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信仰的力量(双枪老太婆邓惠中传奇故事)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樊希安
出版社 中国人事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读过长篇小说《红岩》的人们,不会忘记那个叱咤风云、使国民党反动派闻风丧胆的“双枪老太婆”。这一传奇式的人物,成为革命英雄主义的象征,在亿万人民中广泛传诵。“双枪老太婆”的生活原型——邓惠中烈士,由于种种原因,却在牺牲后被错定为“叛徒”,长期蒙受了不白之冤。1983年6月,有关方面按照党中央的指示精神,对在美蒋特务制造的重庆1949年“一一·二七”大屠杀中遇难人员重新进行了审查,用事实推翻了过去的一些错误结论,追认邓惠中、张露萍等60名遇难人员为烈士。至此,邓惠中烈士才分享了人民奉献的挚诚的祭酒。

作者樊希安于1983年秋天开始收集邓惠中烈士的资料,在原书《“双枪老太婆”——邓惠中传》的基础上,历时三年之久完成此书的编写,《信仰的力量(双枪老太婆邓惠中传奇故事)》采用纪实的手法,追求所有史料的真实性,真实地还原了邓惠中烈士甘愿牺牲,不计名利,为党为国奋斗终生的事迹。希望她的事迹得到广泛传播,能对人们特别能对青少年起到教育作用。

享受今天幸福生活的人们,请时刻问自己一个问题:“你们的信仰安在?”

内容推荐

“双枪老太婆”与儿子“华为”的生活原型——邓惠中与邓诚,均牺牲在解放前夜的重庆渣滓洞集中营。作者樊希安从20世纪80年代起就收集了大量的相关史料,并曾多次采访过邓惠中的女儿及上级领导。《信仰的力量(双枪老太婆邓惠中传奇故事)》的写作尊重史实,采取纪实的手法,并附有大量的插图和珍贵的历史照片,真实而生动的反映的烈士可歌可泣的事迹。本书中的邓惠中虽不及小说中的“双枪老太婆”那样神奇,那么高大全,但由于她是生活中的真人,人们会觉得她更接地气,更可信可学。本书将对青少年树立崇高理想起到教育作用,增强群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

目录

一、硬骨铮铮信仰在

二、从童年到结婚

三、求学

四、山城送夫

五、走上革命道路

六、噩耗袭来

七、乡村女教师

八、江西馆小学校长

九、发展组织壮大力量

十、教育子女

十一、巧救小姑

十二、投入新的战斗

十三、放下教鞭拿起枪

十四、多了一个掉脑袋的

十五、华蓥山上震敌胆

十六、身陷囹圄

十七、魔窟里的斗争

十八、永远活在人们心中

附录:邓惠中烈士年表

后记

试读章节

一、硬骨铮铮信仰在

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领导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历史开辟了新纪元,神州大地开始翻天覆地的巨变。此时祖国的西南尚未解放,国民党蒋介石的残余势力仍盘踞在这里,做最后挣扎。在重庆歌乐山下的集中营里仍然关押着300多名共产党人和革命志士。这些共产党人和革命志士有的是被长期关押,有的则是最近一两年被押解到这里来的。他们看到了黎明的曙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而欢欣鼓舞,渴望投入新中国的怀抱,去建设,去开发,去享受美好的生活,但他们又都做了最坏的打算,做好了牺牲的准备,因为他们了解敌人的凶残,知道黎明前还有浓重的黑暗,敌人溃逃前的种种迹象,使他们已感到死亡的逼近。在这一特殊的群体中,就有华蓥山武装暴动失败后被捕的邓惠中和她的儿子邓诚,母子俩在这最黑暗的关头经历着生与死的严峻考验。

中国共产党没有忘记仍被关押在这里的优秀儿女和仁人志士,通过各种渠道进行营救,地下党组织甚至进行了里应外合的劫狱准备,但都因蒋介石的决绝和严密的看守未能奏效。蒋介石对时任保密局局长的毛人凤说:对共产党多一分宽容,就是对自己多一分残忍,因此他决不会对共产党“网开一面”。他断然回绝了来自共产党方面释放这批政治犯的请求,咬牙切齿地说:“共产党人一个也不能放!”我有关方面只好请民盟中央主席张澜先生从中斡旋。张澜先生出面后,蒋介石只答应释放少数一些民盟成员,在开具名单时,张澜先生写进了几个共产党人的名字。这些同志身份特殊,既是共产党员,又加入民盟从事进步活动,因此得以在魔窟中脱险。其中重庆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总经理仲秋元就是以这种方式脱险的,他出狱后从事新中国文化建设事业,曾担任国家文化部副部长,现已退休,以96岁的高龄欢度着幸福的晚年。

但关在渣滓洞监狱和白公馆看守所的绝大多数共产党人和仁人志士却没有这样的幸运。重庆解放前夕,蒋介石几次亲自到重庆部署大破坏、大屠杀、大潜伏的计划,惨遭失败的恼羞成怒和垂死的疯狂交织在一起,邪恶和凶残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他不仅指示屠杀现在关押的这批人,还要加紧审讯挖出更多的共产党人,统统将他们杀掉。在这腥风血雨中,一场又一场的杀戮,一次又一次残酷的审讯开始了。

这是一次审讯,是正义和凶残的对垒,也是意志的较量。

邓惠中又一次被带到女牢隔壁的审讯室。仍是特务头子徐鹏飞出面。

邓惠中1948年9月在岳池县城被捕,当月就被押往渣滓洞监狱。冬去春来,邓惠中和儿子邓诚已经在这个魔窟里度过了一年时光。一年中邓惠中受过数次审讯,每一次非人的折磨她都熬过来了,决不吐露关于组织上的任何信息。敌人知道在她嘴里问不出什么,已经有一段时间没有审讯了,今天所为何来?

中等个头、因饱受折磨而显得比实际年龄苍老的邓惠中在刑讯室站定,审讯官还没有到,她静静地思考着,做好面对审讯的准备。

此时已进人秋末初冬,但“秋老虎”尚未消退,酷热当头,心里又焦急难耐,徐鹏飞头上大汗淋漓,正要去审讯邓惠中的他,又接到上头催问审讯结果的电话,“她是华蓥山武装暴动的负责人,是煽动起义的‘共匪’头头。从他口中挖出名单,就能将山中的‘共匪’一网打尽!除掉他们,我们的人才好潜伏!”

“她硬是不讲,我又有什么办法?”徐鹏飞嘟哝一句,对方立即呵斥到:“办法你去想,还跟我要办法吗!”撂下电话,又急又恼的徐鹏飞急匆匆向刑讯室走来。

徐鹏飞作为老牌军统特务深得保密局局长毛人凤信任,他任保密局西南特区区长,兼任西南长官公署行辕二处处长,直接管辖渣滓洞看守所和白公馆看守所,对共产党要犯,他都要亲自审讯。长期和共产党打交道,多次审讯要犯,他对共产党人坚定的信仰、坚强的党性以及宁死不屈的浩然正气多有了解,除个别软骨头之外,多数共产党人为信仰而话,为理想而战,宁可牺牲自己决不出卖组织的壮举使他印象深刻,特别是他审讯江竹筠、齐亮、邓惠中等人的场景都历历在目。

江竹筠1939年入党,是重庆地下党市委委员彭咏梧的爱人。她是地下党川东地委委员,夫妻同时从事革命活动。丈夫牺牲后,她坚持在丈夫牺牲的地方战斗,后被叛徒出卖,关押在渣滓洞监狱,徐鹏飞清楚地记得审讯她的情景。江竹筠说:“上级的姓名、地址,我知道,下级的姓名、地址,我也知道,但这都是我们党的秘密,不能告诉你们!”为了能让她说出秘密,特务把竹签钉在她的十指上,而这最残忍的酷刑也未摧毁江竹筠的意志。她决不吐一字,连一丝丝呻吟都没有,一次次昏死过去,一次又一次醒来,那坚贞不屈的眼神,让徐鹏飞一阵阵胆寒。

齐亮是抗战初便在南开中学入党的老党员,曾经担任昆明市学联主席。1947年3月一南方局所属的机构撤回延安,齐亮留在重庆从事党的工作。重庆市委书记刘国定被捕叛变后,带人到处抓他的直接下级齐亮,齐亮冷静沉着与之周旋,“把生的希望留给同志,死的危险留给自己”,有序地转移了许多党员和进步分子,而他却被敌人盯上了,和妻子马秀英一起被捕投入渣滓洞监狱。徐鹏飞记得审讯齐亮的整个过程。

他给齐亮两条路让他选择,说:“一条路,自首出.狱;一条路,枪毙!”

他的话音刚落,齐亮就霍地站起来往外走。

“你,你干什么?”徐鹏飞吃惊地问。

P1-4

序言

读过长篇小说《红岩》的人们,不会忘记那个叱咤风云、使国民党反动派闻风丧胆的“双枪老太婆”。这一传奇式的人物,成为革命英雄主义的象征,在亿万人民中广泛传诵。由于种种原因,党的好女儿“双枪老太婆”的生活原型邓惠中烈士,却在牺牲后被错定为“叛徒”,长期蒙受了丕白之冤。、党的十二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有关方面按照党中央的指示精神,对在美蒋特务制造的重庆1949年“一一·二七”大屠杀中遇难人员重新进行了审查,用事实推翻了过去的一些错误结论,于1983年6月,追认邓惠中、张露萍等60名遇难人员为烈士。至此,邓惠中烈士才分享了人民奉献的挚诚的祭酒。

作为后辈,我十分景仰《红岩》中的“双枪老太婆”,同样也十分崇敬她的生活原型邓惠中烈士。邓惠中烈士虽不及《红岩》中的“双枪老太婆”那样神奇,但由于她是生活中的真人,人们、会觉得更加可信、感人。在邓惠中被追认为烈士之后,我曾多次采访过邓惠中烈士的女儿邓叶芸和邓惠中烈士的上级领导朱光璧同志。他们讲述了烈士许许多多动人的事迹,使我激动不已。于是,在工作之余拿起笔,将这些材料写成文章陆续在报刊上发表,反映良好。这时不少读者鼓励我写一本小册子,全面介绍邓惠中烈士富有传奇色彩的一生。我从1983年12月开始写作,三易其稿,写成现在这本书。本书尊重史实,采取纪实的手法,书中绝大多数人物都用真名实姓。如果这本小册子所反映的烈士可歌可泣的事迹,能对人们特别是青少年继承革命传统、树立崇高理想起到教育作用,本人将感到欣慰。

本书写作参阅了一些同志写的材料和有关川东地下党、华蓥山武装暴动的党史材料,得到过不少同志的有力支持。特别是邓叶芸、朱光璧同志、韩子栋同志,不仅提供了大量的素材,而且给予多方面的鼓励和帮助。邓叶芸同志还特意为本书撰文,特向他们表示深深的谢意。

作者

1988年2月25日夜于长春南湖新村

后记

修订再版终于定稿了,心里长长松了一口气,然意犹未尽,还有一些事情想在后记中说明。首先是关于邓惠中“双枪老太婆”的称谓问题,读者很关心,这是怎样一个来历呢?我于1983年秋天开始收集邓惠中烈士的资料,记得这一称谓见于当年新华社发的关于给邓惠中烈士平反的长篇报道,说她是《红岩》中“双枪老太婆”的原型,后来知道这是四川省委邓惠中烈士专案审查组,经过长期调查和认真研究,报请四川省委决定的。组织上做出这样的结论,一定言之有据,后来重庆方面关于“红岩”烈士的系列宣传中都认可了这一结论。但我了解到,在四川有不同的说法,流传还有其他的生活原型。邓叶芸说:“‘双枪老太婆’的原型一共有三个,而我母亲是其中之一。”这个说法是非常符合客观实际的。我查阅了一些资料,确认另一生活原型是陈联诗。陈联诗又名陈玉屏,和邓惠中同乡,也是川北岳池人,她读过大学,教过书,和丈夫廖玉璧都是长期在华蓥山搞武装斗争的中共地下党员,真的能打双枪,人称双枪陈三姐。1935年初,四川军阀杨森对华蓥山大举进攻,廖玉璧遭叛徒出卖,被敌人杀头示众。陈联诗誓为丈夫报仇,带领尚余力量与敌人决战,后因形势变化,离开此地从事其他形式的革命斗争。新中国成立后由于极“左”思潮的影响,她受到极不公平的待遇,被强行劝其退党。后调到重庆市文联工作。为恢复党籍,她连续向党递交了41份申请书。1960年含冤去世,终年60岁。1982年10月,党组织落实政策,恢复了陈联诗的名誉和党籍。从陈联诗的经历看,作为“双枪老太婆”的生活原型之一,也是有事实根据的。传说还有一生活原型为刘隆华。刘隆华又名刘冰,1938年参加革命工作,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8年,刘隆华在华蓥山工作期间,参与支援了多次武装起义。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重庆市副市长,2004年12月20日因病去世,享年83岁。《红岩》的作者罗广斌和邓惠中同关在中美合作所集中营,对邓惠中的情况更熟悉一些,对发生在1948年的华蓥山武装暴动感受得更深刻一些,以邓惠中为原型可信性不言自明。其实,《红岩》是一部文艺作品,它其中的人物以多个生活中的人物为原型是完全可能的,也是必需的,作者一定是集多个人物的优秀品质融入一身,使英雄形象更加高大丰满。我们没有必要非要去认定“双枪老太婆”生活原型的唯一性,也没有必要把邓惠中或陈联诗和书中的人物相对照。邓惠中作为“双枪老太婆”的生活原型之一已得到人们公认,她的事迹得到广泛传播,能对人们特别是对青少年起到教育作用,我们就达到了目的,没必要“襄阳南阳”地去争上下高低了。这些出生入死为人民利益去舍命拼搏的共产党人,谁会去争“双枪老太婆”这顶桂冠呢!

其次是关于书稿的真实性问题。本书是按人物传记来写作的,追求所用史料的真实性,为此,一部10万字的作品,竟在工作之余采访和写作了三年之久。但说实在话,我不敢保证人物的每一句对话都真实有据,因为那时没有录音机,也没有留下影像资料,因此一些对话是根据有的当事人的回忆,加上一些合理想象写成的。我想这样并没违背纪实文学的写作原则。书中的人物原则真名实姓,查之有据,但其中一两个主要反面人物的名字有一定改动,希望读者理解。

本次修订没有变动原作的基本框架,根据新发现的资料,增加了第一节“铁骨铮铮信仰在”和第九节“发展组织壮大力量”,前者突出了邓惠中烈士在自己和儿子面临生死考验时所表现出的凛然正气,后者增加了她在农村工作方面的分量,再就是对其他一些章节作了修订和补充。还增加了再版序言和后记,使书稿的内容更加完整,说明更加全面翔实。

邓惠中烈士的女儿邓叶芸,一如既往地支持修订出版此书,提供了一些新的资料和照片。原四川成都中共地下党负责人、百岁老人马识途,欣然为本书题写书名。我还要特别感谢邓惠中的上级朱光璧同志、《红岩》中华子良的生活原型韩子栋同志,他们为此书的撰写提供过许多帮助,现在两位前辈均已去世,我谨以书稿的修订再版,表达对他们,的怀念和敬意。

本书由中国人事出版社出版,出版社为出版此书花费很大心力。张梦欣社长亲自过问,安排得力人员负责编辑出版、工作。策划编辑黄禹钦认真负责,提出了切实可行的修订意见,并实时跟踪,使书稿的出版得以顺利进行。责任编辑张晓苏精心设计插图和封面,为修订版的出版锦上添花。这本书的问世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在此谨向所有提供帮助的同志致以诚挚的谢意。最后,我以一首歌颂邓惠中烈士的诗作为全书结尾:

母子英烈撼我心,血肉铸就红岩魂。

风烟起时血与火,教鞭指处冬换春。

手执双枪破敌胆,言传三儿献至亲。

满门先贤谋党事,颂歌一曲唱古今。

2015年8月4日凌晨

于青岛海滨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15: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