014年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获奖学生事迹材料中择优选取了69篇汇编成集出版。这些获奖者是海大优秀学子的一个缩影,期待他们在学业上求知求新,探索不止;在生活中知恩感恩,乐观向上;在学术和实践探索中孜孜以求,谦虚慎行;在逆境中坚韧顽强、矢志不渝的成长经历和感悟能够给同行者以及后来人以启示和启迪。他们年轻,却拥有坚定的理想和信念;他们稚嫩,却不乏青春的朝气和激情,他们怀着青春的梦想,在海大园中茁壮成长,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谱写着一曲曲不畏困境、立志图强、攻坚克难、奋发拼搏的青春之歌。我们希望,广大学生从这一个个成长故事和心路历程中,感受他们自强自立、积极进取、追求卓越的青春正能量,体会他们在取得一个个荣誉和光环背后付出的艰辛努力;以此为激励和鞭策,进一步树立高远志向,勇担起自我成长与发展的重任,踏实走出自己的成长之路。
张静主编的《海之子风采录(第2辑)》汇聚了近年来中国海洋大学先进学生典型(集体)感人至深、催人奋进的先进事迹,是广大优秀青农学子的集体亮相和生动写照。“身边的青春典型”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知,他们的故事展现出的积极向上的青春正能量,鼓舞和带动全校学生奋发努力、不断前行。
勇于探索,乘风破浪追求真知
另外,在大三这一年中,我作为负责人顺利申请并完成了一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北黄海内波的生成、浅化与特性的初步研究,在学院王彩霞老师以及鲍献文老师的指导下,在众多的学长学姐的帮助下,我们小组通过对SAR卫星遥感图片进行收集整理,重新绘制了北黄海内波分布图,通过对獐子岛外温度链数据、北黄海多个断面的CTD数据以及走航式ADCP数据等实测数据进行处理分析绘图,对北黄海内波的生成、浅化与特性进行初步研究,最后我们综合以上分析数据结果对SAR卫星遥感图片进行反演,对北黄海内波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
与此同时,我还参与了两个海洋学基地班人才培养项目,其一为探究南极绕极波与海浪场的影响研究,我们通过海表面波高、海表面风速等要素对南极绕极波进行研究;其二为通过自主设计实验,对大沽河河口的水文要素展开研究。通过这些项目,我有机会接触到海洋学研究的过程,有机会与学院优秀的老师及学长学姐进行交流,这些都让我获益匪浅。在这个过程中,我也锻炼了团队合作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自我表达能力,提高了人际交流水平、专业学术水平、业务处理水平,充实了大学生活,开拓了人生视野,丰富了专业经历。
关注环保,张开绿翼守护生命
人生的课堂不仅局限于教室,更是在社会,我在学校学习之余还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以及公益活动,身体力行地开展环境保护相关活动。
大一期间我加入校环境保护协会,参与了不少校园环保活动;在大二一年中担任了我校“翼”之环保社社长一职,这不论是对于我还是对于“翼”之环保社,都是具有开拓性意义的一年。那一年,我参加了青岛市第五届绿色营,这是一个每年由青岛市青藤高校环保联盟主办的面向全国热心参与环保公益事业大学生的大型环保活动。我们围绕“聚焦城市生活垃圾,创建低碳文明社区”的主题,深入社区开展问卷调查、入户访谈、环境教育等各项宣传活动,为构建青岛“低碳文明”的生活方式作出自己的贡献。从此“翼”之环保社也开始了校外业务,我也顺利将“翼”之环保社加盟至青岛市青藤高校环保联盟,我在这一年中担任环保联盟理事,结识了一批有志之士,建立起与青岛市各个高校的联系,并在第二年作为筹备委员会成功组织策划了以“汇交岛城湿地,聚焦生物多样性”为主题的青岛市第六届绿色营。
自此,我们将视野扩展至全国,开展与全国范围内部分高校环保社的交流合作,并与亚洲动物基金会、根与芽等大型环保组织合作开展环保活动,其中有“我和它,共享爱”微摄影大赛、植树造林活动、保护鲨鱼、拒食鱼翅行动等。在此期间,我们也建立起与青岛市环保局的联系,参加了“千名青年环境友好使者行动”,有幸获得国家环境保护部颁发的证书。 我认为社团就是一群志同道合的人相互交流沟通的平台,不再担任社长不意味着离开社团,我在大三、大四期间依然活跃在环保社中,为活动的开展、社团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经过几代社长的努力,“翼”之环保社从我当时最初的两个人,发展到现在的近五十人,我所提出的“终生会员制”使得社团的规模不断壮大,留住了一批批优秀的人才,不断丰富社团的后备人才,逐步升级我们的智囊团,使得不同年级、不同专业问的社员能沟通顺畅,有利于信息的交互、活动的开展、经验的传承、社团的发展。如今,我已保研成功,将继续在环保社中发挥余热,作为“翼”之环保社的一员,我有责任团结各方力量,做好沟通协调工作,为现任社长提供帮助,我们的社团必将继续壮大。我相信环保是一份值得我去坚持的事业,正如我所热爱的海洋科学一样。我可能做不了什么伟大的事,但我可以用我伟大的爱去做一些小事,这犹如一盏明灯,点燃我愚钝的心,使我在黑暗中看到希望。
荣获国家奖学金是对我的巨大激励,也是我的无上光荣,我已将部分奖学金投入到我们“翼”之环保社的建设当中,完善环保社的基础装备,为环保社开创更为美好的未来。
我会认真完成本科的学习任务,为下一阶段的学习夯实基础,也将在硕士研究生期间保持我对学业一贯的认真态度,努力学习、刻苦钻研,争取在如火如荼的海洋事业发展大潮中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P10-11
我校于2013年从2010~2012年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获奖学生中遴选优秀事迹材料编辑出版了《海之子风采录》(第一辑),刊出后得到了广大师生的充分肯定。
近年来,学校积极创新资助模式,强化育人功能,充分发挥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获奖优秀学生的“点”的作用,坚持由“点”及“面”,努力引领和带动更多的学生点燃梦想、播种梦想、成就梦想,激发了广大学生勤奋学习、专心科研、积极探索实践的热情,坚定了广大学生求真务实、立志成才、报效祖国、服务社会的信念。
信念指引人生方向,理想影响价值追求,行动决定事业成败。为进一步充分展示海大学子积极进取、奋发有为的精神风貌,为海大学子树立身边的榜样,学校继续着手组织人员编写了《海之子风采录》(第二辑)。编者从我校2013~2014年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获奖学生事迹材料中择优选取了69篇汇编成集出版。这些获奖者是海大优秀学子的一个缩影,期待他们在学业上求知求新,探索不止;在生活中知恩感恩,乐观向上;在学术和实践探索中孜孜以求,谦虚慎行;在逆境中坚韧顽强、矢志不渝的成长经历和感悟能够给同行者以及后来人以启示和启迪。他们年轻,却拥有坚定的理想和信念;他们稚嫩,却不乏青春的朝气和激情,他们怀着青春的梦想,在海大园中茁壮成长,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谱写着一曲曲不畏困境、立志图强、攻坚克难、奋发拼搏的青春之歌。我们希望,广大学生从这一个个成长故事和心路历程中,感受他们自强自立、积极进取、追求卓越的青春正能量,体会他们在取得一个个荣誉和光环背后付出的艰辛努力;以此为激励和鞭策,进一步树立高远志向,勇担起自我成长与发展的重任,踏实走出自己的成长之路。
习近平总书记于2013年5月4日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指出,中国梦是我们的,更是青年一代的。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终将在广大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成现实。身处伟大的时代,面对伟大的梦想,希望广大海大学子勇敢地肩负起时代赋予的光荣使命,努力践行党和国家赋予青年一代的殷切期望和伟大历史重任,筚路蓝缕,砥砺前行,发奋学习,不懈奋斗,努力成长为理想信念坚定、道德品质优良、知识本领过硬的筑梦人,在共筑中国梦的道路上实现人生价值,焕发出绚丽的青春光彩!
随着国家奖助体系的日益成熟,我校每年都有200余名学生获得国家奖学金,500余名学生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他们的在校经历和成长故事,具有很好的教育引导意义。鉴于此,学校从近两年获得国家奖学金的436名同学中挑选出38人的事迹材料、从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的1012名同学中挑选出31人的事迹材料,共计69篇,汇编成册。我们专门邀请了部分老师对所有的事迹材料进行了点评。希望这些同学的事迹经历,能够让海大学子们有所收获,有所借鉴。
本书在编辑过程中得到了各学院(系)党委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在稿件组织、初审等方面凝结了各学院(系)负责资助工作的辅导员的大量心血。研究生田华宇、李敏、张诗雨等3名同学,参与了本书的文稿修改工作。在此,对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由于人选的事迹材料时间跨度长,编辑工作量大,书中难免存在未尽如人意之处,敬请读者见谅。
编者
2015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