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是我国小说史上著名最杰出的长篇章回体历史小说。
罗贯中所著、孙继忠改编的《三国演义(上下青少版)》艺术地再现了始于黄巾起义,终于西晋统一近百年的历史风云画卷。作者通过集中描写三国时代各统治集团之间的政治、军事、外交斗争,揭示了不汉末年社会的动荡与黑暗,反映了人民的苦难,表达了人民呼唤明君、要求安定的强烈愿望。
《三国演义》的人物形象,如义薄云天的关羽、胆量非凡的赵云、刚真勇猛的张飞、足智多谋的诸葛亮等等,栩栩如生,性格鲜明,表现了作者较高的艺术才化,故事情节曲折动人,脍灸人口,三英战吕布、连环计、三顾茅庐、草船借箭、赤壁之战,其场面历历在目。
二人正畅饮问,见一个大汉,推着一辆车子来到店门外。放下车子进店坐下,对酒保说:“快拿酒来,我要赶奔城里去投军。”刘备见他丹凤眼,卧蚕眉,面红髯长,相貌堂堂,威风凛凛,就邀请他同坐。知道他叫关羽,字云长。河东解县人,因杀了倚势欺人的豪绅,逃难江湖五六年。现听说这儿招兵,就来应募。刘备就把自己同张飞的志向说了,关羽大有相见恨晚的感觉,三人一同回到张飞的庄上,侃侃而谈,共同商量投军的事。
张飞对他二人说:“我庄后有一个桃园,花开正盛。明日在园中祭告天地,我三人结为兄弟,同心协力,方可干大事。”刘备、关羽异口同声地说:“这样太好了!”转天,桃园中花枝摇曳,美丽绽放。备下祭品,三人焚香结拜,念说誓言:“刘备、关羽、张飞,既然结为异姓兄弟,就要齐心协力,救困扶危;上报国家,下安黎民。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愿同年同月同日死。”发完誓后,三人按年岁刘备为兄,关羽为二弟,张飞为三弟。又有贩马的客人赠送了马匹、金银和精炼的铁,刘备又是一番感慨:“天助我也!”就招聚乡中勇士五百多人,置铠甲,打造兵器。刘备打造的兵器是双股剑,关羽是青龙偃月刀,张飞是丈八蛇矛。
三人率乡勇来到幽州,先见到校尉邹靖,邹靖领他们去见刘焉。论辈分,刘备还是刘焉的侄子呢。
过了没几天,黄巾军的将领程远志领兵五万,首先杀到了涿县。
刘焉令邹靖同刘备等三人率兵五百去迎敌,在涿县的大兴山下与黄巾军相遇。黄巾军们个个披头散发,用黄巾扎束在额上。两军相对,左有关羽,右有张飞,刘备出马居中,扬鞭喊道:“反国逆贼,赶紧投降!”程远志大怒,让副将邓茂出战。张飞性急,二话不说挺丈八蛇矛直奔邓茂。手起处,“噗”的一声,一下子刺中了他的心窝,邓茂翻身落马。程远志一见,拍马挥刀,直取张飞。关羽舞动大刀,纵马如飞,迎了上去。程远志见其来势凶猛,吃了一惊,措手不及,“唰啦!”被关羽的刀挥为两段。
起义军们见首领被杀,倒戈而逃。刘备带兵追赶,投降者不计其数。首战获胜,紧接着又以少胜多,用计解了相邻的青州之围。
刘备闻听中郎将卢植与张角战于广宗,而卢植曾是自己的老师,就有心前去相助。于是告别了邹靖,与关羽、张飞带领自己的五百人,来到了广宗卢植军中。
此时张角率黄巾军十五万,与卢植的官兵五万,相持于广宗,未见胜负。卢植对刘备说:“贼弟张梁、张宝在颍川,与皇甫嵩、朱隽对垒。你可领你本部人马,我再助你一千官兵,前去颍川打探消息。”
刘备还没到颍川,那儿的皇甫嵩和朱隽就已用火攻占了起义军的营寨。张梁、张宝落荒而逃,又遇上了前来助战的官兵曹操。曹操,字孟德,沛国谯县人,官位骑都尉。又将残败的黄巾军截杀一阵,见过皇甫嵩、朱隽后,继续带兵追袭张梁、张宝去了。(P8-P10)
中国的古典文学,尤其是四大名著(《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红楼梦》),由于时代的不同、阅读习惯的差异,以及语言隔阂、篇幅较长等原因,我们当代青少年领悟民族文化比较困难,对走近古典名著望而却步。为此,用通俗的文辞去再现四大名著的真面目,特别是用漫画语言,通过漫画的视觉效果在文字中的呈现,加上漫画式的插图,会使初次接触或系统阅读四大名著的青少年感受到中国古典文学的缤纷魅力,产生亲近四大名著的兴趣,进而培养基本的文学素质。
青少版《三国演义》,是以最流行的毛评本(清初毛纶、毛宗岗父子加工润色的版本)为依据改写的。本书尤其适合青少年阅读的亮点是:《三国演义》中怎一个谋字了得?改写后的故事次第展开,用当代的阅读习惯和思维特点,在忠于原著的前提下,对于书中精彩部分着重渲染,其余部分则惜墨如金,并注重了人物性格在情节中的凸显,但绝不破坏原著的风格、结构、布局及人物特点。各回之间留有些许悬念,增强了故事的可读性,让线索更加分明。
例如将原著中的钩心斗角、虚伪,及太多的人世沧桑与人生感慨,改写成完全的竞争谋略,是典型人物睿智的具体表现。
而对于书中的悲剧色彩,则更侧重于其正向的启迪作用一一人生在世,总要经历悲欢离合;美好与苦难,总是形影不离。需要我们正视现实,调整心态,百折不挠地为实现理想不懈努力。
而对原著中存在的拥刘反曹的历史局限性,及因果报应、妖异神怪等内容,在改写中也弱化了这些情节。并彰显了战争带来的无穷无尽苦难,人民盼和平、求统一、安民生、反对暴力统治的心愿。
这些适合青少年阅读的内容,有利于促进青少年正常心理的健全及健康隋感的养成。
本书在描写上,尽量保留原著中的语言特色、风俗习性,既用规范的语言进行叙述和对话,表达思想和情感,又注意到特色口语的言语价值。如书中不同性格人物的对话,是体现人物生动形象必不可少的部分;在文学性上,要使其成为极有语言审美性的文学作品,方能吸引青少年饶有兴致地读下去,并滋养心灵;在教育上,不仅要展现本民族的历史、文化和群体,更要体现积极向上的优良传统,即注重对社会、民族、国家的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讲求谦敬礼让、克骄防矜,强调尊重人的尊严和价值等
书中插图的绘制风格融入了浓重的中国绘画审美和中国文化元素。新语言,行云流水,锦文不拘一格;新漫画,疏影横斜,绣图摇曳多姿。可以说是宛若天成。阅读起来,珠联璧合,相得益彰。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青少年朋友以这样的心态来读这部书,就能把握—份境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