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大明小卒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黄康睿
出版社 人民日报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大明小卒》向我们展示了以明代政治生活为背景的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并带有浓厚的江南风土人情气息。小说中出现的江浙方言作为本书的一大特色,引之有据;作者黄康睿对历史人物关系的看法亦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至于采用的明人文章,更是作者极尽心思,呕心苦索而来!

内容推荐

黄康睿著的《大明小卒》是一部介绍大明王朝历史的长篇历史小说,通过事件和历史描述,反映了一些著名历史人物关系和当时王朝的状况。如张居正、戚继光、高拱、严嵩、徐阶等。全书通过对时间的梳理,对原始书信的剖析,力图还原历史上的人物关系,尤其是张居正对高拱的态度,张居正在著名的“王大臣”一案中扮演的角色等。

目录

自序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第十六章

第十七章

第十八章

第十九章

第二十章

第二十一章

第二十二章

第二十三章

第二十四章

第二十五章

第二十六章

第二十七章

第二十八章

第二十九章

第三十章

试读章节

第一章

骆村出了个太监,在那个年代,太监可不是随便能叫的,是要有一定地位的内宦才能得到这个称呼,它代表着你已经在宫内混出了道道儿。在那些个农人的眼里,太监这个词的吸引力丝毫不下于尚书、侍郎。太监家很富,或者说太监在京城里很富,逢年过节地便往老家捎东西,太监家的几个子侄也都沾了太监的福成了锦衣卫。当然村里的这些农人们对锦衣卫也不会有什么直观的感受,锦衣卫在他们跟里不过是群衣着很华丽,会些武功的侍卫而已,那些锦衣卫们回到村里来还不照样是“二虎”、“阿狗”般地叫着小名?

太监捎回来的东西大多是大内的御物,用老人们的话说,“那是皇上赏的东西。”这些稀罕玩意,惹得好些不懂世事的孩子们立志要长大了当太监,每每当他们表达出以后要当太监的志向时,一帮后生总是用“你懂个甚”的眼光看那些个要当太监的孩子,然而他们也没有意识到,身后又会有自家的老人,用同样一种“你懂个甚”的眼光去看他们。

没人清楚太监在京城里到底是干嘛的,太监即使回家了也从来不说,村里的事务,太监不干预,村与村之间的纷争,太监也不插手。当然不仅是太监,就是一般的从村里出来到外地做官的族人,也是不会插手村里的事情的,这是一个不成文的规矩。尤其是村与村之间的矛盾,那更是染指不得,不然现在你们村出了大官,偏着你们压着我们,以后我们村出来大官,偏着我们压着你们,两村非结成死仇不可。

太监就是这样,好几次村里向他打小报告,请他出面摆平一些事情,他除了多给村里捎些银两、回信安慰之外,别的就一概不管了,所以村里该干嘛还是要干嘛,知道这些出了笼的鸟是指望不得的,更何况有些鸟还没鸟。

“咚!咚!咚!咚!”水牛刚把门口的老狗喂了,就听到祠堂那片儿传来沉重的鼓声。

“做什么?都几年没听到了。”水牛自言自语道,闾里不管忙的闲的脸上都是一片茫然,然而仍是脚步匆匆地朝着村中的祠堂里赶。水牛喊上爹。父子俩便跟邻里唠着嗑往祠堂里走。

不到一盏茶的工夫,骆村的老翁青壮便咸集于祠堂,在司宗的安排下,按照“仰、忠、贞、志”的辈分依次列席。明代尚左,照例,族长背靠祖像坐于左首,司宗坐于右首,司儒和司库分别列于族长和司儒的下首,其余人员按照家族与齿龄而坐,至于未冠的男性则是不用参加的。

骆村是浙江金华府义乌县的一个大村,自从位于婺北的浦江郑义门被太祖高皇帝钦定为“江南第一家”之后,骆村便借鉴郑门的经验,创建出自己的一套族规。整个骆村成员绝大多数为骆姓,从嫡系里推出一名德高望重者为族长,由族长从蘖支中遴选司宗、司儒、司库分别管理村里宗族、学业钱粮三大事务。此三者村里读过点书的小后生私下戏称为“小三公”。

“要打了!”族长骆忠修背靠祖像一声虎吼!

此声甫出,底下马上就有不明事的后生向长辈窃窃问道:“弗勿打永康佬?”

“弗哕嗦!听族长念。”那后生的自家长辈转头厉声训斥。

“恐怕要打永康佬了。”另家的一个长辈听到这边的响声,也转过头来搭腔。

“没数啊。”两个长辈之间就显得随和多了。

待底下安静后,骆忠修向司宗忠先点点头道:“忠先,依先念。”忠先也点点头,稍加思忖,便缓缓开口:“半旬前,永康佬被冯村打伤了三十多介人,对方放出话来,十日之后要在矿上杀一场。陈家的族长白天找族长来说及这款事,要阿拉出些人头,族里长老商量之后,思量着陈骆两村几乎是代代通婚,所以决定要帮陈家。你们讲,是弗是这次永康佬过分了!这个情阿拉卖弗卖?”

“矿上也有阿拉的后生。”待忠先说完,忠修及时地补上一句。

忠先看似用商量的语气同底下的族人说话,实则几位族里的长老都已经定好了,此次只是跟族人通报一番,几家消息灵通的那更是早就知道了要和永康人打架的消息。

“今日夜上眠来好,明朝卯时准,祠堂门前提刀!散!”族长忠修最后宣布。

骆村开祠堂门就是这样,只要不是谁犯了严重的族规需要当众惩罚的,没有长篇大论,往往三言两语就宣布了事情,接下来就是各就各位准备了,这便是一个勤恳耕读之族的朝气,不把宝贵的光阴虚耗在无聊的争执上。

作为望族,骆氏有自己的兵库。县衙门需要缙绅的合作,对望族的这种行为,往往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要是衙门时时刻刻遵守高皇帝御制的《大明律》,只怕仅仅其中反贪这一条,就杀得天下读书人莫敢为官。

“出什么大事款了?开祠堂门。”水牛娘把凉了多时的茶水一左一右地端上。

“永康那边要大打了,明天祠堂门前提刀,同陈大成渠拉一起。”水牛说完,“咕嘟咕嘟”把一瓷碗的水喝个精光。

……

P1-3

序言

吴重生

培根曾有言: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康睿读明史,不仅仅是为了“明智”,更是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将明史这颗“明珠”挖掘出来,以“明”当今,以“智”后世。康睿在研究明史的过程中,逐渐养成了勤学习、爱探究的学风和知书达礼、虚怀若谷的品格。

说起康睿与明史的渊源,便不得不从他的出生地、我和康睿共同的家乡浦江说起。浦江,这个孕育了元代大儒吴莱和“明代开国文臣之首”宋濂的浙中小县,被誉为“天地间秀绝之区”,是远近闻名的“诗画之乡”。在浦江县浦阳城东街柏树里,有一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名自“理和堂”,它是宋朝著名诗人、书法家黄庭坚的祖居之地,为当今浦江黄氏宗亲重大庆宴和聚会的场所,至今保留着三间一进的格局,是目前浦江最古老的房屋建筑。也许正是先祖们“诗书继世长”家风的影响和诗画乡风的陶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情感已深深地植入康睿的心田之中。

清人张潮在他的《幽梦影》里说:“花不可以无蝶,山不可以无泉,石不可以无苔,水不可以无藻,乔木不可以无藤萝,人不可以无癖。”康睿待明史,的确是成痴成癖。有明一代,载之于史册的人物、事件,无论正史如何记载,野史怎么说,他都能如数家珍,娓娓道来。每到一地旅游,也必以寻访明入遗踪、收集明史资料为乐,所谓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岂非斯人?

当康睿将《大明小卒》这本厚厚的小说打印稿放在我面前时,我几乎是一口气把这本书看完。小说向我们展示了以明代政治生活为背景的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并带有浓厚的江南风土人情气息。小说中出现的江浙方言作为本书的一大特色,引之有据;作者对历史人物关系的看法亦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至于采用的明人文章,更是作者极尽心思,呕心苦索而来!看完《大明小卒》的那一刻,我脑海里的第一反应是欣喜。康睿终于迈出了证明其才华的关键一步。这是“厚积”之后的“薄发”,是水到渠成。

生于江南,长于江南的康睿理所当然地受到江南地域文化的影响,他的身上带有浓浓的江南士子的印记。这道执著的印记不仅体现在他的骨子里.也反映在了小说上。’他在成书过程中发现史料里有许多自相矛盾的地方,便忍不住要去考证,考证出结果了,又忍不住要用笔记录下来。我们在肯定《大明小卒》历史价值的同时,也应看到她的文学价值。作为一名在校大学生,这“处女作”来得不同凡响。作者与古人对话,为古人代言。下笔千言,竟为古人鸣不平;几回掩卷,实乃为民族精神点赞。

我非常敬重这样的人,他们永远都清楚自己所要得到的是什么,他们有明确的目的地,他们一直在路上,义无反顾,步履铿锵。成功对于他们来说是人生的驿站,是必到之地。康睿就是这样的人。我坚信并且期待康睿更大的成功!

2015年12月20日于北京海淀南路望燕园楼灯下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9 6:4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