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是下着雨的晴天》作者康育川为读者讲述了自己的故事,曾经的青春,那些忧伤的,迷茫的事情,全书收录了《青春》、《故事》、《之子于归》、《小镇》、《好久不见》、《我的大学》、《对白》、《意见领袖》、《小片段》、《18岁的少年》、《20岁的青春》等作品。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青春是下着雨的晴天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康育川 |
出版社 | 中国华侨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青春是下着雨的晴天》作者康育川为读者讲述了自己的故事,曾经的青春,那些忧伤的,迷茫的事情,全书收录了《青春》、《故事》、《之子于归》、《小镇》、《好久不见》、《我的大学》、《对白》、《意见领袖》、《小片段》、《18岁的少年》、《20岁的青春》等作品。 内容推荐 《青春是下着雨的晴天》是一本青春随笔散文集,作者康育川为读者讲述了自己的故事,曾经的青春,那些忧伤的,迷茫的事情,但我们成长的基调都是明媚的春天,不惧风雨,不惧路远,在成长的过程中,青春是属于每个人最美好的年华,最应当经历和珍惜的。 目录 Chapter 1 青春 Chapter 2 故事 Chapter 3 南方 Chapter 4 我们都一样孤独 Chapter 5 她说告白,我说你猜 Chapter 6 米线 Chapter 7 暗恋 Chapter 8 花开半白,夏开不败 Chapter 9 随遇而安 Chapter 10 之子于归 Chapter 11 异乡 Chapter 12 他曾历经沧桑 Chapter 13 小镇 Chapter 14 补习 Chapter 15 飘摇 Chapter 16 好久不见 Chapter 17 时光羽翼 Chapter 18 她说北极星在南边 Chapter 19 如果懵懂变流年 Chapter 20 陆止于此,海始于斯 Chapter 21 她曾经也悲伤过 Chapter 22 韶光细数,不知归途 Chapter 23 书店 Chapter 24 愿你对过往温柔以待 Chapter 25 被骗记 Chapter 26 我的大学 Chapter 27 放下错的爱情 Chapter 28 给自己一个机会 Chapter 29 阳光下的少年 Chapter 30 心甘情愿 Chapter 31 听歌 Chapter 32 对自 Chapter 33 泛白的射手座 Chapter 34 兰州这座城 Chapter 35 保持一个看客的愚昧 Chapter 36 藏在沙砾里的幸福 Chapter 37 最美人间四月天 Chapter 38 只因你不曾努力 Chapter 39 意见领袖 Chapter 40 我的母亲大人 Chapter 41 尊重死亡 Chapter 42 他们也被世界改变过 Chapter 43 小片段 Chapter 44 薄草靡靡,眸发垂青 Chapter 45 眼眸里的他 Chapter 46 18岁的少年 Chapter 47 20岁的青春 后记 附录 试读章节 青春是一份履历表,上面只写着三个字:我来过。 所有的旅途都需要擦亮心灵的窗子,坐在窗前的我看着窗外的风景,其实最好用空气当做窗,显得最为干净,而且不用擦拭照顾。 美好的东西不一定是简单的,简单的青春必然美好,我喜欢它干净得一尘不染的模样。细细思量,在成长的道路里,纵使百般柔情与温暖倾覆,故事还是会显得疼痛。 十几岁时我对疼痛是极为抗拒的,在父母的宠溺下我一直天真地以为我应该在童话里生活。温暖不在之后,我与过去的自己决裂,发誓要自己变得无坚不摧。 “坚强”这个词在青春里会显得非常易碎,因为我们一直在佯装,却从未坚强。 每一份决断的背后都有着斩不断的藕断丝连,青春的雨、青春的阳光,都显得格外矫情。我放肆地看着自己的诸多软弱之处,甚至去蔑视偶尔同情心泛滥的自己。对,没错,是蔑视。 张狂,自负,诸多貌似强大的词语掩盖了我原本的自信,而真正到了秋天,葬了夏末佯装的薄凉,我感觉到了真正的无助。 无助和无知有着相同的躯壳,都源于不曾体验真正的生活,就像是我曾坐在咖啡馆里写了一篇关于对农民生活的记叙文一样,费尽心思,满篇矫情的文字包裹着我易碎的自尊心。 之所以易碎是因为我给强大这个词赋予了错误的定义。17岁的我以为强大是无坚不摧,19岁的我认为强大是适时的接纳。 刚进大学,我决定和以前的自己决裂。不曾看见以前的自己向我投注深邃而低沉的目光,盛大的青春落幕随之又重新拉开帷幕,而这种决裂似是把自己从三维空间挪到一维向量里一般,孤单抑或是懦弱都无可比拟。 未曾和女友分手,倒是先学会了和以前的自己分手。那是一段难熬的日子,我窝在宿舍和陌生人聊天,以此来麻木自己,或是提醒自己还活在生活中。 兰戴就是在这个情境中出现在我的生活里。 “神忘记了:永恒,人忘记了现在。”在我18岁生日时她如此祝福我。 青春是故事,开始经过以及结局都有人垂询,熟知了云卷,洞悉了云舒,平淡的故事却无人问津。在故事里书写自己,接纳自己的平凡,把自己搁置在尘埃里,青春未曾逝去。 我始终是活在校园里的,这就是我的生活。校园生活单调如一却不尽相同,老师们告诉我们这个专业有待开发,在我们学校里这个专业首屈一指,似是尝试着让我们把为专业而努力描绘成对信仰的膜拜。 持着怀疑的态度我逐渐认可了这个专业的好,可是我没有学霸那种为了某个方向可以不懈努力的专注,专注是少数人的天赋,我没有这种与生俱来的魅力。大一时满脑都是些不靠谱的梦想,偶尔感觉自己太过虚幻。会窝在宿舍看几本闲书。 这种梦想的虚幻持续了很久,在我大二时,兰戴读高三,她陪伴我度过了大一和大二的青春。大三之后再未曾认真联系,偶尔在空间里看见她发心情顺手点个赞。 “昭告天下,今天是个伟大的日子!”她在空间里发心情。昭告天下这个词我经常用,其实自己的性格不曾如此张扬,只是陪伴我的他们当做我的天下。 天下。知薇知薇,当归当归。归何处呢? 当归,归往侥幸存在的青春里,已至6月,又有一场告别的酒要喝了,我还不曾毕业,却无可避免地告别。 “你和我一般骄傲!”高中时她这样说,我使劲地戳手机来回应陌生人的夸赞,努力地让她感觉到自己的心花怒放。后来,嬉笑怒骂少了任何一个步骤,都感觉似乎不曾真正相知。 已经相识,只能把相知托付给未知的缘。 和着夏天的荷尔蒙弥漫的暑热,提一瓶啤酒坐在草坪上聊聊过往,酒瓶轻轻一碰,夏天就醉了。 我还清醒。 清醒地看着天边的云被风缓缓吹动,看着蓝天明媚的蓝明媚得似是要掉下来,看着远方的女孩披肩发被风撩起,而我心中的姑娘在远方。 太过清醒,夏天就容易褶皱。顺着青春的折痕就这样折叠岁月,折成一个千纸鹤模样,放在信封里,投寄到远方去。P3-5 序言 游弋在水里的一尾鱼,猝不及防地吞饵。少女看着海岸,黄昏落入海平面背后,折射出几缕光映衬故事,在海里映出光影,似是转瞬遇到旧时光。悄悄然把鱼捧入海里,未起波澜。 画笔搁置在弄堂少年发旧的背包里,几笔刻画出她似是回忆的神韵。 少年抬头瞧瞧天空,通透的蓝色似是要滴下来,落下一片树叶遮住眼睛,又猝然划过,空间没半点波动。 她在槐树旁侧眼看着他凝着眸子安静地待在对面,懵懂的记忆,诸多心事跳到这空间里,遮不住的娇羞,似是暴露了小秘密一般脸上一片绯红。 故事镌刻着青春青涩的温度,抹不了的时光端坐在黑夜对面,几颗星,一个月亮,几缕月光,未睡的他给她打电话说着心事,她携着恋爱中的温度说晚安。 青春或许是一种禁忌,它一定也是寂静后的欢喜。 无法直视,无法逃避,那就让我们潜入时光深处,安然以待。 多变的天空像是青春的各种姿态,有明媚,有忧伤,有悲伤,有雨过天晴。 见过一次天空布满阳光却下着雨的天气,以前见到会说“明媚的雨天”,现在见到会说“下着雨的晴天”。 “明媚的雨天”的基调依然是雨,明媚只是雨的点缀而已,形容词是前缀,名词才是实质。下着雨的晴天虽然显得忧伤,但是它代表的是明媚的基调。 关于青春的忧伤与明媚的态度,我20岁才找到自己真正想要的青春的模样,愿你的青春也是“下着雨的晴天”。 有些事你可以去试着遗忘,但是这些事终究会流淌在你的血液里,让自己对自己都没法原谅。待到释怀学会接纳,这些都会是温柔的力量。 每个少年都要先学会抗拒这个世界,再在抗拒中学会和这个世界和解—这似乎是一个浪费的过程,抗拒的意义在于让你学会怀疑,学会明白这个世界不是像童话中描述的那般美好,在抗拒中慢慢学会接纳,学会理解,和这个世界和解不是学会妥协,只是学会对时光温柔相待! 在抗拒的过程中我花费了很多的时间,从佯装抗拒到彻底厌恶,又从假装释怀到真的接纳,整个青春都包含在其中。抗拒的过程你会刺痛他人,接纳的过程你会刺痛自己,没关系,别怕,我们都会如此度过青春。 每一种颜色都代表着不一样的青春。 草坪上的阳光斑驳陆离,投在地面上画成一个个圈,我躺在上面看着天空,体会着天空浅蓝色的脉搏在时光里的跳动。 说起浅蓝色,就会记起一位温文尔雅满是故事的才子——纳兰性德。草色青媚,烛光黯影,他问她世间何字最显得悲伤。 朱唇微起:“若。”不带一丝犹豫脱口而出。 “人生若只如初见。”他提笔写下这句诗流传千古的名句。或是想念,或是怀念,或只是念,其实怎会有人真真切切地体会到他的感情呢?只是把自己的心绪附之与臆想中的他罢了。 青春是现在,也是过往。青春是一种心态,无关妥协,无关单纯,也无关不谙世事的岁月,而是只是想想就觉得那段时光很美好。 梧桐落,又还秋色,又还寂寞。淡蓝色映衬的青春泛着忧郁的光,好似一场猝不及防的尘埃落定,又似沧海桑田的满目疮痍,抑或是情到深处,青春成为故事的另一种救赎。 淡蓝太过浅淡,即使抹去时光也瞧不出浮华来,故事稍加遮掩就显得格外忧伤。时隔多年,纳兰提笔写下了这首《浣溪沙》。 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细思量。被酒莫惊春睡重,独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她懂他,很多年前就懂,那时还处于青春。他知道了她的可贵,想挽回,青春已是阑珊。 何事秋风悲画扇?秋天是时光的一柄匕首,划得故事支离破碎。记得开始,却忘记了告别。 宿命里隐含着故事的轨迹,浅蓝色的忧伤之后伴随着淡紫色的沉沦,使得青春愈加猝不及防。 公子多情,陌上花开。茜纱帐下几片叶落,划破青春的寂静。 从14岁到20岁的时光里,鲜有如说书人一般唱念做打多番姿态,忧伤、傲然,归于沉寂。故事镌刻着碎屑的心情,温暖而明媚,寂静却欢喜。 坐在窗前,看着窗子之外的天空,一笔一画地勾勒青春的模样,我潜入水底把玩着各种故事,有些故事需要珍藏,有些故事需要告别,一一归类,搁置在这本书里。 忧伤到极致,已无苍凉,万物复苏,有着明媚的美感。这个故事叫青春,也叫做成长。 嗯,20岁了。 态度依稀可以辨别,棱角也还未完全磨平,故事依然余温未尽,未来一片安然静好。 20岁,真好。 17岁背对着阳光,看不到前方的一点点曙光,没有转身的力量,期待有人帮自己一把,却胆怯地不敢去求助,因为会担心别人嘲笑自己。20岁的自己依然背对着阳光,似乎和17岁一样的迷茫,依然没有转身的力量,却自己学会攒足勇气蓄势待发,累了的时候弯下身摸摸地面,笑着对地面上自己的影子说:“你好呀,好久不见。” 17岁时把自己藏匿在影子里,20岁时学会了自己缔造自己的世界。 17岁看着自己的故事,觉得自己应该去表达,却在小心情里故步自封,找不到悲伤的出口只能继续待在悲伤里。20岁看着镜子中的自己,有很多心情想要书写,不是想要证明自己在成长,只是想让你ff:感受得到些微接纳的力量。 初中时,每次成绩考差了,我都会想到周围的大山里隐姓埋名让别人找不到我,尤其是在那次我英语考了36分告诉爸妈我考了63分之后,虽然成绩总分没虚报,他们一眼只盯着英语,很开心地夸我成绩进步了。 谎言一定会被拆穿的。学校在期中考试之后要开家长会,我一直期待爸爸去的时候看成绩单时只看总分,却也知道这是不可能的。我和同学一起去深山里逛,逛了一下午之后他要回家,我不想回去。 “这山里有鬼魂的,晚上就会跑出来。”他一脸认真地说。 那座山是会宁的东山,有人去世了就葬在东山上,那时我比较胆小,灰溜溜地跟着他回家了。 路上很害怕回家后挨打,回到家后看到爸爸的脸色阴沉沉的,他坐在椅子上一言不说。我吃饭时一直低着头,吃完饭赶紧逃到了卧室。 幸好当时我那么胆小,不然警察叔叔就会到深山里来抓我了。 时隔多年之后回想起那时的担心害怕只是觉得很好笑,当初忐忑的心思早就丢在了时光里,何时丢掉的都不知道。 其实我们都一样,想要成长却抗拒疼痛。 我们妄同世界交谈,忽略了自己对自己的认知;我们满脑子想着如何与别人不一样,最终发现我们都一样地想着怎样与别人不一样。 无人分享心事,我们在窗子前站着,看着星空想想未来自己可能成为的模样;无人一起旅游,我们背上背包一个人去四处逛逛。看着这么大的世界,也不知道把自己投递到何处去。 从孤独中走过,让别人对自己失望过,也让自己对自己失望过,努力地想要证明白己,从想要证明自己不是你们眼中的那样,变成了想要证明我一定能变成自己期待的那个样子。努力地思索,累了之后我们会抬头看看天空,告诉自己天空很好,未来很好,世界很好,我应该努力地去走向明媚的未来。 在这个看不到阳光一个人伫立在街道上的年龄,满大街的人都看不见你,他们忙着自己的事情,你想要说声“你好”,却发觉没人理会。 你感觉整个空间只有你一个人,委屈或是遗憾都无人言说,只能在夜里看着黑黑的窗外,孤独感溢满了整个左心房。 等你熬过这段孤独的时光,你才能真正长大。 长大在别人眼里是一个形容词,在自己心里是一个动词。会刺得疼痛,也会显得美好,时光不会辜负你的信任,也唯有你自己才可以冷暖自知。 青春很长,恣意和小心翼翼都会埋藏在时光之中,在故事余温未尽时请你拥抱一下它,告诉这些故事你会善待它们。 你的身上一定也会有别人的烙印,幸福的烙印是帮助你认知美好,疼痛的烙印会帮助你尽快成长。 或许你还在经历迷茫,或许你已经在尝试着接纳,在这个过程里你所度过的岁月一定是有意义的,它在不远的将来一定会带给你料想不到的回报。 猜不透成长,猜不透故事的走向。我们可以学会接纳,温柔地面对时光的对错。 少年,别怕! 青春,珍重! 后记 今年,我20岁。没有成为十四五岁想象20岁的自己那样优秀,却是我17岁记忆里自己最喜欢模样。 今年,我大三。喜欢音乐慢慢摇曳心情慢慢安静,喜欢文字流淌在笔尖记忆瞬间变得安静抑或是悲伤,喜欢在夏天里欣赏落花悲伤的视角,也喜欢桃花初开温婉的娇羞。 最喜欢的,也是记忆里最珍视的,依旧是成长里一步一步的脚印,刻在我青春的墓碑上,包括爱情,包括友情,也包括亲情。成长是一次由很痛渐变成美好的转变,它由最初自我证明的过程,慢慢地变成自我接纳的过程。 我叫康育川,三年前,我生活在一座小镇里。 记得我7岁时爸爸问我:“你以后成为一个怎样的人?” 我告诉他我不知道,他说我周总理小时候就发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雄心壮志,他教育我应该也要有理想。 10岁时老师在课堂上问:“你们为什么读书?” 有的同学站起来说:“我想要当一个科学家。”有的同学说想要当医生救死扶伤,有的同学说想要当一个宇航员,还未轮到我回答就下课了。 幸好,若是我起来我肯定又会说我不知道我为什么读书了。 12岁时初一已经快结束了,生日那天爸爸问我:“你未来的理想是什么?” “我想进北大读书。”我认真地说。 爸爸摸着我的头夸我:“有志气。” 其实哪有这般雄心壮志,我只是不想再被他教育而已。 我承认当年的他们或许是真的有梦想的,可是我真的没有。我对未来一片未知,不知道未来这个词有什么含义。 我羡慕那些有梦想的人,那些人在我眼里是很优秀的人,可惜一直到高中毕业,我也没什么梦想。 大学里梦想这个词汇被更多次的提及,我依然还没有梦想,目标依稀存在,梦想却是很难说出口。这和大环境难免有些格格不入,他们在一旁大肆谈论梦想,我在一旁安静地听着他们说的那些梦想,心想,他们说得真棒。 “你呢?”他们拿梦想交完心完成社交之后都不约而同地望着我。 “我还不知道哎。”我说实话。 他们用很尴尬的表情看着我,也许是我说了他们想说的话,也许是他们觉得我没有梦想很奇怪。 梦想被贴上了只有优秀的人才拥有的标签,大家都争前恐后地想要去证明自己的优秀。其实哪有那么多人有梦想,更多的是在求索罢了! 亲爱的少年,我期待你能放慢脚步,有着独立的思考,不要用尖锐的态度伤害别人,不要用匆忙的证明伤害自己。有梦想就去追寻,暂时还没梦想就去认真地思考,不要一味地顺从这个世界教你的态度,保持适当的抗拒。 抗拒不是格格不入,也不是让你去表里不一的去表面迎合内心拒绝,它是一种善意的方式,是在温柔接纳的过程里选择适当的拒绝,若是你在意别人的评判,你可以把你接纳的那一面拿给他看。 很多人都说别人的眼光和你没多大关系,真正拥抱过往我们就会发现这句话做起来太难,别人的眼光对自己的行为有着或多或少的影响,我期待我们都能善待自己,对于诋毁不要太过在意。 我17岁时眼眸里的世界是灰色的,那些时光我没有在大肆渲染的和别人提及,其实有些事你不必在经历之后大肆诋毁,或是指着它说:“我真的真的释怀了!”云淡风轻地把它记录下来,偶尔翻出来晒晒免得发霉,思考一下当年的经历对自己有哪些正面的刺激,有哪些负面的影响,在以后的生活里正面的影响继续保持,负面的心态学会接纳,把它搁置在时光里。 每隔三个月我会做一次盖洛普测试,分析自己性格与态度在这三个月内有无剧烈变化,丛经历中去挖掘变化背后的原因去调整之后的生活规划。连续几次对比之后很多值都有了翻天覆地的改变,而回顾值总是高居不下,前瞻值总是踌躇不前。 总觉得少年心态里有着对过去的不屑,对未来的不自知。我喜欢归纳过去,从经历中去把握现在,去窥探未来的轨迹趋势。我坚定地认为过去的趋势是现在的趋势,过去的轨迹是将来的轨迹,尤其是对于宿命。 过去是现在,也是未来。至少它会影响你的现在,也会改变你的未来。 从过去里看到现在的你的影子,应该是青春年华里最幸福的事情,它可以让你感受每一个故事的温度。 每一段小心翼翼或是恣意妄为的年华都有着它存在的意义,有的年华会显得时光温柔浅淡,有的时光会显得时光燥热,愿你时刻都活在自己的年纪里。 我们都要有勇气和世界对抗,在“自由、爱、规则”这三个维度里我们以爱为底线与延展准则,以认知规则与打破规则为自己的态度,以自由为目标。 其实,这三个维度在少年的叛逆心态里很多人都会侧重于规则,认为规则是桎梏,作为少年应该挑战一切规则,其实若真的要有侧重,爱才是我们应该侧重的方向。 爱是我们都期待也都想要去追寻的,我们和大人的考虑方向的差异也存在与此。我们想打破规则,他们认为规则也是一种维度,我们想挑战规则,他们认为学会爱才是最重要的。 这没有错,我们也没有错,接纳是建立在抗拒的基础上,我们要先怀疑这个世界的美好,才会更好地接纳这个世界的美好。 先和世界对抗,再温柔地接纳世界的诸般美好。想起那些年说要进北大读书的梦想其实有一刹那我曾经思考过,随即认为是不可能的。 这个世界有太多的不可能,也充满太多的奇迹,说不定真的会峰回路转呢。 说不定——这个词汇真是美好,它从不可能中归纳了不可能,命运的注定也会有被个例打破的时候,若是你想证明和别人不一样,请和我来一起征服这一个个的说不定吧! 说不定很多年之后,再捧起这本书,我会感谢自己把青春一一记录,也会感谢你的信任,可以一直阅读到最后。 谢谢你,少年少女!若是你在这些碎碎念里获取了些接纳的力量,就已经很完美地诠释了我心中文字的意义了。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