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更好地唱响红色文化的主旋律,上海市浦东新区民政局、上海市浦东新区烈士陵园管理所怀着时代的使命感和事业责任感,拟依据现有材料,按历史时期分四辑,编写并出版《浦东英烈》。
沙瑞生著的《浦东英烈(第3辑解放战争时期)》系《浦东英烈》第三辑:解放战争。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浦东英烈(第3辑解放战争时期)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
出版社 | 上海人民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为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更好地唱响红色文化的主旋律,上海市浦东新区民政局、上海市浦东新区烈士陵园管理所怀着时代的使命感和事业责任感,拟依据现有材料,按历史时期分四辑,编写并出版《浦东英烈》。 沙瑞生著的《浦东英烈(第3辑解放战争时期)》系《浦东英烈》第三辑:解放战争。 内容推荐 浦东是中国现代工业的发祥地之一。在这块土地上,近百年来,许多共产党人和志士仁人,为了人民的幸福,民族的解放,前赴后继,奋斗不息,出现了一批为革命捐躯的的烈士。沙瑞生著的《浦东英烈(第3辑解放战争时期)》系《浦东英烈》第三辑:解放战争。 目录 前言 从小道士到我军优秀指挥员 ——曹福林(1914—1946) 坚贞不屈的共产党人 ——乔小山(1919~1947) 医生·诗人·斗士 ——李雪舟(1913—1947) 丹心谱就英雄曲 ——周世连(1894一1947) 淬火青春别样红 ——严福根(1924—1947) 无形战线显身手 ——马炳根(1915~1947) 掏尽红心为人民 ——李默(192l~1947) 生命献给人民解放事业 ——林达(1914—1947) 屠刀下的坚贞 ——黄松涛(1906—1947) 转战浦东有奇功 ——丁金山(1920—1947) 浦东人民解放总队的优秀一员 ——任阳升(1927—1948) 为征粮筹款而牺牲的武工队长 ——祝发初(1924—1948) 智勇双全的交通员 ——陈关华(1922—1948) 死在战场上才是英雄好汉 ——朱杰(1925—1948) 舍身掩护战友的神枪手 ——顾悦(1917—1948) 以生命保障部队供给的巾帼英豪 ——朱泉宝(1921—1949) 子承父志干革命 ——陈三桂(1925—1949) 牺牲在黎明前夜的民主战士 ——黄竞武(1903—1949) 白皮红心的“特务” ——冯瑞祥(1916—1949) 青春热血染军旗 ——毕可芝(1925—1949) 战斗在最前线的王副团长 ——王体然(1918—1949) 从创小家到献身革命 ——陈岱(1916—1949) 一往无前的战斗英雄 ——李锡耀(1920~1949) 解放浦东打先锋 ——程常荣(1921—1949) “战斗英雄模范” ——朱小羊(1921~1949) 大智大勇热血忠魂 ——苏洪胜(1924—1949) 文武兼备的指导员 ——白怀(1924—1949) 出身放猪娃铁血铸英魂 ——唐凤朝(1918—1949) 用生命打开部队前进的道路 ——王荣祥(1920~1949) 忠诚的见证:血染的《入党申请书》和中共临时党员证 ——卢锦培(1916—1949) “越战越强”的四连连长 ——周文学(1924—1949) 江南追歼显英勇 ——纪兆瑞(1924:一1949) 机智勇敢的副班长 ——李丙五(1927—1949) 顽强守阵地令敌心胆寒 ——杨世功(?一1949) 附录:上海市浦东新区英烈名录(解放战争时期) 编后记 试读章节 1941年7月1日,日本侵略军为了巩固其在华中地区的统治,授意汪伪政府清乡委员会,开始推行“清乡”运动。按照他们的“清乡”计划,南汇被划分为“清乡”第一期,日伪军在“清乡”地区修筑碉堡、炮楼、封锁沟、封锁墙、竹木篱笆,拉设铁丝网、电网,对我抗日武装的活动地区,进行分割和封锁,然后实施“扫荡”。恐怖的氛围笼罩了整个南汇地区。为了抗日斗争的需要,组织上安排乔小山在新场镇洪桥河南的东面开了一爿茶馆,作为地下联络点。乔小山善于观风察色,避开敌人耳目,巧妙地完成了多次危险的接待联络任务。 1942年8月,日寇进行了第二次大规模“清乡”扫荡,为了保存革命力量,中共浦东工作委员会决定,我党领导的淞沪抗日武装和已经暴露身份的地方工作者撤到浙东。乔小山此时也随淞沪游击队五支队四大队撤到浙东三北的古窑浦,在那里他参加了浦东民训班,学习了三个月,学习社会发展史、党的建设、武装斗争等。 学习班结束后,组织上分配乔小山到慈溪西办事处做税收工作,那时的税收工作与对日伪作战一样,在税源管辖权上,要斗智斗勇,动用武装,有时还会付出血的代价。抗日民主政权的税务人员,首先是抗日战士,他们用生命支撑着我军的血脉,用热血书写着抗战的壮丽篇章。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1945年9月底至10月初,浙东区党委、浙东行署和浙东游击纵队分批渡海北撤,乔小山随部队回到浦东,由于他在税收工作方面,富有经验,成绩突出,组织上安排他留下来继续为部队征税。 1946年的坦直,处于国民党政府的白色恐怖统治下,革命斗争异常艰难,乔小山任中共花园党支部书记后,积极领导当地人民群众开展各种斗争。为了保护人民,反对国民党乱抽壮丁,并以此发动群众开展武装斗争,党组织决定建立浦东人民护丁总队。乔小山接到中共路北区委特派员姚祥林的通知,为解决浦东人民护丁总队的武器问题,决定由中共花园支部派出可靠人员,到浦西去接运一批枪支弹药。1947年1月下旬,乔小山安排胡伯松与塘东的苏金生,摇一艘5吨木船,到青浦重固地区接运武器,共计步枪80支、手枪10余支、手榴弹2麻袋,船上以稻草作伪装。船过氽来庙时,正逢国民党青年军在岸边检查。胡伯松、苏金生巧妙应付,避过检查,将枪弹运回花园村秘密藏好。为了躲避敌人的追查,乔小山带领花园党支部冒着生命危险,克服种种困难,保卫着这批枪支弹药。浦东人民护丁总队成立后,枪支弹药由杜林、王新章等前来接收,这批枪支弹药在与国民党的武装斗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1947年3月17日,乔小山到倪伯山家里,和潜伏在三灶自卫团的张祖德接头,约交米票,不料张已叛变,乔小山遭到了三灶、坦直两股自卫团的包围,不幸被捕。敌人把乔小山押解到坦直自卫团团部,严刑拷打。但乔小山坚贞不屈,不肯吐露出一点情报。敌人无法得到口供,准备把乔小山押送到南汇去。我游击队得到情报后,派出了几名队员埋伏在三灶附近的路上,准备营救。可是狡猾的敌人临时改变了押送路线,改走新场。在坦直自卫团的押送下,乔小山忍着伤痛,拖着沉重的脚步,向新场方向缓缓地走着……当走到花园庙附近时,乔小山为了争取时间,故意拖延,敌人吆喝“为什么不走?”乔小山回答道:“口干,要喝水!”疯狂的敌人置之不理。在敌人的催促下,乔小山只能继续前行,眼看就要进入新场镇地界,可爱的家乡和乡亲们将远远离去,一旦押解到南汇县里,肯定是凶多吉少。乔小山感到营救自己已无希望,为了不让解救自己的同志作无谓的牺牲,乔小山突然转过身来,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扑向敌人,与之拼死搏斗,最终因寡不敌众,被敌人枪杀在花园村西南毛家堰旁。 乔小山对党忠心耿耿,为革命廉洁奉公。为了维持一家五口人的生活,他不得不陆续变卖了自己十多亩耕田。而对征收来的税款、粮食却一毫不染。他性格豪爽,关心群众,助人为乐,当地群众都对他十分尊敬。当他不幸被捕后,在敌人的残酷刑罚下,始终铁骨铮铮,坚贞不屈,最后为革命事业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充分表现出了一个共产党人的高尚品德。P6-8 序言 为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更好地唱响红色文化的主旋律,上海市浦东新区民政局、上海市浦东新区烈士陵园管理所怀着时代的使命感和事业责任感,拟依据现有材料,按历史时期分四辑,编写并出版《浦东英烈》。 然而,我们面临的困难无疑是巨大的。随着岁月的流逝,由于种种原因,原有的资料难免多有散逸,存在事迹不够充分详实、编写时篇幅悬殊等的缺憾。为此,我们经过充分酝酿、讨论,确定在尊重史实的基础上,以有言则长、无话则短、实事求是,作为编写《浦东英烈》的原则。同时,作了大量的社会调查,深入各地采访烈士家属,查考档案,采集口碑材料,在史实上作了大量的补充,意在力求真实、力臻完美。我们意识到,这是在做一件抢救性、保护性的工作。对此我们有着一种历史紧迫感,深感到责任重大。 我们的编写工作,得到了上海市浦东新区有关领导、烈士亲属的重视,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支持。中共上海市浦东新区党史办、上海新四军研究会、上海市浦东新区新四军历史研究会,多次派员参与策划、商议;本书各辑编写过程中得到了烈士家属的鼎力支持。参加本书编写的人员,既有初涉写作的新手,也有长期从事浦东史志研究的老同志,但无论是谁,无论手头工作有多忙,为了宣传弘扬浦东烈士的事迹、精神,无不殚精竭虑,全力以赴,令人感佩。 然而,囿于时间仓促、经验欠缺,不足之处在所难免。再者,由于近年来,城镇化进程的大力推进,许多烈士的旧居和革命史迹已经湮没无存,不少影像资料只好暂付阙如,这自然是十分遗憾的。 历史的起始、嬗变、发展都离不开积淀。原浦东新区、原南汇区(县)的史志人员,相关烈士陵园管理所分别编撰、出版或印行的《浦东新区英烈传》、《南汇英烈传》等,不仅在宣传烈士事迹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而且在原始资料收集、查考和积累上,作了大量开创性的工作。本书各辑在编写过程中,充分利用、借鉴了这些成果,没有此前诸多文史工作者多年的艰辛努力和奠定的基础,可以说,我们今天要编这样一部书要困难得多,甚至是不可能的。在此,对所有为收集、整理浦东(南汇)地区英烈资料作出贡献的前辈和有关人士,我们要致以崇高的敬意。 当今浦东,是进人新世纪以来上海经济战略东移的主阵地,是“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主战场。我们要唱响正气歌,我们要传递正能量,我们要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但愿《浦东英烈》能为此发挥它应有的积极社会作用。 《浦东英烈》编垂会 后记 在中共上海市浦东新区区委,上海市浦东新区区政府和区民政局的重视、关怀下,在社会各界的支持下,《浦东英烈》第一、二辑已先后出版。它们一经问世,就得到了烈士家属的好评和社会的热烈反响。 现在,《浦东英烈》(第三辑)出版了。本辑集中介绍解放战争时期,在浦东地区为革命捐躯或牺牲在其他地区的浦东籍英烈的事迹。由于战争的残酷,有许多烈士的事迹,已无从查考,有的烈士甚至连名字也没有留下,本辑所介绍的,只能是这个英雄群体中的极小部分。 走进历史,走近烈士,才能进一步了解历史、了解烈士。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伟大的人民解放战争,使占人类四分之一的中国人民获得解放,战争的硝烟中诞生了新中国。然而,我们知道,共和国的旗帜是由先烈的鲜血所染红。 解放战争期间,英勇的浦东人民,不畏强暴,不避艰险,为反对国民党的反动统治,进行了各种不同形式的斗争,他们中的一些人,为之献出了生命。 解放战争期间,在坚不可摧的人民军队的铁流中,就有来自浦东的英雄儿女,他们转战南北,一些人殒命沙场。 解放战争期间,为了让胜利红旗在上海这座城市上空飘扬,数千名中国人民解放军指战员,在枪林弹雨中倒下,永远长眠在浦东的大地上。 烈士的事迹可歌可泣,烈士的英名永载史册,烈士的精神对于今天的人们尤其是年轻一代,无疑仍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 愿《浦东英烈》(第三辑)能在彰显牺牲在浦东大地和牺牲在其他战场的浦东烈士的事迹、传承烈士的精神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 由于我们水平有限,书中瑕疵和不足在所难免,谨请各界不吝赐正。 《浦东英烈》编写组 2016年9月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