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导读
总论 广义修辞学:理论与方法
第一章 广义修辞学:研究的语言单位、方法和领域
一、广义修辞学研究的语言单位
二、广义修辞学的研究方法
三、广义修辞学的研究领域
第二章 巴赫金的修辞观与广义修辞学
一、巴赫金批评“纯语言学”,倡导“超语言学”的修辞研究
二、巴赫金批评“书房技巧”,倡导诗学层面的修辞研究
三、巴赫金“对话”理论中的修辞哲学思想
四、从巴赫金的修辞观审视广义修辞学
第三章 《周易》修辞理论和修辞方法的发生学意义
一、修身和修言:修辞准则和人格建构
二、和谐与争端:修辞行为与社会协调
三、阳刚阴柔与诗性言说:传统修辞风格之源
上篇 话本小说修辞诗学研究
第四章 从“小说”到话本:话本小说修辞诗学研究之一
一、“小说”的语义和话本小说的文体建构
二、“小说”到话本的俗民性修辞特征
三、“小说”到话本的愉悦性修辞特征
四、“小说”到话本的口头性修辞特征
第五章 叙述长度和语义:话本小说修辞诗学研究之二
一、中国古代短篇小说叙述长度的增加
二、时空语境:从缺失含混到清晰多元
三、人物情节:从简单设置到人物群及分事件组合出现
四、古代短篇小说的长度:独特的认知视角
第六章 作为一种话语秩序的叙述节奏:话本小说修辞诗学研究之三
一、话语模块组构:结构层面节奏和话语秩序建构
二、句式文体变换:语流层面节奏和话语秩序建构
三、叙述节奏:市民社会的一种话语秩序
第七章 话本道德话语的类型及其语义:话本小说修辞诗学研究之四
一、话本小说传播:民众道德教育最佳方式
二、市民道德修辞的三种话语模式
三、陈述句与议论句、祈使句:语义的一致与冲突
第八章 作为空间修辞幻象的城市和山水:话本小说修辞诗学研究之五
一、城市:话本小说叙事空间的重心
二、山水:与城市相对立的修辞幻象
三、城市叙事取代山水抒情:田园诗意的失落
第九章 情爱叙事修辞设计的异质性:话本小说修辞诗学研究之六
一、人物修辞设置:年轻女性从边缘到中心地位的转换
二、空间修辞设置:闺房对外的秘密通道
三、时间修辞设置:偶然巧遇中的特殊机缘
第十章 喜剧性修辞设置:话本小说修辞诗学研究之七
一、修辞设置:非喜剧性文本中的喜剧性修辞元素
二、喜剧性文本:各类喜剧性修辞设置的合成
三、话本小说喜剧性修辞的特点及其成因
下篇 《红楼梦》修辞诗学研究
第十一章 真与幻:《红楼梦》修辞诗学研究之一
一、《红楼梦》整体构架:真与幻互相映照
二、大观园和太虚幻境:真实世界与幻象世界的隐喻
三、“梦幻”修辞的文化分析
第十二章 爱与怨:《红楼梦》修辞诗学研究之二
一、“还泪”:“爱”向“怨”转化的悲剧预设
二、“爱”转向“怨”:交流阻隔与信息不足
三、以“怨”写“爱”的文化分析
第十三章 狂与醒:《红楼梦》修辞诗学研究之三
一、“狂”与“醒”:《红楼梦》的重要主题
二、借“狂”写“醒”:文学的传统修辞设计
三、借“狂”写“醒”的文化分析
第十四章 人物出场:《红楼梦》修辞诗学研究之四
一、《红楼梦》人物的叙述地位
二、《红楼梦》“人物”“出”之方式
三、《红楼梦》出场人物的“场”描述
四、人物出场与主导性视角的确立
附录一 语句体式和叙述模式:《山海经》修辞诗学研究
附录二 中国古代女性审美话语分析
附录三 讽谏:中国古代修辞策略和认知调整
附录四 创生与毁灭:《俄狄浦斯王》的广义修辞学分析
附录五 求索与回归:《离骚》和《神曲》修辞诗学对读
后记