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党史的研究和学习,科学总结党不断发展壮大、治国理政的经验,历来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之一。2013年6月2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2周年前夕主持的中央政治局学习中共党史时强调:“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学习党史、国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党史必修课(全景解读中国共产党九十余年的苦难与辉煌)》(作者张珊珍)以中国共产党九十余年的艰苦奋斗和曲折探索为脉络,从政治革命和思想文化变革两条线索出发交错叙述,全面展现中国共产党发展壮大的辉煌历程。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七次集体学习时,向全党发出号召:“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学习党史、国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这门功课不仅必修,而且必须修好。”只有全面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才能深刻地认识和把握现在,更好地面向和开创未来。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领导中国各族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探索史、奋斗史、创业史和发展史,蕴含着丰富的政治营养和精神瑰宝。《党史必修课(全景解读中国共产党九十余年的苦难与辉煌)》以中国共产党九十余年的艰苦奋斗和曲折探索为脉络,从政治革命和思想文化变革两条线索出发交错叙述,《党史必修课(全景解读中国共产党九十余年的苦难与辉煌)》(作者张珊珍)全面展现中国共产党发展壮大的辉煌历程。此外,对于党在各个时期的探索中遭遇的失败与挫折,也没有刻意掩饰和回避,而是实事求是地展现党的奋斗和发展史。本书史实准确、资料详备,读来跌宕起伏、趣味盎然,适合广大党员干部学习参考。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前,张国焘是北京大学的学生,他在轰轰烈烈的五四运动中崭露头角,并从此成为北方地区工人运动的中心人物。在中共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期间,年仅24岁的张国焘被推为大会主持人,对于会议议程的确定、党的第一个纲领和第一个决议的起草、党的工作计划的讨论等,都发挥了重要作用,最后成为会议选举产生的三位中央局领导成员之一。
除上海总部外,劳动组合书记部还在北京、汉口、长沙、广州、济南等当时中国产业工人密集的城市建立了分部,并出版机关报《劳动周刊》。以北京为中心的北方分部的主要负责人有:罗章龙、王尽美、邓培、史文彬等;以汉口为中心的武汉分部主要负责人有:包惠僧、林育南、项英、施洋和陈潭秋等;以长沙为中心的湖南分部的主要负责人有:毛泽东、刘少奇、李立三和毛泽民等;以广州为中心广东分部的主要负责人有:谭平山、阮啸仙、冯菊坡等。
劳动组合书记部的主要工作,一是通过宣传教育,启发工人的阶级觉悟;二是发动工人群众,组织工会,开展罢工斗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蕴藏在中国工人阶级身上的革命激情像火山一样进发出来。
从1921年下半年开始,各地规模不等的工人罢工不断涌现:上海浦东英美烟厂工人罢工、陇海铁路工人罢工、粤汉铁路武长段工人罢工、汉口人力车夫罢工、长沙纱厂工人罢工等,然而,正式揭开近代中国第一个工人运动高潮序幕的,是爆发于1922年1月的香港海员大罢工。
香港海员大罢工的直接原因,是海员经济生活的困苦。微薄的工资、飞涨的物价、繁重的劳动以及没有保障的工作,早在广大海员心中埋下愤怒的火种。但是,火种要成为熊熊烈焰还需要易燃的环境,这个环境就是当时风靡国内外的革命大势。俄国十月革命后,世界尤其是亚非拉殖民半殖民地区的革命形势日益高涨,各国工人运动风起云涌。香港海员往来于世界各大港口,得风气之先,阶级觉悟迅速提高。在国内,五四运动、六三运动以及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各地工人运动的发展,都给香港海员以极大的鼓舞。
与这场声势浩大的大罢工一同载人中国革命史册的,是两个当年名闻遐迩的名字:苏兆征和林伟民。
苏兆征(1885—1929年),广东香山县(今珠海)人。1903年被迫离乡到香港,在外国远洋轮船上当海员工人,长达20多年。1908年,加入中国同盟会,积极参加孙中山领导的反清革命活动。1911年,参加孙中山在海员中组织的联义社、群益社等进步群众团体。在辛亥革命中,协助革命党人运送军火,传递情报等,成为“广东方面的积极分子”,受到孙中山的表彰。1921年3月与林伟民一同组织了“中华海员工业联合总会”,并成为1922年香港海员大罢工的主要领导人。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领导省港大罢工。1926年赴苏参加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并当选中央政治局常委。1929年,因积劳成疾,病逝于上海。
林伟民(1887—1927年),广东省香山县人。早年到香港谋生,在外国轮船上当苦力。1921年起,和苏兆征一起组织“中华海员工业联合总会”,负责交际方面的工作,并领导了香港海员大罢工。1922年8月发动和领导上海海员工人罢工。1924年在苏联加人中国共产党。1925年当选中华全国总工会委员长,并参加了省港罢工委员会的领导工作。1927年因劳累激发旧病,病逝于广州。
组织和领导香港海员大罢工时,苏兆征和林伟民还不是中共党员,但是,他们已经接受了俄国十月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的影响,“开始在群众中做共产主义的宣传,接受当年中国共产党的政治纲领,着手组织工人战斗机关的海员工会。”①1921年3月“中华海员工业联合总会”(也称海员工会)成立后,苏、林两人便开始组织海员为增加工资、改善待遇与轮船公司谈判。但是,轮船资本家没有看到已经打破帮派观念,为现代工会所组织起来的工人的力量,对工人的要求拒不答复。11月,工会再次提出要求,资本家又加拒绝。1922年1月12日,在限令24小时内答复的期限过去后,轰轰烈烈的大罢工爆发了。P2-3
重视党史的研究和学习,科学总结党不断发展壮大、治国理政的经验,历来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之一。2013年6月2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2周年前夕主持的中央政治局学习中共党史时强调:“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学习党史、国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这门功课不仅必修,而且必须修好。”只有全面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才能深刻地认识和把握现在,更好地面向和开创未来。
作为普通读者了解和学习党史的一部教材,《党史必修课》以中国共产党90多年的艰辛奋斗和曲折探索为脉络,全面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发展壮大的辉煌历程。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历经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四个阶段,先后打倒了北洋军阀、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推翻了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建立起一个全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历史任务。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中华民族从此以崭新的面貌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新中国建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奋发图强,在短短的几年内,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的伟大转变,完成了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古老的中国彻底摆脱了几千年封建社会的积重,走上了现代化的发展道路;同时,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东方大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极大地推动和支持了世界社会主义事业。
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执政的中国共产党一路凯歌,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由于缺乏经验和指导思想上“左”的失误,又没有可资借鉴的范例,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一度遭遇了严重挫折并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但是,中国共产党拥有强大的自我革新能力,能够依靠人民的力量,重新回到正确的道路上来。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党和国家的工作实现了历史性的伟大转折,改革开放使社会主义中国日新月异,展现出蓬勃的生机和活力。此后,即便处于国内外风云急剧变幻的危局中,中国共产党依然能够砥柱中流,岿然不动。
进入新世纪,中国共产党薪火相传,再接再厉,成功地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从追求物质增长,到促进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正在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奋力前进。一个凝聚了千百年来中华儿女共同期盼的“中国梦”正在变成现实。
《党史必修课》的编写在以下几个方面较有特色:
其一是把握主线,抓住本质。通过此书,读者可以清晰地看到中国共产党历史的主线,即带领中国各族人民通过革命、建设和改革,实现民族复兴、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党在90多年的历史行进中,可谓道路漫长曲折,然而,在这段纷繁芜杂,充满艰辛的历史中,只要把握了主线和本质,就能做到提纲挈领、一目了然。《党史必修课》以最重大、最具决定意义的历史事件作为叙述重点,让读者对中国共产党有一个全面的、完整的了解。对“历史的真实”不仅通过一个个零碎表象去理解,更能从一脉相承的本质上去把握。
其二是史论结合,夹叙夹议。《党史必修课》吸纳学界研究、挖掘的新成果、新史料,力求真实地还原和重现历史;同时,在一些关键的地方,概括地发点议论,引发读者深入思考,进一步理解历史。如大革命时期的蒋介石为什么从积极的“联共”者突变成“反共”元凶?作者以众多史料为基础,作出有说服力的分析和议论,让读者清晰地看到蒋介石这一转变的“内在逻辑”;又如,毛泽东和中共中央为什么会发动在今天看来如此荒唐的“大跃进”,作者从当时的领导者、人民群众以及中国当时的现实条件等各方面因素作出解释,相信读者能够从中感悟到当时的客观历史环境对这一决策的决定作用。
其三是实事求是,正视错误。对待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无论从宏观上还是微观上都需要实事求是的态度,这是让党史成为信史的必然要求。《党史必修课》对于中国共产党在各个时期的探索中遭遇的失败与挫折并没有刻意掩饰和回避,如反右派斗争扩大化的不幸后果、“大跃进”造些的经济困难、“庐山会议”暴露的党内生活的不正常气氛,尤其是十年“文化大革命”的空前灾难等,都作了比较全面、详尽的阐述和剖析,并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的这些失误使中国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丧失了发展机遇,拉开了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差距。
其四是生动活泼,力求可读。相对于其他历史书籍,多数党史读物在可读性方面有些欠缺,落入“说教”、“沉闷”和“枯燥”等套路,这使广大读者对党史学习“望而却步”。《党史必修课》在编写中作出了可贵的尝试:一是按照历史发展的先后顺序,将中国共产党90多年来留在漫漫征途上的那些深深的“屐痕”,一个个串联起来,用类似故事叙述的方式,提升读者的阅读兴趣;二是尽量用形象生动、活泼流畅的文字讲述历史事件和介绍历史人物,让读者在比较轻松的阅读中,认识和体会中国共产党经历的艰难曲折;三是在每一讲的最后安排一个让读者“休息”的阅读花絮,增加知识量,扩展读者对党史的了解范畴。
邓小平曾在1987年2月《用中国的历史教育青年》的讲话中说:“历史上成功的经验是宝贵财富,错误的经验、失败的经验也是宝贵财富。”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领导中国各族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探索史、奋斗史、创业史和发展史,蕴含着丰富的政治营养和精神瑰宝。
希望《党史必修课》一书,能够对读者了解和学习中共党史有所帮助。
2013年12月
(柳建辉,中共中央党校党史教研部主任)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2周年前夕,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中央政治局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集体学习时强调: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学习党史、国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应人民日报出版社之邀,我们编撰了这本《党史必修课》,希望能给广大读者在学习党史过程中带来裨益。
中国共产党已经走过了90余年的光辉历程,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创建的人民共和国也已经走过了64年的光辉历程。90余年来,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了持续不懈的伟大奋斗,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人间奇迹,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并进行了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这三件大事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当前,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正在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奋力前进。
《党史必修课》一书的编撰目的,在于通过回顾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走过的光辉历程,特别是通过重温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提高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信。
《党史必修课》按教材体例编写,但书中突出对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人物的细致描述,尽量保持历史的真实和丰富,让读者在颇有趣味的阅读中,增加对中国共产党90余年奋斗历程的了解和熟悉。
由于思想理论水平和掌握资料的有限,书中难免有错误和欠妥之处,热诚欢迎读者提出宝贵意见。
本书大量利用了当前众多党史学界同行专家的研究成果,在此一并给予真挚的感谢。
本书第一、二、八、九、十讲由张珊珍撰写;第三、四讲由韩晓青撰写;第五讲由王东方撰写;第六、七讲由高天鼎撰写,第八讲由李凌晨撰写。最后,由张珊珍统改全书。
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