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毛泽东逝世40周年,缅怀伟人,重温历史。
他是伟人,开国立业,引导民族走向胜利;他也是普通人,人生中有爱恨甜苦。全面了解毛泽东的人生方方面面。
北京大学教授韩毓海全新力作《伟大也要有人懂(一起来读毛泽东)》,带你解读一代伟人的平凡与伟大。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伟大也要有人懂(一起来读毛泽东) |
分类 |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中国儿童文学 |
作者 | 韩毓海 |
出版社 | 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纪念毛泽东逝世40周年,缅怀伟人,重温历史。 他是伟人,开国立业,引导民族走向胜利;他也是普通人,人生中有爱恨甜苦。全面了解毛泽东的人生方方面面。 北京大学教授韩毓海全新力作《伟大也要有人懂(一起来读毛泽东)》,带你解读一代伟人的平凡与伟大。 内容推荐 比起将其捧上神坛,让万人膜拜,毛泽东可能更希望的是我们能够真正走近他。北京大学教授韩毓海先生,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机会和新的切入角度,让我们能从毛泽东的人生经历出发,去真正了解他作为一个普通人的理想与追求,他的苦闷与彷徨,他的爱与恨、生与恋、满腔的热情与透彻的智慧。合上《伟大也要有人懂(一起来读毛泽东)》的那一瞬间,我们才能说,我们真正读过毛泽东。 目录 第一章 毛泽东心中理想的社会是什么样子? 第二章 毛泽东为何不认同《物种起源》? 第三章 是什么把毛泽东从一个温和的改良派推向了革命派? 第四章 毛泽东与蒋介石的根本区别是什么? 第五章 为什么毛泽东没有被派往苏联学习? 第六章 为什么毛泽东被视为“土包子”? 第七章 毛泽东与马克思最大的共同点是什么? 第八章 毛泽东如何认识到“枪杆子里面出政权”这个真理? 第九章 为什么说毛泽东不仅创立了中国工农红军,更振奋了中华民族的武德? 第十章 红军仅以打仗来彰显“存在感”是正确的战略吗? 第十一章 毛泽东的经济学是什么? 第十二章 从何时起,长征方才由无目的的逃跑,变成了一部史诗,变成了一部传奇? 第十三章 为什么说毛泽东的著作是鲜血铸成的经典? 第十四章 远藤三郎为何把祖传的宝刀献给了毛泽东? 第十五章 为什么长期领先于世界的中国在近代陷入了落后挨打的困局? 第十六章 毛泽东说作家解决了什么问题,创作就生动了? 第十七章 毛泽东如何带领4个连“散步”在陕北,吸引了蒋介石的全盘战略? 后记 试读章节 第一章毛泽东心中理想的社会是什么样子? 公元1893年12月26日,毛泽东诞生于湖南省湘潭县韶山冲南岸上屋场。毛泽东的生辰应为甲辰时(即当日上午7点~9点),因此,日本学者竹内实在《毛泽东》一书中说:“那是太阳在东方升起的时刻。” 毛泽东生肖属蛇。他在世的时候,人们称他为天才,而毛泽东则针锋相对地把自己称作“地才”。拥抱大地是蛇的本性,毛泽东把“大地”比作中国和人民。 1973年6月,毛泽东会见马里国家元首兼政府总理特拉奥雷,特拉奥雷说,我们非洲的人都认为毛主席是天才,而且是有史以来唯一的天才。法国人教导我,拿破仑是有史以来唯一的天才,但我认为同毛主席对世界的贡献相比,拿破仑不及毛主席的三分之一。毛泽东摇头说,你把我吹得太高了。我是地才,地就是土地吧。都是人民群众的经验,我做的总结,没有人民,啥事都干不成啊! 一方水土一方人。毛泽东就诞生在中国湖南的大地上。这里山高流急,民性倔强,“吃得苦,霸得蛮,不怕死,耐得烦”这四句话,是对湖南民风的经典概括。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理学思想的核心是,通过读书和学习,人人皆可成为圣贤,而圣人不过是肯用功学习的常人。毛泽东毕生提倡学习和“改造我们的学习”,他正是一个酷爱读书的湖南人。 “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圣学只一个功夫,知行不可分为两事。”心学的创始人王阳明主张“六经皆史”,史即“事”也,人只有通过劳动、行动和做事才能表现他自己,空谈误人,空谈误国。毛泽东的《实践论》继承了王阳明的《传习录》,他毕生倡导“实事求是”,他是个辛勤工作,直到生命最后一息的湖南人。 毛泽东的父亲毛贻昌,是个勤劳节俭的富裕农民。 毛泽东的母亲叫文素勤,她善良、宽厚、美丽、智慧。哲学家梁漱溟初识青年时代的毛泽东,即为他俊美的形象所震动,称其“貌如妇人好女”。的确,毛泽东长得更像母亲。 毛泽东的母亲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徒她虔诚的信仰对毛泽东影响巨大。毛泽东少年时代,他的母亲得了重病,于是,虔诚的儿子便一步一叩首,上南岳拜佛以求母亲平安。 毛泽东在中国深刻的传统中诞生,这种传统包括在湖南兴起的新儒学,而且这种新儒学中更融合进了强烈的佛学因素。众生平等,卑贱者最聪明,劳动者是最高贵的人,“六亿神州尽舜尧”。毛泽东后来对埃德加·斯诺这样说,我成为一个革命者,就是受到我母亲的影响。 1910年,17岁的毛泽东挑着简单的行李,开始了人生第一次远行,从韶山出发,去邻县湘乡,就读于湘乡东山高等小学。临行前,毛泽东改写了一首日本僧人的诗。 孩儿立志出乡关, 学不成名誓不还, 埋骨何必桑梓地, 人生无处不青山! 后来,他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取了湖南省立第一中学,写了一篇题为《商鞅徙木立信论》的作文。 在这篇作文中,毛泽东讨论了法律、国家和人民之间的关系问题。毛泽东认为,中国之衰落,乃是因为执政者与人民之间缺乏信任,这就集中表现为人民不相信法律,因为法律建立在社会不平等的基础上,而那样的法律,只是分裂国家与社会、人民与执政者的工具。 根据这样的观点,毛泽东高度评价了商鞅的“农战”法令,他认为商君法的实质,就是“农战”面前的人人平等: 商鞅之法,良法也。今试一披吾国四千余年之记载,而求其利国福民之伟大之政治家,商鞅不首屈一指乎?……其法惩奸尻以保国民之权利,务耕织以增进国民之富力,尚军功以树国威,孥贫怠以绝消耗,此诚我国从来未有之大政策,民何惮而不信? 后来,哲学家南怀瑾说,毛泽东创造了中国历史上数千年所未有、人类历史上所未见的三大奇迹:一是看病不要钱;二是上学不要钱;三是干部与老百姓“共穷”。尤其是第三条,干部与人民群众同甘共苦——这在人类历史上从来没有,也不可想象。干部不但以身作则参加劳动,且生活方式与劳动者几无不同——这是空前的平等。 毛泽东把一个高度不平等的社会,改造为平等社会,他把一个腐败丛生的社会,改造为“只见公仆不见官”的清廉社会,他把中国人的平均寿命,由1949年的35岁,提高到1976年的67岁。 法治不等于民主,因为良法善治的标志,乃是人民成为法律的制定者和社会的主人。 毛泽东26岁时曾经写道: 咳!我们知道了!我们醒觉了!天下者我们的天下。国家者我们的国家。社会者我们的社会。我们不说,谁说?我们不干,谁干?刻不容缓的民众大联合,我们应该积极进行! 自唐代中期以来,中国逐渐消灭了贵族、门阀势力,通过学习和劳动,人人皆可成为圣贤的“众生平等”思想,成为中国历史发展的潮流。 1954年9月,毛泽东主持制定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建立在全民普选基础上的宪法,使人民成为唯一主权者,为新中国奠定了基本制度框架。 正像南怀瑾所说的那样,毛泽东创造了一个平等、民主、清廉的新社会。P2-8 后记 当写《伟大也要有人懂——一起来读马克思》时,我最为深刻的感受其实是,马克思是不可理解的。当然,这不是指他的学说和思想不可理解,在当今世界上,无论赞成他还是反对他,人们实际都已经完全接受了这样的观点,即把全部人类活动描述为物质生产、精神生产和社会再生产,而这种思想正是马克思所发明的。 所谓不可理解的,其实是马克思的命运,是马克思的故事。而且,它不仅是不可理解的,更是令人震惊的。 马克思出身于富裕的资产阶级家庭,他的姨妈和姨夫创办了著名的飞利浦公司,他23岁获得博士学位,25岁娶了一位男爵小姐——特里尔政府枢密官的女儿为妻,并成为《莱茵报》实际上的主编。那时,他的朋友都是达官贵人,在他眼前,灿烂的个人前程如平坦的大路一般展开,沿着这条平坦的大路,年轻的卡尔·马克思博士,他本来应该成为“马克思爵士”“马克思部长”“马克思行长”——最不济也会成为“马克思教授”。 但是,令人震惊和不解的转变就发生在这一刻,从那时起,马克思仿佛是突然之间就抛弃了他应得的荣华富贵,从此开始了40年的流离失所、40年的拼命工作、40年的革命和斗争。等待他的命运是一贫如洗、儿女夭殇,昔日家产万贯的富家子弟沦为了求乞者,风华绝代的贵族小姐,为了一口面包不得不反复典当祖母的婚戒,而这个伟人生活中最大的奢求,竟然是在工作的间隙能够偶尔睡一下。1883年3月14日,他就是这样在办公桌前睡着了——但却是永远地睡着了。 理性和经验完全不能解释马克思的命运,不能解释马克思仿佛是自讨苦吃的选择,唯一能够解释这一切的,是他在17岁时一篇作文里所说的咒语般的话,他说,为人类福利而劳动、为大家而献身的人是最幸福的人。唯一能解释这一切的,也许是他在23岁时写下的博士论文中令人震惊的发现,知识不是来自经验,也不是来自理性,因为知识,就来自凝视他人的目光,倾听他人的呼吁,并立志为他人做些什么。 从个人的角度来说,马克思自25岁起的人生是失败的,是全然走了下坡路,但是,如果从人类的角度来说,情况却全然不同了。如果从人类的角度来说,马克思25岁之后的人生才开始攀登光辉的顶峰,他的一生是伟大的,马克思25岁之后的人生可谓光辉灿烂。 朋友们,我在这里要说的其实是,马克思的命运、马克思的故事,之所以从个人角度是不可解的,就是因为马克思的一生,代表着、象征着“人类”神秘而震撼的命运,而马克思最为特殊和值得我们记住的地方,就在于他的命运与人类的命运相一致。 什么是人类的命运呢? 康德在谈论人这个物种所独有的禀赋时说: 人类仿佛是在盖一座大房子,经过世世代代的劳作,只有最后一代人才能够住进去享受幸福。虽然他们一系列悠久的祖先都曾经(确实是无意地)为它辛勤劳动过,但他们的祖先们却没有可能分享到自己所早已经准备过了的这份幸福。尽管这一点是如此之神秘,然而它同时又是如此之必然,只要我们一旦肯承认,有一类物种是具有理性的,并且作为有理性的生命类别.他们统统都是要死亡的,然而,这个物种却永远不死亡,并且终将达到他们禀赋的充分发展。 正像康德所说的那样,人类最震撼的秉性,就在于为他人而工作,为后代而牺牲,众所周知,马克思把这种人类的秉性,称为“人的类本质”,在马克思看来,随着资产阶级“市民社会”的兴起,随着人们对于个人利益的追逐,人的上述“类本质”却正在丧失,于是,从25岁起——也就是从写作著名的《巴狂手稿》那时起,他就决绝地要去抓住这种正在消失的“人的类本质”。我认为,正是这种力量,决定了马克思人生中那致命的转变。 在马克思看来,与人类的命运相比,个人的成毁得失微不足道,但在许多人——包括我在内却是相反,在个人的成毁面前,人类的命运太遥远了,也许不值一提。而这就是马克思在人们眼里变得不可理解的真正原因,于是,从个人角度,马克思是不可理解的,而只有从人类的角度,我们才能理解马克思,这就是“伟大也要有人懂”的含义。 我不想说,所谓人类进步的历史就是一部忘恩负义的历史,我也不想说,后生者只是一味地捞取好处,而对马克思的牺牲、马克思的工作和马克思的斗争连想也懒得去想。我只想说,今天全世界的劳动者都应该感谢马克思,因为如果没有马克思,如果没有他的学说、没有他的斗争和牺牲,普天下的劳动者,还要为争取在工作期间偶尔喝一口水的权利而斗争。 我以为,这就是我们与马克思和毛泽东之间的差距所在。 朋友们,今天,我们就是为了千千万万普通劳动者,为了全世界一切热爱生活的人,重新讲述马克思和毛泽东的故事——他们期盼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公平的医疗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他们期盼自己的孩子们能够生活在一个没有饥饿、战争和压迫的世界上。 这个世界需要马克思和毛泽东,因为这个世界需要光明。 书评(媒体评论) 这本书讲述了大地与革命,青年与斗争,创造历史与改天换地,“我要读书”和“翻身道情”,讴歌了中华民族历史上最伟大的民族英雄——毛泽东,讲述了他为受苦人洒下的滚滚热泪,他对于压迫、不义和腐败的强烈义愤,他对于江山和人民的诗人的多情,他失去的每一个亲人,他写下的每一行文字,他的笑容与浩叹,他的悲怆与激越,他的思想与风范,与每一个站起来的中国人血肉相连。 ——朱善璐中共北京大学委员会书记 这本书告诉我们,毛泽东就是那个为天下饥荒打开自己谷仓的人,就是那个为了世间不平牺牲了全部亲人的人,是那个观看《白毛女》泪流满面的人,是那个面对世界上最大的强权,轻轻做了一个手势说,“我是和尚打伞,无法无天”的人。 ——孔丹中信集团前董事长 一个伟人激活了一个民族,一本好书写活了一个时代。在毛泽东的背影下,站着山的巍峨和坚定,淌着江的澎湃与昂扬,或许还有心灵深处的悲悯情怀,这一切足以让读者认真阅读和品味。 ——高洪波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儿童文学委员会主任 《伟大也要有人懂—一起来读毛泽东》是一部中国读本,在一个人的探索和奋斗中认识一个民族的命运和道路。读懂毛泽东,是为了读懂中国。 ——李敬泽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